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探讨论文_袁伟春

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探讨论文_袁伟春

中山市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产业综合水平发展快速,从而使得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获得很大的提高。尤其在我国县域农业机械领域,自动化获得了很大的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县域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和普及,已经成为我国县域农业生产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浅析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

关键词: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

引言

目前中国农机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距离,但是我国的农机化的进程已经慢慢向中级阶段过渡,我国传统的农业也在向现代农业进发。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农民就会想摆脱以往繁重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就会对农机化的需求增大,从而也使得中国的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

1农业机械自动化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生产和农业产品在没有人员干涉的情况下,机械设备能够按照规定要求的指令进行自动操作,完成相关的活动。农业机械化就是运用机械进行农务作业,机械有大有小,有重型机械、中型机械和小型机械。另外还可使用计算机进行操控,比如美国、巴西,我国的东北平原也是机械化农作区。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农机装备进行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是科技的产物,机械化生产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已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近30年来,农业逐渐推广机械化,一些生产作业和管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农业自动化主要包括栽培、灌溉、耕地、收割、运输、作物管理、禽畜的饲养等一系列方面。

2农业机械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精准农业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

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精准农业是将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遥感等高新技术用于对农作物精确度管理的一种方法。精准农业能针对各不相同的农田土壤结构、肥力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得出除草剂、杀虫剂、种子、化肥、生长剂等的合理用量,因此它可以实现对作物的投入调节。精准农业是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但是在我国,精准农业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2.2机械设备结构复杂价格高

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机械自动化操作。农业机械本身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对专业操作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后期的维修难度较大,这就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维护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此外,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起步也相对比较晚。因此这就造成了机械自动化在我国的认可率不高,对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就导致了农业自动化机市场覆盖不够广、推广难度大和不能大批量的生产。从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后期的价格也比较高,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自动化机械的整体性发展。

2.3农机拥有状况和农业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现有的农业机械使用的比较少,造成的浪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使本来就紧张的农机投资没有物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研究、开发、生产、推广新的配套机具与实际的需求脱节。我国现在一些地方的农业机械配套的比率低,配套农具也非常的单一,很多还是以前的产品,性能不够好、产品能耗高、通用性低、机动性低、经济效益差。而且,已经研究开发出的比较先进的农业机械应用推广也跟不上。研发、生产、应用推广等部门之间不统一,互相隔离,导致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变长,研发产品和生产需求不符合。而且在工厂化生产、塑料大棚温室机械、种子的生产与加工机械等方面也都较为薄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推进我国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

3.1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可以利用农村夜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向农民讲授和传播法律常识、务工知识,帮助农民多读书,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使他们的技能技术和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调动他们学习生产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科学调整生产结构,推进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促进科学成果的快速转化机制改革,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3.2拓展机械自动化范围

我国县域机械自动化,主要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和生产领域,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和加强其在养殖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针对农业生产环节上,除了进一步优化其在传统种植生产和收割等各个程序中的机械自动化应用技术,也要进一步拓展并加强其在储藏、运输、植保、烘干、浇灌等多个程序中的普及和应用水平。只有拓展更多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渠道,全面加强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才能初步保障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方向。

3.3建设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人才队伍

首先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要农机技能鉴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管理工作和掌握政策的影响力来发展壮大自己;其次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与农机化学校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办学条件和丰富的教师技术资源,不断提高农机技能技术水准;再次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与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站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一线的条件和优势,有力于承揽服务项目;最后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与农机科技推广部门合作,及时掌握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趋势,以自己的技术鉴定等级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3.4逐步推进机械自动化建设

机械自动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综合发展的根本性任务,然而机械自动化的逐步创新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要根据县域本地的优势和生产水平和技术特点因地制宜,逐步系统化的加强机械自动化建设。在具体的建设进程中,要本着节约能源的基本宗旨,根据具体的生产水平和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机械自动规划创新发展模式,选购机械自动化设备。

3.5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创新

要改善我国机械自动化现状,应该:①逐步健全优化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体制,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现代化的基础保障;②在此基础上,强化我国县域农业机械的创新力度,不断优化机械自动化知识结构,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自动化经验,进一步强化机械自动化核心技术的发展创新工作,加强机械智能化和功能化建设,为我国农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③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县域机械自动化内部体制的优化和结构创新,紧密结合市场行情,强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科研行业的合作和交流。针对我国县域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我国县域机械自动化发展机制的优化和创新,为县域机械自动化领域的整体性发展和普及,提供科学的基础保障。

结语

随着农业综合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领域,获得了很大的普及,并且成为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我国农产量的重要方式。县域农业的整体发展作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中流砥柱,它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对于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行业的综合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兴龙,任波.浅谈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4:257.

[2]刘丽.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J].吉林农业,2017,02:173.

[3]冯立斌.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J].南方农机,2017(1):113+115.

论文作者:袁伟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探讨论文_袁伟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