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原则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及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基本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原则较多,这里只对最基本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求实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拓展性原则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一、自然适应性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首先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要求,要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社会的变动极为敏感,并且不断地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手段等来适应社会的变化,表现出非常强的社会适应性特征。一般而言,上层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点上,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特殊之处在于它比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反应更快,而后者如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具有更强的相对独立性,反应可以滞后,甚至滞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最直接地体现政治要求和完成政治任务的手段,同时,它也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只要政治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立即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阶级性、政治性的特征决定的。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要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它们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认识越深、越全面,工作的主动权就越大。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只有当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要求相一致时,工作对象才会对环境影响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并在此影响下,达到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转变与提高。
自然适应性原则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不是无条件、无止境的。按照现代关于人与环境的新观念,人既不是环境的奴隶,也不是环境的主人,而是环境的一部分。这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环境的造化之工,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只是这一部分在某一种程度上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体系,并在某种程度上与环境对立。其实,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怎样变化,也只能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中进行,这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能超越的。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人对环境的作用,不能片面强调“环境的净化”、“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不能过于优越和单纯,过于理想化,以免脱离现实社会环境太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不仅要考虑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且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环境变化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要求。
这一原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以便对社会的发展及时做出反应,满足工作对象不同发展的需求。不能动辄搞“封闭式”的教育和管理。
二、方向性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方向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与思想政治工作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相一致。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坚持方向性原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各个政治集团的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思想,总是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表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因此,不同时代与不同社会制度中的各个政治集团,都采取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灌输和传播自己的意识。在封建社会,我国统治阶级广泛传播“三纲五常”的思想,以麻痹人民群众的意识,维护其封建统治。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则是大力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以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来腐蚀人民群众的灵魂,从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的和任务,则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使之为把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坚持方向性原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环境决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处在一个开放、变动的环境中,必须受到各种倾向思想的影响,既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影响,又有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残余思想影响以及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等等,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产生了曲折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坚持方向性原则,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反对各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倾向。
2.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目标上,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目标。
3.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内容上,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作为基本内容,在当前,尤其要着力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教育。
4.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上,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在人格环境建设上,必须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党性修养。使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行动上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带领人民群众。
三、整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按其影响范围划分可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按其状态可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按其内容可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些环境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不能一叶障目,只重视某几方面的环境建设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和联系,充分发挥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只有当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系统的各要素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要本着“着眼未来,立足于现实、着重建设”的精神,整体设计和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整体性原则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论关于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原则,把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各方面力量组织好、部署好,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整体,从而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形成“合力”。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最忌讳的是各种环境因素的无系统性,不协调性,这种不系统,不协调性往往导致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相互“顶牛”,影响环境建设的效果。正是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江泽民同志也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2]
整体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目标一致和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各因素之间关系协调。所谓目标一致,不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长远目标要一致,阶段性目标也要一致;不只是在口头上和形式上一致,行动上也要一致。目标的差异常常是形成“合力”的最大障碍。所谓关系协调,就是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在整个环境建设中位置恰当,主次分明,配合默契,各自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求实性原则
求实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一项根本原则,它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坚持求实性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这是坚持求实性原则的基础工作。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首先必须花大力气,深入客观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摸准本单位、本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脉搏和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要实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应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本着经济、实用的宗旨进行。就拿思想政治工作物质环境建设来说,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物质环境并不意味着刻意追求豪华的设施和讲究排场,而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物质环境建设不能脱离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自身能力去追求物质条件的丰裕和外表的完美。
3.要求实效。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应追求实际的效果,防止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是为建设而建设。在现实中,不少单位和部门在这方面容易走入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就是改善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条件,就是用各种标语口号或宣传画、宣传栏点缀一下,而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环境建设。只重形式,只重外表,而忽视了实际效果。
五、创造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环境论认为,在实践中人具有接受环境影响的一面,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活,必须接受为自己准备好的环境,并受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人本身具有主体能动作用,他能反作用于环境,积极能动地影响客观环境。因此,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是积极主动的一方。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人对客观环境也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他们在受到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同时,能反作用于环境,创造出适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创造性原则。创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出发,对一些还没有成为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发展又可能成为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积极因素,要加以创造;二是对一些已经给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带来不良影响的环境进行改造,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安定团结,造成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局面;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树立优良的校风、班风、形成良好的学风,造成一种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刻苦学习,教师为培养“四有”新人而尽职尽责,干部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而热情服务的气氛;对每一个人来说,则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以自己的成果造成一种对别人的良好环境。因为每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构成了环境。
实践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的基本途径。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形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者在实践中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者对环境的选择、利用、改造以及创造适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对工作对象施加影响也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所以说,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的目的、计划的形成、环境创造的过程,到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施加影响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六、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主体转化原则,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将工作对象视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工作对象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目标的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这种工作对象的主体性主要是通过工作对象积极自学地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自觉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并主动地“内化”表现出来。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主体性原则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共同参与建设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既要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更要发挥工作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有责,个个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氛围。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在环境建设中的自主性。自主就是自主、自动、自决、自律,对环境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思想上独立思考,行为上自我控制。自主性是主体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条件,又是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结果。自主选择的前提是要确立主体对环境的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意识。所谓自主意识就是主体对环境的独立意识,而不是盲从意识,就是主体对环境的主人意识,而不是被动的奴役意识,就是主体对外界的驾驭意识,而不是屈从意识。主体如果丧失了对环境的自主性,主体就会在环境中失去能动性,现代社会中,那些跟着感觉走的感觉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环境的自主性造成的。所谓自主选择,就是主体对环境变化的自主把握,对环境因素的自主分辨,对环境需要的自主取舍。自主把握就是主体对环境发展变化的认识,以确立积极适应环境、支配环境的前提条件。自主分辩是指主体对复杂环境因素的分析与鉴别,是自主把握的要求。自主取舍是主体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对环境因素的接受和排除,是自主把握、自主分辨的结果。自主把握、自主分辨、自主取舍是相互联系的,充分体现了主体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代特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控制和把握的环境因素越来越有限。这样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复杂环境面前的主体意识的重要性更加凸现。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在环境建设中的主体性,必须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七、拓展性原则
所谓拓展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空间,充分利用一切有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上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潜能的发挥,特别是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环境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我们必须重视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利用空间,充分发掘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的积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是极其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要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动态,分清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目标,选择环境的积极因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克服由于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负面效应,努力将外部环境不可控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可控的因素,增强工作对象的免疫力,保持环境影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建设上,往往只围绕工作对象来进行,把工作对象当作被动的客体,忽视了工作对象在环境建设中的主体性发挥。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外延的拓展与内涵的挖潜,把拓展思想工作的外部环境的利用空间与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的空间与内涵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