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论文_付炯

澧县中医医院 湖南常德 415500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09例,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处理,并结合患者骨折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9例患者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中,结合患者骨折类型、耐受情况,主要以多枚斯氏针、Ender钉、加压螺纹钉、角状钢板、Gamma钉、Richard钉等方法为主。所有患者术后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颈干角平均127.5°。其中优、良、可、差分别为62例、37例、8例、2例,优良率90.83%(99/109)。住院期间,出现髋内翻2例、腹泻2例、螺钉脱出1例、深部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5.50%(6/109)。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围术期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内固定治疗

作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群体中,因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传统治疗方法应用下,如穿矫形鞋、牵引方法等,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治疗时间较长,易出现并发症问题。此时,可考虑引入内固定物治疗方法,对帮助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就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做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48例,年龄62-78岁,平均(70.5±3.5)岁。依据Evans分型[1],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分别为27例、42例、34例、4例、2例。患者入院诊断,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脑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与泌尿系统疾病分别为62例、23例、22例、12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意识障碍与精神病史等情况。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做理化、查体等检验,并结合患者病史与检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部分患者血压过高,需在术前给予降压药,使舒张压、收缩压分别控制为11.0-12.0kPa、20.0-22.0kPa。再如部分患者血糖过高,需保持为6.5-8.0mol/L。对于由肺部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考虑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控制感染。同时,应做其他如酸碱平稳、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随访,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观察[2],评价标准分为:①优,骨折完全愈合,关节活动正常,髋部无疼痛表现;②良,骨折完全愈合,关节活动由较小限制,髋部由轻微疼痛;③可,骨折基本愈合,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轻度髋内翻,疼痛症状明显;④差,骨折未愈合,无法下床活动。优良率计算:(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围手术期治疗方法选择

109例患者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中,结合患者骨折类型、耐受情况,主要以多枚斯氏针、Ender钉、加压螺纹钉、角状钢板、Gamma钉、Richard钉等方法为主。具体如表1。

2.2治疗效果观察

本次研究所选取病例,术后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颈干角平均127.5°。其中优、良、可、差分别为62例、37例、8例、2例,优良率90.83%(99/109)。

2.3并发症情况观察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出现髋内翻2例、腹泻2例、螺钉脱出1例、深部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5.50%(6/109)。

3讨论

3.1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要求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群体中,由于关节运动方面有一定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大多老年患者在机体功能下降下,可能合并较多其他系统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这就要求临床治疗中,做好术前评估工作,除判断各机体系统疾病外,还需将患者术式选择、内固定耐受性情况等作为评估内容。这样在手术方法合理选择下,满足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创伤小以及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且保证并发症情况得到有效控制[3]。

3.2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要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要点表现为:①手术时机合理选择,一般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发病后由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随病情变化,可能面临长时间卧床问题,甚至引起其他脏器功能衰退,增加手术危险性,所以在手术时机选择上,应注意在术前准备时间上缩短,做到极早手术;②麻醉方法选择,考虑到老年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衰退,在麻醉方法选择中应注意可控性较强,且作用短暂,所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为最佳选择;③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物选择,不同内固定物应用下尤其各自的优势与弊端,如本次研究中有14例选择该内固定方法,其优势在于手术操作容易、出血少、创伤小,出现术后感染的可能性较低,但可能面临穿钉困难问题,出现钉尾倒退,强度无法保证。再如Gamma钉,为带锁髓内钉,优势在于出血少、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且可满足早期活动要求。但缺点表现在需做髓腔穿钉,若患者髓腔较细,选择Gamma钉则不适用。

综上所述,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围术期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振海.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生存分析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吴鉴涛.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李志国,邢更彦,赵斌,等. Gamma3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初步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03):224-227.

论文作者:付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论文_付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