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与思考
——再读《共产党宣言》
吕 鸿 彬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摘 要 :社会主义首先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的公平社会的一种设想和思潮,而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运动或努力实践的制度。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智慧结晶,指导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第70 个年头的重要时间节点之际,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回顾并思考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对公平社会的追求是永恒的。170 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一追求变成了科学的理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游荡半个多世纪后,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成功付诸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拉开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序幕。在整个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可以说红透了半个世界。然而,风云变幻,沧海桑田。20世纪末,以“苏东剧变”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标志,曾经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由高潮逐渐转入了低潮。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第70 个年头的重要时间节点之际,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回顾并思考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将引发我们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我们究竟应继承什么、发展什么、扬弃什么?
对员工实行有竞争力的薪资制度,不要一味地执行主观的意愿薪资和保障企业内部“平衡性”的薪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方案使每一个员工达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薪酬一定要按照工资签批流程严格执行,按时发放。让每一个员工有安全感,不至于产生误解、惶恐的心态和消极的抵触情绪。
一
社会主义首先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的公平社会的一种设想和思潮,而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运动或努力实践的制度,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否定的产物。作为一种政治设想,社会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早期空想共产主义者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毕生的精力用于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本质、研究和剖析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未来社会做出了一系列推论和设想,论证了一个更高形态的社会将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个更高形态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了“科学”。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智慧结晶。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共产党宣言》的未来世界观或者说社会主义观可概括为“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规律论证的方法论,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进步史观,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但是,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起伏式的、螺旋式的前进上升。从历史的演变结果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处于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之中,一个高级的社会形态必将取代低级的社会形态。因此,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也必然会走向它的尽头,取而代之以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共产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①。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并不是简单的进化论,而是站在19世纪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立场上,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辩证地观察和解构资本主义自身运行的矛盾运动,阐明近代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没落的必然性,进而预测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趋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分析了这一基本矛盾虽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达到空前的高度,但是也必然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衰落和灭亡。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的逻辑结构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在打破封建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由于封建社会所有制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生产力要求,资产阶级社会把自由竞争下的整个社会简单地划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77尽管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商业、工业的空前进步,但是现代生产力正在反抗以前曾像魔法一样呼唤它出来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的相互竞争、工业及机器的发展,使无产者日益贫困并逐步凝聚成为日益强大的反抗资产阶级的同盟。所以说,“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278。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284。这一论证过程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由此可见,人类必将进入一个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社会,并非空想,也不是宗教迷信,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理论依据。如果我们坚信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那就无法怀疑马克思、恩格斯的结论。然而,“苏东剧变”引起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使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结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我们如果对此仔细回顾与思考,就会发现,人们并非否定了一个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不是对人类进入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必然性表示怀疑,而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确切地说,是20世纪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实践与《共产党宣言》所设想的未来社会观的脱节,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
二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蕴涵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人类追求更理想的社会,这是我们必须坚信而且应该深化和发展的。
对人类如何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的论述是谨慎的,提出的问题也是带有探讨性的。总体而言,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过程是:无产阶级由它的先进代表共产党领导和实行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实行所有制改造;发展生产,改造社会,消灭差别;社会主义将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这里包含有三层意思:其一,把民主革命发展为共产主义革命。工人阶级暴力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然后依靠自己的政治统治,用专政的手段改变所有制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国有化,并尽可能迅速地发展生产力。其二,提出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其三,提出了“共同胜利”的思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消灭了私有,实现公有制;实行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而非商品经济;消灭了剥削,消灭了差别,消灭了旧的劳动分工;最后达到国家消亡。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还是社会制度的更新,“第一个”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历史首创精神的结晶,是人类历史向前推进的关键点,它预示着无限的生机和前景。但是,“第一个”毕竟是新生的产物,又往往是不完善甚至是短暂的。从这个方面来说,20世纪只是社会主义实践尝试的世纪而非全面成功的世纪。
首先,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方面,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生产条件之下才有可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1]241。列宁则认为,在帝国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这样资本主义落后的国家,只要具备了革命形势和革命的主观力量,也可以首先爆发革命和获得胜利,而不一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普遍规律,即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他提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2]俄国十月革命证明了列宁理论的正确,社会主义制度不是首先诞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两个体系并存”和“一球两制”的世界大格局。
其次,20世纪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未能建立比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社会,也没给人民提供更高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经济体制,采用高度的全民所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长期优先片面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同时,农业在全盘集体化体制下,很多农民“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磨洋工”,混日子,生产效率低下。尽管苏联社会生产力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保持快速发展,并在反法西斯主义战争的严酷环境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依靠高能耗、高投入,甚至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粗放发展,导致出现“国富民贫”“国进民退”等一系列弊端。
马克思、恩格斯所指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后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社会形态,它们代表的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时代。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有其特殊原因。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经过对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落后国家的多年研究,指出了经济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可能性。1881年,马克思在《给维· 伊· 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提出,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3]。
再次,苏俄的社会主义实践从未把《共产党宣言》所强调的权利和民主具体化,使人民获得更大的个人自由包括经济、政治及意识形态的自由。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287,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的理想在当时的苏联只是纸上谈兵。当时的苏联,不要说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就连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时也得不到保证。在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下,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苏联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中央高层长官意志取代有名无实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苏联的“大清洗”运动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给社会主义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也使社会主义失去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
必须指出,与上述社会主义实践不同的是,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枝独秀,中国共产党保住和巩固了政权。而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几代中央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我们在给予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正确历史定位的同时,也必须承认20世纪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成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在极短时间内土崩瓦解,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严重削弱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在苏联存在的69年内,历任苏联领导人一直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用以指导苏联各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阶段的认识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苏联建设的实际,在对国内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那些亚、非、拉地区盲目照搬苏联模式进行建设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都纷纷改旗易帜。
三
(1)桥式起重机。涂层色泽饱满、无裂纹,无起泡现象;移动平台提高防腐等级采用玻璃钢包裹后,有效抵抗了槽面高温酸性气体、阴阳极出槽起吊淋滴电解液的腐蚀。
社会主义运动是20世纪政治史上一道最令人眩目的风景,或者说,20世纪是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载入史册的。无论从何种高度盛赞和估价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都不过分,因为它首次把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付诸实践,第一次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现实。其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联合起来争取自己利益的历史运动,它是人类追求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理想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尝试,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冲击。
多丽丝·莱辛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殖民地背景下玛丽的心理和现实的困境。“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较量构成了玛丽的心理困境,也正是因为玛丽的心理困境,注定了玛丽的悲剧。而玛丽的现实困境则是迪克的经营不善导致玛丽整日只能在炎热的铁皮屋里度过,甚至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事实上,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实践。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引领中国人民书写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时代故事。40年弹指一挥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命题,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在全球化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和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集中构思。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马克思用“自由人联合体”表述人类社会关系的未来状态,习近平总书记用“人类命运共同体”阐述人类社会关系的当代关联,两种思想虽相隔百年,但一脉相承,都深切关怀人类共同利益与命运。另一方面,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各国之间建立互信、减少冲突,更好地增进多元价值主体间的理解和认同,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开辟了切实可行的当代路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共产主义理论的时代化发展。
再读《共产党宣言》,究竟有哪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扬弃和发展呢?换句话说,我们究竟应在何种意义上回到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中国道路的实践,为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我们注意到,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不仅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且没有商品货币关系,不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的是有计划的产品经济。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286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完全盲目“一刀切”地消灭私有制,而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从试验观察记录、测产记录、实收表册、试验数据、实施方案、试验总结、政策措施到相关文件,技术组认真收集整理,每年装订成一册,保留基础资料,为今后开展油菜生产和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深入探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建设的问题,而中国共产党通过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成功实践,不断创新政党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执政党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尤其是21世纪以来,历届党代会都不断丰富着党的建设内容:十六大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十七大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十八大增加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十九大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总要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等党建工作做出重要部署。他深刻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5]只要“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6]。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增强党的执政本领、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由此可见,新时期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阅读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重点都面临着重大变革,而它们的调整与转变是以理顺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教育目标彻底转向培养合格公民为前提的。
总之,一个多世纪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份宣言像《共产党宣言》这样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大的震撼,它作为一种追求公平和未来理想社会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坚信,现代社会必将被一个更完美的社会所取代,而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代表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美好社会的一个典范。
(1)混凝土在冬季进行浇筑,因此混凝土初始温度设置为 12.7℃。左右两侧设置为绝热边界条件,并且考虑热固耦合将四周及底部设置为固定约束。为了将混凝土裂缝降到最少,结合 COMSOL 参数化扫描,将导热系数设置为变量 T1(2.3(W/(m.k))-10.3(W/(m.k)))。
注释 :
①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中,对当时为何不把它叫“社会主义宣言”做了解释:“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作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即英国的欧文派和法国的傅立叶派,这两个流派都已经降到纯粹宗派的地位,并在逐渐走向灭亡;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凭着各种各样的补缀办法,自称要消除一切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可见,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2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5.
[4]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N].人民日报,2017-10-19(4).
[5]习近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EB/OL].(2018-07-02)[2019-04-16].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8/0702/c1 17092-30099174.html.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5261(2019)06-0042-05
收稿日期 :2019-05-05
作者简介 :吕鸿彬(1991―),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叶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