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分析方法综述_科普论文

元分析方法综述_科普论文

元分析方法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般地,大量的研究者都会集中研究一些重要问题,因而往往在一个既定的题目上信息量会非常多,且不便进行总结。伴随大量研究结论的堆积,我们很难理解他们到底告诉我们了什么,也难于确定研究差异是源于偶然因素还是方法的不充分,亦或是研究特征的系统差异;其次,如果用传统叙述性方法回顾与整合具体研究,那么其中存在的很多不易被人觉察的研究者偏见又会对入选条件、研究的相对权重、研究特征与结果的关系分析等产生影响。而在元分析中,各种研究是通过一定的统计原则和方法来进行搜集、编码与解释的,结果也是对大量结论的一个综合性回顾,所以比叙述性评论更为客观、准确。

第一次使用“元分析”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Glass。Glass主张元分析是一种对分析的分析,它是以整合结论为目的,对收集来的大量个别研究结果进行的一种再统计分析。同时,Glass认为元分析还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不是对原始数据的统计,而是对统计结果的再统计;(2)元分析应该包含不同质量的研究;(3)元分析寻求一个综合的结论。

元分析有很多优点:首先,元分析相对于显著性检验而言,在对效应值的估计和对效应值的信度分析上更为精确;其次,因为科学的元分析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所以要求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详尽、严格,尤其是对研究文献的挑选、研究质量的评定及研究特征的编码更容不得一丝含糊;第三,元分析能够发现一些潜在效应。

元分析的局限也是很明显的:第一,元分析存在一个众多研究者都颇具争议的缺点,即发表(出版)偏见,它是指在决定研究文献是否具有具备出版发表条件时出现的一种系统误差状态。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能够得出显著性效应的研究比没有得出显著性效应的研究更容易发表(没有得出显著性效应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不宜发表的,所以会被放弃,因而发表偏见有称“文件抽屉问题”)。第二,研究质量的多样化。在集合了所有的有用文学后,仍然很难缺点所选的每一个研究其贡献量有多大,所以元分析中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就是是否应该将有争议的或质量低的研究纳入研究系统内,一些批评者引用“垃圾进,垃圾出“来比喻有些元分析是将众多不同质量的研究进行总结,这就等于是没有提供任何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具有可信服性。第三,时间跨度较长。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元分析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耗费时间的工作,它需要花费较长的是严格履行元分析的每一个步骤。其次,因为元分析需要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所以所收集资料的时间夸大可能会很大。

摘自《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兰州),2005.5.59~63

标签:;  

元分析方法综述_科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