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科研必须回归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_农村教师论文

农村中小学科研必须回归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_农村教师论文

农村中小学教科研必须回归中小学教育教学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农村中小学论文,教科研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民日益重视关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科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正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同一认识层面的操作起点上,开展着轰轰烈烈的教育科研活动。本文想就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定位及其做法提出一些观点和想法,期望与专家和同行探讨并得到指正。

一、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何谓教科研

1.学校层面的认识

①教科研是重要的。然而,为什么重要不甚清楚,大多停留在认识层面上。

②教科研是功利的。重要性更多的来自于金字招牌的诱惑和工作业绩的需要。

③教科研是狭义的。做课题,申报、立项、结题、获奖是教科研的全部。教科研与学校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纯属两张皮,有它不多,无它不少。

2.教师层面的认识

①教科研是假大空的代名词。

②教科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学术活动。

③教科研是教师额外的或者业余的工作。

(二)主要原因

1.中小学教科研定义的错位。曾听到很多同行抱怨:对于一个中小学专职教师而言,撰写严谨的科研学术论文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做大做强”的口号抑制了众多中小学教师“做小做实”的思想火花。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范式,但一走到课题上来,就会有一种“失语”的痛苦,感觉是游离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做课题,最怕被专家点评理论功底不够,于是做出来的课题真我不见了,东拼西凑的理论又是一个四不象的东西。真佩服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用自己的语言,解决实际的问题。

2.中小学教科研功能的缺失。作为中小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去思考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和现象,却大做高大全的课题: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德育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文化现象等等,不着边际。事实上我们对教育的宏观、中观甚至微观的每一个细节都远远没有研究清楚,更没有唯一的结论。我们觉得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更多的应该是“庭院式”的,而非“经院式”的。

3.各级教科研部门八股操作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市县级以上课题申报表上诸如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原则、内容、步骤及预期成果等栏目填写的限制,使得一些“草根”课题始终高攀不上立项层面;有的虽然提出立项申请,也常因申请表填写不规范或教师文字表达上的不够专业,而未能被列入,导致许多中小学教师只能望研兴叹,继而怒而弃之。

二、对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重新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并没有得出教科研成果是不重要的或可搞可不搞的结论,反之,教科研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实质是农村教科研工作有自己的条件限制,要摸索出一条能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科研之路,即农村中小学的教科研必须回归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必须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下想重点说明一下对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一些看法。

(一)促进学校的发展

作为中小学的校长和领导何谓干一番事业?何谓把学校办好?最简单的解释可能是四个字:肯定会喊。光做不喊不会成功,不做光喊不会长久,会做会喊的大致会成功。

“肯做”——做什么?怎么做?诸暨市滨江小学是一所办学时间很短的学校,开办伊始,面对城区强校众多的形势,校长以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为抓手,统领学校的整体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几年下来学校已成为浙江省内小有名气的小学,课题研究已处于省内同类课题研究的领先地位,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市内大多数学校。所以,现实呼唤着有理性有思想的校长和领导,有理论支持和教科研思想支撑的校长领导和事务型实干型的校长领导处理事务及事后的感受绝对不可能是相同的。

“会喊”又是什么意思?都说“会喊的孩子多吃奶”,首先是“喊”这一点估计现时的绝大部分校长领导都有意无意地做到了,问题是这样的“喊”大家都在“喊”,例如德育工作这一块,大部分学校都非常重视,总结起来洋洋洒洒:领导重视参与,政教处全力以赴,党员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警校挂钩,家校联系,讲座再加法制报告,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等等。但是,这样喊等于不喊。《上海教育》曾专门对闸北区风华初级中学的《“零陪衬”工程的实践与研究》进行过介绍,读后令人耳目一新。上海学校,一样的工作,他们喊大了,喊响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如果我们校长能耐下心来,勤于思考,每学期每学年攻其一二个重点亮点,既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又提升了学校的层次,创出了学校的特色,还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倡导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一个热门方向是学校层面组织实施统领课题,与工作有机结合,统领全局发展。学校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眼睛向下,深入地思考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以教科研推动实践,又以实践来丰富教科研工作,在此过程中成长的是我们的校长、教师,发展的是我们的学校。

(二)促进教师的发展

关于教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的理由专家学者多有系统论述,这里不想列数,不过我们认为引导农村中小学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目的主要并不是为了形成理论、流派甚至成果,重要的也许是增进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事实上,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结果之间具有不确定性。所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古已有之。例如课堂教学环境中的课堂引入,到底有多少种范式?哪一种范式最优?其实是永远没有结论的,但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不能做课题了呢?如果一个教师能静心做一下这个课题,学习前人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至少在教学过程的这个环节上,他比同行的理解和认识就要深刻全面得多,而这恰恰是农村一线教师积累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是一线教师进入教科研天地的现实课题。要引领教师关注发生在自身和我们周围的教育教学事件,从小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多做调查研究,多做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案例研究(草根课题)。能反思,就必然有改进,参与其中,就必然会增进理解和认识,唯此,才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在之路。

三、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操作实践

(一)总体思路,走金牌战略和全民健身相结合的道路

一个国家能否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取得多少金牌是衡量该国家体育竞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样道理,一个学校能否在学校主导性课题上取得“金牌”,也是衡量该学校科研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当然“金牌”的取得,并不是一日之功,一年之功,可能需要卧薪尝胆,来不得半点浮躁。诸暨市实验小学一直有这样的理念,科研成果的衡量,并不一定体现在评了什么档次的奖项,真正体现成果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他们的老师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他们的孩子得到了发展。因为有这样的理念指导,十几年来他们静心研究,“小学超前教育实验”的研究,他们默默做了七年之久才结题,在申请立项之前,他们有了四年的研究基础,并且这个课题今后还将后续研究。

“金牌战略”虽然能够维护一个科研强校的地位和形象,但是“全民健身”才能唤起全体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热情,把每一位教师引向教科研的幸福之路。因此,学校更应该重视草根课题的管理和指导,也即我们常说的“草根研究”。小课题研究蕴含着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和教育信念,透露出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洞察力与反思探究能力。应该说,开展切合实际的“草根化”教科研活动更能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能体现农村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真正生命力。

(二)改革课题管理方式

在原有国家、省、市、市(县)、教办、学校六级课题申报管理体系中,我们着重对县市级以下级别的课题申报管理作出了改革尝试。

1.推出A、B类课题制。对市(县)级教科研规划课题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沿用有学术规范的格式要求,强调研究设计和文献参考,有向高层级规划课题申报、结题的功能。B类课题强调实用性,以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主旨,不拘形式,特别是格式要求宽松,仅要求表述清楚“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结果”即可,结题审评时两类课题一视同仁。此项操作推出后,基层学校教师反映较好,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数量结果来看,市(县)级规划课题的申报数从原来每度的300项左右跃升到600项左右,其中B类课题占50%强。

2.创新基层学校教科研管理方式。对校级课题的操作,我们在基层学校大力推介“小课题动态申报”方式。该管理办法依托校园网络,简化申报手续,消除一个“烦”字;贴近教学实际,追踪教学疑难,突破一个“空”字;增强探究意识,转变教学方式,化解一个“难”字;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乐趣,驱走一个“冷”字。

小课题动态申报管理程序经过动态申报—动态认定—动态展示—动态鉴定—成果推广几个程序,打破了课题管理中的时空限制,一线教师可以随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享成果。通过鉴定的小课题发给校级鉴定证书,经鉴定组确认有推广价值的小课题,在学期专业评比、学年综合考核与“校园网教师专业能力积分榜”中酌情加分,并向上级教科所推荐。

标签:;  ;  

农村中小学科研必须回归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_农村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