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经济的管理的水平高低与企业工程的利润大小有着重要的联系。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而各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地展开。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展开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实施
一、工程经济专业资料管理的现状
对于工程经济专业资料管理管理来说,我国的很多行业还是比较落后的,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状态,对已完工程的造价资料,不能进行较完整的积累、统计、分析,并加以利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管理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如概预算定额、编制办法、费用、费率等时,往往临时找若干个项目人工进行统计、分析、测算,工作量大,数据的准确性也不是十分可靠。同时对国内外同行业工程经济信息也没有较完整的积累。虽然目前工程造价计算,已实现了计算机化,但造价资料的积累和管理自动化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已不能适应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市场竞争的需要。21世纪是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利用本专业的知识积累以及工程经验为竞争市场出谋献策,为竞争市场提供技术上的动力和源泉,如何从已完工程中积累资料作为技术储备,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工程经济资料管理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所谓的“工程经济资料管理信息化”就是把有关工程经济的信息资料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这个管理不是简单把信息资料从纸面上转移到计算机上,而是对储存到微机上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类,达到“找得着、用得上、易更新、信息准”的目的。对于信息的摘取,要求按照质量管理程序,保留出处,填写记录,以便日后进行核查,达到“信息准”的目的。特别是已完工程造价数据的积累,它对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制定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研究工程造价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实现工程造价数据的积累、分析和管理自动化,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把以往已建成的建设项目数据收集、分析,形成一定时期的工程造价指数。
三、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外延
从工程管理概念的外延来分析,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表现在工程管理的具体工程项目上,还指一个特定项目上。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提高领导层决策力和风险控制力,提高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力,增强信息的对称性,从而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使得资金更加高效使用,使工程项目内外各信息沟通更加快捷准确。企业主体或组织机构就是在管理的信息化基础上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中这个特定项目而创设,全面采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使工程管理建设的各种资源有效信息化。特别是,具体环境中表现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利用和加工、信息的传递、共享开发和深度利用各个环节中。
四、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方面的阶段性思考
1、可行性研究阶段
一是经济实用上,以目前的市场价格分析,为组建局域网,需要花费计算机台数两倍的价钱,在建筑施工领域,以一些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代表,计算机辅助信息技术施工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5台计算机需要10万元,其产生的价值比远远超出了单个设备价格本身。一次性投资,在管理过程节省下来的成本,将远超投入价。仅就工程项目节省成本不说,还带来后续的信息资源循环可持续性利用,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二是技术利用上,为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及时进行信息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改变工程领域的技术含量。
2、系统设计开发分析阶段
为有效普及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先就降低工程管理失控率来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美国权威的科技情报与数据统计组织GartnerGroup报告:全世界项目失控率高达40%!每一失控项目平均损失约一百万美元!61%的失控项目是由缺乏包括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在内项目职能管理造成的。
如何高效加工和高速传输工程管理信息,使施工项目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利用率不高的局面。目前基于电子介质的网络媒介进行信息传递、来共享信息资源的存储。
3、系统应用和维护阶段
信息化管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应用市场,信息管理设计研究人员利用程序设计流程加强现代高新技术在制造行业的综合应用。这些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行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人员应该在需求处理技术上,给软件结构处理功能分配精力,投入物力。就模块流程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而言,设计人员应该给出质保和维护期。
五、加强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研究
1、提升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目前,国内不少建筑企业已经把工程管理信息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规划之中,但是他们大多还只是单纯地应用信息管理的软件,缺乏相应运行系统的开发,整个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残缺的状态。所以总得来看,这些企业仍然处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落后阶段中,对此企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要重视宣传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其标准化也要加以规定,顺势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理念深入到工程的整个环节。
2、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制度。
一个良好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工程管理信息化想要发展成熟,必须要陪配套一个相适应的制度,加以管制。信息化是数据的一种高效整合,在不断分裂重组之后建立更完善的数据库,最终实现数据的共享。所以想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必须对信息化的配套应用做出标准规范,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制度管理,从而促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3、加强信息化的安全机制建设。
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材料的采购和工程质量的把控,由于建筑材料种类复杂且数量较多,企业以及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提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能因为疏于管理就酿成大错。对此,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严格把控材料来源地的可靠性,盘查材料的实际质量;二、将材料的购置时间、运输时间做好安排,合理有序地进行安置;三、对于放置的材料要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因为时间和环境影响造成的材料损坏或者是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发生;四、时刻关注施工的安全操作,提醒作业人员规范施工,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信息化整体落后的局面,国家和企业应该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高校要提高学生的考核标准,加强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灌输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勉励学生认真努力地学习;企业要增加成本投入,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吸引人才的流入,还要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追求眼前的利益,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企业要舍得下成本,革新自身的旧观念,对职工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整个企业人员的水平,以便于信息化管理更好地推广发展。
六、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初步探索适应本国国情的工程管理角度分析,通过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应进行全局考虑。为了在能力提高和需求降低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使其达到最优状态,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何继龙.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南方农机,2018
[2]李君,毛磊.WTO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0
[3]陆伟杰,杨辛雨.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
论文作者:郑杨武,冯佳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工程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信息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资料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