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芦荟业科技含量是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芦荟论文,科技含量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芦荟原产于非洲,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随着研究的深人,人们已发现芦荟的100多种药用价值,并被大量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等开发。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对全球的野生植物进行详细比较,从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角度进行综合排名,结果芦荟排第一。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竞相开发芦荟产业。1997年全球芦荟营销额625亿美元。
据国家科技部1998年初的统计,我国芦荟种植面积仅3000亩,专业从事芦荟种植、生产、加工的公司只有六七家,开发的30多种产品,总产值不足1亿元人民币。芦荟的药用价值正逐步被人们认识,其鲜叶对创伤、烫伤、冻伤、牙痛等都有效果,食用可治疗便秘等肠道病,被誉为“家庭医生”,家庭盆栽芦荟的前景看好。据悉认识芦荟较早的吉林延边地区,半数以上居民都有家庭盆栽、使用芦荟的习惯。
我国芦荟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市场迅速扩张,种苗缺乏。尤其是优质高产的纯正芦荟品种奇缺,成为制约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的“瓶颈”。据说专门从事高优农业开发的海南巨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南最大的组培实验室,年可组培种苗上千万株,正进口最纯正的“库拉索”芦荟作为种苗,于是记者采访了这个位于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的芦荟种苗基地。组培室的工作台上,科研人员将严格消毒过的种苗茎尖分解后,放在透明胶质的培养基地;在培种育苗室,架子上一排排装有培养基的瓶中,是长出小芽的外殖体、瓶芽、瓶苗;瓶苗经过晾晒、移栽,3个月左右即可作为商品苗出售。
谈到试管组培苗的优势,海南省林科所组培室主任龚樟正告诉记者,前者和种子苗相比,与原种的优良性状基本一致。由于其培育不受季节限制,可在实验室内大量繁育,所以在目前种源稀少、需求量大的情况下,时间优势明显。另外,试管苗可作脱毒苗,取其不带病毒的生长点。因此,运用先进的组培育苗手段,可使优质芦荟品种,加速形成规模。
我国适合种植芦荟的地域较广,但主要集中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北方可借助大棚、温室进行栽培。由于芦荟的栽培技术较易掌握,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国家科技部与联合国扶贫开发署在海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开发项目,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开发芦荟种植基地。巨升公司也与广西贫困地区合作,垫付部分资金为当地提供优良进口品种,指导、培训芦荟栽培技术,以回收叶片、种苗的方式,帮助该贫困地区快速发展芦荟基地。据该公司董事长范文元介绍,合作基地达到一定规模后,将进一步向深加工、产业化发展。
中国的芦荟产业于90年代初起步,研究芦荟的专家队伍已初具规模,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轻工业学院、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华西医科大学、华南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去年在北京召开的芦荟产业发展研讨会认为,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如芦荟化妆品,在国内200亿元人民币的化妆品总产值中,只占极少的份额,许多消费者还不了解芦荟。专家预计我国可种植芦荟约6万亩,在5-8年内,中国可形成10亿美元的芦荟产业。
如何挖掘我国芦荟的种植潜力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指出,我国目前的差距主要是:对芦荟良种选育和栽培管理等问题研究不够,没有普遍做到“两高一优”;产后加工水平较低,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少;我国芦荟的种植、加工分散,成不了大的规模;生产方面缺乏国家标准,出现与国际接轨时不能良好衔接的问题,而且不利于防止假冒劣质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在发展中国芦荟产业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高科技含量、高起点、高效益、高创汇。科技含量是关键,否则规模再大,产品还是低级、不值钱,甚至产生卖难的问题。
标签:中国芦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