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思考论文_俞兴祥

大力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思考论文_俞兴祥

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310014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是连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与纽带——小城镇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设计实践,详细总结分析阐述了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对新时期背景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城乡一体化;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小城镇作为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连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与纽带,是农村二、三产业的聚集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根据发展形势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思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措施的落实,给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近年的实践可知,全国各地在积极建设发展小城镇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生态环保意识的淡薄,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给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重建设,轻保护”,不少小城镇建设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规划布局不当、环境管理严重滞后,随意排放和倾倒废气烟尘、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各类垃圾等等,导致空气和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重,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严重。因此,新形势背景下规划与建设小城镇,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达到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

2 现阶段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机遇与问题分析

当前,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发展,广大农民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比较迫切。正确引导农民进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小城镇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小城镇经济和建设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大多数乡镇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也有少数地方不够重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如下:

2.1 认识上有差距,小城镇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个别乡镇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必要的指挥与协调,许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个别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有的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甚至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2.2 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规模偏小

城镇的发展需要发达的工商业的支撑。有关资料表明:镇区人口达到 3 万人,才能正常发挥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目前,道县真正上规模或具有一定特色的小城镇廖廖无几。由于小城镇规模小,造成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功能难以完善;

人口少,难以形成消费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影响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小城镇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过小,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效率较低的问题,资金规模、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劳动生产率等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缺乏竞争力。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城镇经济总量增幅不大,财政税收增加缓慢,难以满足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2.3 规划滞后,建设管理亟待加强规划不健全

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合理,建筑风格单调,特色不突出,形成了镇镇雷同,镇像村、村像镇的局面,也造成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大中城市相比较低下,房屋建设过分追求建筑面积大小。忽视了房屋结构合理性与舒适度的考虑。管理方面,由于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制度和队伍不健全,管理没有纳入规范化轨道,致使多数乡镇的环境卫生、违章建筑以及交通和流动摊贩。镇容镇貌管理不到位,不少小城镇的脏乱差问题突出,既影响城镇形象,更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

2.4 环保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大多数小城镇产业的发展还是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工业污水的处理率极低,生产和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堆放,最终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经济的良好循环。

自然山水的价值被忽略,甚至被严重破坏。城镇周围随意建房开厂、任意开山取矿石、自然河道任意截弯取直,绝大多数山体被承包养殖投放肥料、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为平地,城乡之间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的开发不当而破坏(如许多小型地板企业都是以相邻乡镇大量的乱砍乱代,山林惨遭毁灭性打击为代价)。

3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从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焦点在于没有很好解决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具体规划缺乏特色,或者规划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等,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重视小城镇体系规划,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效益,体现个体特色。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农村与城市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小城镇规划时,首先必须根据其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的拟定城镇性质,确定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应研究各城镇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安排城镇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协调解决各镇自身难以解决的资源共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切实发挥小城镇对资源的集聚效应,以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2 结合当地情况,根据规划的标准,因地制宜的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结合镇区实际确定建设目标,本着可适当超前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脱离小城镇实际,把标准定得过高,而使规划难以实现。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其城镇优势,城镇性质来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其基础设施不应是小而全,由于有些镇与县之间的距离很近,仅几公里,有些基础设施可以考虑依托城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3 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城镇经济

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城镇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大力发展村镇经济,增强小城镇建设的再生能力。大力推进小城镇与周边乡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贴近本地特点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引导其向小城镇工业区集中,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小城镇,参与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实力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

3.4 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在规划过程中,要确保整个规划实施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镇区内环境有污染的产业要合理科学的规划,通过循环经济的原则,转城镇劣势为优势,建立生态型工业园区,既能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发挥本区特色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现阶段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具体思路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盲目开发,粗放发展,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背景下,建设现代小城镇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走生态发展之路,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规划设计思路与建议如下:

4.1 塑造小城镇良好的整体物质形象空间

4.1.1 小城镇的主要公共空间

传统的小城镇除街道空间外,往往缺乏良好的公共空间。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注重小城镇的重要公共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及河流绿地等公共性空间的营造。

1)城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功能、用地的性质以及人流活动规律来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的小城镇公共活动空间,如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及自然风光地带等,从而满足小城镇居民多种活动方式的需要。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要结合主要的公建如活动中心和商业建筑等布置;交通空间要结合居民的出行方式、重要的交通场站和小城镇的布局特征进行布置;自然景观空间的塑造要结合河流、山体、林地等自然景观因素,同时考虑园林绿地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建立小城镇良好的自然景观空间。

2)要丰富小城镇的空间层次,空间层次的丰富不仅要建立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公共空间,而且要建立不同规模的相同性质的空间。如绿地的建设要分类别,按照服务不同地域范围来确定,按照镇区、片区来设定;如广场的建设要考虑不同功能组成,交通集散、休闲娱乐、集会、市政等不同内容。

4.1.2 小城镇的实体规划

小城镇的实体是指城镇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小城镇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城镇的实体,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公共建筑的组织,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城市设计主要重视小城镇公建的组织,目的是保护城镇景观,创造和谐与协调的城镇面貌,并控制建筑实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城市设计要使公共建筑合理分布,形成小城镇的主要景观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从而建立小城镇的实体景观系统;其次,要注重小城镇轮廓线的控制,城镇轮廓线组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体量和体形等,使主要因素成为城镇轮廓线的主要控制,使次要因素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城镇轮廓线具有一定的清晰性,丰富小城镇的总体空间。

4.2 树立小城镇良好的整体人文形象

4.2.1 历史文化环境的表达

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因此城市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在城市设计方面:1)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村落布局、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进行重点保护;2)要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

3)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4.2.2 意义性环境的表达

小城镇的意义性是由空间要素及实体要素所具有的内在文化涵义,主要是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的影响所形成。小城镇的意义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小城镇的环境意义不仅能使环境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安

全感和归属感等,而且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加动人。因此,城市设计要加强环境的意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对小城镇形体和空间的造型、尺度及色彩等进行规定,从而使小城镇的整体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4.2.3 社会环境的表达

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映,社会结构是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的和深层次的因素。在小城镇物质形成背后潜藏着人与物、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和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经过长期历史积累沉淀而成,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的无形组织,对于居民精神的依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亲切感、邻里感、社会感、自我感和归属感。小城镇社会组织有血缘、地缘、和宗教等,无视这种组织结构会使居民感到失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由于历史的积淀,小城镇的社会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性。

这种社会形态不具有意识的组织就能形成,因此城市设计道德要保持原有社会网络,这样不但可以增加环境的舒适感,而且可以产生一种内聚作用,形成和谐的生活环境,成为社会安定的珍贵因素;其次要通过小城镇合理的用地布局赋予现代小城镇的社会组织以新的内容,适合当代居民的生活方式。

4.3 塑造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历史文化是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规划人员在对城镇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考察、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4.4 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式景观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县域城镇走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协调统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注重景观设计是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伴随着乡镇企业的繁荣和小城镇的自身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企业、商业、居住等功能区划分不明显;乡镇企业沿路展开,分布分散;城镇内部绿化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小城镇缺少园林建设,景观设计更是匮乏;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等等。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提高城镇的形象和品位,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4.5 大力发展小城镇颇具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目前,国内对小城镇旅游产业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在一个初步探索阶段,关于小城镇旅游产业的概念,学术界也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一般都认为小城镇旅游产业只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城镇旅游产业形成发展因素的重要性。“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内各产业部门、各地区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的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可见,小城镇旅游产业结构大体可分为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

1)核心结构。旅游资源吸引力是一个小城镇旅游产业形成因素的核心。各区域的小城镇旅游资源吸引力不同,必须发展小城镇资源的特色性,才能使小城镇旅游产业得以形成。

2)辅助结构。是指接待设施、交通区域、市场需求、政府职能以及提供的机遇,这些为小城镇旅游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小城镇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因素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a 山水景观:包括山景和水景,一般都是自然形成,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地域资源。

b 民居宗祠:其特点是建筑以宗祠、书院为主,在一个小城镇中形成古民居群,充分挖掘出古镇的文化内涵,从而吸引游客。

c 民族民俗:突出体现小城镇地方民族风俗特色,特别是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地方小城镇旅游的吸引力。

d 地方物产:开展具有特色的小城镇生态物产,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品,展示小城镇田园农业的纯天然食品等。

通过以上的规划与建设措施的实施,从而形成颇具乡土文化特色和吸引力的现代小城镇工业、居住和旅游完整产业链,走生态发展之路,促使现代小城镇的发展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和桥梁,具中心城市的补充功能,同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所以,小城镇规模的确定,不仅应根据其所管辖的区域范围,还要根据其所处的区位、与中心城市的关系和距离;同时,在产业定位、空间结构布局、建筑风格及所提供的生活氛围等方面都不能简单模仿大城市,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地方特色,走生态发展之路,促进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建设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荣.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J].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9.

[2] 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 [J].小城镇建设,2006(4).

[3] 马茂芬.浅析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J].工程与建设,2006,4.

论文作者:俞兴祥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大力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思考论文_俞兴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