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础施工质量关系着土建施工质量,而土建施工质量又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可见,提升桩基础施工质量具有改善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高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简述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其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
1简述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其工艺和成桩形式多种多样,且富于变化。从桩基础施工的整体来看,桩的一部分需要裸露在土地之外,另外一部分在深埋于土中。桩基础按照施工材料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灌注桩是在土建施工现场完成浇筑施工,即利用桩机导管向桩身内浇筑混凝土,且需要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这样可保证灌注桩的整体性,有利于保证其施工质量。预制桩的桩身部分在厂房内完成施工,有两种施工方法,例如,使用大型锤子敲打预制桩身,或是通过大型桩架以静压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预制桩成功埋入地下,预制桩在施工现场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用预制桩有利于提升土地的承载能力,增强建筑物的耐压性能。基于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可将其广泛运用在土建施工中,以此提升土建施工质量,以此达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进而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
2桩基础施工技术对土建施工的重要性分析
桩基础是建筑基础的一种,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组成。桩基础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将建筑物上部荷载施加于地基持力层。桩基础可以划分成低承台桩基与高承台桩基两种:①低承台桩基主要指的是将建筑物的桩身全部埋在土中,承台底面与建筑物下部的土体之间形成接触;②高承台桩基主要指的是将建筑物桩身的上部露出土体中,而承台的底部被设置在底面上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使用的是低承台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础部分进行处理时需要尽量将岩石层的压力减小,由此来有效地降低基础沉降对上层建筑物的破坏。
3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类型
3.1人工挖孔桩
通过人工的方式对灌注桩进行施工,首先就应该将桩打入到预定的位置,并且完成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成本,而且不会对地基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只有非常良好的环保效果在桩基施工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另外要加强对于流水量的控制,在透水层中加入环形的钢筋圈,通过事先生产号的混凝土买入,尽管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对周围的环境影响都比较小,但是其施工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技艺水平具有直接的联系,人工挖孔桩技术,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也逐渐淘汰。
图1
3.2静力压桩
所谓的静力压桩技术就是指静力桩自身的重量与框架进行配合,通过对于预制桩产生反作用力,来将预制桩完全的埋入到土壤之中,在尽力桩施工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污染,而且震动幅度也比较弱,操作方式非常的简单,所以可以在市区内部的施工场地进行应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施工场地的地层中不存在砂石或者卵石等情况,不能够采用静力桩施工技术。
3.3振动沉桩
振动沉桩技术主要依靠一台或者多台电动机来给地基提供巨大的垂直力,在垂直力的作用下,能够加强地基土壤的密实度,通过长时间的振动,也可以保证地基整体密实的质量在振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振动机稳固不动,而且还应该选择小距离的锤击,避免出现位置偏移的问题。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能够在软土粘土以及沙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却并不适宜在土质较硬或者水分较多的场地进行应用。
4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4.1静力压桩施工要点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的优点在于施工成本低、操作简单。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在压桩机和重力的联合作用下,能够确保将预制桩打入到预定的施工位置。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也存在不足,即岩土本身的承受能力在静力压桩法的过程中增加,损害原本的地质条件。因此,在使用静力压桩施工技术时,禁止突然停止施工,避免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被破坏,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尽量保证打桩施工作业的连续性。
4.2振动沉桩施工要点
振动沉桩施工的目的是利用振动器和重力作用,提升岩土密度,从而提升岩土的承受能力,促使土建施工质量达到建筑工程要求。岩土密度能够增加的根本原因在于:岩土在振动器的作用下产生振动,逐渐收缩,地基也就会在振动沉桩施工的作用下提升,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在使用振动沉桩技术之前,需要工作人员考察施工地点的土壤性质,可在粘度较小的土壤中使用该技术进行施工,但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振动沉桩的力度,并且遵循土壤本身的性质,最大限度上利用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3人工挖孔桩施工要点
静力压桩和振动沉桩施工技术面对的预制桩施工作业,而人工挖孔桩施工面对的施工对象是灌注桩,三者之间在本质上存在一定区别。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使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能够准确将灌注桩导入到施工要求的位置上,并且该技术适合应用在大部分的土壤条件下,不会影响对建筑工程周边环境,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之前,需要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为顺利施工奠定基础。而后,将钢圈放入到施工制定地点,并且进行有效固定。需要注意回填施工是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其密度要达到建筑工程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需求。
5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5.1桩基础常见问题分析
1)桩身承载力较低。桩身承载力较低会使建筑物基础部分承受上部荷载的能力大幅度减弱,对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使用性带来不良影响。综合分析现阶段所掌握的资料,造成桩身承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桩身入土深度不够,无法与土体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应力,为桩身提供较大的摩擦力;②桩身端部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入地基岩石的持力层,导致桩基础不能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力;③桩身在土体中的倾斜角度较大,并且在土体中存在裂缝,丧失了基本的承载能力。2)预制桩错位、桩身断裂。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预制桩主要指的是在远离施工现场的预制场中,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尺寸及性能要求进行预制的桩。最常用的预制桩有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钢筋桩。在将预制桩打入土层内部时,由于打入的途中遇到坚硬的岩石或坚硬土质,就会使得桩身的贯入度突然增大,导致桩身出现倾斜甚至断裂;3)钢筋笼上浮。即在进行桩身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笼逐渐上浮,远离设计位置的情况。
5.2桩基础处理方式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对施工区域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调研和分析,特别是周围地形、自然气候、水文地质情况,制订出一套适宜施工的方案。2)在施工之前进行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确定桩基础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成桩方法等;在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对桩身进行试验以确保所使用的桩满足施工性能要求。3)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即将施工现场的杂物进行清理,对场地进行平整,进行放线定位工作。2预制桩处理,1)预制桩错位的防治处理。①在桩基础施工之前,先通过钎探的方法对施工区域地面的杂物进行清理;②对预制桩的规格要严格要求,禁止使用长细比超过标准的预制桩;③如果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则可以先进行钻孔作业,然后再将预制桩植入内部;2)预制桩断裂的防治处理。
①先对预制桩进行断裂检查,如果发现桩身有明显的断裂情况,则要及时对断桩的位置进行确认,对断桩在土体中的深度进行确认,由此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②如果发现桩身已经断裂,同时断桩的位置没有出现明显的错位,则需要进行接桩处理。
6结论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基础形式就是桩基础,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攸明亮.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9):14-15.
[2]马永宣.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9):31-32.
[3]王洪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8(12):166.
[4]漆妮.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4):90.
论文作者:何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土建论文; 桩基础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静力论文; 建筑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