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介入心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论文_刘晓文1,王晓寅2,王少婵2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河北张家口 075100)

(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急诊科 河北张家口 0751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介入心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到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1例。所有患者正常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配合早期介入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分上,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7.1±2.2)分、抑郁状态评分为(13.3±1.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128.6±25.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介入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早期介入;心理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109-02

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易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等特点,同时容易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情绪、精神、运动、认知、语言、知觉等方面存在障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很多脑卒中患容易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1]。针对这一情况,以往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较为一般。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介入心理治疗,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到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研究了早期介入心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到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了51例患者,年龄在44~85岁,平均年龄为(61.3±2.8)岁;观察组中纳入了51例患者,年龄在42~83岁,平均年龄为(60.2±3.1)岁。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有抑郁病史或精神病史的患者,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合并其它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患有其它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使用黛力新(批准文号:H20130126),口服,每日2片,分别与早晨、中午服用,严重患者早晨剂量加至2片,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片。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介入心理治疗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1)为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治疗,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患者认知过程,指出错误思维和观点,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2)为患者提供人本主义治疗,提供患者主诉的机会,耐心倾听患者意见和想法,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充分调动患者对回归正常生活群体的期望,对患者自我调整加以引导,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和回归现实。(3)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治疗,与患者身边的家人、朋友联合,共同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让患者能够体现出自我的社会价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抑郁状态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分数越低说明情况越好;生活质量采用QOLISP量表,分数越高说明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分上,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7.1±2.2)分、抑郁状态评分为(13.3±1.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128.6±25.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对比(x-±s)(n=51)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致残率、死亡率均比较高,同时该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预后情况一般不理想,患者容易留下各类后遗症。特别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发病急骤,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大,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等心理情绪,主要包括反应性、内源性等情况。以往临床上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较为一般。而采用早期介入心理治疗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方法,则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2]。在口服盐酸氟西汀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在患者病程早期介入,为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治疗、社会支持治疗,结合患者的感情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行为能力、自身性格特点、发病年龄、病变病程情况等因素,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措施,已取得更好效果[3]。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介入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覃颖鲜,陈克妮,陈晓玲,等.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507-508.

[2]石惠娟.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及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0):1031-1033.

[3]刘结梅.早期介入心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21):30-31.

论文作者:刘晓文1,王晓寅2,王少婵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早期介入心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论文_刘晓文1,王晓寅2,王少婵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