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不同于城市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小,而且对整个公路系统的质量要求较低,但是为了确保整个公路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寿命能够被保障,还是需要以整个工程的质量为有效考虑的因素。除此以外,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对于延长农村公路系统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农村公路系统而言,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行业指标去进行相应的公路养护工作,就会使整个公路系统的运行效率下降,从而影响到公路系统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最终会导致该公路系统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本文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加强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1农村公路的定义
对于公路的定义而言,国家交通运输部按行政等级将公路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其中,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级间的公路。县道由县、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管理。
乡道又称乡村道路。乡道主要为乡村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服务以及乡村与外部之间联系的公路。乡道由县级统一规划,由县、乡(人民政府)组织修建、养护和使用。
2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现有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事企合一。这种体制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无竞争意识、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等弊端,使有限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大量被人头费挤占。此外,有些地区,公路管理机构和交通主管部门都有养护县乡公路的职能,机构重叠设置,职能交叉,关系不顺。因此,在体制缺陷和运行机制落后的双重制约下,农村公路养护面临着资金匮乏和养护效率低下的双重困境,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
2.2用于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不充足
农村公路在建设和养护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用于建设的资金不充足。近几年来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国家和相应省的补助,而在相比之下,农村乡镇的公路建设资金配套设施相当落后。有些时候只能够保证收费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根本就不能用于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超期服役的乡村道路没有或者是缺少资金的保障,这样就使得农村的道路建设处于一种“失养”的状态,有些路段都出现的断行的现象。
2.3养护责任不明确,没有真正的落实
“建养并重,重在管理”,规范、合理的管养措施对农村公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公路管理的管理养护基本处于技术落后时期,养护设备和专业性养护人员严重缺乏、整体养护水平处于极其低下的状况,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养护机制,临时性、突击性的养护仍是最为常用的养护办法,导致道路抗灾能力弱、服务水平差。部分农村公路,由于缺乏正常养护、导致早期损坏频繁出现。
还有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不到位,倾倒垃圾、堆放农作物、打场、晒粮、排水等现象给农村公路养护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养护体制缺乏活力,农民爱路、护路积极性不高,有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规范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体制的改革措施
3.1建立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是公路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建立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长效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全面推进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实现我国农村公路“建一条、成一条、养护一条、长期有效”方针,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形成良性循环。
3.2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就需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因此,这先必须做好养护前的施工工作,如果施工过程中的市场准入、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没有做好,其公路的养护就很难达到预计的标准。其次是要不断优化设计,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公路使用的特点和农村发展速度及车辆类型因地制宜,如果设计不合理,其公路的养护也很难顺利进行公路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就是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建立“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
3.3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公路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3.4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拓宽筹集渠道
农村公路养护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长期匮乏,所以在加大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可采取多方面、多渠道的办法,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县、乡(镇)级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收入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建养;采取质量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有效吸纳民间各方的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沿线的厂(矿)、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补充。
3.5加强人员管理培训,引入高效率养护设备
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技术人员的欠缺,是导致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聘请资深养护专家对公路养护业务知识、技术、方法以及质量等方面进行讲授,普及公路养护基本知识,提升养护人员养护水平。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拟定一套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督促各单位对本区域内的公路进行检查评比,确定优、良、次、差等级。
同时,加大公路养护技术的研发投入,也是实现农村公路高效率养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将等级高的公路养护相关技术经验借鉴于农村公路,逐步更新、淘汰那些技术含量低与消耗能量高的传统机械设备,并引进市场管理手段,引导农村养护企业配备操作性能好、工作效率高的适合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设备。另外,当地政府与公路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机械的投入,使之养护机械化,提高公路养护工作效能。
结束语:
农村公路养护并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体制,使得在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着非常落后的情况。因此,在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的时候,相关管理单位要进行重视,同时,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养护的质量,同时也能更好的形成市场化的运营体制,使农村公路养护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探析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J].杨家彦,杨斌.经贸实践.2018(13)
[2]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J].陈家安.住宅与房地产.2016(18)
论文作者:张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农村公路论文; 公路论文; 公路建设论文; 农村论文; 资金论文; 质量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