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七宝寺中学 637986
摘要:主题阅读是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教学。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式阅读; 教学设
主题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就是以文章核心内容作为主题线索, 同时将课外阅读有效地串联起来, 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提升和丰富小学生阅读量。主题式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为主要行动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单元作为依据, 对教材阅读材料进行整合与拓展, 以此来保障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 借助多媒体技术让主题式阅读教学更加形象化
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活动时, 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音频、视频中完成阅读学习, 让整个主题式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保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质量。例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秋天的图画》这一阅读教学时, 可以在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识字1 (美丽的秋天) 这一单元内容整合在一起, 借助于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幅秋天的图画, 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主题式阅读学习中。
2、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 深入主题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如何分析文章, 而是不知如何理解主题思想。在小学生的概念里, 很多东西对他们而言都是抽象难懂的, 我们要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阅读, 就要帮助他们理解主题。为学生引入阅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利用现在课堂上的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或者在课堂上展开分角色朗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此类方式的阅读教学, 能够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眼球, 并且能够将阅读的主题内容真实的展现在小学生面前, 让一些抽象的文章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将小学生引入到所创设的阅读情景之中, 让小学生能够融入在氛围之中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教师通过主题模式阅读教学法传授给学生一项的阅读方法, 为其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 在《 雨后》 一课里,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比喻, 因为孩子很少能像成人那样观察事物。笔者在课上选择多媒体细节展示的方法, 向学生展现雨后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生动的图景, 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 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掌握恰当的方法, 帮助学生分析主题, 这样主题式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提供便利, 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语文阅读问题。
3、 通过互动与交流让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得以提升
在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主题阅读文章进行互动与交流, 通过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同时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自身预言组织能力。例如, 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4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将《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等文章整理在一起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 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小组通过阅读、讨论的方式概括出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 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从而也就能够确保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质量和效率。
4、主题式阅读开展可以从精读过渡到扩展阅读
教师要以教材为主,恰当地链接课外阅读篇目,特别是精读课文。即教师要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内容,并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在精读课文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把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得非常透彻,只是在设计问题时善于抓住每课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可,并对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教师还要让学生特别注意对课文的用词特点、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特点、写作风格、修辞的手法等方面进行精确分析,从而在课文中学会更多有价值的知识点。在扩展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在课堂上精读过程中学到的分析方法来对阅读材料进行大概的分析理解,但没必要特别精确,重点在于理解主题大意思想。
5、立足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或评价性写作
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 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除了要做好上述两点之外, 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立足于阅读文本和感悟来进行模仿或评价性写作, 使学生就能够从语言修辞方式、音形义、表达方式等多方面, 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与主旨,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教师在完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4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一单元主题式教学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就其中某一文章进行作文仿写, 通过这一方式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前提下, 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6、品读赏析,感悟主题
品读赏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教学过程为基本脉络,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一起探讨,把握学科知识、能力,完成语文素养的构建。这一环节主要以教材中的一两篇课文作为主讲的内容教材,掌握重点的段、句、词,在品读中推敲,学会感悟反思,让学生感受到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体会语言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引导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实现“文字、文学、文化”的三层次教学,能够由浅入深、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总之,在小学语文中进行主题式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式阅读,我们不仅要清楚理解主题式阅读开展的意义,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扩展阅读的作品,用尊重和开放的态度面对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学会欣赏学生,做学生值得信赖的老师,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主题式阅读教学有着较为显著的价值, 也是目前很多教师都在着重研究的重点, 要想确保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质量和效率,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阅读能力培养优先、加强学生学习素养优化的原则, 然后从各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质量, 以此来在保障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
[3]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论文作者:张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主题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这一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