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调查综述_仓储成本论文

第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需论文,调查报告论文,中国物流论文,摘要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解我国近几年的物流市场运作现状,中国仓储协会在《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等单位协助下,从2001年至2004年,已经先后组织了5次全国范围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调查对象覆盖全国的生产、商贸及物流企业。通过市场调查而形成的系列“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研报告”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调查结果经常被国内外权威物流研究机构及物流专家引用,成为分析中国物流市场的权威依据。

为了继续开展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系列调查活动,2005年在中国仓储协会的主持下,我们继续邀请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商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酒类商业协会等9家权威协会作为协办单位,联手共同组织了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状况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活动还得到了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在众多的权威协会的支持下,2005年我们从上述各行业协会的主要会员及《物流技术与应用》主要订户中定向遴选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共38000多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38000多份。根据此次调查活动回收的有效问卷的处理结果完成了此次调查分析报告,描述了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水平,分析了主要的物流作业指标,揭示了物流市场的供需状况,并对物流设施设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全部报告18000多字,100多幅图表,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调查报告主要内容与观点作摘要介绍(如需要总报告请联系Sales@edit56.com.cn)。

第一章 中国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一、样本构成及企业基本信息

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及连续性,在保持前几次调查问卷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考虑到制造业、商贸业物流需求快速发展的特点,第六次调查活动对调查问卷的有关调查内容做了补充与修改,并对物流市场需求方按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的行业性质合理分配了问卷发放样本,回收问卷的企业性质构成比例如表1所示。

企业性质构成企业性质构成

生 国有独资企业16%国有独资企业18%

产 集体企业4% 商 集体企业5%

制 三资企业12%贸 三资企业1%

造 外商独资企业18%企 外商独资企业13%

企 民营企业37%业 民营企业38%

业 内资股份制企业 9% 内资股份制企业 20%

上市公司4% 上市公司5%

合计100%

合计100%

从企业规模来看,在回收问卷的企业中,生产制造企业的规模大于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的经营额平均在38亿元左右,其中,最大的企业经营额约在202亿元;商贸流通业的企业经营额平均为13亿元左右,其中,最大的企业经营额在100亿元以上。与2004年的调查数据相比,企业规模有很大地上升,说明调查工作已经得到很多大型企业的关注,提高了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构成比例如表2所示。从中看出有很多企业集团属于跨行业经营,故合计的比例大于100%,其中,商贸业跨行业经营的比例远大于制造业,这是商贸企业特点决定的。

所属行业 构成比例 经营产品大类构成比例

食品 6% 百货69%

生 家电 13% 五金交电42%

产 电子 10% 商 建材7%

制 烟草 3% 贸 食品75%

造 日化 11% 企 家电38%

企 医药 8% 业 电子22%

业 汽车 13% 通讯33%

机械加工 33% 日化58%

其他 28% 服装24%

其他20%

调查表明,57%的商贸企业的经营品种集中在1~10万种之间,另有2%的零售企业的商品品种超过10万种。本次调查中,商贸企业经销的品种小于1万种的比例占43%,比第四次调查的37%增加了6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中中型民营商贸企业增加所致。生产制造企业中,专业化生产特征比较突出,仍然是大部分企业生产的大类产品在10大类以内,品种在200种以内,只有少数企业生产的大类产品在10类以上,品种在200种以上。但这部分企业比例有较大上升。

生产制造企业中,60%的企业的销售范围在全国范围,28%的生产制造企业的销售范围在全球范围,部分企业的销售范围局限在本地区域范围以内。因此,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其中,大部分企业按订单组织生产,占生产制造企业样本数的55%,但按销售计划排产的仍占45%。

二、物流运作现状

1.工商企业库存状况有很大改善。

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周期分析如下图所示:

附图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库存周期分析如下图所示:

附图

商贸企业商品库存周期分析如下图所示:

附图

调查表明,78%的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期在一周至3个月以内,约65%的生产制造企业成品平均库存期在10天至3个月;90%的商贸企业商品销售库存期为1周至3个月。与第五次调查数据比较,库存周期在10天以内的企业比例大幅上升,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与成品库存周期都有明显下降,商贸企业库存周期也有较大改善。

2.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增加,但库存量出现下降趋势。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原料物流的供应方数量增加的占62%,减少的占24%,不变的占14%;原料库存量增加的占25%,下降的占50%,不变的占25%。与2004年调查相比,原材料供应企业增加,库存出现下降趋势。

3.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物流系统继续改善。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现场物流采用看板管理的占41%,采用JIT配送的占25%,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采用精益化物流管理的占41%,使用条码信息系统的占22%,采用了企业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比例为18%,相对于2004年的调查具有较大提高,说明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继续改善。

4.生产制造企业采用了多种物流改善措施(见下页左上表)

物流系统改善措施 企业比例

物流运作采取主要物流技术 企业比例

一体化物流管理

25%

物流容器 28%

供应链管理优化

38%

工位器具 63%

原材料招标采购

53%

叉车/拖车 81%

物流业务外包 59%

吊车起重设备 31%

实施ERP信息管理系统 56%

生产线连续自动输送设备41%

业务流程优化与改造

47%

自动包装与码垛技术16%

其他 3%其他 13%

5.物流作业指标继续改善,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见下页左下表)

附图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都在2%以下;配送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客户创造服务价值中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工商企业的配送及时率都达到了90%以上,单据处理准确率都高于96%。相对第五次调查而言又有一定改善。其中,回答订单处理准确率高于98%的企业比例基本达到或略超过55%。

三、2005年中国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1.生产制造企业预计2005年原料供应物流量分析如下图:

附图

2.生产制造企业预计2005年成品物流费用增长分析如下图:

附图

3.商贸企业预计2005年物流费用增长情况分析如下图:

附图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大多数企业预计2005年物流费用都呈增加趋势,物流量呈上升趋势。

四、2005年中国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工商企业的物流执行主体分析。

工业企业原料物流执行主体如下图所示:

附图

工业企业成品物流执行主体如下图所示:

附图

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如下图所示:

附图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56%,公司自理占25%,第三方占19%。说明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和本公司,合计占有81%的比例,比2004年有所上升。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16%的执行主体是公司,与第五次调查结果继续下降;31%全部是第三方,比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上升;53%的执行主体是部分自理与外包相结合,与第五次调查结果相比变化不大。调查表明,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专业分工更加明确。

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7%为第三方,与第五次调查结果相比有较大下降;5%的企业由供货方承担,78%的企业由公司自理,与第五次调查结果比公司自理物流业务有较大上升。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大部分商贸企业的物流业务之所以选择由公司自理,主要是因为商贸企业利润率很低,物流作业又属于多品种的复杂操作,物流业务外包以成本为导向。这样,大部分的物流公司难以操作,更难获利,因此大部分商贸企业选择了自理物流业务。对公司而言,自理物流业务部分只作为商贸流通业的后勤保障措施,不以盈利为目的。

2.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向纵深化发展(见下图)

附图

生产制造企业与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与第五次调查数据相比,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服务中干线运输比例较市内配送比例有较大上升。

根据调查分析,在外包物流服务中,企业对包含多种物流服务的综合物流服务需求呈上升趋势,如生产制造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希望提供三种以上物流服务的企业需求比例高达73%。

3.现行物流的满意度。

(1)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

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和自理物流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相对于第五次调查均有所下降,但不完全满意度却有较大比例上升,这与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物流服务的发展有关。一方面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越来越完善,不满意度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第三方物流公司还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如下图所示。

附图

商贸企业对物流服务不完全满意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对物流的满意比例。相对而言,商贸企业对物流服务不满意程度较低。与第五次调查结果比较,企业对物流服务满意的比例有所上升,说明企业物流服务有较大改善。如下图所示。

附图

(2)工商企业对现行第三方物流运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原因要素生产制造企业

商贸企业

运作成本高 22% 45%

信息不及时不准确

35% 32%

作业速度慢 13% 20%

服务内容不全

39% 21%

货损率高

30% 4%

作业差错率高

35% 9%

服务态度差 26% 7%

没有网络服务

26% 10%

不能满足需求波动

32% 27%

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 39% 18%

不能提供管理与咨询服务 30% 17%

其他

4%

10%

调查表明: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生产制造企业中,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不满意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服务内容不全和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服务,其次是信息及时性与准确性低和作业差错率高。与第五次调查相比有较大变化,可以看出近年来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深化,成本不再是企业对物流服务最不满的意因素。

4.新物流商选择。

生产制造企业选择新的第三方物流代理的意愿如下图所示:

附图

商贸企业选择新的3PL意愿如下图所示:

附图

调查表明:有74%左右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相对于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说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外包的优势,纷纷寻求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商贸企业只有46%的企业在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说明商贸企业更愿意自理物流业务,也说明采用商贸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难以满足企业要求。

5.需求市场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内容分析。

(1)工业企业希望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如下图所示:

附图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以干线运输、市内配送、物流管理与咨询、物流系统改造、仓储保管。说明生产制造企业还是以基本的物流物流服务需求为主,但企业已经对物流改善的管理咨询服务和物流系统改造给予了很大关注。

(2)商贸企业希望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如下图所示:

附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商贸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主要以市内配送、仓储保管为主,说明商贸企业物流运作主要以区域为主,更关心同城物流的仓储与配送。对包装加工、物流系统再设计需求、开发物流信息系统需求、仓储保管需求的企业比例也保持在31%以上。与第五次调查相比,对干线运输、物流系统设计、包装加工的需求比例有所上升,说明这些服务也开始得到企业的重视。

6.选择新型物流代理商最主要的标准分析。

生产制造企业 商贸企业

经济性 17%35%

公司资质与规模 4% 3%

综合物流满足能力52%30%

作业质量27%32%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关注物流综合满足能力;而商贸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关注的是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

第二章 物流供给市场分析

一、样本构成分析及企业基本信息

物流供给企业回收问卷的构成比例如下:

企业性质 行业性质

国有独资 46%纯运输公司 9%

集体 1% 纯仓储公司 13%

三资 5% 储运公司15%

外商独资 1% 快递配送企业4%

民营 19%综合物流公司59%

内资股份制25%

上市公司 3%

合计 100%

合计100%

二、物流供给能力

本次调查发现,物流企业规模有较大上升。

此次调研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占13%左右,较第五次调查的11%增加了12个百分点,但大部分企业规模仍在500人以下,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

附图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物流企业的其他供给能力如上:

供给企业资源 仓库面积 叉车数量 搬运车 起重设备 运输车辆 铁路专用线 厢式货车

资源量(平均) 15万平米

32台 65台12部 53辆 2495米 78辆

调查表明,物流供给企业的仓储与设备供给能力平均水平均比前几次调查数据有所提高。从企业填报的数据及提供的设施利用情况看:

现有的物流运作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

物流供给企业规模还不大,运输能力及仓储配送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现代化的立体仓储与现代配送中心等供给能力较普通仓储能力过剩,利用率不高。

三、物流服务水平

1.物流供给企业作业能力与作业质量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

物流作业质量是企业选择新的物流商的首要标准。上图根据企业填报的问卷估算而得,根据估算可知,物流供给企业的单据准确率和运输配送及时率基本上可以满足物流需求企业的要求。这一结论与第五次调查所得结论基本一致。

2.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快速增长。

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物流服务提供商目前厢式车与敞车的拥有比例为1.47∶1,相对于第四次调研结果的比例(1.37∶1)又有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比例连年提高,说明了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为了适应物流市场快速发展需要,满足工商企业运输过程安全、环保的要求,大量改造敞车为厢式车,使厢式车保有量增长很快。此外,本次调查还表明我国物流企业的冷藏车、保温车拥有量也有一定程度增加,叉车、搬运设备、起重设备等机械化物流设施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1)物流信息系统的拥有情况如下图所示:

附图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近两年物流企业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很重视,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由第三次调查的不足40%,提高到了第四次调查的60%左右,第五次调查的77%左右,到本次调查又有所提高,达到了79%。说明物流企业近年来信息化管理发展很快,近80%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

(2)业务管理与查询功能仍是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最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附图

根据对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在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中,业务管理模块及查询功能模块拥有比例最大,都在90%以上,与第五次调查相比又有一定的提高,这也是物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但物流管理信息优化分析模块及市场分析模块占有比例不高,说明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拥有比例还较低。

4.物流企业未来1~3年计划向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项目。

从物流供给企业的业务功能来看,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提供的物流服务还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仓储、干线运输、市内配送、包装加工上,本次调查问卷中填报的企业比例都超过了70%,与第五次调查比例大体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附图

第三章 主要物流设施市场需求分析

一、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设施保有情况

调查显示,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设施设备保有率高,如下表所示。

拥有汽车 拥有高架库或

拥有机械化的 拥有铁路

车队拥有仓库 立体库装卸设施 专用线

生产制64% 83% 21%

73%14%

商贸 73% 77% 2%35%9%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拥有仓库、自动化立体库、机械化装卸设施的比例有较大上升,并高于商贸企业。说明近两年中国工业企业对物流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现代化物流设备来提升物流运作水平。商贸企业拥有汽车、仓库的企业比例较高,这与部分商贸企业物流服务执行主体为企业自营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二、未来1~3年内,各类型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需求调研

平均数量生产制造企业

商贸企业 物流企业

数量企业比例

数量

企业比例 数量

企业比例

汽车(辆)

25

35% 23 45% 39 51%

装卸机械(台)

12

43% 21 51% 23 45%

计算机(台) 48

65% 38 69% 46 60%

仓库改造 7865 41% 8056

42% 58310 51%

(平方米)

其中冷库(吨) 27518%

上表为本次调查中预计在未来1~3年添置物流设备、设施的企业比例及平均添置的规模。由表中可以看出,大约有一半左右的企业都有在未来1~3年添置各类物流设备与设施的打算,其中不论生产制造企业、商贸和物流企业,都对仓库改造给予了很大的重视,而且有许多企业还有建设立体仓库的意愿。

标签:;  ;  ;  

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调查综述_仓储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