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鄌郚镇包庄小学 262400
品德与社会课程打破了传统德育课程单一、封闭的学科化模式,以全新模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情感呢?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教育者应紧紧抓住新课程特点,真正落实教学目标,才能使课程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在实施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的特点及小学生情感发展、认知规律采取以下途径渗透情感教学。
一、故事引路,激发情感
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通常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以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二、模拟情境,情理交融
品德与社会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新课程标准,突出综合性、实践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入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以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在教授“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课时,可安排几个活动:课前观察奶奶的手,调查奶奶每天要用这双手干多少活,并进行书面记录;利用一个星期天,让爷爷奶奶休息,我来帮帮爷爷奶奶,并把过程记录下来。这样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实践体验,体会爷爷奶奶的辛苦。再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爷爷奶奶,我想对你们说……”即老师扮演爷爷奶奶,学生在了解爷爷奶奶辛苦的基础上,真诚地向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这样一个安排,把现实与情境结合起来运用,激发学生尊敬爷爷奶奶、用心去体会老人作为长者的内心感受,从而做到在情景交融的道德情境中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回归生活,知理动情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观点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言行实际,通过辨析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判断使正误的界线愈加分明;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某种道德观念形成完整的道德概念和较为稳定的态度。所以教学中,须让学生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给你的爸爸妈妈。所以回想在家中,我们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病了,大家都着急,当然,有时也会闹别扭。但不管怎样,大家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是一家,我爱我的家。”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实践中,让良好的品德养成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
四、拓展延伸,以情育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意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课文内、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课本向我们介绍的先进事例及英雄人物,我们还可以分成小组一起找一找,问一问爷爷奶奶和父母,或通过查资料,以及来到网上看一看那些保卫祖国在默默奉献的人们还有多少呢?我们将要怎样去做呢?此时,教师提出了课后上网查寻资料,学生兴趣高涨,通过学生自己查看各种资料激发了学生拥军爱军的情感,因势利导让学生给当年英勇抗敌的爷爷及在海岸线上保卫边防线的叔叔写一封信,为学生树立以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为榜样,为保卫祖国而努力的正确的爱国观,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就是这样通过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心与心的情感启迪,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中,思想的顿悟中,情感的共鸣中,达理而通情,知理而动情,自觉长久地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理想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只有这样,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功效。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运用“情感”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效,强化情感的辐射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论文作者:吕开和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品德论文; 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爷爷奶奶论文; 道德论文; 情境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