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比较研究论文_邱娅,周仁冰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CT室) 84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斑块的应用,并对两者结果进行评估比较,分析双源CT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使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并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共检查出了587支冠状动脉节段,检测出134个粥样硬化斑块(约占22.8%)。其中大斑块占到73%,小斑块27%。共检测出9例心肌桥(约占18%)。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双源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97%,98%。结论双源CT可以实现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区分高危斑块,并对心肌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关键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斑块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ual-sourceCTcoronaryangiography,DSCTCA)是一种新的无创血管成像技术,其扫描速度快,受心率等因素影响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准确性高,极大的提高了扫描的速度,为无创评价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提供了新的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胸痛疑诊冠心病至本院就诊的患者50例(排除心房颤动、造影剂过敏及中重度肾功能不全)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3.6岁;分别进行DSCT及CAG检查。2项检查平均间隔为16.5d。

1.2方法

1.2.1DSCT冠状动脉成像 

采用DS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根据所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分为钙化斑块(>90Hu)、混合性斑块(50~90Hu)及软斑块(<50Hu)。引起血管狭窄≥50%的斑块为大斑块,<50%为小斑块。

1.2.2CAG检查 

采用标准体位,对患者进行CAG检查,冠状动脉节段的划分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分段标准。检查者在未知DSCT结果的前提下,对冠状动脉的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4支血管的各个节段进行评估,直径≥1.5mm的血管入选,共包括50例患者的587支冠状动脉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SCT评估冠状动脉斑块负荷 

对50例患者的587支冠状动脉节段进行DSCT扫描,共检测出134个粥样硬化斑块(占22.8%),其中73%为大斑块,27%为小斑块。在不同冠状动脉血管中,回旋支斑块总发生率(18%)及软斑块发生率(7%),均低于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见表1。

2.2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CAG对冠心病及心肌桥诊断的比较

DSCT准确诊断了97个大斑块(CAG的结果)中的91个,漏诊6个,多发生于分支血管处如对角支(3例),钝圆支(1例)等。另外,左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各有1处钙化病变,因钙化伪影干扰,DSCT错误的将其归于大斑块,而CAG最终证实其仅为轻度狭窄。D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97%,98%。另外,对于心肌桥的检出率,DSCT(9例,18%)高于CAG(2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在科技带动下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到了医疗诊断中,促进了我国造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CT冠状动脉成像有了突破性进展。尽管如此,心脏扫描中一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因为:冠状动脉钙化的局部容积效应经常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1];受到CT扫描速度限制,只有心率为65~70次/min的患者,才能免心脏运动造成的伪影。这就限制了其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很难精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而DSCT是由2套球管和相对应的2组探测器构成的2套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每个球管只需旋转90°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心脏成像,极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从而使无需控制心率,即可更精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成为可能。

DSCTCA整合了两套64层CT来采集冠状动脉的CT图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只有83ms),在心脏扫描中不受心率的影响,扫描速度受呼吸影响小,能够高质量成像。DSCTCA的另一优势是放射剂量低,在保持相同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DSCTCA的射线剂量较单源64层CT明显减少。DSCTCA还具有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工作站,可通过各种处理软件完成对心脏及冠状动脉的3D、4D成像,可实现一键提取冠状动脉树,可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成为方便、无创、准确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方法。

在心肌桥的诊断方面,DSCT较CAG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本研究50例患者中,DSCT检查诊断心肌桥9例(18%),而CAG仅检测出2例(4%)。传统CAG诊断心肌桥的主要标准是观察到典型的“挤牛奶效应”,检出率受到心肌桥的长度、宽度、造影技术、投照体位及观察者的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明显偏低。而DSCT扫描,可以直观显示冠状动脉走形及其与周围心肌的关系,提高了心肌桥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DSCT具有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DSCT无法区分CT值比较接近的斑块组分,如斑块表面的血栓、斑块表面的裂隙、具体纤维帽的厚度等等,对于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方面-局部炎症状况更是无法反映。这些都有待于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DSCTCA是一种安全、无创、经济、简便、较为可靠的冠状动脉病变检查方法,可以为可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提供一种无创筛选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姝兰.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

[2]邢艳.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特性及危险性评估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

论文作者:邱娅,周仁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比较研究论文_邱娅,周仁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