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 激活思维 重视交际 培养能力——浅谈英语教改中的课堂教学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改论文,教学法论文,英语论文,浅谈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能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外语学习环境,即:它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语的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运用各种交际手段,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一思路是我教学的宗旨,是我的执著追求。本文将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分别就上述四方面进行阐述,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一、创设情景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语音语调,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记忆、思维等智力,使学生了解跨国文化及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也即四方面的目的:认知、情意、智力和文化。
要达到这四方面的要求,首先就要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各种情景,即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手段,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对直观的东西通常能显示出迅速的、感兴趣的反应。因此,情景的创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教授Oxford English中一篇题为What Should I Do的课文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言语的交际活动。课文中,三个学生遇到了moral problems,因此写信给teacher counselor要求给予帮助。我先将第一、二封信的单词与课文在第一课时中教完。在第二课时中,首先要求学生对第一封信提出一些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并由其他学习给予回答。平时我很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要求她们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语句理解上,更需要读懂作者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感情信息,即read between the lines。因此,学生提出了不少有水平的问题,如:Why did the police takethe son of a tenant to the police station?Why is thewriter's friend afraid of losing job in the civil service?Why did the writer have a guilty conscience?这些问题都有一定水平。当她们回答If you were the writer,what would you do?时,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建议。有的问题通过引导后,也有很好的回答。
正是通过在特定情景中的这些问答,学生充分理解、体会当事者的矛盾心态,理解他们所作所为的原因。也正是通过这样的问答,学生了解到moral problems的难以解决之处——并非如数学公式与定理那般有定势、定论,而是要在心灵的天平上权衡再三才能决断。
在对课文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将此封信所讲述的内容表演出来,并且语言的使用要简洁。由于课文是用第一人称讲述,而表演则是通过直接的情景讲述,因此,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要求很高。通过我的点拨,学生用了一句话便表达了当事人的矛盾心态:"To tellor not to tell,that is a question."
至此,学生对信的内容及两个当事人的心态了解得非常透彻,并通过讨论对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的结论。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便开始了第三封信的教学。首先,请学生观看一段由其它年级学生根据信中前半部分讲述的内容表演的录像,创设更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锻炼听力的同时,对信中讲述的事件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提问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理顺文章内容,同时在问答中,引出单词的教学,使单词的学习在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使单词的学习自然而牢固。
由于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综合体,在观看录像时,学生已有了视觉刺激,感知了实物,了解了实景与实情所表达的意义,并同时有了听觉刺激,了解了词的发音。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对词义有了具体的认知。而且我在电脑屏幕上采取word match的手法,使学生对词形又有了直观的认知。因此,根据情景性原则,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词汇。与此同时,了解了所发生的事实,并逐渐体会了作者的心情。在这样的基础上,请学生朗读信的后半部分。此时,学生的朗读便能蕴含感情,而非机械地朗读。因此,那一句原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That did it!"让学生完全领会了作者的心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意“言传”出来;与此同时,她们也充分领略了语言的一种魅力。
在了解了作者的心情之后,整封信的语言文字教学便告一段落。
接下来,我又创设新的情景,假设作者回家后,遇到了六种不同的情况。要求学生从小组讨论中得出结论,该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这些不同情况。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已见,提出了很有创意的建议。
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我的课堂中,汉语的出现率为零。因此无论是个人回答问题,还是小组进行讨论,亦或班级进行活动,学生都必须用英语进行。所以,这又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的一条途径。
因此,创设情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知识在言语情景中迁移运用,转化成熟练的技巧。
二、激活思维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学会在一定的情景下灵活自如地运用之后,必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了他们更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的思维在情景的带动下被激活,他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及教师的引导下自动自觉地进行活跃的、甚至是发散性的思维,使语言得到加速理解与吸收,并使语言能力得到自觉的提高。
比如在“创设情景”部分中,我曾提到,What Should I Do一课中,在学生看了关于第三封信前半部分内容的录像后,以问答形式引导学生理顺文章内容。在最后的回答中,我问学生:"If you were thewriter,what would you do?"在对课文有直观认识之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踊跃举手给出不同的回答。有的说等事后双方怒气都消了再去还钱,有的说去找经理反映问题,还有的说把多找的一百元钱交给边上的收银员……最后还有一位学生指出,可以把钱捐给希望工程等等。
在此之后,我创设了六种不同的情景,让拿多找的钱回家的“作者”去面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说出,如果她们是作者,该如何处理。在其中的一个情景中,我便问学生,作者的朋友建议她把钱捐给希望工程,你认为如何。先前的那位学生及她的组员们都说这样做很好。班上其他同学也认为该这么做,这么做对贫困中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此时我问了一句:"Is this the very best way?"学生们得到这一暗示,立即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她们得出了新的结论——这样做不好。因为这钱不是作者的。尽管钱能帮助贫困中的学生们,但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作者在提供帮助。那么究竟如何做才妥当呢?学生们各抒已见,有的说劝说这个犯了错误的收银员或该店经理去捐钱,有的则认为作者可以以这家超市的名义去捐钱。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正确的,或者说确定的、惟一的答案。但学生通过一次次讨论,互相启发,很大程度上激活了思维,学会了用更妥当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难题。而她们的语言能力,也在活跃的思维与热烈的讨论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重视交际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习者能运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培养学习者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只有将目的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传授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真正学会运用该目的语进行交际。
因此,我个人认为,交际在语言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强调学习者个人经验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重视语言学习过程,并试图把课堂的语言学习同课外的语言激活运用联系起来。首先,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在各种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应鼓励他们流利先于准确地进行交际,使学生始终处于舒畅、宽松的心理环境中,理解并表达思想。交际法的优点是它从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功能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使用环境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而且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并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积极投身到英语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门外语。
因此,我的课堂教学非常注意交际法的应用,尤其是在创设了情景,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交际法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到了更高的一个层面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手段,将交际引入教学。在Tutorial Center这一课中,当学生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复习之后,我便要求学生进行课堂交际,互相调查一下同学中参加Tutorial Center的情况,如:目的、结果、结论等。调查者要根据所想获得信息列一张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然后拿着这张问卷到同学中去进行调查(survey)。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与巩固,又为下面在创设的情景中表达个人观点作了铺垫,更重要的是这能使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进行交际,做出调查,运用语言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而当学生表达了对Tutorial Center的看法后,她们开始进行辩论(debate),讨论Tutorial Center究竟好不好。在辩论之前,我要求她们进行分组讨论,为参加辩论者出谋划策。这个准备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交际的过程,因为学生们只能使用英语进行讨论。这个极具真实性的交际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然轻松的态度去使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习过程意义化。最后的辩论当然更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正反双方分别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人组成,双方必须在驳倒对方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观点。这一交际的要求较高,即兴说话的成份占了很大的比重。但由于学生在先前布置的任务与创设的情景中已有了交际活动及语言的储备,因此,这项要求颇高的交际任务自然顺畅地被完成了。
前面已说过,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会学生在不同场合下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因此,学生不仅必须学会说话,还要学会“说什么话”、“怎么说话”。
比如在Fashion一课中,我创设六种情景:有六位不同体型、职业、年龄、性别、个性的人去选购服装,要求六位营业员向他们分别推荐最合适的服装。营业员该如何建议顾客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着,并且不冒犯顾客,这需要学生动很多脑筋,想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选择恰当得体的语言,然后运用到课堂上来。因此,只有那些“会说话”的“营业员”,才能使“顾客”满意而归,从而顺利地完成了交际任务。
交际能力运用得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这一点在一堂名为JobHunter的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堂课中,我首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使学生们的语言得到巩固。在复习了求职的步骤及社会九大职业之后,我便自然地过渡到请学生谈谈她们心中理想的职业,并说说她们为什么喜欢这些行业。这是课堂上初步的交际。随后,我要求学生们创设情景,进行分组活动。全班学生先被分成两个teams,一个是company bosses,另一个是applicants。Company bosses的team又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company,根据我提供的招聘广告和以前在Using English Part中学过的技能,画招聘海报,并写下面试的问题,而applicants的team则进行个人的准备工作——用Writing Part中学过的方法写应聘信,并准备一下面试时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在两个teams完成了这一系列书面的交际活动后,各组company bosses把海报展示出来,让applicants从中选择,并投递应聘信。随后,各个company从应聘信中选出两个最适合的应聘者进行面试。此时,双方都有了一定的语言储备和心理准备,因此,面试能顺利进行。整个交际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然后,我选择一组interviewer和interviewee上来演示,让全班学生作为旁观者来评论双方的表现。这又是一种交际的体现,旨在让学生发展判断力与总结归纳的能力,学会如何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interviewer与interviewee互相评论对方的表现,并决定是否选择对方作自己的雇员/雇主。整堂课的交际运用,有目的,有意义,并且层层递进,综合运用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了发展和提高。学生充分领悟到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逐步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上述课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学会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际活动,学会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交际。她们在言语输入至言语输出的过程中,心理始终舒畅、宽松,因此,语言的学习的掌握变得愈加轻松与自然,语言知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加深。
四、培养能力
在各堂课的交际过程,我十分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文化差异、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教学途径,尤其注重根据客观情况,将听、说、读、写这四种交际的形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听”与“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活动。听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积极的交际行为。听话者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或意图去获取信息,并对信息主动、积极地加工处理,进行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吸收信息,最后作出反馈。认识了这一点,便认识了听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课堂教学过程是全英语的过程以外,我还适当增加听力的训练。比如创设的情景,请一位学生读,对她是读的训练;对别的学生则是一种听的训练。又比如,让学生进行交际时,为了让她们对所交际的内容从陌生到熟悉(如:原本离她们较远的interview),我会采用放录像或磁带的方法给她们一个例子,在锻炼听力的同时,有了语言及交际内容的输入。
与“听”密不可分的便是“说”了。这是一种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交际方式。说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发展她们的交际能力。因此,学生有许许多多说的机会。在她们说的时候,我总是给予鼓励,并容忍她们的语法错误,而注重她们说的流利度与表达的清楚程度。而且,说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操练、问答或对话上,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发展出各种形式。有在创设的情景下的有目的交谈(采访、面试、调查、思想交流……),有小组讨论,有演讲,有演戏,还有观点的描述,甚至还有针锋相对的辩论。学生使用各种形式,说得清楚明确而又愉快自然。
“读”是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符号、有目的地、主动地、积极地获取书面信息的行为,它也是人们书面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她们的交际性阅读能力,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注重语言与题材的广泛兼顾,并尽量选择源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在课堂上,在口头交际之前,有时我会给她们一篇阅读材料,要求她们略读,以训练她们的阅读技能,提高她们的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并在后面将要进行的口头交际中反馈出来。平时,我还向她们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并鼓励她们上网阅读以获取最新的信息。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在阅读中导入有关的文化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在传授一种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承的。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常常结合阅读材料,导入文化的教学。
“写”作为一种日常交际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活动。它和说一样,是一种表达性技能。它也是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语言的综合灵活的运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
因此,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写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它需要综合能力的运用。因此,我常在课堂先使用听,说,读三种方法,使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并理顺思路,这时才开始写的训练。比如在What Should I Do一课中,学生从第一、第三封信的学习中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moral problems,这时,我便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判断力,以teacher counselor的身份写信给第二封信的作者,告诉他应该怎么处理他所遇到的问题。而在Tutorial Center这一课结束时,在学生已以个人回答的形式表达了对Tutorial Center的看法,并以大组辩论的形式讨论了Tutorial Center的利弊的基础上,我要求他们将自己的观点经过逻辑整理写成文。由于基本观点都在课堂上讨论过了,因此再下笔成文一点也不难。
除了作文,其它的实用写作也要求学生掌握,使她们能运用到生活的交际中去。比如,Job Hunter一课中的海报、应聘信,Fashion一课中的表格、调查问卷,以及其它课上出现的通知、图表、便条、各类申请及调查表等,这些都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因此,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下,我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她们的思维,运用各种交际手段,培养她们的综合能力。这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她们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以情景法与交际法相结合为主,并博采其它各种教学法之长,辅以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途径进行教学,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