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夏亚琴

夏亚琴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东台 224200)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脑残族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急救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则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从呼救至转入医院时间、接受治疗时间、病死率及致残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85-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表明,给予急救脑卒中患者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急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施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急救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MRI或CT检查明确诊断;③首次发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者37岁,最大者93岁,平均年龄(57.38±12.79)岁;GCS评分(6.78±2.04)分。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94岁,平均年龄(58.21±13.48)岁;GCS评分(7.21±2.63)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GCS评分上具有可比性,(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包括:接到“120”电话通知后立即派出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病情判断,并给予患者合理的呼吸道护理,构建静脉通道,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则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并结合我院资深急救医护专家的临床经验,制订专门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包括:①接电话至达到现场阶段:接到120”电话通知后立即派出救护车,路上经电话和患者家属联系,了解及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患者家属先施行家庭急救,如镇静、静卧、垫高头部、清除口腔呕吐物、冰敷等[2]。②开始急救至转运阶段: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神志,详细测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通过GCS评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明确抢救措施。对GCS评分为8分及以上的患者,立即进行转运;对GCS评分低于8分的患者,立即给予清除呼吸道异物、吸氧、吸痰、开通气道、构建静脉通道、持续冰敷及降颅内压等护理抢救措施,对血压高的患者控制血压,然后转运[3]。③转运护理:转运时,使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出现呕吐物误吸情况。密切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则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从呼救至转入医院时间、接受治疗时间、病死率及致残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x-±s)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表1可见,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从呼救至转入医院时间、接受治疗时间、病死率及致残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的观察指标对比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起病急、病情凶险、疾病进展快,且致残率及病死率均比较高。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左右的患者患上脑卒中,病死率高达75%,致残率约为2/3。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间窗通常比较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仅为3~6h。临床表明,越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也越低。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研究组患者施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从接到“120”电话通知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从呼救至转入医院时间、接受治疗时间、病死率及致残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任玲,李雪梅.2008-2009年昆明市院前急救脑卒中情况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4):349-350.

[2]杨燕.院前急救对危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58-559.

[3]万何琴,邓学军,赵剡等.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模式救治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9):52-53.D .

论文作者:夏亚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夏亚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