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个现代化”的同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新兴工业化国家论文

世界“三化”同步及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启示论文,三化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化”同步问题引起中央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处在什么位置和水平?中国“三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多大?如何借鉴世界先进国家“三化”同步经验加速推进中国“三化”同步?鉴于此,有必要分析世界“三化”同步的基本情况及趋势,正确判断中国“三化”同步趋势,寻求中国“三化”同步的启示,这对于加速推进中国“三化”同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来源、指标体系及国家分类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银行官方网站,1961—2009年世界206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数据。

(二)三化指标选取

选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3大类指标。农业现代化指标分为物质投入和效率2类指标,物质投入指标包括化肥和农机2个指标,效率包括耕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化肥、农机投入产出率4个指标。具体细化为8个指标,详见表1。

(三)国家分类标准

1.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3大类。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安道尔、巴林、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新加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42个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5个国家。发展中国家指除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

2.按照跨入经济现代化的时间先后分类 分为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和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3大类。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指以欧美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5个国家。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指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在20世纪60~80年代以后跨入现代化的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2个国家。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指以南美为代表的在工业化中期遭遇发展障碍至今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未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主要包括: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4个国家。

二、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一)世界工业化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工业化基本情况及趋势。1961—2009年,世界工业化平均水平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趋势。1961—1974年,从21.8%达到历史最高值33.2%,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75—2009年工业化平均水平略有下降,呈现徘徊增长趋势,1995年下降到最低28.65%,2009年为29.40%(图1)。

图1 世界工业化平均水平基本情况及趋势

发达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呈现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趋势,1978年(38.8%)首次被新兴经济体国家赶超,2005年(30.45%)被发展中国家超越。1961年为41.27%,1965年下降到33.78%,之后一直在30%左右浮动,2009年下降到26.5%,近半个世纪下降了14.77个百分点。

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呈现稳中有升,后逐渐下降趋势。1978年首次超过发达国家,至今仍高于发达国家,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1961年为33.13%,1980年达到最高峰41.28%,之后逐年小幅下降,2009年下降到32.55%,回到1961年水平。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30.45%)首次超过发达国家,但仍低于新兴经济体国家。1961年为19%,2008年达到最高峰31.9%,近半个世纪增长了12.9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均高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

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呈现快速持续下降趋势。1973年后工业化平均水平一直低于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78年后一直被新兴经济体国家赶超。1970年为39.64%,2009年下降到22.61%,近半个世纪下降了17.03个百分点。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呈现先快速增长后逐渐下降趋势,1978年工业化平均水平(37.5%)赶超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86年工业化平均水平(39.6%)赶超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65年为21.31%,1991年最高达41.78%,2009年下降到36.44%,近半个世纪总体增长了15.13个百分点。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呈现先波动增长后逐渐下降趋势,1973年工业化平均水平(38.71%)赶超且一直高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86年工业化平均水平(39.6%)低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61年为39.01%,1974年最高达41.33%,2009年下降到33.61%,近半个世纪总体下降了7.72个百分点。

2.中国与世界工业化的比较分析。1961—2009年,中国工业化平均水平基本呈现不断增长趋势,1968年平均水平较低为31.18%,1980年达历史最高为48.22%,之后小幅下降,1990年为41.34%,2009年为46.24%,近半个世纪总体增长了17个百分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平均水平一直高于世界及先、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且差距一直在拉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1968年高出3.43个百分点,2009年拉大到16.84个百分点;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8年基本相当,2009年拉大到23.63个百分点;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8年高出6.7个百分点,2009年拉大到9.8个百分点(表2)。

(二)世界城镇化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及趋势。1961—2009年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1961年为36.17%,2009年高达56.93%,48年间增长20.76%,走过相当于两个19世纪走过的历程,发展速度迅猛(图2)。

图2 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基本情况及趋势

发达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城镇化平均水平非常高,一直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且差距较大。1961年为60.88%,2009年高达75.99%,近半个世纪上升了15.11个百分点。

新兴经济体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城镇化平均水平较高,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低于发达国家且有一定差距。1961年为36.36%,2009年高达58.78%,近半个世纪上升了22.42个百分点,但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水平。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城镇化平均水平较低,与新兴经济体国家接近,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961年为29.75%,2009年高达51.95%,近半个世纪上升了22.2个百分点,一直落后于新兴经济体国家近7个百分点,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40年代的平均水平。

率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城镇化平均水平非常高,一直高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82年被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赶超(75%)。1961年为68.62%,2009年高达81.14%,近半个世纪上升了12.52个百分点。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城镇化平均水平一直低于先跨入和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61年为36.30%,2009年高达74.16%,近半个世纪翻了一番,增长了37.86个百分点。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城镇化平均水平一直高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1982年(75%)赶超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1961年为60.08%,2009年高达86.11%,近半个世纪增长了26.03个百分点。

2.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的比较分析。1961—2009年,中国城镇化平均水平呈现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趋势。1961—1978年,从16.32%增长到18.72%,17年仅增长2.4个百分点;1979—2009年,从19.16%增长到44.00%,30年增长了24.84%,增长幅度较大,近半个世纪增长了27.68个百分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及先、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差距还是较大,最大差距高达55.18个百分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1961年低19.85个百分点,2009年缩小到12.93个百分点;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1年低52.30个百分点,2009年缩小到37.14个百分点;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1年低19.98个百分点,2009年拉大到30.16个百分点(表3)。

三、世界农业现代化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一)物质投入水平基本趋势及与中国比较分析(图3)

图3 世界农业现代化物质投入趋势

注:右图主坐标轴包含: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次坐标轴包含: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中国。

1.世界农业现代化化肥投入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农业现代化化肥投入基本情况及趋势。1961—2009年,世界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1961年每公顷0.058t连续增加到1990年0.1881t,30年间增加到3倍多。之后,逐年下降,2002年下降到0.1448t。

发达国家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先快速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1961年每公顷0.2027t连续猛增到1990年0.5398t,30年间增加到2倍多。之后,逐年下降,2002年下降到0.3537t。

新兴经济体国家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总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961年每公顷0.0098t,2002年增加到0.1282t,40年增加到13倍。

发展中国家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先急速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1961年每公顷0.017t连续增加到1995年0.095t,30多年间增加到5.6倍多。之后,逐年下降,2002年下降到0.088t。

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1979—1986年作为变化的分水岭。从1961年每公顷0.2206t连续增加到1979年0.4204t,18年间增加到2倍多。1979—1986年,基本保持在0.4t左右;1987年为0.383t,之后逐年下降,2002年下降到0.2449t。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减少,后缓慢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从1961年每公顷0.2177t连续增加到1979年0.4458t,18年间增加到2倍多。1997年最高达0.4532t,2002年下降到0.3513t。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1961年每公顷0.0086t,连续增加到2002年0.1251t,40年间增加到14倍多。

(2)中国化肥投入与世界的比较分析。1961—2002年,中国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增幅惊人。1961年每公顷0.007t,1980年为0.158t,2002年高达0.333t,40年间增加到47倍之多。

1961年中国几乎不使用化肥,每公顷仅0.007t,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80年与世界相当,2002年高于世界0.19t,是世界的2倍多。1985年以前,中国与先、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差距较大,每公顷一直低于0.2t多左右;1995年中国比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低0.027t,2002年高0.09t;1995年中国比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低0.160t,2002年仍然低0.018t(表4)。

2.世界农业现代化农机投入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农机投入基本情况及趋势。1961—2009年,世界农业现代化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1961年每公顷为0.017台,2005年达到最高为0.113台,44年增加到6.6倍。

发达国家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后出现猛增现象。1961年为0.064台,2008年达到最高为0.3631台,47年增加到5.7倍。

新兴经济体国家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1961年为0.0035台,2008年达到最高为0.01535台,47年增加到4倍多。

发展中国家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961年为0.0045台,2002年达到最高为0.0244台,41年增加到5.4倍。

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1981年作为变化的分水岭。1961年为0.055台,1981年达到最高为0.1463台,增加到2.6倍。之后一直下降到2007年的0.0458台。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先逐渐增加后急剧下降的趋势,2005年作为变化的分水岭。1961年为0.0006台,2005年达到最高为0.2885台,增加到481倍,增幅惊人。2006年下降到0.1462台。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不断增长趋势。1961年为0.0054台,2007年达到最高为0.0262台,近半个世纪增加到将近5倍。

(2)中国农机投入与世界的比较分析。1961—2008年,中国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呈现增长、小幅下降、迅猛增长趋势。1961—1982年,从0.0005台增加到0.0084台;1997年下降为0.0059台,2008年快速增加到0.0277台,10年间增加到4.7倍。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每公顷农机使用量平均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及先、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差距还是较大,最大差距高达每公顷0.264台。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1961年低0.016台,2008年拉大到0.040台,相当于世界的1/3;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1年低0.054台,1982年低达0.101台,2008年水平相当;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1年水平相当,但2008年低0.136台(表5)。

(二)世界农业现代化效率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图4)

图4 世界农业现代化效率基本情况及趋势

注:上右图主坐标轴包含: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和发达国家;次坐标轴包含: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中国。下左图主坐标轴包含: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和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次坐标轴包含:发达国家、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中国。下右图主坐标轴包含: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次坐标轴包含: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中国。

1.世界耕地生产率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耕地生产率基本情况及趋势。1961—2009年,世界农业现代化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平衡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1961年世界平均水平为每公顷2024.5美元,2008年高达3616.9美元,47年间增加1592.4美元。

发达国家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平衡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不大。1961年为每公顷3733.54美元,1989年最高达7794.7美元,2008年为6609.9美元,近半个世纪翻了一番。

新兴经济体国家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平衡增长趋势,但增幅不大。1961年每公顷610.6美元,2008年高达1910.1美元,增加到3倍。

发展中国家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平衡增长趋势,但增幅不大。1961年为每公顷1611.52美元,2008年高达2917.4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总体呈现平衡增长趋势。1961年为每公顷2357.75美元,1992年最高达4868.8美元,翻了一番。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1961年为每公顷1838.38美元,2009年高达5504.69美元,增加到3倍。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1961年为每公顷692.53美元,2009年高达2672.88美元,增加到将近4倍。

(2)中国与世界耕地生产率的比较分析。1961—2009年,中国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1961年每公顷为633.16美元,2009年4756.85美元,近半个世纪增加到7.5倍。

1999年以前,中国耕地生产率平均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及先、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之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开始高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目前仍然低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1961年每公顷低1391.36美元,1999年低47.05美元,2008年高1376.6美元;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1年低1724.59美元,1999年低1733.30美元,2009年高293.69美元;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61年低1205.22美元,1999年低2069.52美元,2009年低747.84美元(表6)。

2.世界劳动生产率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劳动生产率基本情况及趋势。1980—2009年,世界农业现代化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80年世界平均水平每人4174.92美元,2009年高达10157.85美元,增加到2倍多。

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快速跨越式增长趋势,增幅较大。1980年为每人13704.1美元,2009年高达35791.1美元,增加到2倍多。

新兴经济体国家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快速跨越式增长趋势,增幅较大。1980年每人2209.9美元,2009年高达6374.6美元,增长到3倍多。

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快速跨越式增长趋势,增幅较大。1980年为每人1743.1美元,2009年高达3832.3美元,增加到2倍。

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增幅较大。1980年每人27016.67美元,2009年高达62789.38美元,增加到2倍多。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增幅较大。1980年每人2129.32美元,2009年高达9994.93美元,增加到4倍多。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增幅较大。1980年每人6339美元,2008年最高达13368.7美元,增加到2倍多。

(2)中国与世界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分析。1980—2009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呈现持续增长趋势。1980年为每人367.12美元,2009年1040.90美元,近半个世纪提高到2.8倍。

中国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及先、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平均水平,差距在持续逐渐加大,每人最高达61748.5美元。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1980年低3807.8美元,2009年低9116.95美元;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差距最大,1980年低26649.6美元,2009年低61748.5美元;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1980年低1762.20美元,2009年低8954.03美元(表7)。

3.世界化肥投入产出率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化肥投入产出率基本情况及趋势。1961—2002年,世界农业现代化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缓慢下降趋势。1961年世界平均水平为每吨746.68千美元,2002年下降到122.07千美元,41年间减少624.61千美元。

发达国家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缓慢下降、剧烈增长和持续增加相结合的“过山车”趋势。1961年为每吨18.07千美元,1972年急增到39.08千美元,1977年剧降到18.4千美元,1979年达最高值56.3千美元,1980又剧降到14.2千美元,之后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02年增加到26.4千美元

新兴经济体国家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快速下降和缓慢增长趋势。1961年为每吨94千美元,1979年剧降到11.7千美元,1979年达最高值56.3千美元,1980又剧降到14.2千美元,之后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02年增加到15.2千美元。

发展中国家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总体呈现急速下降和缓慢下降趋势。1961—1969,呈现急速下降趋势,1961年化肥投入产出率为每吨1013.4千美元,1969年急速下降到297.8千美元,之后小幅震荡,2002年下降到152.1千美元。

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先下降后逐步上升趋势。1961年每吨11.15千美元,1973年下降到8.54千美元,之后逐渐增加,2002年增加到16.26千美元。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先小幅下降后不断增长趋势。1961—1973年,呈现小幅下降趋势,1961年为每吨8.39千美元,1973年下降到6.81千美元,之后逐渐增加,2002年增加到最高值14.66千美元。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总体呈现持续大幅下降趋势。1961年每吨271.1千美元,1962年最高达347.82千美元,2002年下降到22.22千美元,下降325.6千美元,40年下降了93.61%。

(2)中国与世界化肥投入产出率的比较分析。1961—2002年,中国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快速和平稳下降趋势。1961—1966年,从每吨89.93千美元快速下降为25.18,2002年下降为10.41,近半个世纪下降了88.43%。

中国化肥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但差距在逐渐缩小,1961年每吨低656.75千美元,1980年低207.01千美元,2002年低111.66千美元。1980年以前高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61年高78.78千美元,1980年几乎相当;之后低,2002年低5.86千美元。1980年以前高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61年高81.54千美元,1980年几乎相当;之后低,2002年低4.26千美元(表8)。

4.世界农机投入产出率基本趋势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世界农机投入产出率基本情况及趋势。1961—2009年,世界农业现代化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急剧下降和缓慢下降趋势。1961—1982年急剧下降,1983—2004年呈现停滞不前趋势,2005—2009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1961年每台拖拉机最高达7575.54千美元,1982年急剧下降到996.5千美元。1983年1009.5千美元,2004年1193.5千美元,变化很小。2005年下降到888.2千美元,2009年急速下降到476.9千美元。

发达国家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急剧下降和缓慢下降趋势。1961—1979年呈现急剧下降趋势,1980—2006年呈现停滞不前趋势,2007—2009年呈现上升趋势。1961年每台拖拉机最高达7575.5千美元,1979年急剧下降到171.4千美元,18年间减少7404.1千美元,幅度惊人。1980年276.4千美元,2006年261.7千美元,变化很小。

新兴经济体国家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急剧下降和缓慢上升趋势。1961—1979年呈现急剧下降趋势,1980—2008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1961年每台拖拉机最高达891.4千美元,1979年急剧下降到141.6千美元,18年间减少749.8千美元,幅度较大。1980年138.4千美元,2008年157.7千美元,变化很小。

发展中国家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趋势。1961—1978年呈现急剧下降趋势,1979—2005年呈现停滞不前趋势,2006—2009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1961年每台拖拉机最高达8862.8千美元,1978年急剧下降到1351.1千美元,18年间减少7511.7千美元。1979年1376.8千美元,2005年1332.2千美元,变化很小。2006年快速下降为805.4千美元,2009年仅为572.3千美元。

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总体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1961—1969年呈现下降趋势,1970—2004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05—2007年略有下降。1961年每台拖拉机41.56千美元,1969年下降到31.95千美元。1970年33.08千美元,2004年最高达53.57千美元,2008年49.31千美元。

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总体呈现先急剧下降后逐渐下降趋势。1961—1981年呈现急剧下降趋势,1982—2008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961年每台拖拉机最高达54908.06千美元,1981年下降到803.83千美元,20年下降了98.54%。1982年581.2千美元,2008年下降到41.66千美元,不到20年下降92.84%。

未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先下降后增长趋势,1961—1989年呈现下降趋势,1990~2007年呈现逐渐增长趋势。1961年每台拖拉机最高达162千美元,1989年下降到90.2千美元。1990年94.1千美元,2007年上升到144.4千美元。

(2)中国与世界农机投入产出率的比较分析。1961~2008年,中国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呈现快速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趋势。1961—1981年,从每台拖拉机1243.18千美元快速下降为183.93千美元,下降了85.21%;1982—1997年,从195.3千美元上升为494.1千美元;1998—2008年,从491.4千美元下降为169.5千美元,下降了65.51%。

中国农机投入产出率平均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但差距在逐渐缩小,1961年每台拖拉机低6332.4千美元,1981年低824千美元,2008年低307.4千美元。一直高于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差距逐渐缩小,1961年高1201.6千美元,1981年高147.96千美元,2008年高120.17千美元。

1987年以前远远高于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1961年每台拖拉机低53664.9千美元,1981年低619.9千美元。之后低,1997年高451.8千美元,2008年高127.8千美元(表9)。

四、世界“三化”同步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三化”同步发展

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三化”同步。目前,工业化水平保持在30%左右,城镇化水平保持在70%以上,农业现代化物质投入水平较高,短期投入如化肥使用量逐渐减少,长期投入如农机投入量逐渐增加,耕地、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化肥的投入产出率也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高达47%左右,城镇化水平只有44%,工业化水平过高,城镇化水平过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物质投入水平较低,短期投入如化肥使用量仍在持续增加,耕地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更是相差甚远。仅仅依靠超前的工业化,而没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很难实现现代化。中国“三化”不协调、更不同步,进入急需解决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构建工农相互支援、协调发展的工农平衡增长机制,城乡一体化、均等化的城乡互动机制,以城带产、以产兴城的产城互动机制。建立“三化”协调机制,稳定工业化、继续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只有“三化”同步推进,才能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二)中国实现“三化”同步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践证明,世界工业发展均遵循从轻工业阶段到重化工业阶段,直到完成工业化的发展路线。目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工业化水平较低,1961—2009年,发达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从41%下降到26%;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平均水平变化不大,略有下降,从33%下降到32%。工业化发展程度和结构趋向合理,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同步。

而中国工业化水平从1961年的32%增加到目前的46%~47%,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较低,服务业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化”不同步,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因此,中国应借鉴他国的工业化经验教训,转方式、调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适当减少二产比重,提高三产(服务业)比重;二是调整工业化结构,控制高污染,土地、资源、能源消耗型和带动就业少的工业,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推进重工业化;三是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产业集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设施,充分发挥农民就业、增收利用;五是鼓励创新,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三)中国实现“三化”同步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非常高,一直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9年高达75.99%。新兴经济体国家城镇化水平较高,2009年高达58.78%。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城镇化水平较低,2009年达51.95%。

而中国城镇化水平从1961年的16.32%增加到目前的44%,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6.93%,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先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后跨入经济现代化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相差甚至高达40%。目前,中国属于低度城镇化,尽管处于加速发展期,但还是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放开地市级及以下城市的户籍,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使现有的1.5亿农民工真正城市化;二是不仅推进城市城镇化进程,同时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公共财政统筹,实行均等化战略,大幅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发展中型城市,控制大城市发展;四是必须认真解决资源短缺、环境脆弱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五是大力提倡建设低碳都市、绿色城镇,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四)中国实现三化同步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率先跨入经济现代化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化肥使用量、农机使用量等物质投入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1980年左右作为变化的分水岭。农业现代化的耕地生产率持续增长、劳动生产率快速大幅增长;化肥、农机投入生产率都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物质投入方面,中国化肥使用量和农机使用量都呈现一直增加趋势,化肥使用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使用量,而农机使用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效率方面,趋势与发达国家类似,但耕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机投入产出率低于先实现现代化国家,尤其是劳动生产率差距更大。

中国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相距甚远,到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减少化肥使用量,调整肥料使用结构,多使用生物肥料和缓释肥料,提高化肥投入产出率;二是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增加农机使用量,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机使用量,加快适合山区耕作的小型农机研发与推广,大幅提高农机投入产出率;三是注重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率;四是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大力优化科研投入结构,大幅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加强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建立财政、金融、农民和社会四轮驱动的稳定投入增长机制,大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增加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调动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农业,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六是着眼“八化”:机械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科技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解决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和战略重点。

标签:;  ;  ;  ;  ;  ;  

世界“三个现代化”的同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新兴工业化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