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宝筏》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升平宝筏》传存诸本
《升平宝筏》并没有像《劝善金科》那样有刊本的形式,而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的。《升平宝筏》现存有下列数种抄本:
①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藏内府四色抄本
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内府抄本(《古本戏曲丛刊》九集底本)
③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存九卷)
④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十二本)
⑤北京首都图书馆藏《西游传奇》本
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格抄本(旧北平图书馆本)
⑦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朱格抄本(存一册)
除此之外,还有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普通本(抄本)、吴晓铃旧藏十六出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另题书名为《渡世津梁》等的本子①。
因为《升平宝筏》的现存本均为抄本,所以理当有抄本间相互抄写时所出现的相异之处。此外,舞台设定的叙述与剧本台词等也会随着演出场所的不同而有所更动。各抄本之间有着数不尽的细微差异,而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具有同样名称的作品,不仅内容上有多处全然迥异,而且故事的顺序、出名也不同。现在如果由故事这一点来比较《升平宝筏》的各个版本,大致区分的话,有两个系统;再稍加细分,则可分为三个系统。下列两点为区分的基准:
(1)陈光蕊江流和尚故事的完备或省略。这与唐太宗入冥故事亦有连带的关联性。②
(2)唐太宗西域方面亲征颉利可汗故事的有无。这也关系着唐功臣图之事与庆祝戏的有无。从上述两点看,有显著差异的抄本,是同为足本的北京故宫本(《古本戏曲丛刊》九集)与大阪本。如果将比较的范围限定在大阪本与故宫本,将两本的异同加以整理,可归纳出下列见解③。
大阪本与故宫本之间可见的异同,大致区分,可分为四类:
①两抄本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那可以说是《升平宝筏》作品的骨架。
②两本间局部篇章、文字迥异的部分。故宫本与大阪本原本是以各自的搬演戏台具有不同的结构为前提而创作的剧本。又从演员装扮不同这一点可以窥知,大阪本虽然是安殿本,但同时也是以观赏实际演出为前提而制作的。故宫本则完全处于上演用的总本的位置。此外,在故宫本疑为错字的地方,在大阪本里可以正确阅读的情形亦颇多。
③故宫本与大阪本的相异之处是,同样出名亦或汲取相同故事的内容中,各出的结束处,或说唱多寡等不同点颇为常见。并且可以发现演员登场的先后顺序、念白唱词的先后有调换的情形,也可以常常见到如实地表现出抄本间存在的前后关系的场景或出。
④可将故宫本与大阪本之间作出区分的最大差异,可列举如下几点:一是两本中都可以发现有欠缺一整出之处。其次是相同主题的故事其开展与结局却不相同。第三是单个故事间组成顺序不同的结构形式。因此,随着内容的展开,故事理当会有部分情节被增添。相比于故宫本,仅见于大阪本之出,有以下几出:
第一本 第八出
第二本 第二出
(第五出 陈光蕊江流和尚故事部分)
(第十三出)
第三本 第二十三出
第二十四出
第四本 第二出
第六本第一出
第七本第一出
第八本 第二十四出
第十本 第三出
反之仅见于故宫本之出,则是丙册第一出,辛册第一出,壬册第一、第二出,癸册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六、第十七、第二十一出。此外,大阪本有而故宫本所无的部分不胜枚举,相互间故事开展的差异部分亦随处可见。换句话说,故宫本有而大阪本所无之出数亦存在相应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分大阪本与故宫本特性的不同,即可聚焦于上文所指出的两点:
(1)陈光蕊江流和尚故事与太宗入冥故事的有无。
(2)太宗亲征西域故事的有无。而研究清朝内府剧《升平宝筏》时,有必要将其与同为内府剧并取材于《西游记》的《江流记》、《进瓜记》的关系一并加以考察。
二 《升平宝筏》的制作目的
《升平宝筏》是以当时流传的《西游记》刊本为中心编纂而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升平宝筏》甲本上册第二出“凿灵府见性明心”中,把该戏制作的意图在舞台上向观众作了直观的表达:
……内白:借问台上的,今日搬演谁家故事?八开场官向(旧北平图书馆本作“白”字):搬演唐僧取经升平宝筏。内白:西游记流传已久,怎么又叫做升平宝筏?八开场官白:这本传奇,旧编的唐家贞观,新演的昭代升平,犹恐世人愚昧,沉溺爱河,全凭佛子慈悲,超登觉岸,为此编成宝筏,普度苍生。惟愿天下的人,福田圆满,不须西土见如来,心地光明,尽化中华成极乐。台下的须要大家着眼,及早回头,莫当做寻常歌舞看过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这里说的是,旧有将宣扬佛教、救济世人的小说,当下把小说改成新式戏剧,目的是想通过寄托在《升平宝筏》剧情里的故事,力求天下升平、中华极乐。因为这部分内容为大阪本所无,所以是否是原本创作意图并不明确。然而就清朝宫廷戏剧的状态方面考量,就本质而论,当时政治注重“唐家贞观”,实际上也就是把乾隆帝与其仿效对象——名君唐太宗的形象加以重叠,并以此为侧重点的。乾隆帝八旬万寿节时,在北京圆明园里的三层大戏台——清音阁中,大规模地演出了《唐僧三藏西游记》,即《升平宝筏》,并让朝鲜进贺使等东亚地区的人们观戏,正是因为《升平宝筏》含有颂扬唐太宗的内容,并述及中华恩德遍布东亚之事④。
《升平宝筏》是以《西游记》为底本编写成戏剧的作品,而实际上《西游记》的各种明清版本、抄本、绘画,又或与元明清戏曲具有复杂的关联。因此,底本的复杂性大致也反映在剧情上。
《西游记》的版本,现今存有数种出版于明代万历至天启、崇祯年间的繁本和简本;在清代,则有数种康熙、雍正年间出版的简本。从《升平宝筏》的内容看,其中并不涉及《西游记》的版本问题,笔者认为它使用了清代各种《西游记》的故事资料,补明刊本之不足,而且有可能存在将内容适度省略的《西游真诠》作为底本的情形。紫禁城中,内廷皇族所用的《全像金字西游记绘本》也应该是明末时被收藏的。此外在康熙时期,内府亦收藏有长篇的“西游记”剧,因为有可能曾经上演,所以也有以该旧本“西游记”剧本为底本,并以曲辞为中心作大幅度修改的可能性存在⑤。
基本上《升平宝筏》创作目的,是通过《西游记》,在舞台上搬演乾隆时期大清帝国的太平盛世。因此,将旧本“西游记”剧本与小说《西游真诠》并用,重整全体骨架与曲辞,并为使内容更加充实,引用元明时期的“西游记”剧本;同时主要利用绘本、绘画与小说刊本的插图,作为演员们扮装的参考。
关于《升平宝筏》的内容,这里不打算将十本二百四十出全部内容与小说作对照,而只想通过创作的观点,提出在整部作品中所窥见的若干迥异之处,借此试着考察作者张照的创作目的,乃至主要观众——乾隆帝对《西游记》的理解。
三 《升平宝筏》中所见与《西游记》的差异
如果比较《升平宝筏》与《西游记》(特别是与《西游真诠》)内容上的差异,可发现存在以下六点显著不同:
①把《西游真诠》等小说版本中未见的才子佳人故事和公案故事编写了进去。
②单独登场的男女妖怪,通过结义等方式,而使其具有兄妹等近似血缘的关系,以图将妖怪故事作相互间的连结。
③取用编写成元杂剧与明传奇的西游记相关作品。
④在各故事结束或转换时,穿插了宫廷演剧中所搬演的庆祝剧等。根据抄本,也存在置换唐太宗征西故事的情形。
⑤因八十一难故事顺序的不同,妖怪的结局也有不同。
⑥从戏剧中具有特色的曲词部分,可见其以明代传奇作品与长篇小说为基础,并取其中的典故而加以铺衍。
以上所列的各差异点,下面分别论述。
①才子佳人剧设定的情形,引用了以下三则故事:
(a)将儒者闻仁、花香洁夫妻,淑女百花羞,反派角色的妖道士爰爰道人,与旧有的妖怪故事编写在一起。
(b)将儒者齐福,淑女卓如玉,反派角色的阴骘、赖斯文,与旧有的妖怪故事编写在一起。
(c)将武人柳逢春、张氏母子,淑女和娘,反派角色的和仁,与旧有的妖怪故事编写在一起。(a)—(c)三则内容本与《西游记》无关,乃是为使其能改编、呼应②通过近似血缘的关系将男女妖怪联系起来一事,并于孙悟空一行人打退妖怪的结局中,使发迹变泰的才子与佳人能结为连理。并且,(a)(b)出两则中,加入了主人公儒者蒙受冤罪的公案要素,使这一故事的展开愈显复杂。(c)则中,并非加入公案要素,而是编作了虽被妖怪追赶杀害,却因受到观音庇护而逃过一劫的孝子灵验故事。
《西游记》中亦有的猪八戒入赘为婿的故事,不但被更为扩写,而且在该故事中还加入了才子佳人的要素,二者分开后,又在西天取经途中的梦境里出现。并添加了牛魔王于妾宅中入赘为婿一事,随着正妻铁扇公主的敌对角色——身为妾的玉面姑姑与獾婆的登场,亦可见有吃醋的故事情节。
②将群妖串连起来的改编方式,乃是仿效如《西游记》中牛魔王、铁扇公主夫妻与红孩儿间的双亲与子女的关系,或七蜘蛛精与多目怪的结义兄妹,以及灵感大王与鳜婆等的设定。也因为与上述①的才子佳人故事结合,故赋予了各个登场的妖怪以新的个性。
(a)黄袍郎与白骨夫人的连结形式
(b)九头驸马与通圣龙王、通圣女的连结形式
(c)狮驼岭三大王与豹艾文、池涌夫人的连结形式
在上述三种形式中,可以发现为了能够呼应各种形象的连结而改变其个性的情形。由此改编可见张照之苦心。白骨夫人本可溯源于宋代白虎岭的妖虎,到明代大成版则三度化身迷惑唐僧,不过虽化身登场,妖怪本身的性格却十分贫乏。另一方面,在《西游记》中作为重要妖怪之一的黄袍郎,其描写极具个人特色。然而在以前版本中的黄袍郎,其与黄风怪为一体之妖怪所分化创造的色彩较为强烈,到了清初版本中,其个性与称呼则呈现出相对模糊不清的面目。《升平宝筏》中考虑到这一缺点,所以将两者与美女百花羞的设定结合,突出彼此的特征。金光寺塔宝的相关故事是在《西游记》第六十二回牛魔王、罗刹女夫妇与悟空、八戒们因芭蕉扇而开展的攻防情节之后。第六十回中有牛魔王赴乱石山碧波潭老龙王宴席的故事,然而此时九头驸马并未登场。第五十九回、六十回、六十一回的火炎山、芭蕉扇、牛魔王、罗刹女故事结束之后,即是万圣龙王与九头驸马的对决。虽有金光寺僧侣被国王疑盗宝的情节,却完全没有卓立及赖贪荣(大阪本作忠诚),齐福、赖斯文等相关故事,这应该是为了将登场人物增多,故事情节复杂化而作的创改。
在《升平宝筏》中,以身为贤妻的铁扇公主敌对角色出现的玉面姑姑的相关故事,可谓是以小说中火炎山土地神略述的摩云洞情节为素材生发出来的。万圣公主从王母娘娘身边盗取九叶灵芝的故事,亦可谓是以小说中鲇鱼精、黑鱼精于宝塔内向悟空招认时,说出万圣公主窃取一事的细微伏笔为素材,扩充、铺写而成的。金光寺长老淡然也是《升平宝筏》中所设定的人物。在编作时,张照意识到谁是观众,所以在《升平宝筏》中,将小说内祭赛国国王和臣下“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昏君更不察理”(第六十二回)等处加以改写,区分贤主、忠臣(卓立、齐福)与邪臣(赖贪荣父子、阴骘)。因此西天取经的途中,并非单述遇到群妖之事,而或许可以说是把周游中国风的西域诸国那样的想象性的现实,投射到了故事之中。
四 大阪本《升平宝筏》与元明戏曲
接下来,想考察一下《升平宝筏》中取用元杂剧与明传奇的部分。在清代前期流传着如《元曲选》形式的元杂剧,然而或许因为元代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杂剧极少,所以几乎没有流传下来。所幸在明代编辑的散出集中存留了一部分。此外,明初杨景贤所撰传奇西游记,于明末时曾再刊,所以到清代还可以见到。由此情况看来,张照在编作《升平宝筏》之际,取用了元代或明代所作的西游记相关剧本的一部分,并力求其内容的扩充。
大阪本中,第十七出为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剧(《新镌出像点板北调万壑清音》卷四所收)之“诸侯饯别”一折、第十八出为明初杨景贤撰《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之第六出“村姑演说”、第十九出为元吴昌龄剧之一折“回回迎僧”铺写而成。
《升平宝筏》第十七出开头的科白,是以杨东来批评西游记剧中尉迟敬德之语为核心,以其为十八出场景根基的前提下,描绘去看社火的胖姑儿等人的出场,之后则进入诸侯为唐僧送行的场景。
为唐僧送行的李世绩等人出现的场景,是根据杨剧西游记的“诏饯西行”改编的,然而该送行的场景全体是以吴剧为本的。
至于曲调、曲牌名,杨东来批评西游记、吴昌龄剧、《升平宝筏》三者皆相同,但杨东来批评西游记剧的辞章则有不同。相对于此,吴昌龄剧因是《万壑清音》所收录的折子戏,所以科白部分在收录之际或许有省略之处,但根据《升平宝筏》,省略与相异之处仍有很多。整体的内容,是以李世民与建成太子、李元吉在御科园中由较射为始的暗斗作为题材,此处吴昌龄剧与《升平宝筏》一致,杨东来剧则没有这一部分,所以《升平宝筏》的这一出乃大部取自吴剧,而如“金钱花”一曲改为唐僧等人的台词等,可以认为是在修改为新的内容之后所设定的场景。
在第十八出中使用杨剧西游记,第十九出又再度采用吴剧。这些场景,或许是在康熙时期的旧本阶段中既有的设定。
将第十七出“奉敕送行群宰辅”与吴昌龄“诸侯饯别”的词牌具体比较之后,可发现两者在开头的科白与台词方面明显不同,但《(仙吕调套曲)点绛唇》以下,《混江龙》、《油葫卢》、《天下乐》的词牌词章则大部分是一致的。在此之后,吴昌龄剧中《金钱花》是由尉迟敬德所唱,这是《升平宝筏》所没有的,而《(仙吕调套曲)后庭花》则可见其一致。然而吴昌龄剧《后庭花》最后部分是:
呀[大阪本作“堪”]恨那无知无知尀耐,见一人倒在倒在尘埃。
以下的部分在大阪本中是《仙吕调套曲青歌儿》词牌内的词章。虽然两者或多或少可见科白的不同,但在接近《煞尾》的部分则几乎是一致的。不过,最后的《煞尾》中,大阪本的词章是据吴昌龄剧的一部分经过修改后收录的。在大阪本中,词牌《天下乐》之后为王留儿、胖姑儿等人观看剧中剧的场景,这部分为吴昌龄剧中所无,这是为了下一出它采用杨东来批评西游记中的一出而作的铺陈。
大阪本第十八出“备言胜饯胖姑儿”,如先前所述,乃以杨景贤《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卷二第六“村姑演说”为本,原封不动地将其词牌、辞章与科白插入。曲牌《双角套曲》在杨剧西游记中为《双调》。若以词牌为例,后者杨景贤剧中的词牌顺序如下:《双调豆叶黄》、《一儿麻》、《乔牌儿》、《新水令》、《雁儿落》、《川拨棹》、《七兄弟》、《梅花酒》、《收江南》、《随煞》出。以下因曲牌相同,不再赘录。在《升平宝筏》中,科白虽有所差异但并无太大的改变,在胖姑儿的叙述中提及,因一整天都在观看社火而对工作有所耽搁,故《升平宝筏》中删除了这一稍显不恰当的表现,这是两个剧本的差异。
《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后为“木叉售马”场景,木叉把由火龙化身的龙马赠予唐僧。相对于此,《升平宝筏》第十九出“遘狮蛮雷音得路”则进入回回国情节。此《升平宝筏》第十九出为杨景贤剧所无,是采用吴昌龄撰“唐三藏西天取经”剧中的“回回迎僧”一折。不过,在《升平宝筏》与吴昌龄剧中,其间的语句虽然大致相同,但词牌名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吴昌龄剧开头的《洞仙歌》在《升平宝筏》中是《回回舞》,《新水令》二者相同,《雁儿落》是《银汉浮槎》,《沽美酒》二者又相同。而在此之后,吴昌龄剧的《金字经》,在《升平宝筏》中有一半的字句被改写收录于《川拨棹》,《川八棹》则改编为《豆叶黄》。最后的《煞尾》则两本一致。
因为吴昌龄剧在明末时已散佚,所以在被编写进《升平宝筏》时,需考虑到也有使用《万壑清音》以外的散出集佚文的情况,因此《升平宝筏》与同是散出集《万壑清音》间有差异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而且如果从剧本编作上尽量使元代作品合于清代音曲、词汇方面来考量,在文字上作些加工亦是必然的。
由此可以从《升平宝筏》的内容窥得其一大特征,即它取材于元明相异的《西游记》剧,扩充其出目,正是为了力求内容篇幅的增加。由此亦可知本剧是以古典为本来编写的。
《升平宝筏》中亦有取用其他明传奇,即《江流传奇》(佚)、《钓鱼船》的情形。另一方面,与《升平宝筏》利用这两种传奇的同一时期,也有其他一些作品是利用这些素材而编写成的,如以前者为基础创作的《江流记》,和以后者为基础创作的《进瓜记》。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作品的源流,或许是《西游记》形成过程中所生发出来的,之后在包括了明代、清初戏曲的《西游记》诸本中存留了下来。《升平宝筏》编作时,不同于作为底本的小说《西游记》,甚至利用了该系列的传奇本,来作为扩充其素材的对象,由这一点可以推知编者蕴含在《升平宝筏》内的热忱。然而,如果将《升平宝筏》诸本所存的问题加以延伸,会涉及清朝的国家统治与理念等重大问题,所以《江流传奇》与《江流记》、《钓鱼船》与《进瓜记》的相关部分,拟于之后论述大阪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古本戏曲丛刊》九集)的文本问题时,再进行讨论。
五 大阪本《升平宝筏》与庆祝戏
作为第④点特征的庆祝剧等,其内容并不根源于《西游记》,而且在《升平宝筏》中,也有将与前后出及故事开展全无关系的庆祝剧直接插入,演出如独立单折场景的情况存在。其他也有创作、添加如前文所述闻仁、花香洁夫妻等《西游记》所无的故事情节,这是为了与《西游记》中登场的妖怪相连结而设计的。因此,上演之际所占时间比例虽然较高,即便是可以理解为插入的场景,但仍然无法说是单独的折子。相对于此,在第二本第二出“民乐昌期享太和”中,农夫、牧童与猎户素日勤于生计的模样,与彼此工作顺利,堪称同于尧舜之世的场景;第七出“祈雨四民环谒庙”中,因长安久旱而举行祈雨的场景,以及第十一出“沾濡惠泽时中庆”中,郡侯赞许因降雨农夫牧童们辛勤农耕、放牧的同时,借贷给农民稻谷的场景等,均具有强烈的仪典戏色彩。而不管是哪一种场景,虽然都是环绕着径河龙王降雨的故事,而实际上在故事的开展中具有强烈的附加性质,是以王朝对所显现的森罗万象的精灵的尊崇,或者对皇恩与帝德的赞歌为主题的。第三本第二十三出“洞府群仙遥渡海”及第二十四出“天宫太乙届添筹”中,有太乙天尊圣诞日八仙和木公、金母等诸仙聚集、庆贺的庆祝戏。第四本第一出“分遣众神遥护法”则是伽蓝菩萨奉观音之命,嘱咐六丁六甲神与五方揭谛神保护唐僧的单折。虽然小说中也有各神将、护法神在故事场景中登场,但剧中起始的场面设定则在第四本的开头。
在第六本第一出“贺青阳尧天舜日”里,东皇帝君在元旦时见佳气从长安宫中袅袅升起,遂赞扬贞观皇帝的恩德遍布各处,并命令四季之官使农耕收作不耽搁,是祈愿皇图繁荣的节令戏。出名也是将乾隆朝比作尧舜的治天,直接赞美本朝。同样在第二十四出“飞锡盼四僧消耗”中,不过是奉佛敕探寻唐僧师徒行踪的金顶大师,等待唐僧师徒到达的场景,表现出西天一方对于东土取经僧的照料,是人情味浓厚的单折戏。像这种各式各样的单折戏,也不是没有特意增加其故事内容的一面。但与其说《升平宝筏》是以宫廷娱乐为意图所制作的观赏戏,还不如说其具有作为仪典戏而被编作的强烈色彩。如果从这点来考察,可见其故事之间必须考虑插入仪式性的行为。也就是说,既然是王朝所主持举办的戏剧演出,在形式上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关于⑤故事顺序与小说迥异这一点,究竟含有何种意图,已很难弄清。但从剧中刻意将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一家的故事分散开展这点来看,应该是打算设计为连续上演。也就是说,这并非是将各出戏不连贯地集结在一起,而是把每个主角放在必要的位置,而使其分散的结果。这种分散配置法,即意指着持续上演之事。
⑥将之前的小说、戏曲名穿插进去,这是文学的传统形式,也就是在文本表现时应用引用典故的承袭性的技法,这无非是宣示《升平宝筏》为大清帝国的正统文学。当然,其间以作品表现幅度广阔、引入发笑的目的为中心,然而和明代朝廷与士大夫将戏曲视为正统文学的意识相比,也许或多或少还是有不同的感受。而这又或可作为满人方面对于戏曲、戏剧文化认识的侧面之一来看待。
以上粗略地论述了①—⑥诸点,这是与《西游真诠》等小说版本比较后所窥见的《升平宝筏》的特征。实际上,故宫本、大阪本等与各抄本之间,有某些程度上的差别,内容并非完全一致。但上述六点的特征是抄本间所共通的,在考察故事的整体情况时,应特别提出的点是相同的部分。因此,这六点可以说是显示《升平宝筏》作品特征的部分。
六 内府本《进瓜记》与《升平宝筏》
大阪本《升平宝筏》的特色,是即便与内府抄本《进瓜记》有密切的关系,而仍与故宫本不同⑥。
《进瓜记》的基本构成,是依据《钓鱼船》,承袭了张大复的文艺观及作品结构。然而《进瓜记》是由《钓鱼船》改编的作品,所以仍有颇多差异。首先,张照将《钓鱼船》(三十出)冗长的部分删节了,将整体压缩为十八出。登场人物亦别出心裁,算命先生与《西游记》同为袁守诚,此外还增添了与吕全之妻陶氏有亲属关系的陶舅,发挥了不让吕全轻易成为进瓜使的作用。张照亦力求作品内容的丰富有趣。如在《钓鱼船》中,故事是按照吕全的脸出现凶相、龙王化身秀才登场、钓鱼船沉没与陶氏之死、吕全流浪这样的模式平顺展开进行的。相对于此,《进瓜记》中,则将钓鱼船沉没与吕全的绝望作了平行性的描写,将场景一分为二,以突显二者间的对比。此外,将《钓鱼船》中杂乱无章的故事开展,合理地整理为龙王和神课先生打赌的过程,建立了龙王向陶氏问讯、查究渔获丰收原因、将陶氏送往地狱处理、之后自行出巡等情节。并把《钓鱼船》中所见的太宗无德之处删除,将太宗描写成自始至终都非常惦念龙王的圣君。琼英公主则被描写为陶氏借尸还魂的提供者,全然沦为配角。算命先生袁守诚在整个故事中的分量亦骤减。像这样被部分修改之后,《钓鱼船》以后的故事,都是从吕全夫妇与前来观梅的袁守诚在雪中相遇开始,至吕全夫妇还阳后富贵荣华为结束的内容。吕全进瓜的故事在世德堂刊《西游记》的第九回到第十一回时出现。《升平宝筏》是《西游记》戏剧化的作品,在《西游记》各版本中,明刊繁本并无江流故事,而清刊简本则有,由此可知小说版本在内容上不一定有江流故事。所以大阪本《升平宝筏》有与《江流记》相同的内容,而故宫本却无。然而与《江流记》不同的是,《西游记》各版本都有太宗入冥故事,此和《进瓜记》相符的故事,即唐太宗入冥、吕全(刘全)进瓜故事,乃为理所应有的部分。而故宫本《升平宝筏》中的改作,仅止于魏徵斩龙故事,唐太宗入冥故事则被完全删减了。相对于此,大阪本《升平宝筏》之第二本下卷第十三出“小轮回明君降旨”中,将吕全进瓜一事编写了进去。在唐朝内侍说话的场景中,从渔夫吕全的渔业丰收及袁守诚的卜卦开始,泾河龙王的违命与魏徵斩龙、唐太宗入冥与崔珏添寿,至吕全进瓜与吕全、陶氏夫妻还阳,一连串故事的来龙去脉均有简略的叙写。这一故宫本所无的最后部分见下:
一内侍白:圣上游阴司,阎君在圣上面前索瓜,已经应允,竟有当日那捕鱼的吕全,他思欲阴司见他妻子一面,竟不贪生,欲赴阴司送去,不想见了他妻子,苦诉阎君,阎君可怜他,竟将圣上御妹许了他借尸还魂,圣上大置妆奁,送公主与吕全匹配夫妇……
在此之后,故事转入太宗于入冥之际,遇见建国时阵亡的将士幽魂,故委任萧瑀拣选有德的高僧,于水陆道场举行超度亡灵的仪式等情节。故宫本《升平宝筏》中全无唐太宗入冥的叙述,仅于乙本上册第十出“萧瑀上章求建醮”中,有太宗下诏于水陆道场超度阵亡兵将们的情景,这部分《进瓜记》则与大阪本十分接近。由这点可见,《进瓜记》与大阪本《升平宝筏》关系较为密切,也可以说,故宫本或许是省略了《进瓜记》的本子。
大阪本中与《进瓜记》相同内容的太宗入冥吕全进瓜故事,在故宫本中完全看不到,这点关系到②唐太宗亲征西域故事之有无这一重要问题。既然《升平宝筏》具有仪典戏的特色,又以唐太宗比拟当今圣上,可以想象当然是赞扬乾隆皇帝的治世。过去笔者认为,宫廷演剧是娱乐性质强烈的宫廷日常惯例活动,赞美皇帝是张照等臣民欲讨皇帝欢心的行为表现。然而,考虑到大清帝国的文化政策,笔者现在的想法有所改变,认为在仪式上赞扬皇帝、帝德、治世及王朝的安宁,已成为宫廷演剧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由《西游记》以来的唐太宗人冥故事,即便是在编作《升平宝筏》时被收录,到后来无论如何都是会被改写的。
七 故宫本所见《升平宝筏》的改编
另一方面,唐太宗亲征西域故事为故宫本有而大阪本所无。关于该故事,在故宫本中,除了癸上卷全十二出内的三出之外,壬卷第二、第三出,癸上卷的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出中,内容触及皇帝亲征颉利可汗之事,若包含壬卷在内的话,总共占了十一出。该故事所根据的史实,是康熙帝亲征准噶尔、平定噶尔丹可汗之事⑦。其所据之为本的,是内府本《亲征平定朔略》⑧中所记康熙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对准噶尔之战的记载。《亲征评定朔略》中可见“上曰宁夏丘贺兰山”(卷一四)等语句,《升平宝筏》的内容与康熙帝兵分三路攻击噶尔丹军等史实符合之处为数不少。
《升平宝筏》编作时,因为是以《西游真诠》等小说为基底敷写而成的,所以将进瓜故事与太宗入冥作为一套式收入进去。然而,江流儿故事等如果在仪典剧的仪式场景中演出,关系到王朝权威事宜,显然是不受欢迎的。由这点来看,其实是相当于乾隆帝的戏剧中的唐太宗,其圣君化的过程中,自必极力避开入冥之事。《升平宝筏》全部删除唐太宗入冥之事,于场景调整之际,在仪典戏中有几出置换成了制服噶尔丹的相关场景。
将该故事插入之际,在故宫本乙上卷第六出中设置了“凌烟阁功臣图像”,聚焦于为唐僧送行的功臣,而在与大阪本第五本第一出相同内容的己上卷第一“洪福寺行香望信”中,再次让二十四功臣登场,以作为壬卷中是否同意皇帝亲征的廷议上让文武功臣再度登场的伏笔。然而,在乙卷与己卷中,奠定唐朝开国基础的战场上,因丧失了无数人命,唐僧为祈求冥福而去取经,而此处登场的功臣,因等待取经的唐僧而被描写为居士。相对于此,壬卷癸卷的功臣,再次于战场上或征战后又不分是非地戮杀,从包含唐太宗在内,为祭奠战亡者而在水陆道场举行超度的战后处理来看,有再度回到杀人状态的意味。这点如后所述,是故宫本在改订大阪本内容后,再次编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
八 大阪本与故宫本的成立时期
那么,大阪本与故宫本等《升平宝筏》抄本,相互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假设《升平宝筏》是基于《西游真诠》而编作的,乍一看,由陈光蕊江流和尚故事的有无,或插入与《西游记》无关的太宗亲征西域故事等来考虑文本的先后,常会产生将此视为一大线索的错误观念。然而,考察《西游记》的各种明刊本的话,陈光蕊江流和尚故事的存在与否,并不能决定刊本的先后。此外,如太宗亲征故事与闻仁、齐福等人所登场的才子佳人故事,或许在原本里已穿插进去,而为后出的文本所省略等,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升平宝筏》为张照生前所作,即便是见于记录,在乾隆五十五年的万寿节中上演,此时的文本亦不仅限于大阪本、故宫本而已。因此,基于客观性的证据,考察大阪本及故宫本的写本的时期,在比较双方的异同之后,才可以解决其先后问题。
宫廷剧的四色写本也就是所谓安殿本,主要是乾隆时期之物,因五色或四色套印本在乾隆时期亦颇为显著,所以可以将四色本的大阪本视为乾隆年间的抄本。此外,因为故宫本是影印本,是否为朱格墨写或为墨本不详,仅从字体与影印来看,似可推定为单一的墨色抄本。虽然未见可以判别写本年代的记载,但仍有若干线索可以查得。
书志的常规是避皇帝之名及其祖先之讳,通常是缺笔的形式,这在唐宋以降的文书、书籍等中十分常见,所以可以据此来作为推测书写、刊行年代的线索。
康熙帝 玄烨
雍正帝 胤祯
乾隆帝 弘历
嘉庆帝 颙琰(初为永琰)
道光帝 旻宁(初为绵宁)
故宫本中,可检出下列缺笔字:
这是避康熙帝、乾隆帝之讳。然而却无禁忌地使用了“真”字与“利”字。大阪本则将此大量出现之字,全部改为其他字。在大阪本中:
聖僧(第九本第21、真僧、故宫本)、元奘、實是(九21、真是)、用計(九24、并力)、蒼旻(九20)、寧(九5·19)、誠(九19、真)、息(九18、利)、協助(九13、協力)、不遂(九13、不利)、凶猛(八19、利害)、正假(八19、真假)、道法(八21、法力)、唐僧(八2、真僧)、勇猛(八5、利害)、比邱國(八11)、私(一9、)、果然(一15、真個)
完全避康熙帝、雍正帝之讳外,与乾隆帝之“历”字发音相同之字亦忌避。又,“比丘国”的故事仅见于大阪本,此处书写为“比邱国”,这是为了遵守自雍正帝以来其忌避之命令(《大清世宗实录》卷三五、卷三九雍正三年条)。除此之外,道光帝之讳为“寧”字,大阪本、故宫本(但道光以降的升平署档案中,出现寧寿宫之名时,不使用普通的“寧”字,此字体与故宫本一致,故可能为缺笔之一种)并不忌避,所以两个抄本的年代应当是乾隆时代或嘉庆时代。
那么故宫本和大阪本,哪一本的年代更早呢?在故宫本中,有将此问题解决的最为清楚的表现,那就是故宫本壬下卷第二十四出“四星鏖战捉群犀”部分。大阪本的第九本第二十四出中也有相同出名。由此可推测两本是由同一祖本所出,或表示着其有先后的关系。场景为三犀牛怪捉住唐僧,又惧怕孙悟空的袭击,在小妖们小心提防时果不其然孙悟空出现了。三犀牛精唱《高宫套曲九转货郎儿第一转》,说明悟空如此蛮横而被封为弼马温。登场的悟空听了遂在《高宫套曲第二转》中,陈述化身为伪佛的犀牛拐走师父,并责骂疏忽警戒的八戒等人。在大阪本中,于攻进洞口的悟空与三犀牛精对战的这一折中,进入唱曲《第三转》。然而,故宫本里却是科白,将第三转省略,取代败走的悟空而登场之角木蛟等四宿,则唱告知天兵救援的《高宫套曲第四转》。故宫本删去了《第五转》,天将与四星在《高宫套曲第六转》中唱应当追捕犀牛精一事。并且,故宫本省去了《第七转》、《第八转》,唐僧唱《高宫套曲第九转》中由执事人护送前往春之旅途一事。既然是“套曲”,就应该像大阪本那样有从《第一转》到《第九转》的曲组,据此可知故宫本应该是把它省略了。
不管是大阪本抑或故宫本都有误写的地方,但故宫本误写尤多,不过通过大阪本而能修正之处亦颇多。
如果大阪本是较早的乾隆写本的话,则故宫本可以认为是乾隆晚期的五十五年以前被修改过的抄本,或者是嘉庆时期的修订本。将《升平宝筏》视为于国家仪式而成立的准敕撰书时,能自由地添加改订内容者,可能是嘉庆帝。这与嘉庆帝乐于改订剧本一事亦相符合⑨。
附录 大阪本与故宫本出名对比表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本 北京故宫博物馆本(《古本戏曲丛刊》九集) 第一本(第1册)
第甲册 第一出 转法轮提纲挈领 1 转法轮提纲挈领 第二出 凿灵府见性明心 2 凿灵府见性明心 第三出 金蝉子化行震旦 3 金蝉子化行震旦 第四出 石猴儿强占水帘 4 石猴儿强占水帘 第五出 灵台心照三更静 5 灵台心照三更静 第六出 混世魔消万劫空 6 混世魔消万劫空 第七出 借资武备翻龙窟 7 扫荡妖氛展豹韬 第八出 训□强兵献赭袍* 8 诛求武备翻龙窟 第九出 翠云洞邀盟结拜 9 大力王邀盟结拜 第十出 铁板桥醉卧拘拿 10 铁板桥醉卧拘拿 第十一出 闹森罗勾除判牒 11 闹森罗勾除判牒 第十二出 诣绛阙交进弹章 12
诣绛阙交进弹章 第一本(第2册)
第十三出 □美猴出 班接诏* 13 官封弼马沐猴冠 第十四出 封弼马到任开筵 14 兵统貔貅披雁甲 第十五出 托塔领兵重领旨 15 园熟蟠桃恣窃偷 第十六出 蟠桃偷宴复偷丹 16 营开细柳专征讨 第十七出 集天神二郎有勇 17 烧仙鼎八卦无灵 第十八出 烧仙鼎八卦无灵 18 闹天阊九霄有事 第十九出 降伏野猿虔奉佛 19 降伏野猿虔奉佛 第二十出 廓清馋虎庆安天 20 廓清馋虎庆安天 第二十一出 掠人色胆包天大 21 掠人色胆包天大 第二十二出 撇子贞名似水清 22 撇子贞名似水清 第二十三出 长老金山捞木匣 23 金山捞救血书儿 第二十四出 空王宝地会盂兰 24 宝地宏开锡福会 大阪本第二本(第3册)
故宫本第乙册 第一出 佛传经教敷中土 1 传经藏教演中华 第二出 民乐昌期享太和* 2 定方隅基开宇宙 第三出 大士临凡寻夙慧 3 大士临凡寻夙慧 第四出 元奘入定悟前因 4 元奘入定悟前因 第五出 离合悲欢成一梦 5 金山寺弟子别师 第六出 酒色财气摄群魔 6 凌烟阁功臣图像 第七出 □雨四民环□庙* 7 入世四魔归正道 第八出 占天三易忌垂帘 8 占天三易忌垂帘 第九出 淆玉音军师设计 9 淆玉音(章)军师设计 第十出 判金口术士指迷 10 判金口术士指迷 第十一出 沾濡惠泽时中庆* 11 魏徵对奕梦屠龙 第十二出 超度人王觉后疑 12 萧瑀上章求建醮 第二本(第4册)
第十三出 小轮回明君降旨 13 建道场大开水陆 第十四出 大启建鹿苑修斋 14 重法□明□袈裟 第十五出 逗露机锋传法宝 15 拜求梵呗荷皇恩 第十六出 拜求梵贝荷皇恩 16 饯送郊关开觉路 第十七出 奉敕送行群宰辅 17 胖姑儿昌言胜概 第十八出 备言胜饯胖姑儿 18 狮蛮国直指前程 第十九出 遘狮蛮雷音得路 19 刘太保两界延宾 第二十出 逢猎户熊口余生 20 孙大圣五行脱难 第二十一出 路遇五行开石镇 21 除六贼诓授金箍 第二十二出 道除六贼授金箍 22 敕小龙幻成白马 第二十三出 化成神马覊坚辔 23 化成里□遗金勒 第二十四出 现出 心魔照慧灯 24 现出 心魔照慧灯 大阪本第三本(第5册)
故宫本第丙册 第一出 炼丹炉陡惊走汞 1 香花供法高幢建** 第二出 谋法宝自取焚身 2 铅汞走丹空鼎烧 第三出 黑风洞锦襕窃去 3 成瓦砾焚烧绀宇 第四出 紫竹林熊怪降来 4 获珍宝盗窃锦襕 第五出 纵女游春愁撞祟 5 黑风山同心谈道 第六出 辞婚入夜喜留僧 6 紫竹林变相收妖 第七出 假新人打开招赘 7 花底游春偏遇蝶 第八出 狠行□牵合从师 8 庄前纳聘强委禽 第九出 浮屠选佛心经授 9 假新人打开赘婿 第十出 灵吉降魔禅杖飞 10 狠行□牵合从师 第十一出 爱河悟净撑慈棹 11 浮屠选佛心经授 第十二出 色界黎山试革囊 12 灵吉降魔禅杖飞 第三本(第6册)
第十三出 人参款客因滋累 13 爱河悟净撑慈棹 第十四出 道观加刑远觅方 14 色界黎山试革(华)囊 第十五出 宝树嘘枯由佛力 15 幻假容乌鸡失国 第十六出 乌鸡失国被妖侵 16 沉冤诉(魄)作证留圭 第十七出 夜诉冤留圭作证 17 白兔引唐僧还佩 第十八出 朝打猎化兔引踪 18 悟能负国主重圆 第十九出 出重泉邦君复位 19 显明慧镜伏狮怪 第二十出 照明镜罗□收妖 20 仙款金蝉献草还 第二十一出 桃林放后留余孽 21 镇元仙法袖拘僧 第二十二出 函谷乘来伏老君 22 孙行□幻身破灶 第二十三出 洞府群仙遥渡□* 23 求方空遇东华老 第二十四出 天宫太乙届添筹* 24 活树欣逢南□尊 大阪本第四本(第7册)
故宫本第丁册 第一出 分遣众神遥护法 1 两□师遣神护法 第二出 暂依古寺静谈心* 2 闻道泉秉正驱邪 第三出 安乐镇募缘惑众* 3 玉面姑思谐凤侣 第四出 闻道泉秉正驱邪 4 獾婆儿巧作蜂媒 第五出 爱女遭魔惊五夜 5 爱女遭魔惊五夜 第六出 媒人约法守三章 6 媒人约法守三章 第七出 上长安寒儒被捉 7 上长安单寒被捉 第八出 会妖洞双艳寻盟 8 会妖洞双艳寻盟 第九出 审乌台书生出罪 9 审乌台书生出(开)罪 第十出 歼白骨徒弟来驱 10 歼白骨徒弟来驱 第十一出 释高僧双鱼嘱寄 11 释高僧双鱼嘱寄 第十二出 赝婿一虎叱成 12 膺(赝)婿一虎叱成 第四本 (第8册)
第十三出 白龙马雪雠落阱 13 白龙马雪雠落阱 第十四出 美猴王激怒下山 14 美猴王激怒下山 第十五出 萍水寄书欣巧合 15 萍水寄书欣巧合 第十六出 兰闺分镜喜重圆 16 兰闺分镜喜重圆 第十七出 撇下虎伥明宝象 17 撇下虎伥明宝象 第十八出 颁来凤诏得金星 18 颁来凤诏自瑶池 第十九出 大元帅国门□道 19 大元帅国门□道 第二十出 小妖儿岩穴消差 20 小妖儿岩穴消差 第二十一 出编谎辞巡山吓退 21 编谎辞巡山吓退 第二十二 出夺请启截路颠翻 22 夺请启截路颠翻 第二十三 出狙公狸母分身现 23 狙公狸母分身现 第二十四 出银气金光立地销 24 银气金光立地销 大阪本 第五本(第9册)
故宫本第戊册 第一出 十朝宰行香望信 1 火云洞婴王命将 第二出 一野狐卧病怀春 2 枯松涧圣僧被围 第三出 獾阿婆巧媒撮合 3 牛魔王化身赴席(假牛王乔赴宴席) 第四出 牛新郎蠢货招亲 4 真菩萨敕取罡刀 第五出 火云洞婴王命将 5 红孩儿合掌归山 第六出 枯松涧圣僧被围 6 黑水河翻身入水 第七出 牛魔王化身赴席 7 擒鼍怪四众渡河 第八出 红孩儿合掌归山 8 说国王三妖演法 第九出 鼍怪计擒遭覆溺 9 车迟国大建醮坛 第十出 龙宫法谴护平安 10 三清观戏留圣水 第十一出 三妖幻相投金阙 11 除怪物车迟斗法 第十二出 一醮酬恩建宝坛 12 变婴儿元会传名 第五本(第10册)
第十三出 道观卷盘施圣水 13 嬖鱼献计冻长河 第十四出 车迟斗法灭邪妖 14 法侣遭魔堕深堑 第十五出 人彘代充陈暮夜 15 夸张狐媚莺花寨 第十六出 嬖鱼献计冻长河 16 收伏鱼精凤竹篮 第十七出 别师徒惨罹水厄 17 女儿浦聚饮为欢 第十八出 认兄妹丑说风情 18 子母河误吞得孕(胎) 第十九出 狂鳞□上编篮取 19 风月窘迫(逼)缔姻亲 第二十出 渔妇溪边饮酒欢 20 清净身不沾汙 第二十一出 子母河误吞得孕 21 猪八戒梦谐花烛 第二十二出 烟花阵坚逼招亲 22 蝎精灵逼缔丝萝 第二十三出 大唐僧攀辕秽土 23 昴日星君收蝎毒 第二十四出 罗刹女揭钵灵山 24 铁扇公主放魔兵 大阪本第六本(第11册)
故宫本第己册 第一出 贺青阳尧天舜日 1 洪福寺行香望信 第二出 诱黑业楚雨巫云 2 芭蕉洞妒妾兴师 第三出 昴宿元神收蝎毒 3 牛魔王善调琴瑟 第四出 散仙变相指鹏程* 4 卓如玉朗□椿楦 第五出 □椿萱婉容上寿 5 齐锡纯正色绝交 第六出 盟金石正色绝交 6 九驸马诡谋攫宝 第七出 女中罗刹还思子 7 窃灵芝翠水往还 第八出 魔里牛王却惧妻 8 迎神会红楼蓦见 第九出 借宝碧波譍快婿 9 权相挟嫌污玉质 第十出 窃芝翠水认偷儿 10 侍儿辩屈表冰操 第十一出 看大会红楼唱和 11 廷尉司宋老得情 第十二出 挟私嫌白简纠参 12 落魂林齐生出难 第六本(第12册)
第十三出 侍儿代审冰同洁 13 投精舍众僧诉(诉)苦 第十四出 廷尉超冤镜并明 14 扫浮屠二怪被擒 第十五出 赖斯文泼钱买路 15 祭赛国两案齐翻 第十六出 齐锡纯遇□呈祥 16 碧波潭九头露相 第十七出 投单动念僧拘系 17 还舍利复现金光 第十八出 扫塔遄知贼信音 18 开玳筵重谐凤卜 第十九出 二案覆盆伸一旦 19 南山妖设□花计 第二十出 九头噬犬靖空潭 20 东土僧遭艾叶擒 第二十一出 舍利还金光复现 21 洞口掷头惊弟子 第二十二出 花星照璧合联吟 22 柳林释缚毙妖王 第二十三出 求经逗六耳机关 23 桃林放后留余孽 第二十四出 飞锡盻四僧消耗 24 函谷乘来伏老君 大阪本第七本(第13册)
故宫本第庚册 第一出 钦法国伽蓝显圣* 1 四□安澜征圣治 第二出 □花计师弟遭擒 2 二强肆横丧残生 第三出 假人头封成马鬣 3 绿林强灭心猿走 第四出 分法相扑灭狼精 4 紫竹慈容大士留 第五出 域外山樵苏兼度 5 二心惹怪劫缁衣 第六出 人中兽虎豹探囊 6 六耳摹形构幻相 第七出 撞绿林知风脱险 7 真形幻相总分明 第八出 扰白业遭摈分离 8 宝地师前难识别 第九出 正悟空□山诉佛 9 照妖镜两影糢(模)糊 第十出 伪行□野地殴师 10 森罗殿二心混乱 第十一出 捣鬼装人惊悟净 11 如来佛咒钵辨形 第十二出 认诚作妄证潮音 12 紫阳仙授衣保□ 第七本(第14册)
第十三出 金箍咒一般疼痛 13 赛太岁压境贪花 第十四出 照妖镜两下糢糊 14 孙行者牵丝胗脉 第十五出 地藏王根寻合相 15 息妖火飞掷金杯 第十六出 如来佛立辨幻心 16 达佳音私遗宝串 第十七出 荆棘能芟清净域 17 换金铃赚入香闺 第十八出 松筠思结喜欢缘 18 收犼怪仍归法座 第十九出 火焰山召神问诀 19 陷空山夫人上寿 第二十出 翠云洞借扇翻冤 20 翠云洞公主报雠 第二十一出 赚取芭蕉终捕影 21 赚取芭蕉终捕影 第二十二出 戏调琴瑟又生波 22 戏调琴瑟又生波 第二十三出 诓女□言传妙蕴 23 诓女赠言传妙蕴 第二十四出 缚魔归正许修持 24 缚魔归正许修持 大阪本第八本(第15册)
故宫本第辛册 第一出 四□安澜征圣治 1 九头狮离座贪凡** 第二出 七姨斗草报天缘 2 七姊妹寻芳斗草 第三出 托钵蓦逢乔妮子 3 托钵蓦逢乔(娇)娘子 第四出 浴泉猝遇猛鹰儿 4 浴泉猝遇猛鹰儿 第五出 蛛网牵缠遭五毒 5 蛛网牵缠遭五毒 第六出 黎山指点访千花 6 黎山指点访千花 第七出 破情丝毗蓝鲜厄 7 金顶乘云迎佛子 第八出 开寿域地涌称觞 8 艾文结伴访狮驼 第九出 煽风情灰婆绾合 9 叹飘零诚殷爱日 第十出 猜哑谜艾叶投机 10 探消息令集钻风 第十一出 □飘零诚殷爱日 11 收宝剑狼怪复仇 第十二出 探消息令集钻风 12 赠黄金柳生献策 第八本 (第16册)
第十三出 狼子双除收宝剑 13 五花营长蛇熟演 第十四出 鹦哥特拨护祥门 14 一字阵文豹先擒 第十五出 和鸾娘□金赴阙 15 猿摄宝瓶奘便破 第十六出 柳逢春献策封侯 16 象供藤轿送成虚 第十七出 五花营长蛇熟演 17 收伏狮驼皈正法 第十八出 一字阵文豹先擒 18 阐扬象教仰高僧 第十九出 猿摄宝瓶装便破 19 荷恩纶荣归花烛 第二十出 象供藤轿送成虚 20 装难女途中误救 第二十一 出收伏狮驼皈正法 21 镇□寺三僧被(破)啖 第二十二 出图容香火答高僧 22 陷空山二女漏风 第二十三 出荷恩纶荣归花烛 23 孙行者闹破鸾交 第二十四 出献嘉瑞逃匿鹿狮* 24 李天王扫清鼠孽 大阪本 第九本(第17册)
故宫本第壬册 第一出 张紫阳下凡保□ 1 暗怀嗔广寒兔脱 第二出 赛太岁压境贪花 2 思构衅颉利鸱张** 第三出 巧行医脉悬彩线 3 大唐国亲整王师** 第四出 潜放火焰息金杯 4 小雷音狂施法宝 第五出 欲达佳音遣二女 5 黄眉祖神通大展 第六出 为乘沉醉换三铃 6 弥勒佛结庐收妖 第七出 犼怪羁縻归佛座 7 天竺国公主被摄 第八出 鹿精炮制进仙方 8 布金寺衲子谈因(音) 第九出 召摄鹅笼缘保赤 9 抛彩球情关释子 第十出 试征药引许开心 10 流春亭醉闹僧徒 第十一出 装□女途中误救 11 倚香阁狡兔言情 第十二出 病维摩寺内遭擒 12 流苏帐蜜蜂拆(折)侣 第九本 (第18册)
第十三出 泄佳期巧逢汲水 13 兔窟荡平返月殿 第十四出 惊好合赶散张筵 14 花宫宁迓复金闺 第十五出 闹鼠狱长庚解结 15 殛蟒蛇行□除魔 第十六出 成蝶梦八戒圆亲 16 清秽污悟能开道 第十七出 公子虚怀借兵□ 17 暴沙亭公子投师 第十八出 钉耙大会漏风声 18 虎口洞悟空夺宝 第十九出 白泽驱除虎口洞 19 白泽横行玉华国 第二十出 苍旻求救妙岩宫 20 苍旻求救妙岩宫 第二十一出 九□山魔收太乙 21 九节山魔收太乙 第二十二出 金平府夜赏花灯 22 金平府夜赏花灯 第二十三出 元夕游街冲假佛 23 元夕游街假(充)充(假)佛 第二十四出 四星鏖战捉群犀 24
四星鏖战捉群犀 大阪本第十本(第19册)
故宫本第癸册 第一出 小雷音设深陷阱 1 太白召诸神扈跸** 第二出 黄眉佛展大神通 2 唐僧遣弟子披荆 第三出 一诚能解瞒天罪* 3 联诗□红杏牵情 第四出 独蟒俄除过路僧 4 奉纶音元戎出塞** 第五出 柿子山悟能开道 5 探风声军师捣鬼** 第六出 广寒宫玉兔潜逃 6 闻雷震颉利消魂** 第七出 天竺国公主被摄 7 斩(錾)妖道鏖战贺兰** 第八出 布金寺衲子谈因 8 逼凶酋狂奔紫塞** 第九出 抛彩球良缘凑巧 9 运藤牌敬德追逃** 第十出 招驸马吉礼安排 10 颁凤诏秦琼接旨** 第十一出 御园留众徒设宴 11 沙漠贼颉利授首** 第十二出 月妖代三藏摹情 12 东土僧化脱凡胎 第十本(第20册)
第十三出 变蜂媒拆开鸳偶 13 印度皈依瞻圣境 第十四出 寻兔窟惊动蟾宫 14 檀林见佛悟禅心 第十五出 大圣救师施妙法* 15 经取珍楼开宝笈 第十六出 宝幢引路脱凡胎 16 凯旋玉殿赐华筵** 第十七出 五应度檀林见佛 17 老鼋怒失西来信** 第十八出 千花藏珍阁授经 18 古柏欣怀东向枝 第十九出 归信验柏枝东指 19 迓金经仪杖全排 第二十出 设仪迎梵卷西来 20 开法会瑜伽广演 第二十一出 开法会瑜伽广演 21 冥府降祥空地狱** 第二十二出 □灵霄帝敕巡游 22 灵霄奉敕步天宫 第二十三出 满誓愿慈航共济 23 满誓愿宝筏同登 第二十四出 庆升平宝筏同登 24 庆升平天花集福
*故宫本所无
**大阪本所无
①吴晓铃《〈古本戏曲丛刊〉九集序稿》(《吴晓铃集》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上述关于吴晓铃论文之解说与翻译,参见磯部祐子女士《关于〈古本戏曲丛刊〉九集》(Naodela China第11号,2011年)。又,尽管没有见过张净秋介绍的“康熙朝岳小琴本《升乎宝筏》”,但和大阪本相比其相异点颇多。张净秋指出,在岳小琴本里“江流故事”只是简单提及,此外像“山南大王”等五难都被省略了,也没有“唐太宗入冥”,并认为那是因为和《大清律例》相抵触的缘故。想来要是和大阪本比较的话,那似乎是一个相当有问题的文本(参见张净秋《论〈升平宝筏〉对小说〈西游记〉的改编》,《求是学刊》2012年第2期)。
②磯部彰《上海图书馆所藏〈江流记〉原典与解题》(日本文部科学省特别推进研究“清朝宫廷演剧文化之研究”课题组,2010年3月)。
③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藏四色抄本之影印及其梗概,收录于《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藏〈升平宝筏〉之原典与解题》(东北大学出版会,2013年3月)。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之概要,收录于《清朝宫廷演剧文化之世界》(东北亚研究中心丛书,2012年12月)。大阪本与故宫本之出名对照,见本论文结尾处所附表格。
④磯部彰《〈西游记〉接受史之研究》第四章,多贺出版社1995年版。
⑤《御定曲谱》卷五《江流传奇》、《南曲九宫正始》之《陈光蕊》等。“奴才和素、李国屏谨奏,本月二十七日报到,奉汉文御批,和素所奏西游记一书二部,书到随奉带来。钦此。钦遵。汉文西游记二部,一部一函十六卷,满文本已照此翻译,御批未译。另一部为二函二十四卷,其中与另一部相违之处已夹签,一并谨奏。(朱批:尔原奏并非为满文,而今又稀里糊涂忘了原奏矣。)”康熙五十二年闰五月二十八日档案(《清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上册所收),其中所见“西游记”应为小说。康熙朝之“旧本西游记”剧,可见于懋勤殿旧档案《清圣祖御旨》(《掌故丛编》所收)。
⑥磯部彰《〈钓鱼船〉与〈进瓜记〉》,《〈西游记〉资料之研究》(东北大学出版会2007年版)、《上海图书馆所藏〈进瓜记〉原典与解题》。
⑦参照宫胁淳子先生《蒙古之历史》(刀水书房2002年版)、冈田英弘先生《康熙帝之书信》(中公新书1979年版)。
⑧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序《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故宫珍本丛刊》所收)。
⑨参见丁汝芹《清朝内廷演戏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