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主义论文,爱国主义论文,中国论文,精神论文,动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后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必须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重视精神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恩格斯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①但是经济因素并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影响历史进程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诸如政治、法律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等,甚至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列宁和毛泽东也非常重视精神动力的作用。例如,列宁反复强调,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列宁还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在一个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更是重视精神动力的作用。在革命的困难时期,他总是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他在坚持生产力、经济基础、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精神的反作用。
邓小平同志在充分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非常精辟地阐述了精神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精神动力的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邓小平同志强调,坚持精神动力的作用,对于搞社会主义来说,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他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出发,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第三,他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也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他指出,爱国就是首先要使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强大起来,我们应不怕压、不信邪、百折不挠地发展自己。第四,他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忽视精神动力作用的不良影响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他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经济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不只是在阐述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坚持精神动力作用的普遍意义;而是更进一步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阐明这方面的道理,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动力的作用。这是他的一贯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二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一,爱国主义只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才能真正结出丰硕的成果。
爱国主义是一种为祖国独立富强而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②在这种历史条件之下,近代爱国主义的特点是:针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中华民族在忧患、抗争和求索的过程中弘扬了古代爱国主义的传统,并使之进入新的境界;争取民主独立、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提出各种促使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救国方案,是近代爱国主义追求的具体目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追求祖国的进步与富强,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中心主题。为此,从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一直到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种种的探索和试验,他们的探索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他们的民族的抗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所有这一切试验,最终都失败了。正是在这个关头,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从此,近代爱国主义得到升华,开始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走上了富强、繁荣之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这一历史的经验时说得非常中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③这也就是说,爱国主义只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积极的成果。从爱国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完全符合历史的辩证法。
第二,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内在地统一了起来。
这是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基础,是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扬。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真正克服长期造成严重危害的狭隘观点,使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国外侨胞,总之,使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都紧密地团结起来,积极地行动起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因此,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针对着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④这就是说,无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对于我国的公民,特别是青年来说,爱国主义只能是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可能有别的解释。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的具体体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走自己的路,维护民族的尊严和独立。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⑤“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⑥他还反复强调指出,中国是个大国,但又是个小国。所谓小国,就是因为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不尊重自己民族的感情,不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考虑问题,或者说,总是看着发达国家的脸色行事,坐到别人的车子上,任其支配和指使,那末中国就没有前途,就不会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在今天世界的多极格局中就不会占有一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就是坚持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闭关自守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只能导致落后。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我们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当然,实行对外开放,也会有一些消极的东西进来。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正确而有力的措施,就能够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防止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这也就是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生产力,而且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正是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内在地统一起来了。
三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从价值观上说,就是坚持集体主义。
集体是以各种不同的纽带所联系而组成的人群共同体。国家当然也是一种集体。不过,在剥削阶级国家那里,它是一种“冒充的集体”、“虚假的集体”,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才是真正的集体。在我国,个人只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中的一员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身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并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说的集体,当然不是指剥削阶级国家的集体。因为他们又说:“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集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些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在封建统治阶级当权的中国,为什么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虽然浴血奋斗,慷慨赴死,而终不能成就大业,这就是因为,旧中国对爱国者来说,是一个虚构的集体,是一种桎梏。在那时,爱国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分离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虽然我们还比较贫穷落后,但是许多老科学家,如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等人,为什么要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而且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能够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使中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新中国是一个真实的真正的集体,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自由的集体。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统一性,坚持爱国主义就是坚持集体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集体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⑧对于这一点,邓小平讲得更明确,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其经济基础的,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只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就不会动摇。
但是,这里也还必须明白,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是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样的集体主义,不但不抹煞个人的正当权益,反而是个人正当权益得以实现的真正保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价值关系,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既包括集体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包括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的形成和实现离不开集体,个人所从事和参与的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条件。因此只有在集体中,才谈得上个人的价值和利益。
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现实的。个人主义在我国虽然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它毕竟不是国家意识。作为国家意识的,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符合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集体主义。虽然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的奉献精神,才真正有希望;中国共产党只有倡导自己的成员发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深得人心,从而率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注释:
①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478页;第1卷,第82、26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79页。
③⑤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2、3、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