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论文_路玲玲, 柴克霞

C反应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论文_路玲玲, 柴克霞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体急性时相蛋白(APP)中最主要、 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在感染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作为协助诊断、监测疾病活动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现就CR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C反应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1、CRP概述

1.1 CRP的分子结构

CRP 是环状五球体蛋白,属于 Oligomeric 钙结合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约 120 000 ,其一 级结构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构成,每个亚单位在其表面都含有CRP配体结合位点及Clq及 FcTR结合位点[1]。CRP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 基因组长215 kb, 有2个外显子,中间由一个内含子隔开, 编码206 个氨基酸残基。这种五聚体蛋白具有显著的耐热及抗蛋白酶降解的能力。

1.2 CRP的合成与分布

CRP 是由 Tillet 和 Francis 于 1930 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的, 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它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炎性反应局部巨噬细胞也可少量产生。正常合成率 1~10 mg/ d, 急性炎性反应时每天合成大于1 g。CRP不能通过胎盘,在体内分布广, 除血液外, 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中均可测出。

1.3 CRP的生理功能

作为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合蛋白, CRP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 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 起调理作用。

2、CR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

研究发现,CRP能与核抗原结合,这些核抗原包括核染色质、核蛋白小体等。CRP能促 进巨噬细胞对核抗原的吞噬作用,影响抗原的提呈,掩蔽自身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另外,CRP还能通过与 FcTR的结合,促进自身抗原的清除,从而可能阻止自身免疫应答,抑制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血清CRP<10 mg/ L有利于SLE和骨关节炎的诊断,血清CRP>10 mg/ L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2]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 现为多器官、多脏器受累。SLE患者体内存在多种针对细胞质及细胞表面抗原的多种自身抗 体。SLE患者即使是处于疾病活动期,其血清CRP水平一般很低,而其他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却很高,如最主要的促进CRP产生的诱导因子IL-6。CRP在自身免疫疾病 中的重要作用是作为调理素,促进凋亡细胞的清除(如核小体),从而阻止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

许多学者认为SLE是濒死细胞释放的内源性核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应答,这种假说基于对核染色质应答的自身抗体的特征,基于对暴露于凋亡细胞上的自身抗原异常表位的识别 以及对凋亡细胞的清除[3]。CRP除了能清除核染色质外,还能与凋亡细胞结合,CRP通过补体 依赖的调理作用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

安媛等人[4]通过免疫比浊法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和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特点,发现感染组 CRP、ESR及α1球蛋白高于未感染组(P<0.01)。通过比较 CRP、ESR及α1球蛋白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发现 CRP受感染之外的影响较少,在未感染组 CRP浓度的均数在正常水平,合并感染后明显升高。结果表明CRP对于鉴别狼疮活动与合并感染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晓慧等人[5]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了解 SLE患者 CRP与狼疮本身及合并感染的关系。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SLE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研究SLE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狼疮疾病活动度、器官受累的关系;并结合合并感染 SLE患者血清CRP水平,探讨CRP对判定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表明,不合并感染的SLE患者CRP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免疫抑制治疗可以使患者CRP水平随病情改善而下降;血液系统受累患者CRP水平高于无血液系统受累患者。SLE患者合并感染时CRP水平可显著升高,故CRP可能作为临床上鉴别狼疮活动与感染的指标之一。

以上报道均表明,无论S LE病情活动及活动程度如何, CRP含量无明显变化, SLE患者CRP显著升高强烈提示并发了细菌感染, 而与病情活动程度无关。

C反应蛋白这个传统的急性时相因子的临床应 用,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拓展到心血管疾病的预报和 监测, 这是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 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 对于一些传统的实验室指标功能的不断开发是医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方向。总之, C反应蛋白这个指标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需要和科研工作 者共同努力,以发挥其更大的医学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Agrawal A,Shrive AK,Greenhough TJ,eta1.Top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C1q-binding site on C—reactive protein [J].J Jmmunol,2001,166(6):3998-4004.

[2] Arroy o-Espliguero R, Avanzas P , Cosin-Sales J, e t al .Creactive pro tein elev ation and disease avtiv ity in patients with co ronary artery disea se[ J] .Eur Heart J, 2004 , 25 (5):401-408 .

[3] Dergham P,Ellezam B,Essagian C,eta1.Rho signaling pathway targeted to promote spinal cord repair[J].J Neurosci,2002,22(15):6570—6577.

[4] 安媛,李茹,栗占国. C反应蛋白在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与合并感染中的意义[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5(9):299-302.

[5] 张晓慧,张卓莉. C反应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4,8(1):45-51.

论文作者:路玲玲, 柴克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C反应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论文_路玲玲, 柴克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