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逐渐将群体民用工程施工的措施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在保证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能够真正的促使经济技术指标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建筑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也能够真正的为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在建筑行业施工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措施,来更好的完成项目的建设,同时要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整体安全性。施工管理的实施,是为了在已有资源的利用上,能够最大限度的呈现出不同的应用效果,从而促使建筑企业获取到更大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组织群体民用工程施工,不仅能够针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能够促使各项经济指标都能够达到标准,促使建筑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能够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提升。
1.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结构选型
结构新型是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具体施工开展时主要的前提条件。结构选型同时也是组织施工达到对应指标的重要环节,是群体住宅建筑具体施工中的基础部分。在针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进行管理以及具体操作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与实际情况进行有结合,将原设计理念与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结合。在保证对原设计尊重的理念上,能够真正的实现建筑功能的实施,在这个基础上,要保证建筑施工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
比如在针对某群体住宅建筑进行施工以及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从该住宅建筑的原本设计角度出发,与现状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结构选型上的有效性[1]。某群体建筑住宅小区原设计,是十七幢为“宿2”,三幢为“宿1”型,其中与一些生活设施进行保持密切的联系。该小区的设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黏土砖混合结构来进行施工,在二期工程的实施中,其中还有一些点状砖混建筑与一模三板结构。在针对该小区的原本设计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要对前后几期工程进行考量和分析,更要对各个工期之前的衔接性进行分析[2]。与此同时,还要对材料的供应可能性进行充分的考量,特别是由于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在实施中,要注重组织的均衡施工。另外,还要在实施中,将工程队原有的设备引入其中,进行一并的分析。在针对该建筑群体进行原设计方案讨论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来对其进行操作。在实施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不能够降低在原设计当中所有的使用标准和要求;其次,不能够降低使用的整体面积;最后不能够增加原设计当中的工程造价,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这种情况,在对群体住宅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利用大模体系的内浇外砌工艺,将240砖内墙转变成为160或者是140现浇混凝土墙,这样的施工设计获取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支持。在群体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节点问题,或者是墙体问题,在针对这些情况,与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讨论之后,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和解决[3]。在实施中,从结构选型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为科学合理的群体住宅建筑施工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2.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施工总方案编制
在针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从建筑的质量以及群体性的特征的角度出发,在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能够有所提升的基础上,从根本上保证群体住宅建筑的功能性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在针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施工总方案编制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将某小区全局作为目标来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是群体住宅建筑,所以在实施中,可以利用组织综合平衡的方式来对该小区的施工组织总设计进行编写和分析。在实际编写过程中,需要遵循自原则是以占小区总面积的85.6%的“内浇外砌”大模板住宅作为主体,其余的14.4%工程可以作为资源或者是工种在平衡项目时的主要依据[4]。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统筹和规划,保证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3.利用统筹法来编制网络图
在针对群体住宅建筑进行施工时,不仅要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要提高对其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为现代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针对群体住宅建筑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可以利用统筹的方法,来对网络图进行编写和制定,这样能够保证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协调性。在针对一些流水区域和流水方式进行确定的时候,可以直接根据施工阶段的具体划分情况,来对总体的网络图进行编制,同时对各个流水区域以及流水施工网络图进行编制。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的有效性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而且还能够将网络图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支持[5]。
在这之中,在对基础工艺网络进行编制的时候,在施工的基础阶段,可以总共分为十大工序,在二个单位工程之间或者是三个单位工程之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并且按照这个组织顺序来进行依次的流水。与此同时,在结构工艺网络的编制上,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将结构阶段分为不同的施工状态,比如其中包括砌外砖墙、砌墙养护、浇混凝土等等,这些都是包含在其中的工序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在二个单位工程或者是三个单位工程之间组织从砌外砖墙一直到盖楼板这种顺序来依次进行流水。
4.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组织管理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建筑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以及探索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施工组织管理的实施,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施工,而且还能够对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等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最终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针对群体住宅建筑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需要要遵循客观的施工规律以及经济性的规律来进行操作,将“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且明确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这样能够利用有效的规律来对“群体”和“单体”建筑产品的生产进行分析和控制。现如今,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其主要特点就是缺少一定的独立性特征,特别是独立单体工程数量非常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群体的形式出。因此,当前“群体”建筑产品在生产时,其自身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在施工组织管理上,要对群体的这一特点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这就是“抓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先的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实施中,要意识到这是一门技术,是比“施工技术”更加重要的技术,是保证管理质量和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针对群体住宅建筑施工实施管理的时候,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深入的探究,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另外,群体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产物。因此,建筑行业要正视群体建筑的特点,在实践当中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仲崇宝.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2]杨永标.钢筋混凝土项目施工管理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分析[J].建筑知识.2016.07.
[3]王元珍.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分析[J].门窗.2015.06.
[4]李响.高层住宅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研究[J].四川水泥.2015.02.
[5]白云龙.住宅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04.
论文作者:黄文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群体论文; 建筑论文; 住宅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实际情况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