韩国媒介力量的外交演变:从卢武铉到朴槿惠_卢武铉论文

韩国媒介力量的外交演变:从卢武铉到朴槿惠_卢武铉论文

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演变:从卢武铉到朴槿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强国论文,外交论文,铉到朴槿惠论文,卢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等国家一般是指实力介于大国和小国之间、具有中等力量或规模的国家。它们不具有大国(great power)的国力条件和影响力,但在国际社会又发挥着不同于小国(small state)的作用。中等强国的概念已从过去简单地对一国规模、实力及其在国际政治力量分层中所处位置的考察,转向更加强调该国实现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的能力,以及强调其在国际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①无论是从有形的国家实力还是无形的国际影响上说,韩国都具备了中等强国的资格。近年来,从卢武铉政府到朴槿惠政府,历届韩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开展中等强国外交,推动韩国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中等强国。本文主要分析了三届韩国政府的中等强国外交运筹,以案例形式探讨了历届政府中等强国外交的实施,总结韩国中等强国外交运筹特点。

      一 卢武铉政府与“东北亚均衡者”

      2005年3月,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在韩国陆军第三士官学校发表演讲,首次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其“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所谓“均衡者”,主要是指韩国在东北亚大国关系中将发挥协调者的作用,同时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确立韩国的主导地位。②事实上,“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是卢武铉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在2003年就职仪式上提出的要将韩国建成东北亚中心国家的想法一脉相承,也与和平繁荣政策相辅相成。③“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是韩国谋求中等强国影响的重要战略,与韩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国际环境和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一)主要背景和原因

      1.对韩国地缘政治的深刻认识

      任何国家务实的对外战略都不能脱离本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现实。韩国处在周边大国环伺地带,④既为“交地”,也属边缘破碎地带,更是被布热津斯基称为“地缘支轴”,地缘位置十分重要。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即为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间的天然通道,是亚洲大陆势力与海洋势力的交汇点,加之半岛自身力量的虚弱,所以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国竞相争夺之要地。⑤大国对朝鲜半岛的觊觎从未中断,这导致韩国对周边大国心存疑虑,在外交上追求超脱大国影响是冷战后韩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东北亚均衡者”构想实际上是要利用韩国所处的独特地缘位置,化劣势为优势,将朝鲜半岛打造成东北亚的中心国家,包括东北亚物流中心、交通中心等,使韩国成为周边大国颇为倚重的重要国家。

      2.利用大国矛盾谋求多元平衡

      “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是韩国四强外交的延续,旨在利用中美日俄四大国之间的矛盾来提升韩国协调者、仲裁者的地位。在安全威胁大为降低的情况下,韩国希望谋求更大的自主性。美韩联盟分歧增多,矛盾不断;日韩之间因历史纠葛、领土争端龃龉不断;中韩之间经贸发展迅速,对韩国经济繁荣影响深远;⑥韩俄能源、军备合作有声有色。从四强外交来看,韩国处在中间地带,能够成为各方比较信任的对象。正如卢武铉总统的高级顾问文正仁曾指出,韩国在中日之间可以发挥微妙的作用,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巧妙协调作用。⑦总而言之,“东北亚均衡者”实际上是想发挥韩国的中等强国优势,利用其与各大国关系较为良好的优势来发挥国际政治掮客的作用,进而可以超脱事外,避免卷入大国冲突。⑧

      3.基于雄厚经济谋求国际话语权

      国家实力是韩国谋求国际话语权的基石所在,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生态的变化是韩国进行对外战略调整的国内因素。⑨韩国GDP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经济实力大增使得韩国底气十足,追求更大的国家自主性和更高的国际地位。韩国的经济发展使得其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成员,与中日两大国一道成为东亚“10+3”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虽然经济实力增强为韩国谋求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但令韩国难以满足的是缺乏由韩国主导或领导的国际机制。“东北亚均衡者”构想基于韩国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韩国主导的东北亚国际机制,同时以此为依托,能够增强国际话语权。

      4.主导地区机制服务统一外交

      韩国对外战略的着眼点之一便是服务于统一外交,“东北亚均衡者”构想也不例外。冷战结束初期韩国北方外交成功,六方会谈分担了韩国负担,这些使得韩国意识到可以利用周边大国服务于韩国对北政策。卢武铉奉行对北和解政策,采取和平繁荣政策,要建设东北亚和平共同体和繁荣共同体,东北亚均衡者实际上在对外政策上服务于和平繁荣政策。“在韩国看来,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尚未建立、地区热点问题犹存,加上大国的霸权竞争,东北亚地区可能陷入新的混乱与不稳定状态。⑩通过发挥韩国东北亚均衡者作用,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可以发挥韩国预防大国在东北亚冲突中的作用。(11)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韩国的地区影响,促进地区稳定,也有助于韩国统一外交的开展。

      (二)主要内容

      1.利用朝鲜半岛的独特地理位置,打造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

      “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旨在利用韩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发挥其连接东北亚和太平洋的枢纽作用,打造东北亚物流、旅游、贸易和产业的中心,使其成为东北亚货物、能源的集散地,构建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为此韩国将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大力发展物流、信息、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进一步建立开放、灵活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外合作,不断提高韩国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最终发展成东北亚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12)

      2.推动美韩联盟调整,逐步提升国防自主

      要成为东北亚的均衡者,韩国必须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出现,一味地追随美国将限制韩国北方外交的开展,因而推进美韩联盟调整,提升韩国的国防自主性成为东北亚均衡者构想实施的重要一环。卢武铉代表的是韩国政治力量的左派,在美韩联盟上主张构建更加平等的盟友关系,为此推进国防自主,尽早收回军事指挥权,拒绝美韩联盟地区化与全球化,谋求安保方面更加独立的韩国。

      3.促进南北和解,谋求东北亚安全机制构建

      “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服务于统一外交,因而特别关注如何以促进南北和解为契机构建以韩国为主导的东北亚安全机制。以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为实施“均衡者外交”的着力点,卢武铉政府对朝推行较为温和的和平与繁荣政策。在南北关系上,致力于南北和解合作制度化及共同繁荣;推动缔结“和平协定”以取代“停战协定”,构建半岛和平体制。(13)不过从东北亚均衡者构想的远大雄心来看,半岛和平体制仅是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在于构建韩国能够主导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4.追究多元平衡,着力发展均衡的大国关系

      东北亚均衡者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韩国能否处理好四强外交,与中美日俄均保持良好关系。推动美韩联盟调整并不意味着韩国要脱离美国,美国仍然是韩国的重要盟友,亲美但不唯美能够为韩国大国平衡外交加分。中韩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构建更加全面的中韩关系符合两国利益。韩日关系虽因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矛盾不断,但为了使韩国成为东北亚均衡者,卢武铉政府并不愿两国关系恶化,为推动韩日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些克制和努力。以经贸、能源合作为契机,韩俄关系有所发展,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和向前推进,在能源、航天、信息技术、军备等领域形成了良好合作。(14)为了协调四强外交,推进大国多元平衡,韩国还在相关机构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如国防部新设了“东北亚科”。(15)总之,东北亚均衡者追求韩国与四强的良好关系,谋求东北亚的协调者角色。

      (三)影响与评价

      “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是韩国中等强国外交实施的重要尝试,试图依靠韩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比较成功的四强外交为基础,将韩国打造成东北亚的物流、旅游等中心,构建以韩国为主导的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推动韩国成为东北亚中心国家。这显示了韩国外交的远大理想,同时也受到现实诸多因素的限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东北亚均衡者构想的实施效果喜忧参半。

      从统一外交来看,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服务于统一外交但又不局限于统一外交。通过和平与繁荣政策的实施,朝韩关系有所发展,不再视对方为敌人。(16)南北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推动朝核问题、统一问题的解决,促进半岛和平机制建设,这极有可能成为韩国主导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的契机。

      不过为了充当更为诚实的“掮客”,韩国的大国多元平衡外交对美韩联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东北亚均衡者要求韩国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参与到地区、全球事务,为此卢武铉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美韩联盟向更趋平等方向调整,同时为了减少联盟牵连风险,多次婉拒美韩联盟地区化、全球化的建议,将驻韩美军的作用局限在朝鲜半岛。韩国的上述做法与美国存在战略分歧、利益分化,导致美方颇有怨言,并对韩国的联盟信任有所下降。构建韩国主导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如何处理美韩联盟也是韩国东北亚均衡者战略实施的困境。

      对于地区稳定与发展而言,韩国的“东北亚均衡者”构想具有积极意义。客观而言,冷战并未在东北亚终结,东北亚依然存在诸多冷战遗留问题,冲突与对抗的隐患大量存在。东北亚均衡者构想看重东北亚冲突预防、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进而构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这是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不过建成由韩国主导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又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东北亚大国能够接受,这也是韩国东北亚均衡者构想的重大障碍所在。这也导致东北亚均衡者论未能得到主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进展有限。

      总之,东北亚均衡者实际上是金大中东北亚中心国家思想的延续,是韩国追求地区领导权、国际影响力的战略设想。作为一项长远战略,东北亚均衡者构想难以在一任政府期间实现,但其影响却不容低估,至少它展示了韩国的战略视野和战略雄心。

      二 李明博政府与“新亚洲倡议”

      2009年3月8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名为“新亚洲倡议”的计划,旨在将韩国外交政策重心从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四强外交”转移至整个亚洲地区,谋求提升韩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影响力。韩国政府为“新亚洲倡议”规划了四大目标,主要涉及经贸合作、政策协调、地区合作等方面。“新亚洲倡议”显示了韩国作为亚洲新兴国家的领导者,逐步成为在国际社会代表亚洲利益的中心国家的愿望。(17)

      (一)主要背景与原因

      1.亚洲利益不容忽视

      韩国提出“新亚洲倡议”与亚洲的全球地位提升密不可分。正如李明博总统在印尼访问时所言:“全球经济中心正向亚洲转移,‘亚洲时代’即将来临,为此韩国必须推进对亚洲的外交。”(18)2009年,韩国在提出“新亚洲倡议”时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了亚洲的重要性,认为亚洲占世界人口的52%(38亿)、世界GDP的21%(10兆7000亿美元)、世界交易额的26%(8兆美元),并韩国的48%对外贸易额和53%海外投资也面向亚洲国家。(19)如此重要的世界地位和对韩国经济的重要影响使得韩国不得不格外重视亚洲地区,担忧其他大国对亚洲影响的增强将导致韩国在该地区寂寂无闻、加速边缘。韩国外交因此需要转换思路,从以前固守的“四强外交”转向“地区外交”,从“大国平衡外交”转向“近邻外交”,利用经济外交拓展为政治影响增强铺路。新亚洲倡议以东南亚、东盟为突破口,加强韩国与亚洲诸中小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提升韩国的地区影响十分关键、意义重大。(20)

      2.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复兴

      加强亚洲地区外交也是韩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韩国对美日贸易依存度很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深受冲击并遭到重创。如何减少经济危机对韩国经济的危害,促进韩国经济振兴和实现“747计划”,加强对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力度必不可少。李明博总统是经济干将出身,奉行“实用主义”。在美日欧经济均不景气,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又把重点置于内需扩大的情况下,韩国要想分散经济风险,促使经济尽快复苏,将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资源能源丰富、市场广大的亚洲诸中小国家作为其贸易发展对象无疑是其最佳选择。(21)通过同亚洲国家展开自由贸易谈判,谋求与每个亚洲国家建立“一对一”经济合作关系,韩国将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其与亚洲各国的经贸关系,促进韩国市场多元化,同时强化资源外交和能源外交功效,对于应对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大有裨益。

      3.突围中日主导

      “新亚洲倡议”也体现了韩国对地区领导权的抱负,试图从中日大国包围中突围,加强韩国的地区影响力。尽管韩国经济实力强大,制造业拥有全球影响力,但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一直受制于周边大国,影响能力有限。(22)李明博总统认为,韩国在与亚洲国家打交道时拥有中日两国均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韩国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具有历史共感带,感情上容易亲近。二是韩国的崛起方式与经济、政治形态可供亚洲诸国借鉴。在经贸合作的同时输出发展方式甚至政治模式、理念,将极大地有利于韩国拉拢此类国家,有助于其国际地位的提升。(23)基于韩国优势的认识,李明博政府亟须改变以往追随大国外交,加强地区外交,谋求地区领导权。

      4.稳定民心

      “新亚洲倡议”还存在安定民心、转移国内矛盾的诉求。李明博上台时曾立下“747誓言”,即实现年均经济增长7%、10年内人均收入翻番至4万美元,推动韩国跻身全球七大经济强国。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经济深受重创,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一路飙升。国内民众对此抱怨不已,李明博总统的支持率也持续下降。为了弱化国内矛盾、安定民心,寻求应对经济危机冲击,谋求经济复苏,李明博政府必须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有新的建树。(24)“新亚洲倡议”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明博政府解决经济困境的魄力和决心,暂时可以给韩国政坛各界及民众一个交代,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国内矛盾,安抚了民心,从而确保政府信任得以延续,执政地位得以巩固。

      (二)主要内容和实施

      韩国新亚洲倡议的主要内容有四点:一是同所有亚洲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扩大经济交流;二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问题的磋商;三是同每个亚洲国家建立“一对一”经济合作关系;四是增强韩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韩国政府还将推进建立亚太地区绿色发展地带、扩大亚洲地区自由贸易和相互投资、向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开发经验,以及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偿、无偿援助。为了推进韩国的“新亚洲倡议”,李明博政府加强了对亚洲地区的外交,形成了以东南亚为经济外交中心,中亚、中东为资源外交主战场,南太平洋、南亚为战略提携伙伴地带的地区外交布局。

      东南亚地区是韩国“新亚洲倡议”实施的重中之重,也是韩国以经济外交为突破口谋求政治影响力的重要地区。为了推进“新亚洲倡议”,韩国政府加强了对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力度。2009年4月10~12日,李明博总统出席在泰国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2009年6月,为纪念韩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韩国将邀请东盟10国领导人齐聚济州岛召开“10+1”特别峰会;2009年11月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顺访了东盟相关成员国。通过紧密的外交访问,韩国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也增强了韩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在2009年6月的特别峰会上,韩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商讨了提升双边关系,加强韩国对该地区的文化外交和对外援助力度,并谋求在一些地区和全球问题上加强沟通。(25)东盟是韩国“新亚洲倡议”的起点(最早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提出)也是重心,通过着眼于东盟,发展韩国与东盟更紧密关系,最终推动韩国的发展。(26)

      在中亚、中东方面,韩国利用经济互补优势大搞资源外交。2009年5月10日至14日,李明博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其间李明博与乌、哈两国总统就矿山、石油、天然气、信息通信、纤维、农业等领域签署了20多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韩国资源外交取得了重大进展。韩国还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国际论坛的契机,加强了韩国与中东地区的经济合作,(27)为进一步巩固韩国资源外交提供了有益支撑。

      南太平洋地区是韩国“新亚洲倡议”极力争取的地区,该倡议实际上就是在李明博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的访问中提出来的。访问期间,韩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就FTA达成了合作意向,(28)商讨了在20国集团峰会中加强合作事宜。同为中等强国,韩国特别重视澳大利亚,青瓦台发言人金恩慧表示:“李明博的新亚洲外交构想与澳大利亚的亚太合作构想、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以此说明韩澳两国的共有利益所在。

      韩国还注重与印度发展良好关系,视印度为韩国提升地区影响的战略伙伴。2010年1月25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印度新德里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首脑会晤,商定将两国2004年达成协议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并决定以此为契机,将两国双方的交易规模从2009年的122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300亿美元等,进一步增进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同时将合作范围扩大到政治、安全、科技、文化等领域。

      (三)影响与评价

      1.蓝图美好,值得努力

      “新亚洲倡议”的提出,表明韩国意欲在亚洲寻找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突破口,进而将自身发展为区域强国,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远大抱负。(29)韩国为新亚洲倡议设置了四大目标,展现了韩国地区外交、中等强国外交的美好蓝图。努力履行“新亚洲倡议”政策,不但有望使韩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本国国际地位,客观上还将对亚洲的经济恢复与一体化、地区和平稳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30)韩国希望利用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发挥中日两国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具有积极意义,但也面临着中日抵触的风险。李明博政府的新亚洲构想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上的合作,而不是建立政治或军事同盟。因此,在全球克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韩国的“新亚洲倡议”值得肯定和鼓励。

      2.国内信心不足,前景看衰

      韩国国内认为,在中国和日本在亚洲地区已经形成的巨大影响力面前,李明博政府这一“雄心勃勃”的构想能否实现,还远是未知数。韩国推进重视亚洲的政策,并不表示亚洲各国瞬间就能成为韩国的好友。在亚洲,韩国的威信和影响力明显低于中国和日本,新亚洲倡议的成败取决于韩国是否能充当中国和日本无法胜任的角色。(31)并且一些韩国人士认为新亚洲倡议不切实际,新瓶装旧酒。韩国应该更加务实,“新亚洲”构思不需要虚张声势,只需要“实用”。韩国应该先努力培养实力,从而提高国家威信。(32)

      3.大国竞相角逐,地区领导权很难实现

      亚洲全球地位的提升不仅引发了世界关注,也激发了域内外国家对地区领导权的追逐。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都提出了各自的亚洲地区合作方案,相对而言,韩国并不具备太多优势。韩国认为自身相对中日而言所具备的两点优势并不能保证韩国对地区领导权的争夺。在亚洲地区,国际政治的现实依然是权力政治,中日两国才是亚洲地区最有可能的领导者。尽管韩国的“新亚洲倡议”并不谋求取代中日两国的亚洲地位,但要取得与两国相当地位也是困难重重。中日两国也对韩国充当亚洲地区领导表示质疑。(33)不过韩国谋求地区领导权也并非没有可能,主要在于亚洲地区形成何种领导模式,作为中等强国,韩国有资格和能力成为亚洲地区共同领导、合作领导的一部分,因而韩国的巧妙策略在于推动亚洲的地区主义,通过多边主义弥补韩国的实力差距,提升韩国的地区影响力。

      三 朴槿惠政府与“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

      “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首尔进程)是现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的国政课题,可以视为韩国中等强国战略的另一重大举措。“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是朴槿惠政府为缓和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构想,主张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六方会谈与会国首先从气候变化、反恐和核能安全等非政治领域议题进行对话,逐渐增进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信任,扩大交流与合作。

      2013年5月8日,朴槿惠总统在美国参众议院发表讲话,首次正式提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朴槿惠认为,“未来亚洲新秩序取决于如何管理区域内国家之间经济依赖度逐步提高但政治和安全方面合作却退步的‘亚洲悖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提议推行‘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34)随后韩国政要在不同场合宣讲“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反映出朴槿惠政府已经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视为目前韩国政府对外工作的重点之一。(35)

      (一)主要背景与原因

      “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是韩国希望搭建多边舞台,扩大国际影响,发挥中等强国作用的重要举措。朴槿惠政府之所以要推行“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主要原因有三点。

      1.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对于当前的韩国外交而言,如何处理好中韩、美韩关系尤为重要。韩国也意识到,国际社会已进入多极化时代,韩国仅凭以韩美同盟为中心的外交已难以为继。尽管美国的支持十分重要,但却远远不够。在多极化时代,韩国有必要加强多边化外交,扩大“中等强国”外交。韩国作为地缘政治战略点上的中等强国,其生存之道是周旋于大国之间。不少研究认为:中等强国受到程度较高的安全威胁时,会与大国结成同盟;安全紧张程度较低时,则希望发挥独立作用,构建机构限制大国之间的行动,以最大化自身话语权。(36)韩国正是面临着如此的选择困境,中美关系制约着韩国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安全上韩国与盟国美国关系紧密,经济上韩国与中国的相互依赖逐渐加深。美国不反对中韩关系适度发展并在诸如朝核问题上加强合作,但对于韩国过度倒向中国的情况还是十分担忧。(37)

      韩国通过双边途径加强与中美的关系会引发两国的猜忌或不满,通过多边途径寻求与两大国关系的加强则可减少战略阻力,寻求更多平衡,在大国关系中更多掌握主导权。

      2.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韩国身处大国环抱之中,和平的外部环境对于韩国的发展至关重要。韩国外部环境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如朝核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竞争等,韩国希望通过东北亚和平合作的机制化建设能够减少韩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规避危机与冲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事实上包含两大进程:一是朝鲜半岛信任进程;二是东北亚地区国家和平合作构想。朝鲜被韩国视为最大安全威胁,不过韩国却无力单独解决朝鲜问题,而是需要周边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主张通过地区内国家的合作与对话,间接营造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氛围。通过构建东北亚和平合作机制,“地区内国家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加强对话与交流,可以防范矛盾的积累与激化,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38)

      3.促进地区合作

      “随着区域内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深入,东北亚国家间双边层面的不信任和矛盾持续得不到缓和的亚洲悖论现象应该予以克服,并进一步将其转变为信赖和相互合作的关系,构建区域内各国间的信赖机制,寻求可持续的和平发展。通过与核心利益当事国的‘双边和小多边’协商进程,促进协商和纽带关系的确立,以此为基础,构建东北亚和平合作的机制。”(39)

      (二)主要内容

      “东北亚合作和平构想”是韩国国政目标中的“构筑幸福的统一时代基础”的重要国政课题。从朴槿惠总统等韩国政要的讲话和政府文件来看,“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主要是包括以美国和中国、俄罗斯、日本等东北亚国家为核心,谋求解决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从非传统安全领域着手,逐步扩大交流与合作;召开“东北亚和平与合作高级会议”,实现东北亚和平构想制度化等,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40)“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目标在于构筑朝鲜半岛和平与统一的基础;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合作体系;为世界和平积极贡献中等强国力量。(41)为了推进“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韩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主导筹建中等强国国际组织

      为了推动中等强国战略,韩国积极筹建中等强国国际组织,以此扩大中等强国的共同影响。2013年8月,韩国政府同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核心中等强国协商成立国际组织,以讨论北核、经济、能源等议题,以此推动朴槿惠总统提出“实现能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有责任的中等强国”的国政运营课题。(42)2013年9月,韩国与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土耳其、澳大利等拥有类似价值和立场的中等国家为共同应对国际事务而成立的国际组织MIKTA宣告成立,并举行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2014年4月MIKTA第二届外长会议在墨西哥举行,会上与会者就乌克兰局势等国际事务、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问题交换意见,并探讨了合作方案,增强了在国际事务上的相互协调与支持。(43)通过组建中等强国国际组织,韩国拓展了中等强国平台,提升了国际地位。

      2.开展经济外交

      韩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对于韩国的发展十分重要。通过经济外交推动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是韩国中等强国外交的重要方式。加强能源、电子等领域的合作,可以为促进东北亚利益共同体打下基础,促进外溢效应出现。

      3.推动机制化建设

      “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机制化”建设遵循由易到难,稳步推进的路径。“2013年3月发行的《第十八任大统领职引受委员会白皮书》把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目标确定为‘将东北亚地区内的双边矛盾结构转换为多边合作框架’表明了将该构想机制化建设的目标。”(44)

      一是在成员构成上,主要以中美日韩俄为主,并计划让东南亚和欧洲、东盟各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进来。二是在机制化建设路径上,通过不断向其他国家宣讲该构想,取得一定的认可和共识,随后尝试召开厅局级政府间会谈,为东北亚和平合作外交长官和首脑会议做准备。(45)三是合作议题由易到难。从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安全热点和经济、社会交流等易于合作的领域起步,寻求一致、共同发展。通过多边机制化建设,可以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增加交流平台,促进相互信任。随着加入国间信赖的加深,政治安全议题化等东北亚和平合作也将逐渐实现制度化。四是从小多边到大多边。为了推动多边机制建设,韩国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首先采取小多边建设,利用韩国在韩美中、韩美日、韩中日、韩朝中、韩朝俄等多个“小多边”合作机制的有利地位,逐渐掌握东北亚地区形势变化的主动权,条件成熟后再发展成“大多边”合作机制。

      (三)影响与评价

      “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提出不到两年,要对其做出评价颇为困难,总结各方观点,对其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缺乏具体性备受争议。“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其背景、意义、具体实施方案等都不详细。(46)“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47)

      二是相关国家反应冷淡。作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中的重要成员,美日俄中朝等国对“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反应比较冷淡。尽管朴槿惠总统在美国参众院演讲时首次对外正式提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不过美国并未做出正式反应。相对而言,中国的态度要积极得多。“朴槿惠总统访华时,两国发表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表明了中国原则上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立场。(48)日俄作为该构想的重要成员,并未对此做出正式表态。朝鲜甚至做出强烈反对,认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实际上是为美国的世界霸权野心服务的,毫无实现可能性的。(49)

      三是构想的实现面临诸多困难。朴槿惠的“东北亚和平构想”核心是:构筑朝鲜半岛和平与统一的基础;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合作体系;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不过如何在朝核问题无法解决、安全困境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促进东北亚多边合作,实现东北亚和平构想是韩国外交的重要挑战。在小多边合作机制建设中,韩国作为“中等国家”如何协调大国,能否发挥核心作用令人怀疑,特别是在处理各方关注的安全议题时。(50)

      四是渐进性合作值得肯定。“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采取渐进模式推进,无论是合作议题还是成员扩展,都不急于求成,该合作思路值得肯定。不过渐进路径能否逐步推进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

      五是有利于扩大韩国的国际影响。“即便‘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在短期内未能取得具体成效,韩国也要在‘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框架内,积极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努力展示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形象。”

      从韩国三届政府的中等强国外交来看,延续与变革贯穿其中。韩国的中等强国主要是立足东亚,寻求大国平衡,利用韩国的经济实力,通过主办和参与国际活动发挥韩国国际影响。从韩国实施中等强国的原因来看,减少大国因素干扰、提升韩国国际影响、促进统一外交是三届韩国政府实施中等强国外交的共同原因。强大的国家实力、众多国际组织成员、引人注目的韩裔国际组织高官和影响世界的韩流是韩国实施中等强国外交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倡议外交、国际贡献外交、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开展文化外交等是韩国实施中等强国外交的重要方式。从实施效果来看,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并不令人满意,未能实现既定目标。究其原因,美韩联盟限制了韩国的独立外交开展,而大国怀抱的地缘特性也使得韩国很难突破大国权力政治的束缚,历届政府短短的五年任期也使得中等强国外交难以充分展开。战略目标过高,战略资源有限以及战略周期过短限制了韩国中等强国外交战略效果。对于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而言,必须立足于东亚的现实情况,发挥韩国中等国家的经济优势,做好搭台者、协调者,同时要减少政府更迭对中等强国外交的影响,增强战略延续性。

      ①丁工:《中等强国崛起及其对中国外交布局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0期,第47~48页;Jordaan Eduard:"The Concept of a Middle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Distinguishing between Emerging and Traditional Middle Powers," Politikon: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tudies,Vol.30,No 1,2003。

      ②魏志江:《论韩国卢武铉的“和平繁荣”政策及其对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影响》,《当代韩国》2006年秋季号,第28页。

      ③梁佶炫:《卢武铉政府对东北亚时代的新构想——多中心的看法》,《当代韩国》2004年春季号,第1页。

      ④文井:《历史地缘因素影响韩国外交》,《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11月1日,第44期。

      ⑤李军:《试析卢武铉政府的“均衡者外交”》,《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12期,第31页。

      ⑥李敦球:《卢武铉:做东北亚的“均衡者”》,《世界知识》2005年第11期,第31页。

      ⑦Min SoYoung,The Roles of Middle Powers:A Smart Mediator.

      ⑧李敦球:《卢武铉:做东北亚的“均衡者”》,第31页。

      ⑨李敦球:《卢武铉:做东北亚的“均衡者”》,第30页。

      ⑩李军:《试析卢武铉政府的“均衡者外交”》,第31页。

      (11)[韩]李洙勳:《寻求韩国预防大国在东北亚冲突中的作用》,《当代韩国》2011年春季号,第22页。

      (12)徐萍:《韩国的东北亚物流中心战略及我国应取的对策》,《综合运输》Z1期,第157页。

      (13)李军:《试析卢武铉政府的“均衡者外交”》,第30页。

      (14)李军:《试析卢武铉政府的“均衡者外交”》,第30页。

      (15)刘复晨、徐宝康:《韩要充当东北亚均衡者 韩美日同盟会不会解体》,《环球时报》2005年4月8日,第3版。

      (16)2005年,朝韩双方的政府表述上都不再视对方为敌人或主敌,遗憾的是随着李明博时期南北关系的恶化,双方再次以敌人相称。

      (17)朱庸中:《李明博“新亚洲外交构想”向中日发起挑战》[韩]《朝鲜日报》2009年10月26日。

      (18)《李明博提出“新亚洲构想”》,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3/09/content_10976184.htm,浏览日期:2013年4月5日。

      (19)《人们对“新亚洲”外交构思的期待和忧虑》[韩]《东亚日报》2009年3月8日。

      (20)《李明博提出“新亚洲构想”》,浏览日期:2013年4月5日。

      (21)刘天聪:《“新亚洲构想”:韩国回归亚洲》,《北京周报》2009年第21期。

      (22)Young Jong Choi,South Korea's Middle Power Diplomacy and Reg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23)刘天聪:《“新亚洲构想”:韩国回归亚洲》,《北京周报》2009年第21期。

      (24)邵冰:《韩国“新亚洲外交构想”的实施及其前景》,《理论观察》2011年第2期,第38~39页。

      (25)朱庸中:《李明博“新亚洲外交构想”向中日发起挑战》,[韩]《朝鲜日报》2009年10月26日。

      (26)张明亮:《韩国的东盟战略——以其“新亚洲构想”为视角》,第89页。

      (27)钮松:《韩国的中东经济外交:估计组织与论坛的视角》,《亚太经济》2012年第3期,第64页。

      (28)《“新亚洲构想”:韩国回归亚洲》,http://www.china.com.cn/book/zhuanti/qkjc/txt/2009-06/12/content17939718.htm,浏览日期:2013年7月6日。

      (29)李明博:《“新亚洲外交构想”的背景与意义》,韩联社2009年3月8日电。

      (30)刘天聪:《“新亚洲构想”:韩国回归亚洲》,《北京周报》2009年第21期。

      (31)《人们对“新亚洲”外交构思的期待和忧虑》,[韩]《东亚日报》2009年3月9日。

      (32)《人们对“新亚洲”外交构思的期待和忧虑》,[韩]《东亚日报》2009年3月9日。

      (33)《韩国在亚太地区的实利外交遭受质疑》,[日]《富士产经商报》10月24日。

      (34)《朴槿惠美国会发表演讲 提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韩联社5月8日电。

      (35)张键:《论韩国朴槿惠政府的“信任外交”政策》,《当代韩国》2013年第4期,第58页。

      (36)杰弗里·罗伯特森:《韩国或已做出转投中国的战略抉择》,[日]《外交官》,2014年7月8日。

      (37)刘智惠、柳成云:《夹在美中俄之间的韩国应抛弃满足所有人的念头》,[韩]《中央日报》,2014年4月1日,http://chinese.joins.com/gb/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118268,浏览日期:2014年6月25日。

      (38)知远:《朴槿惠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展望和促进战略》,http://mil.sohu.com/20130921/n386931575.shtml,浏览日期:2014年6月22日。

      (39)[韩]朴柄奭:《朴槿惠政府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具体化和改进方向》,《当代韩国》2014年第1期,第55页。

      (40)[韩]朴柄奭:《朴槿惠政府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具体化和改进方向》,第54页。

      (41)张慧智、于艇:《朴槿惠政府的东北亚外交政策新课题》,《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1期,第45页。

      (42)朴秀缵:《韩携手中等强国拟组建‘国际组织’》,[韩]《朝鲜日报》2013年8月9日,http://chinese.chosun.net/site/data/html_dir/2013/08/09/20130809000007.html,浏览日期:2014年5月25日。

      (43)韩联社,2014年4月15日电。

      (44)第十八任大统领职引受委员会:《第十八任大统领职引受委员会白皮书:朴槿惠政府希望的新时代实践课题》,首尔:第十八任大统领职引受委员会,2013,第195页。

      (45)《韩政府拟筹办国际论坛 全面推进东北亚和平构想》,韩联社,2014年1月15日。

      (46)知远:《朴槿惠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展望和促进战略》,浏览日期:2014年6月22日,http://mil.sohu.com/20130921/n386931575.shtml。

      (47)[韩]朴柄奭:《朴槿惠政府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具体化和改进方向》,第54页。

      (48)[韩]朴柄奭:《朴槿惠政府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具体化和改进方向》,第58页。

      (49)[韩]朴柄奭:《朴槿惠政府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的具体化和改进方向》,第54页。

      (50)张慧智、于艇:《朴槿惠政府的东北亚外交政策新课题》,第45~46页;张键:《论韩国朴槿惠政府的“信任外交”政策》,《当代韩国》2013年第4期,第59页。

标签:;  ;  ;  ;  ;  ;  ;  ;  

韩国媒介力量的外交演变:从卢武铉到朴槿惠_卢武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