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论文_刘洋

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论文_刘洋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要:工民建结构施工过程之中,结构的施工方案如果设计不当就会导致结构施工之中,会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湿度的变化引起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从而导致工民建施工结构发生渗水和漏水的现象,影响工民建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如何对于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成了当前行业内广泛讨论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研究工民建施工过程的实际经验,对于工民建施工中结构裂缝的防治展开了深入而又详尽的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希望能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研究过程之中,应该明晰工民建施工中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裂缝的危害,并给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措施和实践方案,进而减少工民建结构施工出现裂缝的可能性,促进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工民建施工之中,可以根据结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分为混凝土硬化之前产生裂缝、硬化过程之中产生的裂缝以及硬化之后产生的裂缝。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于外荷载过强而产生的裂缝,通常情况下我们也称这种裂缝为结构性裂缝。另一种混凝土裂缝即是由于荷载引起形变而导致的裂缝,这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民建施工结构所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因素、湿度因素、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的情况以及土体基础的沉降系数等实际原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纹的产生,这种裂纹也被称为非结构性裂纹。而通过对于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的调研来看,施工材料是较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很多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之中,对于原材料的管控不足,对于混凝土配合比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计算,导致混凝土质量上存在这一定的波动,进而使工民建施工的结构之中产生混凝土裂缝。同时,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之中,很多施工人员疏于对于混凝土施工进行科学的养护,导致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下降,同时施工过程之中,经常会出现过早拆模的情况,从而导致混凝土施工工程缺乏其本身应有的强度以及载荷能力,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同时,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于混凝土结构没有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导致混凝土结构主体的受力强度较大,混凝土结构之中的各个部分承受的压力有着显著差异,导致使混凝土内部发生一定的位移与形变,最终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1]。

二、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的危害

对于工民建工程施工而言,较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方位在于顶板部位以及混凝土墙面部位,一般情况下,顶板部位产生的裂缝可以占到总体裂缝的百分之73左右,而墙面裂缝的情况占比百分之27左右。在经过调研和分析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工民建施工的结构裂缝一旦产生,就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失去其应有的强度与刚度,对于建筑物的实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也会造成多种不良影响。而且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一旦形成,就会呈现出扩散趋势,不仅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美观,而且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失去本身应该具备的稳定性,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总体质量[2]。

三、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施工方案以及裂缝控制对策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施工设计之中会对工民建施工整体从排水性能和防渗漏的角度进行施工设计,然而由于工民建施工结构的应力承载形式较为复杂,如果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结构裂缝,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联动现象,导致更加严重的渗水情况,单单依靠施工设计之中的排水方案与防渗漏设计已经无法有效的进行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施工过程之中,对于工民建结构施工之中还应该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灌浆工作,进行施工堵漏施工工序。同时,施工技术人员也应该总结过去施工之中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结构裂缝的控制对策选择。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地下结构的水文地质条件,以满足工民建结构施工强度和刚度的根本要求为主,进行结构裂缝控制对策的选择。在选择过程之中,应该将混凝土施工进行有效的工程分项,将工民建结构施工分为长度相近的多个小段,同时在经过超过10天的应力释放之后,再将混凝土分段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能够通过抗拉强度来抵御工民建结构施工之中的温度收缩的应力。结构的分段分段应该以统一的施工设备为根本原则,绕开暗梁施工位置以及工程桩位置,同时分段工程应该考虑到开孔与主次梁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该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同时应该对于预留的施工缝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实践过程之中,一般会采用更加方便收口的钢板网进行施工缝的施工。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之中,应该在下一段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将接缝出的钢板网进行浮浆处理,并且要进行不断的洒水,保持其表面有足够的润湿度,从而提升新旧混凝土结合的紧密程度。混凝土施工之后要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并且采用塑料膜或者湿润的草席等方法进行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处理,同时要根据混凝土的温度测量数据进行保温膜厚度的测算。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事件之中,应该对于水化热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开始之前就进行充分内的技术方案交底以及各种预防措施的选择[3]。

(二)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控制实践之中,应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当前我国工民建结构施工之中常用的混凝土材料为矿渣水泥材料或者普硅水泥材料,其中矿渣水泥材料的水化热较低,然而其泌水以及干缩性较大,因此在工民建结构的施工之中,应该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同时,要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从而使混凝土材料施工能够满足工民建工程的实际要求,对于工程使用到的砂石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杜绝一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入场[4]。

(三)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工民建结构施工进行之中,应该对于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严格的管控,在浇筑施工之前,就应该将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2±2厘米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混凝土材料使用之前还应该进行一次塌落度的检测,一旦塌落度不满足相应要求则应该重新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混凝土的振捣工序应该采用人工振捣的方法,在浇筑过程之中应该进行不断的振捣,从而确保能够及时的排除泌水,减少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在混凝土进行压光之后,应该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措施,措施的施行时间不得少于14天,同时应该根据混凝土工程的实际要求进行覆盖物厚度的测算。在混凝土拆模之后,应该进行侧墙外覆土的及时回填,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值,进而减少由于环境因素而造成结构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民建结构施工裂缝控制措施而言,应该进行更加科学和谨慎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本文以工民建施工中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做为切入点,深入而又详尽的分析了工民建施工中结构裂缝产生的危害,并论述了施工方案以及裂缝控制对策的选择、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主的工民建施工中结构裂缝有效防治措施,进而能够为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的有效防止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提升工民建施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琴,张成斌,田坤,李雪坡,程慧. 大体积混凝土严寒地区施工中的温度及裂缝控制措施[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8,40(3):46-50.

[2]程博昕. 浅析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J]. 科技资讯,2011,(23):65-65.

[3]徐明.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4]王在领.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论文作者: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论文_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