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治理条件看国家兴衰论文_王文华

从国家治理条件看国家兴衰论文_王文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国家治理是政治主体运用政权及其他力量对国家进行治理,以获得预期目的的行为与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本文从国家治理的条件出发,分析了国家兴衰的基本要素,并简要论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家治理;政权;国家兴衰

1国家兴衰的基本要素

1.1经济因素

地域国家是由人、领土和政权组织构成的。国家治理首先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和人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人们的物质生活及其相应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也是国家治理存续的基础条件。国家治理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使人得以存在。如中国历史上的“民以食为天”。“天”不是统治者,而是生活,如果民不聊生,民就可能造反。当今许多国家治理无效和失败,基本原因是人口与经济增长失衡,民生问题引起政治动乱。当然,国家权力的任性经常有可能违背常识和常理,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最终会受到历史的惩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走向,也构成国家治理的决定性条件。国家治理必须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调适和改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治理获得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盛世“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永宣盛世、康乾盛世”都与当时的主政者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有关。近30多年以来,中国特色、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崛起等中国性得以获得,也与主政者实行改革开放国策,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关。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强调生产力检验标准等治国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高度吻合的。

1.2政治因素

国家是由不同利益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构成的。国家治理必须充分而又理智地考虑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及其关系。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家,必须充分注重农民利益。但在社会高度分化的进程中,国家治理要考虑底层和边缘社会群体的诉求,同时也要充分防止迎合某种民众情绪的民粹主义。中国是一个数千年小农历史的国度,小农意识不仅仅在于农民,而且植入在每个人的基因之中。在由传统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传统的平均主义很容易转换为民粹主义,企盼一个伟大人物“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这种民粹主义是一杯沾染深厚香甜味的毒药,相当于慢性自杀,能够一时出气,但会陷入持久的困境,如拉美。当今,人类社会处于变革的大时代,没有一种制度是永恒的,更不可能有“历史的终结”。一种社会制度有否生命力,关键在于“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的成熟。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新兴要素的生长,从根本上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3文化因素

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由为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设置的控制机制构成。文化是在诸社会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因为它体现了他们生存的智慧。构成各种文化的社会标准被认为增强了社会的结合和生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通常体现在诸文化的社会标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繁衍以保证种族的永存,最大限度地生产以保证经济的维持,最大限度地加强军事力量以保证实际的生存。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文化已成为各个社会各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础。每个社会每个国家只有通过他们的文化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因此,任何对文化价值的威胁就像对其他必需品如食物和水的威胁一样严重。为此人们极不愿意忍受任何对传统价值的大量交替或修改。为此国家一般会使传统文化保持不变,即使是在今天,很多国家也只会进行科技变革,而不会进行文化变革。科技变革通常是被接受的和受欢迎的,因为它一般都能提高生活水平;而文化变革则是令人恐慌和遭到抵制的,因为它威胁到传统的、令人舒适的社会标准和实践,继而威胁到国家的统治。

1.4其他因素

矛盾和冲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变革,也推动着国家治理的发展。国家治理与国家一样,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社会矛盾和冲突会推动着国家治理的改变,如果抱残守缺,国家治理就会面临危机。中国历史上不断发生着改革,便是国家治理面对矛盾冲突时的反映。只是这种改革局限于固有框架内,成效不大。直到清王朝在工业文明外部力量的冲击下,因为治理失败,导致王朝和帝国制度的颠覆。当下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本原因是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治理矛盾冲突的结果。

国家治理是人们自己创造历史的活动,但也受制于长期历史积累下来的条件,使得国家治理过程也会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事件。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数次大革命,对传统社会给予了激烈的革命,但是“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导致历史的曲折性和反复性。如“文化大革命”中“万岁”的流行,前几年“重庆模式”的影响。正是这些非可预事件使我们的国家在曲折中前进。

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从这几年国际形势的总体进行观察,这两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在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势背后,最显著的方向可以归纳为:政治全球化的退潮和本土力量的发展壮大。这一趋势本身是中性的,本土力量的兴起可以表现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排外的区域主义,表现为披着特色的文化、宗教和传统外衣的社会阶层固化与公共精神衰微,但同时它也可以意味着新自由主义式的权力-资本世界帝国秩序的进一步解决,败坏异化的意识形态系统衰落,金融和技术主导的自动化式“无人统治”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地可以被社会下层人民重新占领的公共空间留白的出现,乃至独立共同体中内部性行动自由结构的萌发、巩固和胜利。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体量的共同体转型而言,在那些悉晓历史肌理的曲折纵深,懂得欣赏人类事物变迁的戏剧性过程,洞察诸生活形式此消彼长的起伏浪潮的目光来看,此种趋势或许正是转机来临的预兆。

3总结与思考

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个国家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搭建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才能构筑属于自己的上层建筑,同时也要顺应全球化的潮流,这样才能使自身更加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治勋.“善治”视野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J].法治论坛.2014(2)

[2]杜赞奇.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3]徐勇.国家治理条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与启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6.6.

作者简介:王文华(1966-),女,200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现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事读者流通服务工作,馆员。

论文作者:王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  ;  ;  ;  ;  ;  ;  ;  

从国家治理条件看国家兴衰论文_王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