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与管理思考论文_王永俊,梁来先,李涓,吕志鹏

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与管理思考论文_王永俊,梁来先,李涓,吕志鹏

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在青海首条特高压即将开工之际,针对青海特高压建设管理经验空白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特高压与超高压在项目管理和施工技术上的区别,提出青海首条特高压与全国特高压相比的建设施工地域特点,指出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需注意问题与对策,分析青海特高压创建标杆示范工程的思路,推荐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创新课题,提醒青海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可能存在问题和矛盾,为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可借鉴管理思路。

关键词: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与管理;思考

前言

全国已建成27条特高压工程,青海境内第一条特高压工程即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2018年底前开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担负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的任务。青藏直流等工程建设经验表明,在高海拔、高寒、缺氧及生态脆弱、少数民族聚集等青海特色地区建设特高压工程,必须在研究借鉴以往特高压管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特高压管理经验。面对青海特高压建设管理经验的空白,在青海特高压建设即将开工之际,研究此课题有助于为青海特高压建设管理提供借鉴思路。

1、特高压与超高压在管理和技术上区别

从管理角度出发,特高压与超高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几乎所有特高压必须要求达到国家优质工程标准,属全国各界高度关注的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精选管理和施工队伍,投入更加优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要求更加精细化管理,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取得更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实体质量工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安全事件,始终保持良好的外界形象,做到工程建设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从技术角度出发,特高压与超高压比,更加“高”“大”“精”,所谓“高”就是电压高、塔高;所谓“大”主要是电气距离大、设备大、基础大、塔大、导线大、连接金具和绝缘子大。所谓“精”就是采用技术和使用的设备高精尖,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安全等的技术水平要高,采用的施工装备要更大、更先进和更安全。

2、青海特高压建设施工地域特点

通过对工程选址和路径的了解,与全国特高压相比认为主要有五个地域特点:一是气候环境特点突出,沿线海拔高,气压小,氧气不足,易引发高原病和鼠疫疫情,给参建人员生活及身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原病、鼠疫防控与救治等医疗保障工作重要,人性化管理要求更高,安全管理压力更大,海拔修正后绝缘子更长。另外青海冬期时间长,温差大,气温低,有效施工时间短,土建质量工艺保障难度大。二是环水保工作重要性更加突出,三江之源环境保护政治责任重,高海拔地区植被稀少,生长期短而脆弱,施工时要最大程度避免植被破坏和水源污染。三是沿线少数民族多。需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与政府签订翻译服务协议,加强沟通,才能赢得政策处理工作支持。四是沿线存在沙漠及腐蚀性地质。运输和基坑开挖难度大,土建防腐工艺要求高,要提前研究技术方法。五是沿线经济不发达,资源极度贫乏,人口稀少,交通道路较差,生活环境艰苦,人员工资要求高,大型机械运输困难。

3、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需注意问题与对策

3.1 高海拔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青海段沿线海拔大多在3000米及以上,在借鉴青藏联网、川藏联网等高海拔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基础上,一是高海地区人员降效,且易引发高原病,还存在鼠疫风险,因此先要完善后勤和医疗保证体系,加强高原病和鼠疫预防和救治培训与管控,保证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另外必须借助机械设备减少人力工作,尽量避免单个重量大的构件的人力运输和装卸。二是特高压工程中采用的机械型号比常规工程大,但高海拔地区机械降效非常明显,经试验4000米海拔机械降效高达30%,机械配置数量及技术参数要充分考虑高海拔带来的影响。三是绝缘间隙在高海拔修正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青藏联网、玉树联网线路运行中调爬的经验和取得效果,要提前预留一定的安全系数。

3.2气候寒冷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青海全年近7个月处于冬期施工期,黄金施工期基本上为5-9月份,有效施工工期非常短,工程建设周期应考虑延长,另设计要充分考虑冬期施工措施费用,施工单位要充分抓住黄金施工期,投入比常规工程更多的机具设备和人力。在青海所经地区人口稀少,社会资源贫乏,沿线以游牧民为主,用于住缩和办公民房几乎没有,需考虑活动板房或折叠式集装箱用于住缩和办公,需安排专车远距离配送生活用品。

3.3 环境保护严要求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三江源环境保护是一项全国关注的政治责任,高原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政府管控监督力度非常大,要进一步将环水保工作提升到主体工程的地位,深化环水保专项设计,设计阶段应考虑必要的运输道路和施工作业面、机械化施工的作业面积,合理计列张力架线牵张场临时占地面积,进一步提高最终现场实施与设计相符性,防止被环水保部门检查通报,避免给后续验收留下隐患。加大环水保人财物的投入,加强环水保过程的管控和监督,施工期间道路需提前规划设计,进出一条道,尽量避免车辆碾压,设计应考虑植被种植和移植等措施及相关费用。

3.4 多民族地区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沿线有藏、回、蒙、撒拉等多种少数民族,施工现场要充分尊重民族习惯。路径选择尽量远离和规避神山、天葬台、经幡、寺庙等宗教场所。所有需要少数民族语言文件的翻译工作,必须由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严禁擅自找人翻译。

3.5高原地质引发问题与对策

特高压工程青海段线路基本采用原状土陶挖基础,应根据沙漠、砂砾层和黄土层等不同地质,需考虑必要的护筒、护壁和灰土垫层等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考虑每基塔位余土处理方式及工作量,如就地摊薄、余土外运、挡土墙等,并计列费用。坡地若设计挡土墙应先砌筑挡墙,后开挖,避免余土溜坡。若明确余土外运,可以在开挖运输物料过程中就顺带及时外运。另在湿地和河床近年来水位创新高,要适当加强设计并提高基础露高。施工时考虑地质勘察季节性的影响,如冬季勘察无水,实际夏季施工出水,另高海拔地区可能存在冻土地基,在遮阳措施下,需要以快挖快浇制和快回填方法减少对冻土的扰动。

4、青海特高压如何创建标杆示范工程

青海特高压标杆示范工程主要突显在政治重要工程、安全零事故工程、环保典范工程、科技引领工程、质量精品工程和进度领先率先工程。在借鉴应用常规特高压管理的基础上,一是要强化政治担当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建人员和分包队伍要精挑细选,突出责任量化考核。二是要充分发挥内外部专家团队检查指导作用,外部长期聘用经验丰富的各专业专家,如安全、技术及环保等,全过程跟踪策划和培训指导。三是提前邀请科技单位及知名大学分别成立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团队,收集管理和技术突出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和推广应用,同时加强住建部十大新技术和国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势,优化设计,精确物料统计,实施三维风险分析和交底,推演优化方案,将方案操作票化和表格化,切实提高安全性、操作性、针对性。五是设置专人全方位全员实施保姆式安全保障服务,全过程实施安全责任清单落实和考核。六是通过样板引路,样板总结提升工艺质量,实施引板交底培训,注重细部工艺质量。五是要突出人性化管理,高原地区尤其是在医疗保障、作休时间,生活和安全作业等方面加强人性化管理。

5、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创新课题推荐

5.1基于高海拔地区人员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根据2018年国网年中会提出的“科技兴安”要求,研究高海拔地区人员在生活和施工过程中身体机理变化,如心跳、血压、血氧等变化,研究系统的智能感知和位置跟踪工作服,随时监测和提出预警,向医疗保障后台及时传输数据做出对策,确保人员安全。

5.2基于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充分认清以物为本的传统安全管理旧思想的危险性,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转变为目的,对职工思想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寻找员工安全意识、思维、哲学和价值观之间关系,训练安全行为养成,研究施工人员从习惯性违章向零违章过渡规律。开展灵活培训,研究人员认知变化和接受能力等,根据研究结论拱建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以工程为载体推广应用。

5.3基于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部分工程施工方案存在针对性不强,编审批不严,操作性欠佳的问题。充分借鉴电气操作票及运维检修中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应用与作用,建立健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管理体系,以特高压工程四级安全风险为载体,研究与应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高风险作业研究推行唱票、复诵制度,以确保施工安全。

5.4基于BIM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研究

充分借鉴BIM在中建和中铁科技应用成果,研究通过三维建模使用仿真模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人员能够360°模拟反映出各项安全技术施工要求。通过与VR技术的结合,搭建具像化的虚拟施工环境,让参与交底人员感知环境的紧迫性,以达到交底效果。通过研究BIM建模将施工范围内的所有既有环境真实的创建,与实际工程项目和方案进行融合,优化方案,且让危险源辨识人员从不同视角辨识危险源。研究通过感应装置设置和危险区划分,实现人员定位与危险区预警。研究开展云端检查,通过BIM360Glue的开发与应用,可将创建完毕的三维模型上传至云端,项目管理人员只需携带移动端设备IPAD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5.5基于大数据在特高压工程应用创新

结合BIM技术,研究建立数字模型来整合建筑周期内关键的信息,研究分析电网建设过程中安全、质量、造价、财务等规律,比如混凝土施工阶段根据消耗的砂石及水泥等材料可预测混凝土强度,也可预测未来施工进度及需用的材料等,又如对各标段造价进行比对和预测,对其项目成本和财务实施分析等,最终研究、摸索、制定出一套电网建设基础性的数据处理、应用的平台。

5.6铁塔螺栓紧固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

高空作业的输变电工程中安全风险最高的一项工作,在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的线路螺栓紧固机器人的基础上,完善视觉识别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监测控制系统,研究铁塔螺栓紧固机器人,为以后更广意义上的高空作业机器人研究起好头。

6、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矛盾

特高压工程管理比超高压工程管理更为精心化,精细化。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要提前探索研究,在工程建设中要尽量避免,主要问题如下:一是特高压工程创下了一个接一个的国家优质工程奖,但同时各单位重视特高压,轻视超高压的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人员配置标准不统一的背后反应出承载力不够或缺员等问题和矛盾。二是特高压建设中,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与落后的原始施工技术并存;人性化管理理念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施工作息现状并存;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理念与以物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并存。三是特高压关键技术从自主完全控制向被劳务人员逐渐控制方向发展,企业老龄化人员构成,使新员工在高空作业等核心领域缺乏示范引领,现场指挥权逐渐弱化,安全形式依然严峻。

7、结束语

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需借鉴以往特高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青海环保政治责任及气候、海拔、地质及当地民俗等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借鉴应用常规特高压管理的基础上,要强化政治担当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精选成员,精细管理,精心施工,充分发挥专家团队检查指导作用,注重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势,样板引路,突出人性化管理和保姆式安全服务,研究解决和避免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存在问题,为创建青海高原特高压标杆示范工程探索新的道路。

论文作者:王永俊,梁来先,李涓,吕志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青海特高压工程建设与管理思考论文_王永俊,梁来先,李涓,吕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