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救治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前后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PaO2、PaCO2等动脉血气分析、血乳酸情况以及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插管前后出现呼吸、心率、血气分析水平不稳定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血乳酸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则在插管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分别为12.5%、10%、17.5%和20%,均比对照组患者60%、25%、57.5%及5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救临床上为脑卒中昏迷患者行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气管插管;脑卒中;昏迷;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099-02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方式与环境的改变也诱发了越来越多脑卒中患者,当前,脑卒中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呈现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并纳入全球性的高病死率与高致残率的范畴,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1]。目前针对脑卒中昏迷患者,及时准确分析其气管插管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探讨气管插管的时段与方式,对其救治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本研究现选择80例本院收治的符合研究的脑卒中昏迷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的情况整理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时段内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中选出80例,所选患者入院时经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辅助检查,均证实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在9分以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52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67.6±7.1)岁,平均GCS评分为(5.1±1.1)分。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3岁~82岁,平均为(67.5±7.0)岁,平均GCS评分为(5.2±1.2)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性别、年龄、GCS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针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尽早为患者进行手术。医疗人员为患者提供常规的吸氧或是呼吸机辅助进行抢救,患者有以下情况则予以气管插管治疗:(1)患者入院时呼吸频率表现异常,存在点头、抽泣呼吸的情况,呼吸频率少于每分钟10次或超出30次;(2)患者在面罩给氧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40mmHg,或是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观察组患者提供早期气管插管治疗,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即可行早期气管插管治疗:(1)提供面罩给氧无法及时帮助患者纠正低氧血症的情况,氧饱和度在95%以下;(2)患者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或舌后坠的情况,且经口气管插管存在意识未好转和呼吸衰竭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医疗人员为患者详细记录气管插管前后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PaO2、PaCO2等动脉血气分析和血乳酸值。同时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通过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乳酸值
观察组患者插管前后的心率、呼吸、血乳酸值以及血气分析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的呼吸、心率和血气分析均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插管后心率、呼吸和PaCO2都比插管前降低较多,而PaO2则比插管前更高,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前后的血乳酸值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重要目的在于帮助患者保护脑功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与普通脑损伤相比,脑卒中昏迷患者更需要为其脑组织进行供氧,同时确保减少患者的并发症[2]。
脑卒中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或是下降程度超过10%,则达到低氧血症的标准。临床报道显示[3-4],脑卒中昏迷患者在早期诱发低氧血症的概率达到48%~72%之间,而伴有低氧血症的脑卒中昏迷患者有着40%的病死率,没有低氧血症的脑卒中昏迷患者病死率降到20%,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下的患者死亡率为80%,超过95%的患者死亡率下降到28%。由此可见,在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早期为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在早期就会出现呼吸费力的情况,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甚至还有患者直接导致呼吸衰竭。而呼吸衰竭情况发生时又会加重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此外还会危及肝、肾、胃肠道、肺部等重要的器官功能。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时引发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功能衰竭。在本研究中也发现,采用了早期气管插管救治的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明显更少,这表示为患者提供早期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呼吸和消化系统功能都能得以改善,与相关资料的描述相同。
针对临床脑卒中昏迷患者,尽早为患者创建人工气道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气的情况,不但能确保患者呼吸通畅,还能预防昏迷状况下患者气道保护反射丧失,出现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误吸引发肺部感染的情况。在本研究中,采用早期气管插管救治的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概率低于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一结果表明早期插管能够预防患者误吸,维持正常呼吸频率。一旦脑卒中患者累及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发生变化,就需要及时为其进行机械通气帮助其转变呼吸节律,保障患者有足够的氧供应。通过早期气管插管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救治,能够平稳患者的血气分析水平、心率、呼吸以及血乳酸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医疗人员要为患者在其未出现呼吸衰竭时开放气道,提供呼吸支持,确保重要器官得以持续供氧,特别是预防脑组织缺氧的情况发生,才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救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过程,医疗人员在争取时间的同时,还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早期插管措施,为平稳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预后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救治脑卒中昏迷患者的过程中,医疗人员应积极提供早期气管插管治疗,该操作对稳定患者的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爱贤,刘翠.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气管插管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8):19-21.
[2]孙茂林.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4):67-68.
[3]刘晓刚,冯娟.重症脑卒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4,25(3):119-120.
[4]李大鹏,付继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的治疗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3):215-217.
[5]杜杨.早期气管插管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J].大医生,2014,2(12):33-35.
论文作者:刘守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呼吸论文; 脑卒中论文; 情况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气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