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论文

中华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论文

□教育学研究

中华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田文革,司景方,李铮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摘 要] 中华传统医德是我国医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中华传统医德更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历史资源和丰富的德育资源。医学院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卫生领域人才的主阵地,立德树人,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虽颇受关注,但也不容乐观。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梳理出中华医德的主要内容,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医德现状,旨在把中国传统医德和医学生思想政教育结合一起,充分挖掘中华传统医德的德育资源,进而探讨出中华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 中华传统医德;医学生;思想教育

一、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传统医德深刻影响着从医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具有着思想道德教化的功能,但 “全球化”的发展使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中国,冲击着高校医学生的思想意识。医学院校承担着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如何将优秀传统医德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融会贯通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那么,讲述者—历史教师为什么要选择鳗鱼这种当地十分常见的水生动物作为描述对象呢?因为从形态上看,它既像阴茎,又像游动的精子,代表了自然中永恒的生命力。从象征意义上说,它既可作为人类欲望的隐喻,又可作为自然介入人类的工具。小说中有个细节特别耐人寻味。讲述者—历史教师的父亲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患了失忆症。在被问到关于战争的回忆时,他总是回答他什么都不记得了。但他却会回想起那古老的战壕泥沟中的古怪故事,“比如,无数条一向生活在低湿地的佛兰德鳗鱼,对于破坏它们栖息之地的惨死战争不为所动,竟然游到了被洪水淹没的战壕和弹坑里,对它们来说那里绝对不乏腐烂的食物……”[2]130

二、中华传统医德的主要内涵

中华传统医德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可分为“中华传统”和 “医德”两个部分,“中华传统”是指五千年历史中国人所创造、形成并长期存在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观念、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等。医德即对行医人员的道德规范,是行医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从西周时期《周礼·天官》的记载到历朝历代对庸医的批判中,能够看出从古至今对医德的重视。具体来说,中华传统医德是以德性为核心的医德,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救助实践中摸索和逐步积累、概括出来的医者医疗过程的行为规范,它从 “人本身”的深度挖掘出德性应有高度,并从 “职业”的维度来倡导医德,进而实现医生在执业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一)仁爱救人、赤诚济世。 “医乃仁术”是中华传统医德的核心思想,也是医德最高境界的体现。始见于 《孟子·梁惠王上》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论医》中记载:“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古今医论》里又提到:“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千金要方》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① 《医粹精言》里有言 “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学医则不可……”,体现了徐廷祚的 “仁爱”思想。在 《医门法律》中,喻昌提出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传统医德认为,医业是实施 “仁术”的行业,“仁”是 “术”的前提条件,“术”需要以 “仁”为发展导向,进而用 “术”来实现“仁”的宗旨。 “古代医学家们他们一直践行“仁爱救人”的高尚医德,这些宝贵思想流传至今、陶冶着现代医者的思想道德。

(二)普同一等、淡薄名利。古代行医者在从 “仁爱救人”的道德观念影响下,强调对病人一视同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传统医德认为,行医者不为虚名,不为财富,目的是救治患者。医方论中说到: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千金要方》要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初名医刘勉曾任太医,他一生的医疗实践中,一直坚守 “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一信条。《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批评追逐功名利禄的医者,反对 “竟逐荣势,起踵权豪,孜孜汲汲,为名利是务”。药王孙思邈一生淡薄名利,不肯入朝做太医,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解除痛苦,范彬、潘文元把贫苦病人接回家中免费救治。这些古代名医为现代医者树立了 “普同一等、淡薄名利”的榜样。

对于第69条(一)适用的范围如何,在我国有着不同的声音。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这样的理论,即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适用这一条。换句话说,根据这些理论,经专利权人同意而销售出的涉及其专利的产品后,买方使用或转售该产品的行为,并非都根据第69条(一)而视为不侵权。在有的情况下,其上涉及的专利发生权利用尽,有的情况下不发生用尽而可能是发生了默示许可的情况(即属于专利法第12条的情形)。

调查的结果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不仅说明亟待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同时也说明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医德滑坡。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健康的生力军,在教育阶段中他们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职业理念等,必然会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水平和整体发展,因此,把中华传统医德融入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传统医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中国传统医德化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稳定体系,重义轻利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主流价值取向。

学生的医德认知肤浅程度更是令人担忧。对传统医德的认知只停留在 “医术精湛”上,大多数学生对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古代医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医学思想不太了解,更谈不上去领悟传统医德的丰富内涵了;特别是对 “诚信”在医疗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有约31%的学生认为 “诚信”属于医德范围;对于 “将来是否会收取回扣和红包”,46%医学生选择坚决不会”,38.3%的医学生给出了 “中立”的态度;虽然只有3%学生的答案是 “视情况会接收”,这也足以说明了当今医学生医德教育对医学生今后职业道德引导的重要性。

(四)虚心好学、尊重同道。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记载: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在 《医家五戒十要》里,陈实功倡议 :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拨之。张仲景说道:“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同时,医者要谦虚谨慎,不能借以医治好病人而抬高自己。传说孙思邈60多岁时跑到深山,向10岁的孩子询问某种药物生长初期药性。清代叶天士,敬重同道,先后共拜访名师17位,汲取各家之长,成为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时至今日,古代医学家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依然光辉璀璨,值得今日的医学生们立为楷模。

三、当前医学生整体医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开始迷茫。为了解当前医学生医德现状及医德教育情况,探讨中华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中价值,本文以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调查对象,随机抽选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年级,护理、临床药学、检验、口腔、影像不同医学专业的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部分学生也进行了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 “知识和医德的重视程度”上,56%的医学生认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觉得对医学领域道德观念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对于 “择业理由”,49%的学生选择:医生社会地位较高,收入较好,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父母希望学医。他们中很多人根本没有认识到对学医的艰苦、行医的艰辛,更谈不上做好病人甘于奉献的思想准备,所以,对于 “是否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的问题,学生选择 “不愿意”的比例较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照明设计逐渐成为展示空间氛围营造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界定展示空间、照明展示环境,还能创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空间格调。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师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具有很强的工艺要求,要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局形式,以营造出赋有生命、充满活力、感觉逼真、整体优化的展示环境,从而提高展示空间效果。

1996 年国家公布的管理学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5个二级学科或专业,从此社会保障学从之前保险学与劳动经济学所属的经济学一级学科划入公共管理学科。由于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二级学科的划分基础是横向的领域分工,之前都分属于不同的一级学科,这使得公共管理呈现出了的多学科融合性的特质,在教学方案中必须对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有所涉及,如果脱离了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学生就不能有重点地掌握某一学科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创新。

另外,IEC 61375标准已经颁布多年,各厂家生产出了各类通信板卡,在城市轨道交通及高铁列车中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参数匹配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四、中华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启迪价值

医学院校的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向学生传授传统医德思想既是医学院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结合特色实现自身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华传统医德融入于当代医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价值在于,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信仰,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理念和道德素质,并形成为持久动力,最终外化为自觉行为。

(三)忠于医道、不畏艰苦。中华传统医德认为医者不仅要具有 “仁爱”的道德品质,还要崇尚医道、不怕艰难的高尚精神。这在皇甫谥的医德思想中得到体现,如其所言:“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他潜心致学,终年虽病魔缠身仍努力探索,完成了 《针灸甲乙经》针灸学巨著。古代医者认为治病救人是 “至精至微之事”,在行医过程中,则需端问详审、慎疾慎医。孙思邈要求医家 “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古有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李时珍跋山涉水,历经艰难,记录万余药方,完成巨著《本草纲目》;吴有性深入疫区,为百姓治疗瘟疫,险些丧命,留下千古赞誉。这些医学家们酷爱医学,精于求精,为之献身的精神一直被后人所颂扬。

这下轮到国王害怕了。国王眨巴眨巴眼睛,只好去同大臣们商量。商量半天后,国王当场下了一道命令:以后做一件错事,只要能在一个小时里改正,这件错事就可以不算数。

传统医德思想与追求高尚的思想人格是一脉相承的。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提出 :“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明朝大医龚廷贤主张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这种忠实 “仁爱救人”的行为陶冶着当代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许多医家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如东汉名医华佗医技高明,三次弃官,坚持民间行医;扁鹊不受金帛之赠;“杏林春暖”“万人空巷”等佳话等都彰显了我国古代医学家重义轻利的高尚品质。古代医者的“普救含灵之苦”的仁爱之心能够促使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借鉴中国传统医德的内容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坚定自己的 “医乃仁爱”的理想信念,经得起诱惑,乐观向上,并不断为自己的医学理想做出不断努力,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

其实“精准”不止是腕表所需要的质量标准,也是勃艮第(Bourgogne)的一大特色,我们通常把勃艮第的“精准”叫做Climats(风土)。这个昵称,包括了勃艮第无数代酒农传统的积累,关于微气候的观察,对于土质的研究,以及通过葡萄品种种植和人为工艺得出的归纳总结。如今,得到官方认证的640种不同Climats,分布在勃艮第的一级葡萄园以及33个特级园中,这些Climats也成为了勃艮第的名片,展现着不同风土的微妙细节。

思乃行之源,当代医学生的思想教育会表现于今后的医疗实践当中。因此,医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虽已开设了医学伦理、卫生法规等教育课程,但医德思想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医学学风。勤奋求学、精益求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与古代医学的 “刻苦习业、精勤敬业”的修习态度不谋而合。明代名医徐春圃说:“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不浅)。”我国历代卓有成就的医学家们毕生勤勤恳恳,精益求精,成就了学术的辉煌业绩,赢得了后世的无限景仰。如张仲景就以 “勤求古训”为准则撰写了 《伤寒杂病论》,并创立了理、法、方、药严谨的辩证论治体系。晋代的王叔和仔细研究脉学,精心穷究,系统地认识和分析临床的各种脉象,分类归纳整理出24种脉象,创建了“系统的理论脉学”。医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只有锻炼刻苦精神、培养敬业品格,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不畏艰险,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利用这些古代医者的治学作风陶冶医学生的求学态度,能使得当代医学生产生钦佩心理,激发他们对精湛医术的求知欲,敦促他们具备虚心好学和精究方术的学风。

(四)中华传统医德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蕴含了医学教育中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医德启迪教育医学生将解除病痛和维护人民的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医德思想与儒家伦理融为一体。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爱国精神也在传统医德中得到体现。金国良师张子和曰:“医道之大尚矣,其上医国,其下医人,而身之所系,抑岂小哉!”显然,在内心他认为行医可以延续他未竟的政治理想,这种将治病与治国相提并论,以医人为己任,急病人之所急的医道思想,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医学社会责任。古代医学家尚且能如此,新时代的医学生更应具有 “救死扶伤”、为医药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传统医德的价值作用的途径

(二)中华传统医德有助于培养医学生高尚职业道德。中华传统医德是古代医者代代相传所留下的职业操守,经历千百年来诊疗实践而形成的独特思想与规范道德。古代医者把 “济世救人”作为崇高的职业责任,他们希望借助医治民众的病痛,使得家庭和睦、人伦有序,进而促使国泰民安。正如 《国语·晋语八》所言:“以医理论国事” “身国同治”,曾世荣在《活幼心书》中指出 “不以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贫贱,闻命即赴”,这些都体现出医者救治病人的责任意识以及为国效力的理想抱负。所以,历代名医的职业道德追求对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促使他们确立献身祖国医学、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培养他们爱国为民的天下情怀。

(一)医学院校要充分挖掘利用传统医德的丰富德育资源。

古代医学典籍浩如烟海,不仅流传了高超的医术,更是留给我们一大笔医德遗产。《黄帝内经》要求行医者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伤寒杂病论》的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至哉”还是 《千金要方》中 “志存救济,勿骄勿妒,尊师重道,切磋医术”等等,都是启迪我们:医者,需勤奋努力,知识渊博,精益求精,虚心好学。《素问·方盛衰论》还强调:“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道甚明察,故能长久”,要求指出医者对病人高度负责,治疗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课堂教学是培育医学生价值观念、职业信仰和道德素养的主要阵地,思政课和专业课老师在授课中应充分挖掘这些丰富资源。同时,利用榜样的力量,在课堂中适当引入,“董奉杏林春暖”“华佗不畏权势”“刘完素知错能改”“万密斋不记宿怨”等古代医学家的生平事迹,这些典范今天仍被奉为圭臬,使得医学生能具体的体会到医德思想,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医学院校要充分运用 “动” “静”结合模式营造学习传统医德的校园氛围。

传统医德的静态宣传利于学生与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医学院校要营造传统医德的氛围,在校园内的实验楼、教学区、生活区张贴各类经典医德名言,在报栏里不定期更换张贴古代医者事迹。在校园中塑雕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塑像。这样促使传统医德教育能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个场景,让学生从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受到传统医德的熏陶,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他们心灵,使得医学生道德素养得以提升。

传统医德的动态教育利于学生升华对思想教育的信仰。坚持寓教于乐原则来开展各项活动,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比如,定期举办 “医学讲堂”活动,邀请名师、专家以及优秀校友为学生讲解传统医德及自身体会。同时,还要组织开展 “传统医德知识竞赛”、举办 “传统名医典范事迹展览”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把思想育人与提升学术技能结合起来,来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也不断地培养医学生的不畏艰难和认真求知的态度。

(三)医学院校要充分运用实践活动强化传统医德教育。实践是践行价值理念、道德伦理的重要基础。

实践活动是学生感知社会现实、体会价值需求的初步体验,是医学生医德的形成关键期。针对低年级学生,结合思想教育内容组织他们到医院进行参观,去福利院和敬老院进行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区服务等,让他们通过相对简单的实践内容,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仁爱救人的良好品质;医学院校除安排学生集中实习外,特别是临床专业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可以和医院结合,同步进行。学生的临床实践更使他们切身感受古代名医谦虚谨慎的态度、忠于医道的品格,领悟到传统医德的伟大精神。医学院校运用传统医德来指导学生的职业体验,去真切地体悟生命的价值、医生的职责、不断修正自身的道德素养,促使医学生形成行业自律,把思想教育内容外化为自觉行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立医德”是新时代医学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把传统医德思想浸润于当代医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构建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体系,提升医学生道德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建设成为祖国医疗事业的栋梁之才。

注释

①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针对各项参数的凸优化函数,再将相应因子的偏导设为0,如:则得到各项因子的解,分别为式(11)~(18).

②徐延祚,《医粹精言》,奉天徐氏铁如意轩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

③喻昌,《医门法律》。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④李时珍,《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⑤曾世荣,《活幼心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范晓艳 .浅议中国传统思想及时代价值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3).

[2]付辉,徐溢明,于少泓 .基于问卷调查探讨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对策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3).

[3][金]张子和撰,邓铁涛等整理.儒门事亲·后序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向鸿梅,李树森,高晨光,李仙彤 .医学技术伦理视角下的医德研究—医患关系问题的理性思考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1).

[5]张艳清 .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 [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Researches on the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

TIAN Wen-ge,SI Jing-fang,LI Zheng
(Heze Medecine College,Heze 274000,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esource and rich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 for medical talents training.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for training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health for 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To enhanc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t present,although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it is also not optimistic.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data,and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states of medical ethics on questionnaires.It aims to fully tap the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by combi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with medical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Medical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077(2019)03-0126-05

[收稿日期] 2019-03-05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项目 (项目编号:J16ZC6)。

[作者简介] 田文革 (1967-),女,山东菏泽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何 芳]

标签:;  ;  ;  ;  

中华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