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论文_陈浩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论文_陈浩

吉林省双辽市卧虎镇中心小学校 136402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只有从作为学校教育源头的小学就开始抓创新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活用方法,走出“思维定势”的怪圈;给学生一个发挥创造力的天地。才会“使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可能。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对于人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期,必须提倡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重点推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如何在基础学科中很好地推行创新教育,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都是很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因为兴趣是创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证明:兴趣是引发创新的先导,他们的成果、成就无不由兴趣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题,还是课后的巩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应在“兴趣”上做文章,都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转变教师观念,增加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就是提倡以人为本,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敢于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评精神,这是教学民主的反映。平等和民主是推进师生交流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在形式上和思想观念上都要走下讲台,以学生的眼光看学生,以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而不能用成人的师者的观念、观点去要求学生,要鼓励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教师的教学有趣,学生的学习才有兴趣。学生有兴趣,教师才能发现和催开学生创新思维的花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说,教学民主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壤。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不断地进行“培土、浇水、施肥”,使创新教育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压制学生,要以赞扬、肯定、表扬为主,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

三、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接受新鲜的事物。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完善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愿意去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周边的宽松氛围,时刻使自己能够处于一个积极上进的态度,要能够更好地保持住这种学习态度,能够很好地将自我意识表达出来,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将所想所思分享出来,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的意思,老师应当多给予其鼓励,对学生能够更加关怀备至。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的问题,同时给予其奖励。只有这样,给予学生敢说、敢做的轻松教学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思想,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快乐地学习。

四、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一是明确主题,开展读书活动。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进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三是积极为学校网站投稿,尽量发表自己的佳作。让学生自己体会成就感,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不仅在于它传承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容忽视。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施。

论文作者:陈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论文_陈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