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荣[1]2013年在《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愈显突出,迫切需要矿业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加快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受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完善以及矿业自身发展水平及高风险特性的影响,多数矿业企业存在融资困境,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经过6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企业融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本文以西方融资结构理论为统领,以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模式为借鉴,采取定量与定性、规范与实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及其成因和改善对策,力图对研究和改善采矿业融资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通过大量搜集整理采矿业行业经济数据,以及采矿业上市公司、商业银行授信企业财务数据,对我国采矿企业融资结构特征进行辨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采矿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结构不够完善、内源融资能力不足、直接融资渠道受限、间接融资难以获得”的融资困境,需要通过“鼓励内源融资,改善间接融资,拓宽直接融资,优化股权结构”的路径进行全面系统地改进,并重点就采矿企业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的融资机理、存在问题、问题根源进行研究,提出从宏观政策和微观策略两方面改善采矿企业信贷配给、以建立全球矿业资本中心为目标筹划发展矿业资本市场、加快拓展采矿业直接融资渠道等具体策略建议。企业融资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采取计量建模的方式,对采矿企业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采矿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样本企业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统计分析表明:我国采矿企业股权结构呈现集中型、国有及私人单一控股股东占主导的股权结构特征。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建议以市场化为导向,采取适当减持国有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上市融资等多种策略,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造,加快建立股权相对集中、投资主体有效制衡的股权结构。并以“紫金矿业”为案例,说明采矿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以及资本市场助推采矿企业加快发展的巨大力量。
黄贤环[2]2018年在《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文中研究表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确保实现“叁去一降一补”战略目标,其中,“降成本”解决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此,理论界探讨了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金融发展、政治关系与金融关联等外部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等内部因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但鲜有文献考察财务公司作为内生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财务公司在服务集团及其成员投融资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2004年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2004年)》,从法律上明确了集团财务公司的性质,规定“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地,2014年10月28日,国资委联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中央企业进一步促进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财务公司应“充分发挥‘集团资金归集平台、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功能,促进集团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财务成本,保障资金安全,提升运行效率”。资金监控职能则主要依靠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和金融服务职能发挥得以实现。因此,依据前人研究和前述法规规定,本文将财务公司职能界定为: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那么,财务公司职能能否缓解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具体地,财务公司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和担保业务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是否存在影响?进一步地,以上五项职能在不同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外部融资环境下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影响是否发生变化?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等内部融资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为此,本文构建“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框架,并采用2009--2015年国泰安(CSMAR)和万得(WIND)等数据库以及《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年鉴》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融资优序理论等,从理论上分析财务公司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财务公司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2)运用信贷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等分析不同外部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组检验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利率市场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下,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3)基于信贷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内部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并分组实证检验不同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治理结构下,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存在的差异。首先,在不考虑内外部融资环境差异下研究发现:资金结算职能降低集团资金冗余、提升集团资金调拨速度和配置效率、盘活集团资金存量、用好资金流量的效应,贷款业务职能避免外部融资交易成本的效应以及担保业务职能“信贷偿付保证”和“信贷风险分散”的效应能够优化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提升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从而有效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委托业务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并不显着。其次,在考虑外部融资环境时研究发现:(1)在货币政策紧缩时,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的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着,且资金结算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2)相对于利率市场化水平较高时,在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时,资金归集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着且作用更强;无论利率市场化水平如何,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则都能够显着缓解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且作用强度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委托业务职能依然不显着;担保业务职能发挥则对利率市场化水平较高时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着。(3)相对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样本,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发挥能够更加显着地缓解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与委托业务职能的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都不显着。最后,考虑内部融资环境时研究发现:(1)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对国有控股的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显着;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则对非国有控股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显着;而委托业务职能对国有和非国有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作用都不显着。(2)以资产负债率反映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研究发现财务公司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以及贷款业务职能能够更加显着地缓解资产负债率较低组样本公司融资约束,而担保业务职能的发挥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组和较低组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显着性水平一致。(3)以终极股权结构层级反映集团成员上市公司组织结构,研究发现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担保业务职能能够更加显着地缓解终极股权结构层级较少的样本公司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对两组样本融资约束的影响都不显着。(4)以终极股东现金流权反映治理结构,研究发现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与担保业务职能能够更显着地缓解现金流权较高组样本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和委托业务职能对现金流权较高组和较低组样本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都不显着。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1)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途径,从关注外部金融机构、内部公司治理向关注内部金融机构职能转变。本文从集团内生金融的视角,研究财务公司这一集团内部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视角上具有创新性,能够为后期研究财务公司这一集团内部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开辟新的研究视角。(2)对财务公司职能的研究实现由整体到具体的过渡。本文将财务公司职能划分为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五项职能,并对其进行效能量化,较为系统、完整地分析了这五项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了这些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3)对影响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的内外部融资环境的考虑实现由个别到全面的转变。本文既考虑了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等外部融资环境,又考虑了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治理结构等内部融资环境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相比以往研究更加系统全面。(4)构建了“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一般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框架,将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金融发展等外部融资环境以及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等内部融资环境作为环境变量,实证检验了不同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对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经济后果以及影响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环境条件作了深入剖析。本文研究理论意义在于:(1)将财务公司职能界定为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和担保业务职能,研究其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能够丰富财务公司职能发挥及其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2)运用大样本实证检验财务公司以上五项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内外部融资环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深化财务公司职能发挥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的实证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3)将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纳入同一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为宏微观融资环境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搭建了重要桥梁。现实意义在于:(1)在我国大力实施“叁去一降一补”战略背景下,研究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优化财务公司职能配置,降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为缓解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2)研究内外部不同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能够帮助集团和财务公司不断适应内外部融资环境,合理调整和优化职能配置,有效缓解集团成员面临的融资约束。(3)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根据外部环境因素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影响,制定和修订相关政策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更好地保障财务公司职能发挥。(4)有利于集团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根据内部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方式,改善管理机制和方法,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司职能。
吴玲[3]2006年在《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管理是近年西方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新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牺牲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为代价获取股东最大回报的“股东至上”模式遭到重大质疑。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为股东提供高额回报的同时必须满足其他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两难问题。而在管理实践中,由于资源的有限,企业实际上是无法同时、同程度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相互矛盾的需求的。因此,利益相关者管理即对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的利益要求进行平衡,设计科学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成为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大都在国外完成,本文在该领域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建立的利益相关者QXJ管理模式符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实际。实证并探讨了基于资源依赖的利益相关者分类及不同管理情境下权变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与关键对策,为中国企业根据具体的管理情境选择权变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 本研究首先对中国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实证界定。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形式多样,但总体来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中“没有一个定义得到普遍赞同”。因此我们对国内外近50个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定义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给定本文的利益相关者定义。根据定义,通过文献研究、学术专家调查和企业家调查实证界定出中国企业存在九类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人员、顾客、政府、员工、供应商、分销商、债权人和企业所在社区。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虽然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者支持,但不同利益相关者或相同利益相关者在不同管理情境下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受到企业活动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同时企业资源有限,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预见性处理所有
朱乃平[4]2009年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世界范围看,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企业集团作为多个企业的联合体,母公司以控股、参股的形式,通过资金纽带将集团的成员企业有机联合在一起,发挥着“航空母舰”式的集团效应。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反复上演“航空母舰沉没”的悲剧,近至南京斯威特、巨人集团、德隆集团,远至雷曼公司、安然和中航油新加波公司等等,让我们不能不思考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因为财务风险是经济主体所有风险的集中体现。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产权链既是一条权利链,同时也是一条风险链。一个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或者一个偶然的事件通过产权链传递扩散而得到放大,具有“蝴蝶效应”,可以引起整个集团的财务危机。另外,由于企业集团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危机最后很可能变成社会问题甚至社会危机的现象。曾经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八名的美国安然公司的迅速破产以及中国德隆神化的破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说,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不仅是企业集团自身的事情,也是社会的需要。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对财务风险的评价、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方面,都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是企业集团现代财务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本文以产权理论、出资者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设计和博弈分析等思想,运用学科交叉融合、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对财务风险形成机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水平的评价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是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为:①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基础理论分析;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严峻现状的揭示;③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应对策略设计: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策略应用分析。本文首先界定企业集团和财务风险,即本文的研究范围;综述评价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进行综述,详细剖析了财务风险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形成机理,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这是本文第1、2、3章的内容。为了揭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第4章和第5章立足于企业集团背景,分别以规范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评价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严峻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面对策研究即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提供必要性解释。为了缓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严峻现状、提高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必须在企业集团内部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本文进入了第6章,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本章对财务风险体系构成的关键叁要素: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预算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内部审计管理机制、资金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策略。为了解释和检验前述研究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本文在第7章结合案例,以前述研究内容为基础进行了实务应用层面的分析,使本文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的说服力。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并从国家层面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建议,因为国家的宏观环境能够促进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本文研究发现财务风险本质上是以会计要素为载体在企业资金运动中产生、转移和积聚,财务风险的积聚可以恶化为财务危机的爆发,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变化进行计量评价。本文研究还发现企业集团具有一套自身特有的财务风险,且现状严峻: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水平明显高于非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明显高于国有企业集团;地方政府控股集团财务风险高于中央政府控股集团。企业集团必须从战略规划和机制建设方面着手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本文认为科学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应该以实时财务信息系统为平台,以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叁要素为核心,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使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发挥风险防御和管控功能,从而提高企业集团风险应对能力。
郭军[5]2015年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安然、世通和中航油等公司会计丑闻频发,充分暴露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难以得到合理保证[1]。因此,找出哪些因素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以便从根源上降低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率,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高管在内部控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导致的"内部人控制",民营企业存在管理者与大股东身份重合或合谋现象,使得企业高管权力膨胀。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和高管人员趋利避害动机的综合作用下,可能会出现高管的"败德行为",不乏管理层串通舞弊或越权凌驾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同时,在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制度背景下,外部制度环境对高管权力的约束力度增大,对高管权力形成塑造效应,势必会影响内部控制运行中高管权力的机会主义行为。针对上述内部控制实施的实际现状和问题,在对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与述评的基础上,本文从高管权力视角,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现实,运用Mann-Whitney检验、主成分分析和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高管权力作用下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高管权力影响董事会和审计监督的治理效力,进而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第一,选取董事会特征的四方面—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稳定性、董事会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存续时间,研究了高管权力、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着,董事会稳定性、董事会异质性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存续时间与内部控制缺陷显着负相关,高管权力减弱了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第二,检验了审计监督特征的两方面—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强、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越大、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越高、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而高管权力能够减弱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其次,结合市场化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制度环境改善对高管权力影响力度增大的角度,研究制度环境对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第一,在前文研究结论(高管权力能够削弱董事会与审计监督在内部控制中的治理效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管权力能否及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检验了高管权力构成的叁个维度(组织权力、声望权力和所有制权力)及其综合指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发现,组织权力、声望权力和所有制权力与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高管权力综合指标对内部控制缺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相较于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高管权力对财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更明显。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抑制高管权力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保护性行业,制度环境的抑制作用对竞争性行业更显着;相较于中央国企,制度环境的抑制作用在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中表现的更明显。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如何减少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韦琳[6]2004年在《企业财务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个多世纪以来,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始终是财务学(Finance)中一个经典的研究课题,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回顾前人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真可谓硕果累累、博大精深,占据着财务学研究的主流地位。然而,资本结构研究的这些辉煌的成果也已经写入财务学研究的历史,历史是昨天创造的。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面对社会发展的现实环境和出现的新问题,面对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目标、企业价值的重塑,资本结构理论也同其他任何理论一样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和发展,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迷”仍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所关注。当代资本结构的研究者们仍在继续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正在努力谱写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明天的历史。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公司财务问题包括资本结构问题也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本文的研究将立足于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我国企业的特点,以上市公司为背景将资本结构拓展到财务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进行研究。对深化、丰富和完善我国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帮助我国企业有效地选择、调整和优化财务结构,进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和提高企业价值,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成六个部分:引言、相关理论的回顾与评析、资本结构拓展到财务结构、财务结构及其优化、财务结构与公司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优化战略。 第一部分是引言。本部分首先介绍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叁,讨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的回顾与评析。本部分(第1、2章)回顾了企业理论、重新认识了企业,将企业定义为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这一系列契约实质上规定了人们相互间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关系;回顾了资本结构理论,结合对企业的认识,将企业全部要素投入的资本纳入广义资本结构,将资本结构拓展到财务结构并将财务结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叁部分是财务结构及其优化。本部分(第3、4、5章)分析了影响财务结构的因素,定义了企业财务结构的外延和内涵,分别讨论了财务结构的第一层次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结构的选择和优化,第二层次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内部结构及其选择。 第四部分是对财务结构与公司治理的讨论。本部分(第6章)回顾了公司治理理论,继承了中、外学者关于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的观点。认为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结构存在互动关系,即公司治理效率也会影响财务结构的选择,探讨了企业财务结构优化与完善公司治理的途径。 第五部分是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优化战略。这一部分(第7章)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现状及成因,根据现状提出了“治标更治本,标本兼治”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选择战略。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本部分总结了此研究的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资本结构财务结构权益资本结构债务资本结构公司治理
卢静[7]2001年在《中国民营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据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截止1999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已达151万多户,从业人员2020多万人,注册资本共10287亿元。1999年的工业增加值中,民营经济已占将近叁分之二的比重;在1996—1999年国有企业以年均10%-15%的速度下降的同时,民营经济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这充分说明,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78-1998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自然淘汰率相当高,从改革开放至1998年能够存活下来的只占总数的20%~30%。这与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符。以上情况表明,真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备竞争实力的民营企业数量有限,多数民营企业还需要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现代公司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多数民营企业在从家族制向公司制转变过程中举步维艰。其原因之一就是民营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治理结构并不能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提供足够的制度保证。本文的目的就是旨在优化民营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使其成为两权分离可靠的制度保证,从而加速我国民营企业公司化的进程。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 现行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关于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必须通过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之间签订的契约得以落实。其中,总经理和董事会之间的契约尤为重要。总经理履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契约设计的合理性;二、监督机制的可靠性。本章的基本结论是:监督机制的运行问题是民营企业公司化的瓶颈。该部分共分两节。第一节指出,建立适当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解决的<WP=3>叁个基本问题(主要管理人员的选择问题,激励约束合同的设计问题和监督机制的运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对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的基本前提,即所有者能够观测到管理者行为结果提出置疑,由此指明我国民营企业的监督机制并不是很可靠。所有者主要从财务角度来评价管理者。这就涉及到财务治理结构的设计问题。第二章 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结构是关于财务权限分配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当财务监督主体被赋予不同的地位时,实际的财务分权对于设计的财务权限分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为了使这种偏离最小化,本文将着重讨论财务治理结构中财务监督主体的地位和职能问题。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定义了财务治理结构,建立起财务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第二节则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第叁章 现行财务治理结构分析按照财务监督主体的地位不同,现行财务治理结构分为叁种。本章运用博弈论的混合战略对策矩阵对这叁种财务治理结构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基本结论是,对民营企业来说,这叁种结构都不是最好的。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介绍了混合战略对策矩阵的分析方法。第二节对财务监管制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并对财务监管制所隐含的两种观点进行了批驳。第一种观点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意味着所有者除了分享股利之外,其他事情都应交给总经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取消总经理对财务负责人的控制权就等于剥夺总经理应有的财务权限。第叁节对财务总监制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指出相对财务监管制,财务总监制是一种进步。但对于民营企业所有者来说,还不是最好的。第四节对会计委派制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并且分析了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中运用受到批评的原因,及其在民营企业中的适用性。进一步,笔者剖析了民营企业所有者任用亲信掌管财务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第四章 会计委派制与财务总监制的结合-总监委派制<WP=4>本章结合财务总监制和会计委派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民营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总监委派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论证。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深入探讨了财务信息系统的具体运行,以及财务总监与总经理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基本结论是,监督的专业化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利用程度,提高总经理的信息决策能力。这种扁平化结构将有利于企业的高效率运转。本章共分叁节。第一节利用信息反馈系统的原理对这种财务治理结构的完整性作了阐述。第二节介绍了总监委派制这一治理结构,并对董事会与财务负责人之间的合同所应具备的特征进行了描述。第叁节对其运行过程进行阐述,最后对其有效性做出总结。第五章 财务治理结构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先进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介绍,我们发现,它们的财务治理结构具有总监委派制的某些特征。例如:上海企业强调董事会对财务负责人的提名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强调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能;在长虹结构调整中决策执行人与决策监督人分立等等。本章收集了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其中侧重对财务监控体系的介绍。这些资料对本文所设计的财务治理结构提供了一种实践性的支持。本文的主要特点在于:1、 选题新颖。通过在民营企业几个月的实习经历,笔者发现公司制的民营企业仍然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笔者认为,财务系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是其症结所在。当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文章探讨国有企业的财务监控问题。可是,专门论述
左煜[8]2011年在《民营企业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营企业财务治理是指合理配置民营企业内部的财权,在强调以民营企业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对企业内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使有效的财务约束和激励机制得以形成,所设计和安排的一系列的民营企业财务方面的机制及制度能够实现科学化。民营企业财务治理是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根本体现形式,对民营企业的有效运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以系统论为方法论指导,对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作者作为项目组成员之一亲自参与了天地集团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过程,在本文中结合项目管理的理念对该公司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阐述,为民企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引。
齐平[9]2010年在《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围绕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中国私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私有制的企业形态,它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变迁大环境中生成与发展,因此具有与国有企业不同的经济行为运行方式和诚信理念及行为。其诚信问题因生长的环境、资本积累的途径、业务发展的1`基础、资本运作的手段,以及追求增值的欲望和目的等而有其自身的表现。私营企业作为构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主体,其诚信问题既关系到市场经济制度的有序有效运行,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问题。因此,研究中国私营企业诚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及把握中国私营企业属性、特点、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性的探讨,旨在从制度层面构建中国私营企业诚信规则,促进私营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重点阐述四方面内容:首先,运用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企业契约理论等研究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问题,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内涵、特质、功能、效率、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创新性阐述;其次,从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缺失的表现和危害等方面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重点剖析了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缺失的原因。从交易成本节约、生命周期延长和内生成长等方面,论证了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在必要性;再次,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实施机制叁方面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进行了设计与安排。最后,围绕企业管理的流程,考察在诚信制度安排下其运行态势,并从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建设科学的治理结构以及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角度,给出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有效运行的相关保障措施。
张序[10]2008年在《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少到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出现的新的组织形式,民营企业不断向集团规模发展,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伴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集团在管理上遇到了诸多困难,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企业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股份过分集中,企业经营决策专制化;代理关系复杂,代理效率低下;监事会地位尴尬,财务监控不到位;进行盲目的规模扩张,战略管理效率低下;人才过于频繁流动,人才管理缺少稳定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约束机制弱化;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民营企业集团大起大落的失败案例很多,失败的原因也较多,如果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权力配置方式和实现的保障机制两方面存在问题,而这两方面内容正是财务治理的基本内容。实践证明,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问题,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集团发展的瓶颈。如果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不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衰败、倒闭。因此,民营企业集团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和成熟过程中,必须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起科学的财务治理结构和保障其顺利运行的财务治理机制,即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财务治理是近几年来财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是公司治理理论的前沿课题。基于财务治理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是依然没有像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那样比较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专门针对企业集团的财务治理研究也不多,其中针对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研究则更少。基于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现实重要性和目前研究上的空缺,本文旨在明确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强调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问题,构建出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从逻辑结构上讲,本文遵循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范式。从本文具体的结构看,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总结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分析界定民营企业、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的概念和特点,明确财务治理的内涵以及与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的区别,为研究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做理论上的铺垫。第叁章: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章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部分之一,分别从六个方面论述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理论的角度,说明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章: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案例分析。本章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部分之二,通过对“德隆集团”失败的案例分析,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强调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五章: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本章是“解决问题”部分,在论述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建立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所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论述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本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六章: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章是对第五章的补充,针对实践中可能存在、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完善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的内容。本文的主要观点:1、关于民营企业的界定。目前,对民营企业的界定,有从政治的角度考虑的,有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的,有从所有权角度考虑的,这些考虑都有一定的道理。本文主要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考虑,将民营企业界定为:民营企业是指除含有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等四种类型以外的其他企业,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2、关于企业集团的界定。学术界和法规都有不同的表述,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企业集团以资本为唯一联结纽带,如潘学模;一种是企业集团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同时也可以存在其他联结方式,如《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本文赞同第一种观点。本文认为:企业集团是以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为主体,以资本为唯一联结纽带,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3、关于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的定义。本文认为:财务治理体系是指,包括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两方面内容的,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有机整体。其中,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资本结构与财务组织结构的统一,是财务治理的基础,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也是财务治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财务治理机制是在企业财权配置基本框架下,依据财务治理结构,形成一种自动调节企业财务治理活动的经济活动体系,是财务权力实现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约束机制。4、关于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的建立。本文认为:建立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主要应考虑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即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民营企业集团的特点、人员素质问题、成本效益问题。完整的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应包括集团内部财务治理和集团外部财务治理,且内部财务治理和外部财务治理都是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的统一。本文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新的概念新的概念包括:(1)关于民营企业集团的概念。学术界和法律法规都没有相关的定义。本文将民营企业集团定义为:以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为主体,以非国有资本为联结纽带,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其中,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均不涉及国有资本。(2)关于财务治理的概念。本文阐述了一个涵盖财务治理诸要素的财务治理的概念,即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对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再配置,用以平衡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程序和质量、呈报和披露机制,形成有效的财务决策、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2、构建了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体系结合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本文构建出包括民营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治理和民营企业集团外部财务治理,且内部财务治理和外部财务治理都分别由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构成的完整的财务治理体系,并从财权的角度,设计出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主体财权配置的基本结构框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由于本文是规范研究,但有一些内容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完成的,如:财务治理的效应问题等。因此,今后应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政府、中介机构和社会媒体的监督的财务治理效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利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分别深入研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财务总监、债权人、职工等利益主体的财权配置问题和证券市场的市场监控问题,从而深入研究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效率及其绩效评价。这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是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研究的展望,也是本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D]. 管仁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 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D]. 黄贤环. 山西财经大学. 2018
[3]. 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D]. 吴玲. 四川大学. 2006
[4].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朱乃平. 江苏大学. 2009
[5].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D]. 郭军. 天津大学. 2015
[6]. 企业财务结构研究[D]. 韦琳. 天津财经学院. 2004
[7]. 中国民营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研究[D]. 卢静.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8]. 民营企业财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D]. 左煜. 天津大学. 2011
[9]. 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研究[D]. 齐平. 吉林大学. 2010
[10]. 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研究[D]. 张序.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 风险管理体系论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内部控制缺陷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财务职能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论文; 融资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