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在课改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教”者,学生是绝对的“学”者,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新教材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只能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而课堂上只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才会使学生认真学、主动学,才会真正进入乐学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欲
根据《课标》精神,教师是“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新的教科书有的章节如果创造性地使用,就会提高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探究和交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有效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时,我打破传统的讲、练、评的框框,课外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编题,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在课前参与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编应用题时,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变通、独创,提出的问题既有创新的见解,又有生活的气息。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人们主动探索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我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首先,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可以抽点时间给学生讲讲华罗庚的故事,给他们讲陈景润的一生,甚至还可以给他们说说“歌德巴赫猜想”“哥尼堡七桥问题”。告诉学生并不是单纯的“1+2=3”就是我们所要学的数学了,其实还有更多的数学知识在等待着我们去学习。也许就是你不经意的几句话,就能唤醒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其次,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精心设计情境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充满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如在上“数轴”时,设置温度计导入;上“有理数的加法”时,让同学上台行走表演;上“有理数的乘方”时,让学生折纸猜想计算等等。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把问题简单变化并加以引导,留时间,让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内在的规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像一位数学家新发现一个定理的过程一样,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上海一位著名特级教师风趣地讲:“酒杯在于晃动,朋友在于走动,课堂教学在于活动。”这句话揭示了教学的真谛: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欲望。课堂上应尽量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好数学。如在上“我们来做数学”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让各小组上台展示花坛设计方案和构思的图形,同学之间互相表现自己,不甘落后,非常踊跃。看来,教师抓住适当时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是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
五、提供每个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强化学生参与欲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为了把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充分开发出来,应做到:尊重人人参与的权利,树立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的能力,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注意人人参与的过程,展示人人参与的成果。课堂上为了真正做到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首先要增强中等生及后进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要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要给予他们较多的自主权,放手让他们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在给出问题之后,怕学生解不出来,于是迫不及待地讲解自己的思路或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考试不及格,或回答不正确,解题错误等失败体验,不仅会丧失信心,还会产生厌学、逃避数学学习的现象等阴暗心理。
因此,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是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在解题教学中,可以配置一些符合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尽可能地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体会和条件。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尽量采用鼓励性语言,开展分组、分层次教学,才能形成以优促中、以中带差的帮带关系,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徐定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自信心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过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