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汇论文,人格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回顾了西方心理学家以及中国学者从字词中研究人格维度的尝试之后,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挑出了用以描述人类行为差异的术语共6156个,其中,描述稳定人物特点的术语有1274个,描述评价特点、表情和情绪状态、以及躯体动作和活动的术语分别有1239个、634个以及2079个。同时,还根据352名大学生对不同目标人物的描述得到1638个术语,落入上述四类的术语个数分别为268个,1239个,61个和70个。文中还讨论了词语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文人格术语,词汇研究,人格维度,自我概念,人际行为。
1 问题的提出
大多数的人格特质名称都会被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这是从自然语言中寻找人格特质的基本设想。因此,在某一社会中长期使用的语言应能包含这一文化中描述任何一个人所需要的概念和构念[1-3]。具体讲,自然语言中包含了这一语言使用者的人格维度,同时,不同的文化(语言)也会对人格特点(维度)产生影响。在西方从词汇入手研究人格维度已有较长的历史,而从中文词汇入手的研究则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的。
1.1 西方词汇研究的思路及其发现
从词汇中研究人格维度的最早努力可以追溯到高尔顿爵士的由1000多个词组成的词单,Patridge以及Perkins也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1]。但真正按心理学原则对特质名称进行分类的是德国心理学家F.Baumgarten[4],她从词典中获得了1093个术语。几乎与她同时,美国心理学家Allport和Odbert[1]从1925年版的《韦氏国际字典》中挑出了17953个“能区分人类行为差异”的术语。这个词单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分类系统,他们把所选出的词分为以下四组:
(1)能够清楚表示真正人格特质的术语,反映的是个体一致的和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且主要是中性词,而不是带有明显评价色彩的词。
(2)对人格特点进行评价的词,它们本身并不是人格特质,而是对人格特质的社会判断或评价。
(3)描述目前活动、心理和心境暂时状态的术语,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没有持久或稳定的特点,但却可以同时区分不同人的行为。
(4)不能归为上述三组的词,包括影响人格发展的各种条件以及隐喻性的词。
Allport与Odbert的工作为从词汇中研究人格维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此后,Norman[5]又采用1961年版的韦氏字典重复了Allport和Odbert的工作,从中选出了18125个人格术语,初步筛选后得到8081个词,并将它们分为三组:描述稳定特质的(约2800个)、表示暂时状态的,以及表示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社会效应的术语。在此后的近30年中,很多心理学家采用这两个词表对人格特质维度进行了探讨,特别近1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称为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6]。例如Cattell[7]提出了16个人格因素,Tupes和Christal[8]提出了“大五”人格维度,并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验证[6,9,10]。这5个因素包括外向性、愉悦性、公正性、神经质以及独创性等[3]。
在其它西方语言中所进行的研究也基本上支持了大五因素结构。例如从荷兰语[11]和德语[12]中进行的研究都得到了相似的发现。另外,Norman[5]的术语也被引用到日本[13]、菲律宾[14]、以及香港地区[15]的被试,其结论是这三地的大学生在描述人格时至少使用了大五的前四个维度。然而,西方语言之外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见到,因此还不能说“大五”是普遍的人格维度。
1.2 中国学者的尝试性工作
到目前为止中国学者尚未对描述人格特质的中文术语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已有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并得到了一些与西方文献报道不同的结果。
最早研究中文人格术语的是台湾大学心理系的杨国枢和李本华[16],他们从小说、报纸以及西方学者[17]的词表中得到900个中文人格术语,压缩成557个术语,并对其好恶度、意义度、以及熟悉度进行了评定。十几年之后,北京大学心理系的研究者也采用相似的途径对670个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进行了同样的评定[3]。
上述工作与西方学者的工作相比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收集术语的程序不系统,难以确定是否反映了中国人人格的全貌;(2)没有对人格术语进行分类,特别是没有区分描述稳定人格倾向的术语以及对人格特点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术语;(3)词表中包含了部分从英语中译来的术语,难以确定其代表性。
尽管如此,根据上述词表所做的初步研究也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例如,杨国枢等[2]采用150个中文人格术语对不同的目标人物进行评估,结果得到了4-5个人格维度,并且他们最近的研究又证实了这一发现[18]。他们的结果与西方学者所得到的人格因素结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使用北大心理系的词表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采用中文人格形容词对A型人格者的时间紧迫感[4]和其核心特质[5]进行的描述和重新界定。对大学生和吸毒者自我知觉特点的研究[19,20]也发现,两组被试至少在四个维度上是有明显差异的。
1.3 本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试图弥补已有的中文人格特质术语研究的不足,对中文人格特质术语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和分类,从而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维度及其跨文化一致性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资料。因此,本研究将参照西方学者的研究策略对中文人格术语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类,同时还将介绍部分后续研究的发现。
2 方法
2.1 选词方法
本研究中人格术语源自词典和日常用语。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988年版)及其《补编》(1992年版)。该词典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共收条目76000条(包括字、词、词组、熟语及成语)。将词典中“凡能描述人类行为差异的术语”(即所有与人类行为与体验有关的术语)挑出,但不包括描述人类共同行为(如“消化”等)的词。
日常用语是从大学生对不同目标人物的描述中获得的。352名大学生对以下10个目标人物各用10个词进行描述:①父亲,②母亲,③最喜欢的同性朋友,④最喜欢的老师,⑤最喜欢的异性朋友,⑥最喜欢的邻居,⑦最不喜欢的同性朋友,⑧最不喜欢的异性朋友,⑨最不喜欢的老师,⑩最不喜欢的邻居。这部分词应能反映人们最常用的描述他人的术词。
2.2 分类
分类的标准参照了Allport和Odbert[1]的定义,并做了适当的修改。分类标准如下:①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它们所描述的是个体一致的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并且主要是中性的、不带评价色彩的词;②带有明显社会评价色彩的术语,它们本身并不是稳定的人格特点,但可能是对这些人格特点的评价;③描述人的表情和情绪状态的术语,它们虽不代表持久或稳定的特点,但却可以同时区分人们行为上的不同;④描述人类行为和活动以及躯体动作的术语,它们所涉及的都属于具体的行为。
将所选出的词进行以上分类后,将第一组词(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进一步分为以下三组:①个人指向的术语,它们所描述的特点显然与其它的人或事无关,是对个体自我特点的描述;②他人指向的术语,它们所描述的特点显然涉及其他的个人或团体,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③事物指向的术语,它们所描述的特点显然涉及外界的事物。
对来自词典和被试描述目标人物所得的词分别进行分类,分类工作是由5位研究者一起协商完成的。
2.3 人际行为描述
从描述“他人指向”的人格特质术语中选取一部分,并由另外的300名大学生根据其中的每个词对自己进行评估,评估的量表为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因素分析,以确定中国人人际行为的维度[6]。
2.4 被试
描述目标人物的352名大学生中男女分别为180人和172人,来自文理各科一年级,年龄在18岁至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岁。在评定人际行为的另外300名被试中男性为151人,女性为149人,包括文理科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年龄在17岁至30岁之间,平均年龄22岁。
3 结果
3.1 人格术语及其初步分类
从词典中共选出了6156个描述人格的术语,剔除了不能分类的300个词之后,对5856个人格术语进行分组: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共1274个,占总数的22.8%;描述评价性特点的共1239个,占总数的21.2%;描述表情和情绪状态的634个,占总数的10.8%;描述具体行为的词共2709个,占总数的46.3%。限于篇幅,表1中只列出了以上四组词中很小的一部分,供读者参考(完整的词表可向作者索取)。
352名大学生对10个目标人物的描述共得到1638个不同的人格术语。分到以上四组中的词数及其百分率依次为:268,占16.4%;1239,占75.6%;61,占3.7%;70,占4.3%。表1中也列出了这些术语的一部分。
3.2 对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的进一步分类
从词典中获得的1274个稳定人格特质术语中,个人指向的术语628个,占49.3%;他人指向的术语507个,占39.8%;事物指向的术语139个,占10.9%。日常用语中的268个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包括:个人指向160个,占59.7%;他人指向74个,占27.6%;事物指向34个,占12.7%。表1中已列出了各类的部分术语。
表1 描述人格和其他行为特点的部分术语
说明:(1)从词典和日常用语中获得的术语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
(2)G→个人指向;T→他人指向;S→事物指向。
3.3 人际行为的维度
从507个他人指向的人格特质形容词(全部来自词典)中选取被试最熟悉的165个词构成问卷,要求被试就每个词“能否准确描述自己”进行评定。将被试的评定转换成标准分数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抽得两个正交的因素,分别定义为“支配傲慢—宽让协作”与“疏远服从”。第一个因素是双极的,解释总方差的21.39%;第二个因素是单极的,解释总方差的8.76%。这一结果表明,中国人的人际行为模式是一种“半周环”模型,与西方学者所得到的“周环”模型[21]有着明显的区别[7]。
4 讨论
4.1 词汇研究的理论意义
如同人格心理学理论一样,从日常用语中探讨人格维度的理论设想和程序也是西方学者首先倡导并实施的。目前,根据这种研究途径所得出的人格维度[6,9,10]和人际行为维度[21]已广泛应用于人格和社会及临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其作用也日益被研究者们所关注[21-25]。中国心理学工作者也非常关注这些问题,试图在探讨中国人人格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建立中国人的人格理论。然而,在国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却有着很多具体的困难。例如,西方学者关于人格及人际行为维度的设想及其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人?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做为系统研究中国人人格及其他特点的起点,也是建立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人格理论的基础。从本研究中介绍的中国人人际行为维度的初步结果来看,中国人的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概念(特别是人格和临床/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是行不通的。
4.2 词汇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所得到的词单及其分类为很多具体领域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项目库和系统的原始材料库。首先,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共1524个)可以用于对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维度的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测量的工具。西方关于人格维度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全面反映中国人的情况,因此直接修订西方人格问卷的作法很难保证最后修订的结果能否测量中国被试的整体情况,夸大或忽视中国人某些人格特点(甚至人格维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21]。本研究所提供的“稳定人格特点”术语应能反映中国人人格的全貌,在此基础上所得到的人格维度及其测量工具也应是全面的和可靠的。同时,将这组术语细分为描述个人指向、他人指向、以及事物指向特点三组之后,再分别对它们进行分析,应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国人自我概念的结构性特点(例如,中国人的个人自我,人际关系自我,以及客体关系自我的结构及其特点等)。
第二,描述评价性特点的术语包含了人类性格的各个方面,可以做为研究中国人的自我评价或评价其他人的维度的素材。同时,描述表情和情绪状态的术语也是研究中国人的情绪情感表现及其体验维度的起始材料。这里的假设也很简单,正如稳定的人格特点都会被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一样,任何对人的评价以及任何的情绪情感体验和表现也会被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因此,这部分术语对有关的研究者是很有价值的。
最后,描述躯体动作和活动的术语也为研究行为活动的范畴提供了全面的素材。因此,这些术语将为系统地揭示中国人人格特点以及性格、情绪情感和行为活动特点的维度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
4.3 人格特点与评价特点的区别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与评价性术语的比率与其来源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词典中挑出的术语中,稳定性的和评价性的词的个数大致相等(1274∶1239),这与西方学者的结果是一致的[1,5]。然而在大学生对有关目标人物的描述中,这一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只有268个,而评价性的术语则有1239个,比例为1∶4.6。因此,尽管从术语的个数来讲描述稳定人格特点及其评价的术语大致相同,但在中国人“描述”他人时则较多地是“评价”而非描述。这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的人际知觉中注重评价,而非客观反映的特点。这与杨国枢等[2]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另外,在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中,个人指向的术语最多,而且这一趋势在对目标人物进行描述时表现尤为明显。这可能反映了中国人对个人自我特点的极大关注。这一结果与另外的研究发现也是一致的[20]。
注释:
[1]本文修改稿于1995年6月30日收到。
[2]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研究者中还包括段建华;李艳和袁平也参加了部分工作。
[3]陈仲庾,王登峰,670个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意义度、及熟悉度。北京大学心理系,1987。
[4]李宏,A型行为特征与时间知觉。北京大学心理系本科毕业论文,1991,6。(未发表)
[5]陈绍建:A型行为的核心特征分析—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论文,1992年6月。(未发表)
[6]方林:中国被试的人际行为模式初探。北大心理系硕士论文,1994年5月(未发表)。
[7]同402页注1。
A PSYCHO-LEXICAL STUDY ON CHINESE PERSONALITY
FROM NATURAL LANGUAGE
Wang Dengfeng ,Fangt Lin,Zuo Yantao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
Following the efforts of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sychologists on investigating personality dimensions from natural languages,the present study selected 6156 Chinese words applied to describe human behavior differences from Chinese Modern Dictionary (1988).The word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the stable trait description (1,274),the evaluation description(1,239),the temporary state,emotion and feeling description(634),and action description(2,709),300 of them were deleted for their ambiguity,Meanwhile,1,638personality descrip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escriptionof 10 target figures made by 352 college students.They were also assigned to the previous categories respectively.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psycholexical research were presented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list we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Chinese personality descriptions,psycho-lexical research,personality dimensions,self-concept,interpersonal behavior.
标签:人格特质理论论文; 中国人论文; 人格结构理论论文; 心理学论文; 个人特质论文; 稳定工作论文; 维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