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反思论文_马文军

当前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反思论文_马文军

(衡水市枣强县第一小学 河北 枣强 053100)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存在“浮躁与虚假”,出现假合作、伪探究;评价问题;媒体问题;素材问题。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教育理念的实质,并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走出新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努力打造真实、开放、生成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真实课堂;问题 〖HJ*2/5〗

这些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教育迈进了新的里程碑。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并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化教学,站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我们的条件不足,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当前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

1.1 创设情境过于偏离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满怀信心的进行学习。但是有的数学课堂上,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细细品味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

1.2 合作方式过于形式化。在各级各类的教学观摩课上,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进行讨论,两人讨论,小组讨论,形式各异。一下子,教室里乱的像一锅粥,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充当观众;有的小组大家争着发言,缺少交流。这时,学生乘机搞小动作。然后学生开始做汇报,说自己认为是怎么样,怎么样的。这样的合作方式类似于走秀,只是为了突显学生之间的确存在合作交流而硬套上了合作的形式。缺少真实性,过于形式化。

1.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言过其实,过于追求激励。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不管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总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还时不时听到教师说“回答得真好,表扬一下!”,“棒、棒、你真棒!”接着下去就是学生有节奏地鼓起掌来,在不经意间,学生的一句不假思索的回答,有时甚至不着边际的回答,也能得到教师不断的表扬。而学生回答错误时,甚至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一堂课激励不断,而并未听到老师对错误答案的指正批评,也就失去了课堂本来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解决课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必须仔细研究课改内容,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并选择适当的处理对策。 

2.1 如何创设好的情境。在课程设计之初,我们要有好的有效的情境,我们不应为了追求时髦而盲目地创设情境,而应该仔细反思此情境能否带给学生有效的启发。为避免创设情境偏离主题,我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想想如若是我们会作何反应。而且我们可以多从生活中选择背景,创设情境,拉近学生的距离,而且老师也可以做些引导性词语,达成老师的设计初衷。 

2.2 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首先,合作应该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有价值性的问题。比如在学生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时和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应做到“三合”。一是合理分组。二是合理分工。三是合作交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2.3 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新课程强调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以,我们首先要创造新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多角度、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锻炼灵活应变的能力,要有生成性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课改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

3.1 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防止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课程情境的设置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数学学习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因此,老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显得非常重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有些老师只是注重了课改中的情景引入,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创设的情景很唯美,也很吸引学生,但是学生可能被华丽的情景转移到了另外的环境之中,而非本堂课的内容。

3.2 教师要注意防止知识目标过于强调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应数学课改的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改为三维目标,但是教师本身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性并不是很好。只是套上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比如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考试要求,老师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告诉学生如何做题,如何得高分,仍在应试教育阶段徘徊,而并未真正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符合我们课改的要求,事与愿违。

3.3 教师要注意防止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第一,在现行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几乎每节课必不可少,并且不少课上多次安排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合作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确,随意性很大。表面上看,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但是一味地强调合作,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缺乏自主性。第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相倾诉。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要仔细研究课改内容,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李茂森.课程资源的教学论意义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34-37。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3-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1。

收稿日期:2016-05-30

论文作者:马文军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当前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反思论文_马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