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安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腹组(n=32)和腹腔镜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疼痛指数高于开腹组,腹腔镜患者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2%,腹腔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排气和住院时间短、疼痛轻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外科手术的治疗中,效果明显。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临床效果
直肠癌是胃肠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关报道显示,与结肠、盲肠等部位相比,直肠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1]。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的手术中[2]。本次研究通过选取6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治疗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腹组(n=32)和腹腔镜组(n=34),开腹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介于44-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4±2.5岁之间,腹腔镜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介于48-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8±2.3岁之间,66例直肠癌患者中肿瘤位于直肠上段的有24例,位于直肠中段的有19例,位于直肠下段的有23例,在病理类型中,28例为低分化腺癌,26例为中分化腺癌,12例为高分化腺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的位置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过程
开腹组采取开腹手术程序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在脐部上缘0.8-1cm处作切口并建立气腹,保持气腹压在10-15mmHg范围,放入腹腔镜,同时在左侧的下腹和右侧腹部、麦氏点作0.5-1cm的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以全直肠系膜切除为操作原则,保留直肠系膜的完整性,具体操作如下:从中央入路先用超声刀对肠系膜从根部对肠系膜下的动脉进行隔离,再对肠系膜下的静脉从胰腺下缘进行隔离,通过腹腔镜的引导,逐层锐性分离直肠系膜的脏层和壁层,游离直肠后,先对直肠远端的预切缘进行划定,且保证切缘距离肿瘤的距离>5cm,用经过灭菌的蒸馏水通过肛门对肠道进行清洁,采用腔内线型吻合器对直肠进行切离,放入保护套,在直肠近端距离肿瘤6-8cm处隔离切断肠管,从套内取出肿瘤,吻合器从穿刺孔置入,并将远端的肠管连接,收紧荷包,缝合,重建气腹,仔细观察有无吻合口漏,在麦氏点穿刺将引流管置于吻合的切口处。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切口感染、出血等)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1.4疼痛指数评价标准
根据数字评分法对疼痛指数进行评价,评价原则为[3]:①无痛:0分。②轻度疼痛:1-3分。③中度疼痛:4-6分。④重度疼痛:7-9分。⑤剧烈疼痛:10分。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试验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情况
经过观察比较,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疼痛指数高于开腹组,腹腔镜患者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2.2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开腹组患者有5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肠梗阻,2例为腹腔出血,1例为吻合口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腹腔镜组患者有1例为吻合口瘘,1例为腹腔出血,1例为吻合口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2%,腹腔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相关研究报道,在治疗直肠癌方面,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下采取全直肠系膜切除在安全性以及根治性等差异不明显[4]。任斌[5]等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4例临床报告中选取24例采取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和51例采取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为在手术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结果一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下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利于患者恢复的特点,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6]。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还可以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和复发[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疼痛指数高于开腹组,腹腔镜患者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还发现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2%,腹腔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结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排气和住院时间短、疼痛轻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有一定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外科手术的治疗中,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陆波,郭治源.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18):282-283.
[2]李军.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5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16(29):54.
[3]刘莉平.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4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32(13):92-93.
[4]任克彦.经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17(03):374-376.
[5]任斌,杨东星,王瑜鹏,等.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4例临床报告[J].现代肿瘤医学,2013,16(10):2273-2275.
[6]温学文,张彤,罗劲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1,30(10):1304-1306.
[7]熊波,尹光平,冯连吉.开腹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4,19(12):1088-1089.
论文作者:江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直肠癌论文; 腹腔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腹腔镜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