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给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别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患儿。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研究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17/18),高于对照组66.67%(12/18)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有显著治疗效果,可降低患儿血清CRP水平。
【关键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血清CRP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ow-dose glucocorticoids on children's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the influence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on children. METHODS:Thirty-six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who were admitted between April 2017 and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of children. Each group had 18 childre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ycoplasma pneumonia.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a small dose of glucocorticoids. The levels of serum CRP,disappearance of symptoms,an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Serum CRP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symptom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4.44%(17/18),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6.67%(12/18). The efficienc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S:Low-dose glucocorticoids have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can reduce serum CRP levels in children.
【Key words】 Low-dose glucocorticoids;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ren;Clinical efficacy;Serum CRP
支原体肺炎在儿科中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多有发热、咳嗽、肺啰音等临床症状,临床多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给予治疗,但是这类抗菌药物对于儿童难治支原体肺炎却治疗效果有限,在漫长的疗程中不断使用抗生素会使患儿身体受到损害,因此临床多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见效快,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具有更强的疗效。本文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试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给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别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照组: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1岁,平均(7.02±1.22)岁;病程最短7日,最长11日,平均(9.22±1.13)日。研究组: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0岁,平均(7.09±1.25)岁;病程最短5日,最长13日,平均(9.43±1.27)日。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长短等资料,P>0.05,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为病情严重、气道严重阻塞、有缺氧表现的患儿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其动脉血氧分压,纠正其低氧血症;为喘憋严重患儿使用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若患儿病情不严重,则常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抗感染治疗,为躁动患儿使用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等镇静剂,并以小剂量的福尔可定进行镇咳,但使用次数需控制,不可过多。同时,还可使用氨溴索等祛痰剂为患儿促进排痰,并经常为其翻身、拍背。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用量为0.2mg/kg/d,连续5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1)显效:咳嗽、发烧等症状缓解显著,CT显示肺部阴影缩小明显,肺啰音减轻;
(2)有效:咳嗽、发烧等症状稍有改善,CT显示肺部阴影有所缩小,肺啰音也有所减轻;
(3)无效:咳嗽、发烧等症状无好转,CT图像可见明显肺部阴影,肺啰音明显[1]。
※有效率加显效率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 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使用( )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66.67%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区别于一般的支原体肺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具有起病急、病程长、病情严重等特点的支原体肺炎,其发病机制在现阶段尚无统一说法,大不多被认为患儿机体免疫失衡、支原体直接入侵、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2]。事实上,支原体对患儿产生的损害并不是最大的,支原体感染后集体会产生TNF-α、白介素、干扰素与若干细胞因子,细胞介导产生的免疫反应将会带来肺外多脏器损害,因此对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除了需要使用抗生素作抗感染治疗,还需要对细胞介导反应进行抑制[3]。常规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杀灭病原体,但是长期使用容易增加病菌耐药性,且其不良反应也不为患儿所接受,对照组便是因为仅采取了常规治疗,虽然采取了抗感染治疗,却没有抑制细胞介导反应,因此病情难以得到更有效的治疗[4];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以下调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因子带来的肺外多脏器损害,同时其可以减少血管炎性渗出,缓解气道痉挛,因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5]。结果中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4%vs66.67%)、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便是因为其加用了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此外,CRP是炎症反应的典型标记物之一,其可以用于评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6]。结果中研究组治疗后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也表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显著治疗效果。
结语
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加快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恢复,其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血清CRP水平,临床应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子蕾,李淑君.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RP的影响及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6):16991.
[2]付晓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621-2622.
[3]时利玲,张俊霞,冯敏,等.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06):36-38.
[4]张倩,周格.小剂量激素耐药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08):66-69+169.
[5]唐瑞琪,黄英.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11):56-58.
[6]刘青,李虎,张玲,等.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08):25-27.
论文作者:张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支原体论文; 肺炎论文; 患儿论文; 激素论文; 难治论文; 血清论文; 儿童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