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注射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何金杰,胡春阁,赵敏,刘小翠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三科 甘肃 兰州 730030)

(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目的:研究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脐旁左侧注射后不按压(观察组),脐旁右侧注射后按压5min,注射12h后,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不按压组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较按压组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不按压可减轻皮下出血情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按压;皮下出血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172-02

低分子肝素抗血栓作用强,常用于冠心病患者。该药物半衰期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是近年来全球应用最广的抗凝药物[1],但易引起注射部位及周围组织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导致局部疼痛,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影响康复。为此,已有很多同行研究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其意见大致相同,但在注射后是否按压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本研究运用自身对照实验法,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减少皮下出血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1~2015.7在我科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冠心病患者。(2)腹壁皮肤完好。(3)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商品名:速碧林,0.6ml:6150AXaIU/支),每12h给药一次,连续用药3~7d。(4)自愿参与此项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2)腹壁皮肤有瘢痕、破溃、脓包等。(3)明显消瘦者,BMI<18.5kg/㎡。本研究过程中,有7例患者退出(4例转科,2例自动出院,1例因药物依从性差暂停低分子肝素治疗),最终入组例数为107例,其中男性58例(54.2%),女性49例(45.8%),年龄55~87岁之间,共注射低分子肝素1002例次。

1.2方法

1.2.1实验方法 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以肚脐为界,左侧为观察组,于9:00注射后,嘱患者勿揉、勿压,衣裤宽松,以免注射部位受压。右侧为对照组,于21:00注射后,穿刺处垂直按压5min,按压处腹壁下陷约1cm,注射药物后12h观察皮下出血情况。选用同一种低分子肝素,所有注射均由同一名护士完成。

1.2.2注射部位 选择腹壁皮下注射,位置在脐上下 5 cm,左右10cm 范围内(脐周1cm 除外) ,注射相距2cm/次[2],避开皮下淤血,皮下结节的部位,有规律的转换注射部位。

1.2.3注射方法 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术,注射前留取0.1ml空气,注射时将空气弹至药液上方,用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食指形成一凸起皮褶(注射药液时仍处于此状态),垂直进针,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推注药液,推注时间大于20s,推注完毕后停10s再按原进针角度拔针。

1.2.4评价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确定为:皮下出血直径≤0.5cm为未出血;0.5cm<直径≤1cm为轻度出血,1cm<直径≤2cm为中度出血,直径>2cm或有硬结、血肿者为重度出血。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校正χ2检验。

2.结果

2.1表1 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腹部生理特点 腹部皮下属于疏松结缔组织,皮下脂肪厚,出血自限性差,瘦者或腹壁较薄者,易误入肌层,导致皮下出血及硬肿。注射时捏起皮肤,使毛细血管松弛弯曲,不易受破坏,垂直进针可减少组织损伤。我科多为老年患者,老年人血管脆性大,拔针后按压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皮下出血。

3.2按压方式 表1、表2显示,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相比较,均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较于注射后按压5min,不按压更能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程度。拔针后用棉签按压,会增加药物对注射部位的刺激和挤压,有研究显示:压迫力度越大,越易引起出血。且压迫易移位,易导致皮下出血,注射后不按压,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伤,引起皮下出血。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往往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压迫力度、时间很难掌握,增加出血风险。注射后不按压,减少人为因素对皮下血管的破坏,可降低皮下出血风险。

3.3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常接触的给药方式多以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为主,接触腹壁皮下注射时,陌生感强,易惧怕;皮下出血会阻碍药物被有效吸收,降低临床疗效,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不利于患者配合治疗[3]。因此,注射低分子肝素前应向患者耐心解释药物作用、用药目的及注意事项,减轻其紧张、恐惧的心理。注射药物时,与患者多交流从而转移注意力,但尽量不要让患者笑或在其咳嗽时注射药液,以免针头因腹壁的运动而滑动,增加局部毛细血管的损伤,引起不良反应。本研究过程中有1例男性患者,因将皮带紧系于穿刺部位,右侧腹壁出现3x4cm皮下血肿,伴硬结,疼痛明显,暂停低分子肝素治疗,未纳入组内。因此,注射药物后穿刺处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嘱患者避免揉搓、按摩穿刺部位,勿将皮带或松紧带系于穿刺处,以免过度压迫、揉搓引起腹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禁忌热敷,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出血[14] [15]。当皮下出现血肿、硬结时,需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处理,从而减缓疼痛,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4.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规范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后,不按压更能降低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故推荐注射低分子肝素后不按压,这样既可控制、减轻患者皮下出现情况,又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贾雅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

现代护理,2006,12(30):2858-2859.

[2]李妹.不同部位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9):2508-2509.

[3]狄红月,王志伟.低分子肝素不同皮下注射方式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天津护理,2010,18(5):249-252.

论文作者:何金杰,胡春阁,赵敏,刘小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低分子肝素注射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何金杰,胡春阁,赵敏,刘小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