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一小学 730900
摘 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上,教师巧妙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同时引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生成各种相关问题,再辅以适时点拨,疏理相关知识,并把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就能构建出学生自主的课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课堂 自主学习 构建
“自主课堂”是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构建自主课堂的关键是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仅是外在的行为参与,更是内在的思维参与。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努力创设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
二、建构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实施没有问题的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建构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观察、猜测、实践、思考,发现蕴藏其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提问。
三、自主探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1.质疑的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在生活中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常常感到好奇,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在课堂上针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却显得陌生,不知从何入手。因此,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首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原始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人人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要采取从模仿入手的方式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再次要善于发现、培养“问题意识带头人”,通过树立榜样促进群体问题意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延伸问题的良好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交流合作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合作学习的起步训练。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岁数较小,在合作小组的任务分工、合作参与等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在一开始不适合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可先建立二人学习小组,让学生知道在合作中首先要明确分工,再进行合作。当学生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基础之后,教师再逐步将同桌合作扩展到四人或多人的学习小组。
四、思中求异,自主延伸
例如,学了《时、分、秒》一课知识后,进入复习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一道既耐人寻味,思考性又强的趣味数学题。即“1”≠“1”(1不等于1),于是又一次引领学生带着有疑团的数学问题,闯进生活天地去邀游遐想,让他们凭借生活经验列举数学问题。此时的学生兴趣盎然,情趣高昂。似乎达到了忘我学习的境界。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答案前所未有:“1”元≠“1”角,“1”斤≠“1”两,“1”时≠“1”分,“l”分≠“l”秒……在此基础上说说不相等的理由,直至导出“单位”上的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这样的设计有效地突破了时、分、秒概念含糊不清的难点,并清晰而扎实地掌握了时间关系的概念,同时,时间单位及其他单位的抽象性、迸率的特殊性也在学生充满趣味的自主活动中迎刃而解。
五、积极开展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通过积极开展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局限于课堂,而在于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外同时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发展创造思维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用纸造一座桥》一课中,我在介绍桥的类型时,讲到用船搭建的浮桥,他们很好奇。什么是浮桥?它是什么样的?它用来干什么的?重型机械通过能承重吗?这些问题统统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星期天自己找答案,并要求在下次上课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示:可去图书馆查参考资料,也可上网查等)。结果,第二个星期的科学课有很多学生积极发言,而且都很准确的很有成就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中学生亦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
总之,自主课堂首先是实效课堂,一切没有教学实效性的设计和实践都不是真正的自主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积极地去创建自主课堂,推进自主学习,努力落实新课标,深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曹立敏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2]魏巍 自主课堂是创新的“摇篮”[J].数字化用户,2013,(31)。
[3]潘小民 自主课堂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19)。
论文作者:杨湘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自主论文; 能力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意识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