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促进生产方式变革
王晓静,罗 娟,宋燕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生产方式的理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对生产方式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发现:区块链技术本身是生产力要素;区块链技术能促进劳动者的生产力,促进劳动资料的发展,带来资源的自动调度交易。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促进生产力。研究还发现:(1)区块链技术将资源的支配权归属所有者;(2)区块链技术转化、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3)区块链技术使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增强,生产者、消费者、股东等多种角色融合在一起;(4)区块链技术使分配过程变得透明、高效,分配结果更加公平,抱团生产将得到更多的分配。最后得出对政府和企业的启示,以期实现区块链技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随着高速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存储能力的高速增长、全世界的运算设备被越来越高速的宽带互联,始于2008年,由一群信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和IT从业者发起的,一些顶尖的程序员、黑客、数学天才、密码专家等共同创造的区块链技术在2018年大爆发。大家耳熟的比特币后面的基础架构正是区块链技术,该技术有潜力改变社会多方面的生活。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技术。完全没有任何中心机构的比特币运行多年没有崩溃,随后,其他许多数字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行、流通。逐渐地,大家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可以成为各种形式的价值转移的通用标准。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那么区块链就是资产高速公路。作为去中心化的系统,区块链技术开启了一个全球支付、公司治理、民主参与和资本市场作用的新的时代(Siba,Tarun and Prakash,2016)。区块链技术能够使没有第三方支持的远距离价值转移在一个全球的开放式平台上成为可能。价值转移指在网络中以每个人都能够认可和确认的方式,将某一部分价值精确地从某一个地址转移到另一个地址,而且确保当价值转移后,原来的地址减少了被转移的部分,而新地址增加了所转移的价值,操作的结果不能受任何一方的操纵。区块链技术将引领未来价值互联网的新浪潮。就如集装箱对于国际贸易中商品运输的意义一样,区块链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变世界。广义的区块链技术有望彻底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为金融、科技、文化、政治等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沈鑫、裴庆祺和刘雪峰,2016)。区块链技术最终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会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张健,2016)。除了在数字货币上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还应用于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以及公证、医疗、知识产权保护、物联网、供应链等社会领域。区块链技术被称为风险投资的热土,参与区块链探索机构不断增加(郭彬、于飞和陈劲,2016)。区块链技术将引领未来价值互联网的新浪潮,国内外著名机构纷纷加大在区块链上的投资与合作。国内,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等成立。此外,工信部委托一些国内企业合作编写《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白皮书》,足以看出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
为了有效避免分布式光伏发电集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稳定性问题,必须针对系统的设计环节进行全面优化,加强对控制器进行相关内容的有效控制,包括故障报警以及定位和测量内容等,同时应采取多功能汇流箱的方式进行智能汇流预警以及线路排查,同时,各光伏电子系统应均统一使用同一规格的电池组件,并按照相同的设置距离进行安装,以此形成一个整合性的电矩阵,电矩阵内的个单元必须配备完善的逆变器以及控制装置[2]。除此之外,应在设计安装过程中考虑不同地区经纬度位置以及屋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方位控制和角度选择,确保选取范围和角度的一致性。
虽然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界、政界、学术界、媒体等各类组织和个体的大量关注,但是,学术界鲜见从政治经济学中生产方式变革角度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影响的学术论文。现有文献主要是区块链技术对传统金融的变革 (张锐,2016)、国家治理的创新(闻骏、梁彬,2017)、对教育的推动(李青、张鑫,2017)、保险创新(许闲,2017)等,区块链使互联网成为交往关系“经济性”的生产方式(刘方喜,2017)。虽然袁煜明(2018)和吴军(2018)的演讲中提到区块链技术是生产关系的革命,但是他们没有基于理论进行比较充分的论述。他们还认为区块链不是生产力的革命,对区块链技术对生产力的推进作用还没有提到足够重视的程度。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区块链技术对将来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何影响?一方面,该问题的研究是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目前,我国正致力于高质量发展,解放和促进生产力,提高人民幸福、快乐。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得出,区块链技术不仅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这样,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图1 研究框架
一、基本概念
1.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魔法”计算机,任何人能够上传程序和离开程序,并自执行。每个程序现在的和所有以前的状态通常是公开可见的,而且携带很强大的密码,经济地、安全地保证在区块上进行的程序会持续以准确的区块链协议指定的方式执行(Siba,Tarun and Prakash,2016)。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个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是基于算法的新技术,在不需要任何中介的情况下,允许在多个点之间,IT网络中的参与者加工、储存和分享数据,能做到至少保证数据的完整(Mangano,2018)。
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交易和状态结果,是对当前账本状态的一次共识,这是区块;由一个个区块按照发生顺序像链条一样串联而成,每一个区块都要对此前区块的事实进行确认,从而形成区块链。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特征。理解了区块链的分布式,也就理解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对于分布式的理解,包括了分布式记账、分布式传播和分布式存储。其中,分布式记账是通过设置奖励使人人都积极参与记账,最快最好完成的且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记账信息将被采纳,并记录于大账本中。分布式传播是指交易信息由单个个体直接发送至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而不是传输至中央服务器,再转输至其他交易者。分布式存储是指人人参与记账,每个个体在记录本次交易信息时,需下载并翻阅此前的账本记录,使得所有的历史信息都分别储存于各个参与主体。因此,即使某一个体的账本丢失或毁损,也不影响其他个体对信息进行更新。
(1)分配过程发生变化
区块链又可以被定义为分布式的、共享的、加密的数据库。该技术第一次允许不相关的人们对具体交易或者事件的发生达成一致 (Siba,Tarun and Prakash,2016)。也可以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需相互担保信任或者第三方核发信用证书(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采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加密算法创设的节点普遍通过即为成立的节点信任机制。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作为节点参与创设信任机制,创设的区块必须在全网公示,任何节点参与人都看得见。区块链技术支持在先进的大规模分布的计算环境中的各种服务(Kano and Nakajima,2018)。国内有学者刘海英(2018)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由各种技术与通讯协议组成的全新互联网架构,通过其加密分享、分布式账本等特征为数据的流通与共享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设施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指人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或物的综合体(洪远朋,2002)。广义的劳动资料包括:人自己的身体器官;人在劳动中占有的某些自然物,相当于“人的器官的延长”;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去的物体,例如劳动工具、生产工具;劳动过程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例如土地、道路、运河、仓库、厂房、机器、动力、空调、纸张等。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核心。从广义上说,一切可以改变劳动效率的工具都是生产工具。
(1)它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它运行在由全球志愿者提供的计算机上。整个系统上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均等的,任何一个节点的损坏或失效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是将“死亡”当作是人们生存的一个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死亡在生存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构成。“向死而生”或者“置之死地而后生”则是海德格尔死亡观的核心部分。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死亡事件是必然降临的,但是,人们却无法知晓会何时死亡,因此可以将死亡看作是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一如海德格尔所说,“死亡毋宁说是一种悬临”,“此在本身在其最本己的能在中悬临于自身之前”。
(2)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每个节点都会自发、诚实地遵守协议中预先设定的规则,判断每一笔记录的真实性,最终将判断为真的记录记入区块链之中。
(3)账本内的交易由密码学签名和哈希算法保证不可篡改。其思想是接收一段明文,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将它转化为一段长度较短、位数固定的输出散列。输入信息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散列结果的明显变化。哈希值可以唯一、准确地标识一个区块。
(4)账本按产生的时间顺序链接,当前账本含有上一个账本的哈希值,保证账本之间的链接不可篡改。
(5)所有交易在账本中可以追溯。任何人能在任何时候查阅区块链上的信息,因为它在网络上存在。
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要回家做晚餐,母亲用半月形的小刀把芋梗采下,我蹲在一旁看着,想起芋梗油焖豆瓣酱的美味。
2.生产方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秦书生、胡楠(2016)认为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味着物体、人类等都有标签的。过去,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我们会关心对方是否是有钱人,关心对方出身、职业、身份、地位等背景材料。这样的结果是不同类别的人很难在一起生产、交易、消费。然而,在区块链上,排除了任何影响协议公平的强制力因素,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资历差别、身份差别、地位差别都不再被关注。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力是一个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体现于生产过程中的人们控制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的物质力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发展。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工具的先进性、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如分工、协作)、自然条件等都会影响生产力。
一是把人本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枫桥经验”50余年的实践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阐释。从诞生到现在,“枫桥经验”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促进人民群众的幸福与发展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把群众路线贯穿到所有工作的全过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治理。
劳动者是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和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
本文认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可以抓住以下五点:
创业基金是学生启动创业的助推器,但是,调查发现,超过30%的老师和学生认为学校设立的投资基金不足,25%的同学认为学校尚未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单纯靠家庭难以获得需要的经济支持。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出机械性劳动资料形式。现在,物联网大数据是新型的智能性劳动资料(刘方喜,2017)。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电力、网络、电信基础设施、区块链等是典型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是劳动本身所作用的客体,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资料(如地下矿石、水、原始森林中的树木),也可以是经过劳动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原材料(如钢材、纳米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在互联网世界,信息、数据是主要的劳动对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用封面文章来介绍区块链,文章标题是“全球最宝贵的资源不再是石油,而是数据”。
(2) 生产关系
对前面所述的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试验与模拟得到的轴向压力均先增大后减小。轴压圆柱壳具有很强的非线性,从而导致圆柱壳在达到峰值荷载后承载力急剧下降,轴压圆柱壳的后屈曲性质是不稳定的,且很小的几何缺陷就会极大地降低其承载力[2]。不同壳体屈曲临界载荷值如表1所示。试验与模拟均是临界载荷值开孔圆柱壳最小,含补强件圆柱壳次之,圆柱壳最大。说明开孔降低了圆柱壳屈曲临界载荷,通过补强可以提高其屈曲临界载荷。
生产关系是人们对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关系,根据他们的所有权权利和使用,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买方与卖方的关系,要素所有者和租赁者的关系,地主和佃户的关系,员工、雇主、债主和债务人的关系(Binswanger,McIntire,1987)。生产关系是关于生产者、生产资料、生产成果之间的多边关系,通俗地说,就是生产资料是谁的,生产过程是如何分工的,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如何分配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的。
二、区块链技术本身是生产力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科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郑文范、温飞,2018)。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创新(于博,2017)。国外文献也多数把区块链看作技术。区块链技术是把劳动者及其观念、信息技术等整合在一起并飞速发展的新型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生产力,是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快速变革的新型生产力。区块链技术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协作社区,它不仅能把庞大的计算力集合在一起,还能将各种其他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协作,并通过事先设定好的规则,对参与到整个协作系统中的人、机构甚至设备进行奖励,促进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同时吸引更多地资源参与到这个系统中(龚鸣,2016)。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事物进行协作,进行能源、事件、金钱等价值单位的交换,并根据共享的需求和供应信息去重新配置供应链和生产流程。区块链技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资源的有效供给,实现组织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唐文剑、吕雯等,2016)。
冯老师不但向赖老师传授个人经验和感受,还与赖老师一起进行备课、上研讨课并相互听课评课。为了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两人多次深入沙湾古镇取材,合力编写了《沙湾镇乡土美术》《沙湾民间艺术剪影》等教材,还共同创作了一批沙湾文化题材的版画作品。9年过去了,在师徒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版画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品牌项目,赖国华老师也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师,变成新秀老师,再一跃成为“广州市小学美术专业技能十佳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三、区块链技术促进其他生产力要素的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由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生产资料是生产力构成的“物”的要素,它和劳动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1.区块链技术促进劳动者的生产力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
2.区块链技术促进劳动资料的发展
传统的物联网模式是由一个中心来收集所有信息,存在硬件产品维护成本高、网络安全性和隐私性不能很好地保障等缺陷。如果将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结合,区块链技术就是在发生互动的设备之间促进交易和协作的一个框架。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智能设备添加元数据,并为它们编程,使得它们能够根据其他物件的元数据进行相互的识别,并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情况做出反应。由区块链驱动的物联网,将是充满“生机”的物理世界,那些物体可以感知、响应、通信和执行操作。因此,区块链技术能够促进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劳动资料的发展。
3.区块链技术带来资源的自动调度分配
对于劳动对象这种生产力来说,区块链技术带来数据资源的自动调度分配。区块链技术能够使曾经不能流通或交易的物品流通或交易起来,将导致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区块链通过构建信用体系,本质上降低交易门槛,交易活动门槛低,交易频率高,交易效率高,有效交易数量越大,经济发展越快。
四、区块链技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由区块链引发的技术革命,不能停留于“颠覆商业模式及为产业带来转型”上,而必须经过包括生产关系革命在内的全面社会革命 (刘方喜,2017)。区块链技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三方面来阐述。
1.区块链技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影响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是生产资料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生产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
(1)作为劳动对象的数据的归属支配权
一切数字化了的东西都可成为或已经成为生产资料(阮朝辉,2018)。个人的行为数据、人脉网络、知识产权等都可以是数字资产。
区块链技术对每个参与者的交易信息加盖时间戳的功能,保证了信息的所有权归属。换句话说,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自己成为数据的主人,即个人享有占有、使用、处置数据并获得收益的权利。个人可以从自己的数据流中获得经济利益;当有人申请对你的数据进行访问时,你可以自主决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向对方公开哪些特定的数据。同样,每一次信息记录、读取等要进行检验。即使别人看到这些数据,也不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因为数据是加密的。
在有中心化组织(例如银行)的情况下,个人有账号、密码和操作权,有对自己资产的所有权。然而,这只是表象,使用、处置资产的权利是受限制的。作为中介的银行拥有对账户更高的控制权,因此该中心化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运作本属于个人的资产。而区块链技术上的确权,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区块链技术将交易主体从依附于大机构中独立出来,让数据为用户所有,而不再成为交易中介的互联网公司估值的依据。
过去,很多知识产权的创造者(例如作家、画家、科学家等)对自己的作品的权利不是完全的,而要将知识产权相关权利转让给出版商、画廊、大学等权利管理中心。区块链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去中心化 (张锐,2016;李青、张鑫,2017)。区块链技术为知识产权的创建者提供一个占有、使用、处置自己的作品并获得一定收益的保障。
在没有区块链技术的情况下,个人对大宗资产的交易是比较困难的,往往求助于中介机构。在区块链上,个人可以将大宗资产切割成许多份进行交易,在对资产的支配方式上相对灵活。
(2)劳动资料的占有、使用与创造
信任是在商业领域中对另一方遵循诚实、考虑对方利益、承担责任以及透明性去处理事务的期望。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商业领域的信任关系往往要依赖于权威人士、中介机构或其他组织创建。区块链技术具有安全可信可靠的特征(沈鑫、裴庆祺和刘雪峰,2016)。人与人进行交易时,所有节点都留有同样的账本,都参与账本的有效性检验,只要按照程序的规则进行,便可建立互信的交易模式。更进一步地,计算机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形式,即智能合约进一步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 (于博,2017)。区块链技术让交易过程自动执行和交易结果可信、可追溯,而且独立于第三方权威机构,这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改变了基本的交易模式。在区块链时代,有新的共识机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哪怕素不相识,也能形成信任。
区块链技术打破了传统劳动资料的私有制形式,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相互协作,成为新劳动资料(例如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区块链技术正在把过去或现在自然存在的、个人占有的劳动资料转化为新的劳动资料,还会把原本分散的劳动资料整合起来形成为新的劳动资料。
2.区块链技术对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影响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和生产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例如,统治与被统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分工与合作关系。
首先,对于劳动者这种生产要素来说,区块链技术促进劳动者的生产。首先,区块链技术带来信任、协作,区块链技术下在分配上多劳多得。这样,对于劳动者这种生产力要素来说,区块链技术使广大劳动者有动力贡献自己、发挥能力。其次,区块链技术流程简便降低劳动所需的时间,可以提高生产力。再次,应用区块链技术之后,对于组织的决策者,在做非常重要的决定的时候,以内部的共识机制进行投票,避免以“我之前不知道这事”的态度来敷衍,因此带来更高的生产力。
现实工作中,人与岗位不配现象在很多单位是存在的。由于种种原因,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一个机制能让求职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工作。大学生毕业之后进入职场,在中国的文化下往往论资排辈。这样的结果,不能真正激活人性效率。而区块链中,每个人是平等的,没有森严的等级,大家的合作是基于社区共识。
“真实性”作为遗产旅游中的核心要素,是多方利益的共同诉求。如何在文化展示的过程中兼顾多方利益,并让民俗文化保持其最大的本真性,成为可操作的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具体实践,关键在于在文化展示中把握本真与商品化的均衡。文化的本真性和文化的商品化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展示民俗和遗产文化时,需要警惕的是民俗和遗产的“迪斯尼化”或“拉斯维加斯化”。再者,地方文化的展示需要区分舞台的“前台”和“后台”。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后台”是民俗和遗产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土壤,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通过“前台”把民俗和遗产文化推向大众旅游市场的同时,更需要创造条件保护好“后台”。
(1) 生产力
(2)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增强
区块链技术不是某个人、某个民族或者某个国家能独自占有,在这点上它与空气、阳光没有区别。区块链中人人都是一个节点,以比特币为例子,人人都可以买矿机挖矿,人人都可以交易。在区块链上,劳动资料的所有者不是集中于某家公司或者少数人,而是分散于整个互联网。劳动资料的所有者可以自己决定是否使用这些生产资料以获得一些收益。
(3)生产者、消费者、股东等角色融合
区块链技术通过发行通证(或代币)的形式,能够通过平台连接使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由带有依附性质的雇佣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原先,雇员在生产中只能被动地从属于老板。在区块链时代,不管企业是否上市,只要员工认可该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公司的通证(或代币),甚至是某个具体产品的通证(或代币)。员工持有通证(或代币) 就意味着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同理,区块链通过通证(或代币)代表所有人的权益,代表企业的价值,而且能够将通证(或代币)方便、快捷地转移到消费者当中。消费者通过他们参与、购买企业的产品来拥有通证(或代币)。这样,消费即投资,参与即投资。此外,在区块链时代,生产者的角色不再单纯,脑力劳动促使劳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角色界限模糊化(叶松,2016)。
3.区块链技术对产品分配关系的影响
产品分配关系是指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比例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分配关系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洪远朋,2002)。
举个区块链分布式的例子:我的朋友,甚至是陌生的人,不管在中国哪个城市或者国外哪个城市,都可以义务提供服务器,进行在线玩游戏,但同一个时间只能一个人玩,需要有一套规则来竞争玩游戏的权限和顺序。我的朋友,甚至是陌生的人,不管在中国哪个城市或者国外哪个城市,都可以将自己玩过的觉得好的游戏传到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而不是传输至中央服务器,再传输至其他参与者。游戏开始后,游戏进度存档就是区块,该存档会自动分发给所有玩家,第二个获得权限的玩家在上一个区块基础上继续,形成链条。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改革了生产关系的分配过程。过去,通常将所有产品汇总到中心化的组织或权威那里,再设计分配方案,然后分配到个人。通常,通过权威机构来征税,聚集社会财富,再通过社会福利、补贴等形式进行再分配。这样的分配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应用区块链技术后,给每个节点配置了单独的数字账户,利用智能合约的方式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就是一段写在区块链上的代码,一旦某个事件触发合约中的条款,代码即自动执行。也就是说,满足条件就执行。当人们完成工作就能实时得到报酬,即不是一个月一次而是每天、每小时、每秒钟都可以得到报酬。这样,分配流程变得简单化,分配权被公认的代码取代,分配变得足够透明,分配所需要时间更短。再没有人收取高额的中间费用,再没有人撒谎。
(2)分配结果更加公平
(1)初始化样本库。计算样本库中各变量的平均值,并增加适量过程测量数据,组成新的样本组,以充分反映过程的动态性及变换性[7]。对新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每次计算校正方差,直到均方差不再改变时,得到每个变量的校正值,并以此构成初始化后的样本库。
沉积岩石油钻井市场需求旺盛、工程量大,理论基础扎实、技术体系完善,钻井设备、工具、材料等系列化、标准化程度高。结晶岩科学钻探需求弱、工程量少,理论基础研究不足、技术体系不完备,钻探设备、工具、材料等主要借用石油钻井与地质钻探,缺乏技术体系和专用装备与工具。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资本家拥有资本、土地等生产资料,因此利用资本优势去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分配关系是不公平的分配关系。在区块链中,劳动成果完全属于劳动者。区块链技术正是通过编程,设计一套机制,例如工作量证明机制,让每个人都愿意劳动,只要付出了时间和劳动,都能获得分配。分配是通过算法,按照每个商业体、每个人的贡献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这与我们所说的按劳分配一致。除了按劳分配,获得当时的劳动所得,区块链技术能通过利益共享机制,使早期的用户能够免费或以较低费用获得通证(代币)。这些通证(代币)还像是带有与项目有关赏金的“寻求参与”,例如书写一行代码。在通证(代币) 价值上涨时候,能够获得与自己的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即风险溢价。
(3)抱团生产将得到更多的分配
区块链技术对产品分配关系的改变还体现在鼓励抱团生产上。例如,比特币的挖矿,靠单打独斗很难挖到比特币,挖矿需要加入到矿池中与其他人一起挖,增加算力,从而增加产出。也就是说,在产品的分配上,愿意与其他人合作的人,能获得较多的产品。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llapse-proof cable damping effect of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s
五、研究总结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本文基于此,从区块链技术本身是生产力要素,区块链技术还能促进其他生产力要素的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块链技术促进生产力。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三方面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具体说来,在区块链技术条件下,作为劳动对象的数据的支配权归属劳动者;区块链技术正在把过去或现在自然存在的、个人占有的劳动资料转化为新的劳动资料,还会把原本分散的劳动资料整合起来形成为新的劳动资料;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增强,生产者、消费者、股东等多种角色相互融合;分配过程变得透明,高效,分配结果更加公平,抱团生产将得到更多的分配。总之,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区块链技术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
为此,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从国家层面布局区块链的发展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企业逐渐增多。本研究对于我国政府的启发意义主要在于以政府为主导,设立推进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支持政策。本研究对于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企业的启发意义主要在于不仅强调区块链技术创造的新需求,而且利用区块链技术,让消费者参与、让生态合作伙伴参与到企业中来,同时变革企业成为网络型的企业。将来的研究展望是如何进一步挖掘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将之应用于各行各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SIBA K.TARUN and PRAKASH A.Block-chain:An evolving technology[J].Global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2016,8(4):29-35.
[2]沈鑫,裴庆祺和刘雪峰. 区块链技术综述 [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2(11):11-20.
[3]张健.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发展与未来 [J].清华金融评论,2016,(5):33-35.
[4]郭彬,于飞,陈劲. 区块链技术与信任世界的构建 [J].企业管理,2016,(11):110-113.
[5]张锐. 基于区块链的传统金融变革与创新 [J].国际金融,2016,(9):24-31.
[6]闻骏,梁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家治理创新研究 [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17(6):32-36.
[7]李青,张鑫. 区块链:以技术推动教育的开放和公信 [J].远程教育杂志,2017,(1):36-44.
[8]许闲. 区块链与保险创新:机制、前景与挑战 [J].保险研究,2017,(5):43-52.
[9]刘方喜. 由“区块链”而“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物联网时代社会主义“全民共建共享”生产关系建构的进程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6):64-73.
[10]袁煜明.区块链如何改造生产关系 [EB/OL].(2018-04-27)[2018-08-25].http://www.sohu.com/a/229695569_100161052.
[11]吴军.人工智能是生产力、区块链是生产关系 [EB/OL].(2018-04-25)[2018-08-25].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425/16204178_0.shtml.
[12]MANGANO R.,Blockchain securities,insolvency law and the Sandbox approach [J].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2018,19:715-735.
[13]KANO Y.NAKAJIMA T.A novel approach to solve a mining work centralization problem in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2018,14(1):15-32.
[14]刘海英.“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给予产业融合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91-95.
Blockchain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Mode
WANG Xiao-jing,LUO Juan,SONG Yan-fe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de of production i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mode of produc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it concludes that blockchain technology itself is a factor of productivity.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 promote the productivity of workers.Also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ans of labor,and bring automatic scheduling and transaction of resources.Therefore,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 promote productivity.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concludes that:(1)blockchain technology attributes resource power to the person who owns;(2)blockchain technology transform and create new means of labor.(3)in producti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m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equal.Mutual trust between people increases,and various roles such as producer,consumer and shareholder integrate together;(4)blockchain technology makes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more transparent and effici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result will be more fair.Cluster production will get more distribution.Finally,it puts forward enlightment for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Productivity; Production relations; Produc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 F0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2X(2019)05-0003-05
收稿日期: 2018-01-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GA150154);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基金项目(1869210460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启动项目(校启2018-57)。
作者简介:
王晓静(1980-),女,浙江天台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罗 娟(1984-),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府公共服务;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训练意志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二胡教学的主要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及难点,制订具有一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其次,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二胡学习情况,分析其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之间的差距;最后,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订科学合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二胡训练目标,同时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二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宋燕飞(1988-),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生态系统。
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茄果类的早疫病、晚疫病;瓜类的枯萎病、炭疽病等都是通过床土传染的。而床土是培育蔬菜壮苗的基础,好的床土必须是肥沃:养分完全、保肥力强;疏松透气,既能保蓄一定的水分,又能使空气流通;而且也应无病原菌、虫卵和草籽。
标签:区块链技术论文; 生产力论文; 生产关系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