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探讨论文_陈燕萍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探讨论文_陈燕萍

浙江大学校医院 310027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健康教育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110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这11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人员的分组完全遵循随机的原则,使用随机数表对患者进行分组,两组各5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急性心肌梗塞疾病治疗,干预组除了接受常规的急性心肌梗塞疾病治疗之外还接受以健康教育为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以及所发生不良事件的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比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更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十分值得推广。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律失常概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造成血液中断,心脏局部会由于暂时性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主要包含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休克以及胸骨后疼痛,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类型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如果没有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很有可能出现比如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且伴随着比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一定要及时并且对症,但由于患者对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对医护人员的指导没有表现出高度的依从性。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统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本文对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0名,参与本实验的110名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患者分配完全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性别、长短等检测指标P>0.05差异不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人数55,其中女性患者38名,男性患者32名,年龄最大50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6.05±5.21)岁;其中高侧壁心梗死11例,前壁梗死5例,前间壁梗死11例,广泛性前间壁梗死4例,急性下壁梗死11例。治疗组患者人数55,其中女性患者43名,男性患者27名,年龄最大51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5.23±5.25)岁。其中高侧壁心梗死10例,前壁梗死25例,前间壁梗死3例,广泛性前间壁梗死10例,急性下壁梗死7例。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55名患者均接受医护人员所提供的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含术后护理、输液指导、心理护理、包含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对照组:所有55名患者均接受医护人员所提供的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治疗以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护人员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主动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有关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结合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的基本方法,通过图谱结合的办法,设计心肌梗塞健康教育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心肌梗塞疾病的预防方法、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危害性、并发症、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心肌梗塞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讲解由责任护士来完成,讲解态度一定要温和,讲解过程有条不紊,保持微笑,对于患者不理解的部分要反复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急性心肌梗塞包含研修时期,分别为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处理不同时期的患者无论是在行为表现上还是在心理状态上都会有所不同。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对患的心理动态进行有效地观察,了解处于不同时期的患者的心理需求,所采用的干预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工作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为主;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工作以指导患者进行重复训练为主。在包含健康方面,通过健康教育例患者充分了解科学包含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督促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低脂、低盐且更加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豆浆等,直到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以放宽饮食范围,在接受护理的时期内,要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患者排便,待患者病情进一步稳定,可以让患者在家人的协助下一些小幅度的运动,每日活动3~5次,每次20分钟,对于情况较生的患者,需要定时改变患者的体位,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工作,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患者还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向患者耐心讲解所服用药物的作用以及治疗原以及药品的服用方法、服用剂量、副作用、治疗作用、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名称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实所得出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χ2检验来对功能和症状进行比较;±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知识知晓度对比。两组在日常预防知识、疾病相关知识、合理用药以及自我护理知识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的程度提高,使患者的自我护理、自我保健以及自我防护意识。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09%,且相关知识知晓度高。临床上将健康教育运用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不仅可以使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还可以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15):133-134.

[2]肖倩.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02(01):150-151.

[3]安鑫.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01(20):118-119.

[4]祁润林;郝琳娟;程惠文.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2(25):172-173.

论文作者:陈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探讨论文_陈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