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与成人教育_成人教育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与成人教育_成人教育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与成人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中国社会论文,阶层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经过潜心研究,把中国的社会阶层重新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注:陆学艺.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二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

一、中间阶层的界定

十大阶层的重新界定也产生了新的中间阶层。西方中间阶层早就出现,但他们的中间阶层是阶级的产物,带有阶级的意味,又叫中间阶级或中产阶级。而我们所探讨的中间阶层与阶级并无绝对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中间阶层大多是“白领”的同名词。其实不然,中国现阶段中间阶层的主要特征有:(1)系脑力劳动者;(2)具有较高学历,接受过专业化训练;(3)以工资、薪金谋生;(4)程度不同地拥有对劳动过程的直接控制权,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5)政治态度温和、保守,追求民主、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社会意识形态;(6)生活方式、行为教养以上层社会为马首,讲究格调、品味;(7)价值观念上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8)拥有体面生活的私有财富、闲暇时间及消费能力(如私家车、私产房、携家人旅游、度假,等等)。最核心的特征是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更多依赖“组织资本”(即管理权力)和“文化资本”(即专业技能)来获得其社会地位。(注:同上.267.)以十大阶层的划分为依据,我国现阶段的中间阶层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及个体工商户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是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掌握着较多的文化资本,是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中间阶层的主要构成成分,这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占5.1%,在社会流动中较为稳定;办事人员阶层是指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文职人员等组成。他们大多从事低层白领工作,这一阶层是现代社会的中间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阶层在社会流动链条中承上启下,掌握着一定的组织资源,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为4.8%;个体工商户阶层是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主要包括小业主或小雇主和自我雇佣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这一阶层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很少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到2000年已有2571万户,全部从业人员为5071万人,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占4.2%。(注: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J].江苏社会科学,2003(4).)这三个群体依次构成了社会流动中间阶层的上中下等级。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于几年前大胆预测,20世纪末,中国的中间阶层数量将达到100万人,而现实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奈斯比特的预测。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中国中间阶层人数已达到8000万以上。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权威人士也曾指出,21世纪初的5年内,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间阶层。如果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如社科院的这项报告所预测的那样,中间阶层在未来的10年之内将会得到几何级的增长,中国的社会结构也会迅速从哑铃型向纺锤型的方向转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中间阶层将会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今后有5 类人将会步入中间阶层队伍:一是科技开发型企业家,二是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三是金融债券业的管理阶层,四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就职于中介机构的技术人员,五是各种私营企业中的部分人员。(注:杨波.试论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功效与发展战略[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从以上新中间阶层的特征可以看出,中间阶层大多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与教育的联系比较密切,并且重新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大。

二、成人教育培育中间阶层的优势

理想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所谓两头小的阶层是指优势阶层和弱势阶层,中间大的阶层是指中间阶层。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中间阶层的人数将占总人数的40%以上。目前,我国中间阶层的规模还远远不够,1999年只占15%左右,到2002年,中间阶层的规模已扩大到18%。今后20年,如果能按这个速度发展,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到2020年,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 中间社会阶层的规模若达到38%—40%左右的水平,那么,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将基本形成一个合理而有活力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注: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7.)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中间阶层必定会进一步扩大,而且我国现阶段中间阶层所呈现的趋势也正是如此。

中间阶层对现代社会建构中的独特价值体现为:促进社会稳定,减少社会张力;激励向上流动,优化社会结构;培育公民意识,催生公民社会以及对消费和社会生活方式的示范作用等。(注:周伟文,赵巍.中间阶层的成长动力与社会培育[J].河北学刊,2003(5).)要加快对中间阶层的培育,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培育需要国家、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参与,其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间阶层的成员都是参加社会工作的成人,因此,对他们的再教育就与成人教育密切相关。人们常说,教育是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成人职业教育促进了那些在职期间有干劲的人提高其社会地位。

(一)成人教育的收益期短

传统教育也就是普通教育,是一种正轨的教育形式,个体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步一步的读下来,然后再参加工作,通过这种普通教育形式实现向上流动。而成人教育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中间可以节省环节,个体可以通过接受成人教育节省教育时间,因此,成人教育的收益期短。个体可以通过成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尽快实现向上流动,进入中间阶层。

(二)成人教育大众化

现在的传统学校教育总体上来说还是一种精英教育,进大学深造的人数相对少,不能满足广大学子的需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而成人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形式,它吸收学员的标准相对低,办学网络向下延伸,有为农村服务的农村成人教育,有为城市、城镇服务的非学历教育和开放式教育等等,这些成人教育形式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可能,从而有利于扩大中间阶层。

(三)成人教育是中间阶层向上流动的阶梯

中间阶层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接受社会再教育的可能性大,受教育的意愿强烈。中间阶层社会地位处在社会的中间位置,竞争激烈,如果不及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就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就会从中间阶层向下流动,进入弱势阶层。因此,中间阶层必须积极地接受再教育。

从代内流动看,教育水平高的中间阶层个体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增多,步入精英阶层的可能性大。中间阶层个体要想实现高层流动,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自身的技能水平、社会观念以及专业知识等,而工作了的中间阶层个体已经离开了学校教育,因此就必须借助于成人教育实现他们的目的。中间阶层个体就会参加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函授、自考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因此,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中间阶层向上流动的阶梯。

(四)成人教育为中间阶层提供第二次受教育机会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业余进修班使得中间阶层的成员可以获得从事本职业的资格和更高的素质,成人教育为中间阶层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第二次教育机会的存在在中间阶层中间产生了更大的教育机会均等。中间阶层可以凭借第二次教育机会获得职业资格、技术技能等,从而巩固其中间阶层的社会地位。这种教育机会的获得与中间阶层本身的特点有关。中间阶层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接受社会培训的机会就会相对增多,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有优势。社会上各种机构开办的培训项目更多的是面向中间阶层,如各种教育培训、专业培训及各种资格考证都是面向中间阶层的,社区教育、闲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中间阶层服务的。中间阶层大多是工薪阶层,他们都有固定的周末和假期,相对于精英阶层,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足,就会把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培训。相对于弱势阶层,中间阶层在经济实力上充裕,会把资金投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利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

三、成人教育促进中间阶层成长与培育的对策

中间阶层的壮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人教育也要促进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发育,在社会结构的合理发展方面尽成人教育的一点微薄力量。

中间阶层的个体都是成人,他们都从事一定的职业,因此与成人教育联系密切。在这种大趋势下,成人教育如何应对中间阶层的崛起,如何促进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是成人教育社会学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观念

现阶段人们对中间阶层的认识还不足,有的把中间阶层看作投机的小商人,有的只是看作“白领”,还有的人把中间阶层等同于资产阶级的中间阶级。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培育,因此要转变人们的观念。成人教育是一种与成人结合得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是教育与经济的直接接点。因此,成人教育要利用这个优势转变成人的价值观念,转变传统的看待中间阶层的看法。在具体的成人教育中可以适当开设一些与中间阶层有关的课程,并对中间阶层做出合适的界定,在成人教学课堂中适当的渗透中间阶层的有关知识,促进人们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中间阶层。

(二)建立严格的成人教育筛选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

成人教育的形式多样,办学层次多,能适应成人的不同需要,成人教育使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就业和晋升的机会也均等,尤其使出身于低阶层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向上流动的愿望。

教育是阶层间流动的重要通道。大中专学校的招生考试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一条合法、稳定、畅通的社会成员流动、特别是异代流动的渠道,从而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安定要素和建设性因素。(注:朱光磊.大分化新组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4.)夜大、函授、职大等各种教育、培训渠道,其作为教育筛选机制重要内容的进步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建立成人教育筛选机制,使成人教育作为中间阶层筛选的重要环节,严格成人教育的考试审核制度,通过成人教育实现中间阶层向上流动。同时,要建立成人教育的公平竞争机制,通过公平竞争,使广大的弱势阶层能向上流动,流入中间阶层,从而扩大中间阶层,实现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培育。因此,教育大众化和现代筛选制度的建立是形成中间阶层的基础动力。

(三)创办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形式

成人教育形式要多样化,以适应不同职业的成人再学习的需要,努力造就发达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广大的成年人参与再学习、再教育,使他们广泛接受中间阶层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只有这样,中间阶层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体部分,我国的社会结构才能走向合理化。

要大力发展岗位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下层的人员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从而扩展中间阶层的队伍,使我国的社会结构趋向合理。

(四)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专业技术人员是中间阶层中的上中层,在中间阶层中占大多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知识和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在全国城镇企业的1.4亿名职工中,技术工人却只占一半左右,其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仅占35%左右,而高级工仅占5%左右。 要扩大中间阶层的队伍就必须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育壮大。因此,要着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培育一批有专长的技术人员,适应经济专业化和社会职业化的需要。

(五)创办多种形式的闲暇教育

中间阶层从事脑力劳动,他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如果对闲暇时间利用不当就会导致一些问题。现在中间阶层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网上有许多论述中间阶层生存状态的文章,如《透视中国中间阶层生存状态,中间阶层有车有房还是不快乐》。中间阶层的焦虑,不但来自自身社会地位的不稳定,同时也来自其内部的“阶级”斗争,中间阶层也分层,也有上中层、中中层、中下层的区别,内部呈现着一种金字塔式的分布,上小下大。也有各自来历和从事行业的不同,互相瞧不起,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拆台。尤其是在新中中产、新下中产间,随着这几年IT业和资本市场的火爆,充斥着太多的知识暴发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缺乏知识涵养的情况下,随着腰包的突然膨胀,一时竟不知所措,思维、行动都失去常态。中间阶层每天要面临大量的工作,他们往往与劳累、疲惫相伴。闲暇时间的休闲活动很少,在假期或周末时间没有适合自己的业余活动,导致中间阶层成员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等。

因此成人教育要创办多种形式的闲暇教育,如成人文化生活艺术教育、市民教育等,为中间阶层寻找心理依托,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个人修养。鼓励多种办学机构开办闲暇教育,积极举办社区教育,在中间阶层居住的社区内开办多种教育形式,如中间阶层拥有一定的资本,要鼓励中间阶层群体学习更多的经营投资和理财知识,为中间阶层的生活起居服务。通过创办多种形式的闲暇教育,使中间阶层树立起坚强的精神支柱。

标签:;  

当代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与成人教育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