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呼唤多种分配模式_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呼唤多种分配模式_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呼唤多种分配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分配论文,多种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样的分配模式,是对长期以来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的补充、发展和完善,也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呼唤多种分配模式。

一、多种分配模式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要补充。按劳分配是指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当然,按劳分配并非劳动者获取其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产品,而是扣除以后的余额。即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扣除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于其他必不可少的社会基金,如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医疗保健基金等等。从按劳分配原则中可以看到:1、按劳分配是一种平等又不平均的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强调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随着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与运作,利用市场机制,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到劳动力市场去比较去竞争,在市场的比较和竞争中,优胜劣汰,形成被社会被劳动者认可的合理的劳动量,付出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这是一种社会公平与平等。但按劳分配原则又不是一个平均的原则,它鼓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因此,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束缚,激励激发出人们的积极性和动力,这是按劳分配原则得以实施的本质所在。2、 按劳分配原则自身局限造成平等掩盖下的不平等。劳动者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是因为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不仅仅是劳动者的劳动。我们知道,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包括两方面,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前者是人的因素,后者是物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资料既包括有形的土地、森林、矿藏、机器、设备、厂房、生产建筑物、运输工具、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等,生产经营也离不开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技术、商誉等等。劳动者只有与物的因素结合,才能生产产品,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物的因素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一些特殊的无形资产确实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若在分配方式中只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就是在平等中隐藏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二、所有制形式多样化要求分配方式不能简单划一。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我国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有制本身也出现了多样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个体企业等在生产要素配置上各有不同。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些企业遵循“效率与公平兼顾,公平优先”,承担维护公平的重任;有些企业遵循“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优先”的原则,扮演多创效益,为维护公平的企业得以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的角色(当然这些企业首先是或主观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种不同的所有制和不同的角色,客观要求分配模式符合各自的特点。有一些企业,劳动多少是衡量劳动者投入多少的唯一标准,而有一些企业,劳动多少只是劳动者投入多少的一个方面。比如,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企业,除了按劳分配外,生产要素的占有者的投入比别人多,因此,就可以凭借资产获得劳动以外的红利、利息、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等等。因此,所有制形式多样化,要求分配方式多样化。

三、产权改革要求资本参与分配。随着越来越多的股份公司的建立,个人产权已经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保护和妥善解决好个人产权问题,也是通过分配实现产权改革的内容。我们知道自八十年代初国家不再占有全部剩余价值起,就使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却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显著增加。因此,吸纳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和储蓄资金,做生产营运资本,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生产持续有效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个人产权参与收益分配,才使吸纳资本成为可能。因为投资换取回报是客观经济规律(当然,投资回报率是一种风险性收入,这是另外的话题)。因此,资本作为生产的条件和手段,同劳动者一样参与收益分配,它既是一种更大范畴内的平等,又是产权改革在分配上实现激励功能的客观要求。

四、创效益的多渠道性要求一些非直接生产劳动参与分配。企业生产的终极目的是创造高效益。而效益的产出,大多是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的,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有时一些非直接的生产劳动也能创造高效益。比如信息,比如合理化建议等等。实践中,一条合理化建议,一个及时准确的信息或救活一个企业或为企业赢得了高效益的例证比比皆是。但是有时建议,特别是信息所创造的效益,又不能像销售产品那样来得直接,所创的效益不一定准确计算出来,或者是没创造当前效益。因此,保护和鼓励这种对企业有利的非直接的生产劳动十分必要。而保护的办法就是在分配政策中体现。当然,政策可以灵活多样。一些高明的企业管理者常常采取以合理化建议创造效益的4%—6%作为回报。以2%—4%的信息股份作为奖励或赠送等方式来集纳各界贤士的智慧与建议。这些保护、鼓励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许可用名人广告效应作比。总之,分配是一种促进生产的手段,是一种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工具。只要分配能有助于企业生产发展促进效益提高,有助于企业完成国家税收任务,无碍于社会效益,分配方式就应灵活多样。而企业非直接生产劳动同劳动同资本同技术等一同参与分配,具有鼓励人人为企业提高效益献计献策的良好导向作用,是企业实现分配激励功能的手段。因此,非直接生产劳动参与分配也为企业创造高效益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综上所述,在分配中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是多种形式所有制的客观要求,是产权改革的必然,是在分配上实现平等和激励功能的保证。

标签:;  ;  ;  

市场经济呼唤多种分配模式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