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咿呀学语期的清软腭擦音论文_王越乙

论儿童咿呀学语期的清软腭擦音论文_王越乙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 999077)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儿童咿呀学语期出现的清软腭擦音[x]的CV音节。采集了六个月和八个月宝宝的语料。在转写并分析语料时发现被试六个月安安宝宝的发音中清软腭擦音分辨度很高。是该宝宝产出的辅音中除齿槽辅音外出现频率最高的发音,以往的研究中多提出并关注齿槽辅音,本文首次研究并分析清软腭擦音的CV音节。

关键词:清软腭擦音;咿呀学语期;CV音节

一、研究背景

Jakobson(1968)提出语言发展的非连续性观点,该观点认为儿童在前语言阶段发音十分丰富且产出的语音缺乏规律性,进入词汇阶段发音相对较少且主要为目标语中的语音,并且根据音位获得的普遍顺序获得音位,前语言阶段的儿童只在睡醒、睡前或独自游戏时发出咿呀学语的声音,而进入词汇阶段的儿童会在交际场景中使用获得的词汇,Jakobson(1968)认为儿童的前语言阶段和进入词汇阶段不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前语言阶段儿童的观察来寻找答案,以前语言阶段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儿童产出的语音来判断前语言阶段儿童语音发展的特征是否与Jakobson的理论一致以及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提出清软腭擦音。从收集到的六个月宝宝的语料转写分析中发现有清软腭擦音的CV音节。

国外关于儿童产出 CV 音节模式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Mac Neilage(1995)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一般语言输入、自我输入和发展中的输出倾向的综合影响。然而,de Boysson-Bardies(1993)认为这个理论实际上强调了发音运动在儿童早期产出语音中的主导作用,但是没有说明语言输入在塑造儿童语音发展初期语音形式中起到的作用。

Lindblom(1990)从说话者和听话者互动的过程来解释儿童产出的语音以及 CV 音节。Hyper 和 Hypo(H&H)理论认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互动的过程中受到经济性原则和发音可辩性的双重制约,即说话者即要保证说出的语音可以被听话者理解又要保证发音的经济性原则。基于这一约束,该理论预测了儿童早期产出的 CV 共现模式:(1)双唇音伴随前元音或后元音; (2)齿音伴有前元音或后

元音;(3)硬腭音伴随前元音;(4)软腭音伴随非高,非前元音。Lindblom 的模型关注到了儿童在进入词汇阶段后获得词汇的数量迅速增长,可以合理地解释儿童如何从目的语中快速地获得音系系统及大量词汇,但是无法合理解释儿童在未进入词汇阶段产出的 CV结构模式的特征。Clements(1991)则从辅音和元音发音部位的相似性来解释儿童产出 CV 音节的结构模式。该理论基于发音部位约束的模型中提到了辅音和元音发音部位的四个关键特征(双唇、舌尖、舌面以及舌根)。模型基于辅音和元音发音部位的同化现象,预测了儿童早期产出 CV 音节的三种模式:(1)双唇音和圆唇元音;(2)舌尖音和前元音;(3)舌面音和后元音。

综上所述,已有的关于儿童语音发展初期的 CV 音节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 CV音节结构模式的假设,基于上述几种对 CV 音节共现模式的假设,可以得出以下三种普遍认为存在儿童 CV 音节中的模式:1)齿槽辅音和前元音; 2)软腭音和后元音;3)但是以上几种理论对唇辅音CV共现模式的预测并不一致。

关于普通话儿童语音发展初期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描写普通话儿童早期语音产出的特征,另一方面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普通话儿童产出的语音。吴天敏、许政援(1979)对 5名从初生到三岁的儿童进行了系统详尽的描写,记录了五名儿童在各个阶段语言发展的情况,在四到八个月的阶段,儿童产出的音节中已经包含[b],[d],[g],[p],[n],[f]这几种辅音,并且出现了和普通话词汇相近的音节,比如 ba 和 ge,吴天敏、许政援(1979)还注意到儿童在与成人互动的时候发出的音节较多,认为儿童在发出语音时表现出了和成人交往的 意愿。整体来说,这个阶段儿童发出的音节还比较简单。

周兢(1994)从心理学角度对普通话儿童前语言时期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普通话儿童最初获得语言经验的过程。在语音感知方面,周兢(1994)认为零至四个月的儿童已经有辨音的意识,具体表现为儿童会对不熟悉的发音人做出不同的反应,并且会出现凝视声音发出方向等行为,四至十个月的儿童具有辩调的能力,能够感受到说话人在说话时表现的情感态度。在发音方面,零至四个月的儿童处于单音发声阶段。四至十个月的儿童处于音节发声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会产出 CV 音节,周兢(1994)观察到的 CV 音节有[ya],[wa],[ba],[da]等,此外儿童还会发出连续的 CV组合的音节串,比如/a-baba-ba/。

从语言学角度对普通话儿童语音发展早期进行的研究主要分为描写类的研究和描写与解释结合的研究。曹井香(2003)曹碧华、李红(2009)对普通话儿童从出生起的语音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语言学角度的描写。曹井香(2003)记录了女儿宁宁从出生到一岁零九个月的语音发展情况,她将宁宁的语音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发声练习阶段、发音练习阶段、音段系列阶段以及自由组合阶段, 其中发声练习阶段是一至八个月,发音练习阶段是六到十三个月,宁宁在发音练习阶段会发出[ba],[da],[babi]以及[dadi]一类的 CV 或 CVCV 音节,曹井香(2003)发现宁宁在发出这些音节时有意识地与成人交流,且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关联,这一现象与吴天敏、许政援(1979)观察到的九个月到一岁儿童产出的语音开始与具体事物联系的现象一致,曹井香(2003)认为在这一阶段宁宁发出的语音开始显现母语特征。

综上,心理学角度的研究更关注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能力和交际意识的发展,从语言学角度基于观察描写的研究中,研究者也提到了普通话儿童在产出 CV 音节时会有意识地和成人进行交流,并会建立起语音和具体事物的联系,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研究中,研究者从普通话儿童产出的 CV音节是否具有普遍性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实验选取年龄在六到八个月的儿童是由于儿童在六个月左右开始产出类似成人语言的 CV 音节,并且在六到八个月时语音较为丰富。因此实验中儿童的年龄范围是六个月到八个月。对实验采集的所有语料都进行了转写,包括儿童产出的语音以及监护人在和儿童互动时产出的语句。

对实验采集的所有语料都进行了转写,包括儿童产出的语音以及监护人在和儿童互动时产出的语句。根据以下四个标准进行转录:第一,对儿童产出的所有类似成人的语音都进行了转写,但是转写的范围不包括儿童的笑声、咳嗽声以及哭声,对于儿童发音较为模糊的语音,如果可以通过儿童的发音运动判定发音部位则记录发音部位,对于无法判定的语音则不记录在转写中。第二,对儿童所有的发音进行转写,但是只分析儿童产出的CV音节,统计的音节中不包括孤立的元音和辅音,以及其他音节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Kent & Bauer(1985)提到儿童语言发展初期产出的 CV 音节通常出现在六个月到一岁之间,这一时期儿童产出的 CV 音节对于研究儿童语音发展的过程十分重要,在儿童产出单元音和双元音之后,CV 音节是儿童产出频率第二的语音模式,并且 Kent & Bauer(1985)认为 CV 音节是所有音节类型中可以反映出儿童语音能力的音节模式。这个假设基于 Kent & Bauer(1985)的观察结果,首先 CV 音节在儿童产出的语音中出现的频率为 47.65%,其次其他音节模式,比如 V,CVCV 中的辅音和元音的分布模式是与 CV 音节中辅音,元音的分布模式平行的。因此在统计两名儿童产出的语音时,只考虑儿童产出的 CV 音节。第三,统计的 CV 音节不包括成人在与儿童互动过程中,儿童模仿、重复的成人的语音。第四,转写儿童产出的语音时采用的是宽式国际音标,转写成人产出的句子则使用汉字。第五,对儿童产出的 CV 音节根据发音部位进行归类,辅音的类别分为唇辅音、齿槽辅音和软腭辅音,元音分为前元音、中元音和后元音。其中齿槽辅音的范围参考 Chen(2005)提出的齿槽辅音的范围,发音部位包括齿、齿槽前部、齿槽后部和硬腭。以上就是转写和统计的标准。

三、结果

六个月宝宝产出的 CV音节中,唇辅音倾向于和央元音组合,没有发现唇辅音和前元音及后元音的组合,在产出的 CV 音节中,齿槽辅音更倾向于和央元音组合,如儿童会发出“da-da-da”的声音,齿槽辅音除了和央元音组合外,齿槽辅音和前元音组合出现的频率较低,但是在儿童产出的 CV 音节中没有发现齿槽辅音和后元音的组合,清软腭擦音和央元音组合出现的频率较高,且是最为显著的CV音节。和前元音组合出现的频率较低,没有出现和后元音的组合。安安产出的 CV 音节中,出现的元音分别为[ɛ],[ə]和[a],其中央、低元音/a/出现频率最高,产出的 CV音节中清软腭辅音和央元音[a]的组合最为显著,且央、中元音/ə/只与软腭辅音组合出现。前元音[ɛ]与齿槽辅音和软腭辅音组合出现,但是宝宝产出的 CV音节中没有发现前元音[ɛ]和唇辅音的组合。[d],[x],[ɟ]在儿童产出的 CV 音节中所占比例最高,由于儿童的发音器官尚不成熟,还未获得[d]和[ɟ]的音位对立,儿童在连续发出类似“da”的音节串时,会发出“da-da-ɟa-ɟa-ɟa”的音节串,有时还会发出硬腭化的/dj/,清软腭辅音[x]是安安产出 CV 音节中出现频率第二的辅音,也是最有别于以往发现的辅音。

综上所述,安安产出的 CV 音节中[ɛ],[ə]和[a]是其产出的主要元音,产出的 CV音节中唇辅音出现的频率高于软腭辅音,但是清软腭擦音[x]要早于其他部位的擦音。清软腭擦音是咿呀学语期最为显著的辅音发音。

参考文献

[1]Chen, Li-Mei, & Kent, Raymond D. (2005). Consonant-Vowel Co-Occurrence Patterns in Mandarin-Learning Infant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32(3), 507-34.

[2]Chen, Li-Mei, & Kent, Raymond D. (2009). Segmental Production in Mandarin-Learning Infant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37(2), 341-371. Clements,G.N (1991). Place of articulation in consonant and vowels: a unified theory. Working papers of the Cornell Phonetics Laboratory 5, 77-123

[2]Clements,G.N (1991). Place of articulation in consonant and vowels: a unified theory. Working papers of the Cornell Phonetics Laboratory 5, 77-123

[4]Davis, Barbara L., & MacNeilage, Peter F. (1990). Acquisition of Correct Vowel Production: A Quantitative Case Study.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33(1), 16-27.

[5]Davis, B., & MacNeilage, P. (1995). The articulatory basis of babbling.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38(6), 1199.

[6]de Boysson-Bardies, B. (1993). Ontogeny of language-specific syllabic productions. In B. de Boysson-Bardies, S. de Schonen, P.

[7]H & H theory. In W. J. Hardcastle & A. Marchal (eds), Speech production and speech modeling. Dordrecht: Kluwer.

[8]Hua, Zhu, & Dodd, Barbara. (2000). The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of Putonghua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7(1), 3-42.Kent, R.D. & Bauer, H.R. (1985). Vocalizations of one-year-old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2, 491–526.

[9]Jakobson,R.(1968).Child language.Aphasia and phonological universals (Janua linguarum. Series minor ; 72). The Hague,Paris: Mouton.

[10]Lindblom, B. (1990). Explaining phonetic variation : a sketch of the H & H theory. In W. J. Hardcastle & A. Marchal (eds), Speech production and speech modeling. Dordrecht: Kluwer.

[11]曹井香(2004) 汉族儿童早期语音发展个案研究.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分会.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03:6.

[12]吴天敏,许政援.(1979) 初生到三岁儿童言语发展记录的初步分析. 心理学报, 1979(02):153-165

[13]周兢(1994)汉语儿童的前语言现象.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1):45- 50.

论文作者:王越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论儿童咿呀学语期的清软腭擦音论文_王越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