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估价模型的比较分析与现实应用

财务估价模型的比较分析与现实应用

赵霞[1]2003年在《财务估价模型的比较分析与现实应用》文中提出财务估价理论是整个理财学体系中的核心理论,而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又是财务估价理论的核心。合理的对企业进行估价,不仅是确定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基础,而且对于企业理财人员的财务规划活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证券分析师寻找投资机会,信用分析师了解贷款风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务估价理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叁大体系——比率估价法、贴现法和期权法。这叁种方法各有利弊,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首先对叁种方法下的各种模型加以简单的介绍与解释,接着对各种模型进行两两比较,通过比较使各个模型的优点缺点更加鲜明的展现出来,对于各自的应用领域也一目了然。其中本文着重对比率估价法和现金流估价法做了更为细致、详尽的对比分析,全面的展现了现金流贴现法相对于其它估价法的优势所在,同时也解释了本文为什么采用现金流贴现模型作为国有股估价的主要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风险逐渐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因此能够涵盖可持续发展和风险要素的企业价值评估便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努力实现的目标。正是由于现金流贴现模型体现了风险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且克服了利润指标的缺陷,采用能够体现企业价值增长动因的指标——现金流,真正体现了企业未来增长机会的价值,反映了企业真正的价值增加,故本文将现金流贴现模型作为国有股减持中对国有股定价的决策模型。现金流贴现模型反映了国有股的内在价值,将此价值作为国有股减持定价中的理论价格,能够解决国有股减持与流通中对国有股难以定价的问题,有利于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和管理。 本文第一部分先对各种经典的财务估价模型加以简单介绍。包括对模型本身的介绍以及公式的解释。第二部分是对各种估价模型的利弊分析。包括不同估价体系之间的对比分析以及同体系下的各种模型之间两两比较分析,突出体现了现金流贴现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显着优势。最后第叁部分分析了各种估价模型在国有股定价中的运用,以及运用现金流贴现模型确定国有股权价值的合理性,并通过样本分析展现国有股的实际转让价格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程度。

孙笑[2]2013年在《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EV)是衡量企业业绩与整体质量好坏最准确、最全面的指标,企业价值评价是将企业看做一个经营整体,评价其进行交易时的交换价值,它逐渐成为现代资产评估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企业价值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体现为不同的价值形态,分为:企业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清算价值和内在价值。其中,企业内在价值是企业投资的基础,体现了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近年来,随着企业财务目标逐渐由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企业内在价值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各部门关注的核心内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与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水平的决策会带来不同的利益与风险,科学的财务决策能够分化一切不利因素,高水平运用资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很早就开始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面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各界针对企业内在价值理论、价值创造、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等多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由于日本企业的重组、兼并、破产清算以及整个企业的出售及转让都处于高度频繁状态,这些活动都涉及到企业内在价值评价,因此,导致企业内在价值评价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迄今为止,日本对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本人于2011年—2012年度作为国家公派项目联合培养博士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经济学部留学,期间主要进行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分析。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企业价值及其评价、企业内在价值及其评价以及财务分析与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等相关理论及文献研究的回顾、梳理和归纳,理清了财务决策视角下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的理论脉络,并提出了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在研究思路方面,本文首先从财务核算的角度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指标,并基于财务决策视角对企业内在价值评价进行概述及分析;其次,根据现有的叁种常用的评价企业内在价值方法对上市企业进行实际应用,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根据现有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财务决策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中相关参数的确定进行了概括,从而对方法进行完善;最后,对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对日本佳能公司进行内在价值评价及财务决策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采用比较分析、逻辑推理、思辨性归纳演绎、定量分析等方法,在注重先进理论方法运用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定量与定性综合验证、规范与实证统筹兼顾的方法,以此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概念模型及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并通过参数确定、模型检验与调整对该方法进行完善及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现有的叁种评价企业内在价值方法:贴现现金流量法(DCF法)、经济增加值估价法(EVA评价法)和Ohlson模型法进行比较分析,将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总结。本文用该叁种方法同时对多家企业进行内在价值评价,并对各方法的平均评价误差进行比较分析,由此来验证叁种评价方法的精确度、实用性及有效性。根据分析结果,列举出实际使用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时的问题点,并就这些问题点对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的实用性进行考察。由于企业内在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想算出精确度较高的企业内在价值,就需要对影响内在价值的各种经营要素进行分析和量化,这为后文提出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奠定了基础。2、新方法的提出及完善。从财务决策的角度出发,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财务预测模型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以便能够更准确的评价企业内在价值。该方法对影响企业内在价值的各种经营要素进行分析和量化,将企业的各种信息按照价值创造的主线进行分类、整理和链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预测及价值评价。考虑到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涉及到由于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对企业特性的影响,进而影响评价过程中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因此本文对企业内在价值评价过程中参数的确定对评价范围、评价方法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中相关的评价参数进行确定,包括:风险收益率的确定、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以及市盈率的确定。最后通过对财务预测模型的检验与调整概括出财务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了对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的改进方案。3、对新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在前文建立财务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日本佳能公司进行内在价值评价的实际应用。通过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调研数据对佳能公司进行历史业绩分析,并制定企业的预测财务报表,之后测定资本成本,由负债比率和股权比率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值,从而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价,并根据得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将评价结果和常用的叁种内在价值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值一起与基准点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佳能公司的财务决策进行分析。综上所述,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是企业获利和潜在获利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要想克服各种评价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出一整套比较成熟科学又实用的理论体系仍需要很长的过程。在价值评价活动中,没有哪种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具有绝对优势,由于目的、对象、信息、环境的不同,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会向更为科学、实用、客观、简便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企业内在价值与财务决策结合起来,对增加企业内在价值和选择合理资本结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企业内在价值与财务决策相关研究的理论创新,可以有效填补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研究的空白。

刘龙[3]2005年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价值管理时代的到来,使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植根于现代经济的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中综合性最强,技术难度最高的业务之一,也是评估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价值概念的提出和运用时间较晚,缺少现代经营理念的积累,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比较滞后。本文试图以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和分析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以及现实条件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评估方法,以期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文通过对企业、企业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含义、特点的论述以及对相关概念的辨析表明了文章的基本定位,而从评估目的入手划分的以产权变动为目的的企业价值评估和以财务决策为目的的企业价值评估,其与企业价值评估的假设、评估核心共同决定了评估方法的选用。本文以企业价值评估的经典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几种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期权定价法等,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注重企业获利能力的收益法已成为转轨时期中国评估业的现实选择。通过对收益法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把经济附加值(EVA)引入到企业价值评估中来的思路。通过对EVA含义、特点以及其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使用的研究分析,建立了一个将EVA值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评估模型,通过实例进一步对在使用EVA评估模型评估企业价值时所需的各个参数的计算及得出最后的企业价值评估值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该方法评估值与市场法评估值的比较分析,认为EVA评估模型能够有效的评估企业的价值。

马小琪[4]2006年在《基于博弈论的资产评估机理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资产重组、抵押租赁等资产业务的频繁迭起,以及战略管理、价值分析等先进理念的孕育而生,企业和个人日渐重视资产的现时价值及其管理。作为伴随资产业务、能提供资产现时价值的资产评估中介性活动,如何适应资产评估研究范式的转化趋势,在复杂、动态与不确定的环境背景条件下构筑完善的资产评估理论,进而选择适用的资产评估方法以提高资产评估质量是资产评估界面临的新议题。传统资产评估理论构建于新古典综合价值理论基础之上。在规范、理性与确定性的假设条件下,学者们注重于对资产评估结果的测评,而将资产评估活动视为机械化与程式化的过程。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资产评估研究逐渐转向评估过程分析。但在这一研究范式框架下,学者们主要突出对以有限理性为特征的资产评估主体在评估过程中影响资产评估结果准确性的环节和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缺乏对资产评估不确定性与评估过程的完整描述,也缺乏对评估价值标准判断及对资产评估业务中各相关要素间逻辑关系的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依托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背景,追踪当前经济理论前沿,顺应研究范式的转换趋向,开创性地提出运用博弈均衡论相关成果对资产评估机理这一新的研究模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资产评估机理进行了逻辑层次(要素机理、概念基础(AVS)、理论基础)的构造。按照这一逻辑层次,本文在要素机理层面,提取评估主体、信息、环境叁大关键要素,结合其他要素构筑要素耦合图,并依此构造资产评估的过程系统结构图与控制流程图;在概念层面,确立资产评估价值标准(AVS)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FMV);在理论基础层面,首先澄清了资产评估的会计理论基础,然后依次(第叁章与第四章)介绍了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与博弈论的资产评估机理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传统新古典均衡价值理论框架下的资产评估机理及其相应评估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的基础上,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延伸至均衡论,并首次提出基于具有适应不确定经济环境、强调决策互动的博弈均衡论模型,分别以评估主体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对资产评估机理进行模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资产评估的职能、依据、要素、估价流程、偏差分析,以及运用博弈学习理论模拟资产评估师搜寻资产均衡市场价格的学习过程

汪平[5]2000年在《财务估价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是以估价持续经营状态下企业价值为直接目标的财务估价理论与财务估价方法。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深入,如何更科学地评价企业效率成为一个极为重要、也极为复杂的经济学课题。以往对企业效率的评价方法一般很少考虑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但这恰恰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效率评价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科学合理的企业效率评价应当很好地辨识企业的风险程度,应当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财务估价具备这些优势。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企业而言,运用财务估价技术所确定的企业价值越大,表明经营效率越高,企业经营活动为投资者、为整个社会所做的贡献也越大。与其他评价方法不同,企业价值是一个前瞻性的概念,它所反映的是企业在未来时期经营活动效率的高低。理财人员进行财务估价,从本质上讲,是对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程度的一种规划,是对管理实力的一种判断。 财务估价的重要方法有折现现金流量估价法、相关估价法以及或有索偿权估价法(即期权估价法。不同的估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估价情况,同时,所需要的信息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基本的、最有助于优化企业理财行为的估价方法是折现现金流量估价法。折现现金流量估价模型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种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按照折现现金流量估价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未来时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最大化;在获取同样收益水平情况下承担的风险最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管理人员进行财务估价,应当运用折现现金流量估价法,但外部投资者了解企业价值以及作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的依据,可以运用较简单的方法进行企业价值估价,最常用的就是相关估价法。比如以市盈率估算企业价值。期权估价法的应用可以对企业潜在的、具有选择性质的战略价值进行分析。财务估价方法的设计与运用依赖于财务估价理论的发展。因此,随着财务估价理论的不断进步,估价技术也必将取得重大进展。 现金流量,具体讲是企业未来时期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价值的根本因素。不断地增加现金流量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途径。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现金流量的流向分析,二是现金流量的变动特征分析。现金流量的流向分析就是具体分析在全部现金流量中,哪些是属于股东的现金流量,哪些是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量,哪些是属于企业的现金流量。在流向分析中,自由现金流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越多,投资者财富增加的空间就越大。现金流量的变动特征分析就是对企业未来时期现金流量的具体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现金流量是保持固定水平不变,还是按固定比率增长,或者是超常增长,以及不同增长期间的延续时间。了解现金流量的变动特征,对于合理地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估算企业价值具有重大的意义。比如,如果现金流量是按固定比率增长,可用戈登模型估算企业价值,无疑将大大地节省财务估价成本。现金流量的预测质量将从根本上决定财务估价的质量。 确定合理水平的折现率是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时另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折现率的内涵极为丰富,从具体的投资者角度看,折现率是其要求报酬率;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讲,折现率是企业资本成本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理论上讲,折现率的确定是个令许多学者头疼的难题。简单而论,折现率的确定取决于人们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的权衡。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还是理财人员组织理财行为,总是试图获取高收益,同时承担低风险。这就是所谓的“风险厌恶”。马科威茨的组合理论以及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风险/收益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从财务估价的角度讲,由于确定的是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折现率应当反映未来时期现金流量中所隐含的风险。现金流量波动幅度越大,表明风险越大,折现率也就越高。管理人员在确定折现率时,必须审慎地分析企业以往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折现率水平,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平均的折现率水平,分析企业未来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措施。必须清楚的是,折现率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资本预算决策及其由此所决定的现金流量的风险,而不是企业的融资行为。 财务估价论 投资者的要求报酬率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成正相关关系。截止到目前,折现率的确定 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理财学课题。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函数,标志着理财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了解企 业价值及其生成过程,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正是进行财务估价的主要目标之一。按照财务估 价理论,企业价值取决于企业末来时期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程度,这代表了企业价值的本质内容。 对于理财人员而言,应当很好地理解企业价值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企业价值等于股票市场价 值与债券市场价值之和,也可以等于原有

刘志杰[6]2009年在《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风起云涌。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兑现加入WTO承诺的需要,自2001年起,中国政府放松了对外资开放领域的限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法律法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资本开始大举并购国有企业。特别是2005年股权分置制度改革以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特别是并购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优质大型国有企业的行动更加踊跃。并购必然涉及定价的问题。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确定合理的股权价格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不健全、涉及股权定价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和模糊,这使得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的定价活动十分杂乱。另外,国有企业的特殊背景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还往往导致定价过程掺杂着一些非价格因素,国有企业经理层、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外商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外资并购事件不断增多,外资并购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在转让过程中国有股权是否存在流失的讨论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提出“引资贱卖国有资产论”,认为外资在参股时严重低估了国有股权的价值和发展潜力,出现了国有股权转让价格偏低的现象。但也有人提出“贱卖有理论”,理由之一是,外资具有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这些“战略投资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制,理由之二是,好西瓜不舍得卖,等到西瓜坏了才出手就更不值钱了,即“好西瓜鲜卖论”。可见,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在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是否被贱卖?国有股权应该如何科学定价?如何体现公允价值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等等。本文沿着“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现状描述→问卷调查分析→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定价模型构建→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计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博弈分析、SWOT分析、经济学分析等规范研究方法,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着重评价国内外有关并购动因与绩效、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方法、国有股权定价以及外资并购等方面的代表性文献,并指出现有文献的不足。第叁章是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方法的比较与评价。论文比较分析了叁种国际上常见的股权估价方法,即资产价值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贴现法。在我国,国有股权并购价格曾先后采取了资产法和市场法。论文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阐述了当前我国国有股权定价方法的不足,并提出选择国有股权定价方法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国有股权转让定价的“市场化”是一个方向,在现阶段,只能尽可能的提高“市场化”程度,而不能完全“市场化”;股权价值是资产价值、市场反应和收益水平叁方面的综合体现;定价时还要考虑各种定性因素的影响。第四章是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因素分析。首先,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经过浓缩和提炼,得到7个影响因子,即成长因子、负债因子、市场评价因子、长期资产管理因子等。论文初步建立了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显着性检验,从中找出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3个关键因子,依次是市场评价因子、成长因子和负债因子。最后,构建了外资并购中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估价模型。第五章是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首先,阐述了外资并购中各参与方(包括国有企业、外资、政府、国有企业管理层等)的行为动机。其次,应用SWOT工具分析了国有企业在外资并购中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然后,基于博弈理论,建立外资方与国有企业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揭示双方的博弈以及其他各方(包括政府、国有企业管理层等)的参与与国有股权价格确定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非财务因素。第六章是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模型的构建。在第3、4、5章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确定国有股权并购价格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国有股权的并购交易价格由两部分构成,即国有股权的财务价值和并购方愿意支付的并购协同溢价。国有股权的财务价值是由企业的市场评价、收益能力及资产负债状况综合决定的。并购方愿意支付的并购协同溢价取决于国有企业的资源、产业地位、发展前景以及并购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等非财务因素。采取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各项非财务因素的权重,进而确立定价模型的最终形式。第七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论文归纳和阐述了得出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及其他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论文认为,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股东要认真分析外资的动机和需求,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外资并购中争取到有利于自身的并购价格。监管部门应尽快引入国有股权的价格发现机制,完善外资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立法以规范政府行为。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揭示了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财务因素,并建立了财务估价模型;(2)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影响国有股权定价的非财务因素,并明确了其权重的确定方法;(3)将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引入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问题的研究中;(4)构建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的定价模型。论文的研究局限性主要在于:(1)由于资料收集困难,实证分析部分只研究了上市公司的情况,没有将非上市公司纳入实证研究对象,另外,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的样本数不太大;(2)受资料所限,论文中的案例剖析尚不够深入,没有结合典型案例对并购双方谈判细节、国有股权并购价格的形成过程等问题展开具体讨论;(3)由于本人水平和能力有限,没有对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的内在动因、行为效果、定价机制、并购价格的决定过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郭蕾[7]2006年在《网络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网络企业上市、并购、融资等经济行为不断出现,如何对网络企业的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网络企业作为新兴的企业群体,有着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诸多特点,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直接应用到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中,存在很多不适用性。因此,非常有必要从网络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对其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试图对现有网络企业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就其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意见。 论文总共分为四章。首先从网络企业的内涵出发,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门户类和电子商务类的网络企业。接着通过对网络企业的特点和影响网络企业价值创造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为后面的价值评估方法分析奠定基础。最后,结合网络企业的特点,对现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做出评析,指出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同时,着重对目前常用的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就其适用性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特别针对折现现金流量法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引入“模拟现金流”的概念并结合可能性加权前景预测来最终确定网络企业价值的新思路。

谭惠芳[8]2003年在《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决策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的管理活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与此相应的管理也就包括两个方面的层面,即生产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企业的经营成功与否、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存续的能力,最关键在于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好坏,具体来说又取决于财务决策。根据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也就告诉我们财务管理财务决策的重要性。而财务决策成功与否,又是各种要素:如决策者、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等相互结合并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就构成了完整的财务决策系统。 通过考察中西企业管理实践的历程,可以发现,就企业管理模式而言,已经顺次经过了生产技术导向型、销售导向型的阶段,现在正在向财务导向型的模式发展。所谓财务导向型模式是指以理财目标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活动(尤其是指财务决策)的基本准则,也决定了财务决策的价值取向标准,因此,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需要的角度,具体准确地表述和界定财务管理目标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目标函数不明确始终是一个未曾很好解决的问题。从最初的利润最大化,到每股盈余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当前比较合理,承载内容极其丰富、极其关键的财务目标函数,依循这一目标函数,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前后逻辑一致、分析精到的财务理论体系,推动理财学的健康发展;在实务上,这一目标函数的决策能力极强,无论是投资决策分析还是融资决策分析均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且在企业价值预测与财务目标实现之间提供良好发指导和监督,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然而,在现代理财研究中,虽然普遍认识到财务目标的界定和制定合理科学的财务决策的重要性,但是纵观国内外关于财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叁大问题的研究,“板块”性分析十分明显,很少把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问题整合起来研究,关注筹资、投资、股利分配叁者之间的基本线条和逻辑关系,缺乏“运筹帷幄”的整体思想以规划公司的财务结构与财务决策。第二,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对企业价值的估价理论似乎主要着眼于财务并购活动,换句话说,企业价值估价一般都是在购并活动中买方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估价。而对持续经营的企业价值进行估价的研究并不明显,即使有相关的估价方法如折现现金流量方法,也只是静态的现金流量方法,企业价值和现金流量的动态变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关于这个模型的参数(如折现率和企业存续期)也缺乏定量与定性分析。这样,企业管理者无法站在管理决策或管理战略的角度对企业价值进行预测,从而缺少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实现也更加困难。 正是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的背景与缺陷,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得以补充,将财务目标函数做一清晰的界定,并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并优化企业内的财务决策系统,使财务决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系统独到达的功能(职能),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函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简单地说,本文除前言外,总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要分析财务管理及其目标定位。这是统领全文的章节。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财务管理的属性及职能重心,并告诉我们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目标函数的最佳表述或者最佳界定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属性与合理性。 第二章,阐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般途径。在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企业价值的定义:也就是关于定义企业价值的叁个价值等式。然后根据本文选取的财务目标函数的性质,选取了现金流量定价定义企业价值,同时把贴现现金流量模型作为企业价值的计量模型。最后,分析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叁种基本途径。 第叁章,财务决策系统与财务目标函数的关系。从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财务决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从而为后面从各系统要素分别优化财务决策系统作铺垫。其次,在这一部分,还分析了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系统与财务目标函数(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系统的现状与问题。由于资料来源的有限与收集的困难,本章主要是自己总结概括的我国企业财务决策系统的现状与一些主要问题,从财务决策系统的各要素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分析。 第五章,优化财务决策系统的构想。这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在这部分,本文针对我国企业财务决策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从财务决策者、财务决策对象、财务信息、财务决策理论与方法以及财务决策结果及评价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分析。譬如,对决策者进行准确定位、全面考虑决策对象、完善决策信息以及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改进决策理论与方法,优化决策结果评价等。期望从优化各要素出发,从而达到整个财务决策系统的整体优化,从而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系统保障。 最后就是结束语,说明今后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点: (

刘浩[9]2016年在《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行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和公用事业,在我国能源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力上市公司是我国电力行业中的代表。在资本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市场随之不断地发展,电力改革也随之在进行深化。众多电力板块的投资者们需要更加准确的信息用以评估目标电力投资对象的整体价值,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入到企业价值评估的方式、方法选择上,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成为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传统的评估方法因其自身局限性,并不能全面、准确评估电力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因此本文将实物期权的理论引入电力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中来。本文以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从整体上阐述了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物期权的理论方法,并从评估角度定义了企业价值。其次,本文界定了电力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的构成,认为电力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由显性获利价值和潜在获利价值两部分构成,同时,针对影响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因素和评估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时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探讨研究了传统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在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局限性和将实物期权理论运用到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优越性和适用性,进而选择应用Black-Scholes模型对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最后,本对6家电力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估结果表明,基于Black-Scholes实物期权法的电力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结果高于市场法的评估结果和6家电力上市公司的市值,且基于Black-Scholes实物期权法的评估结果稳定性更强,更加可靠。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我国的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的深入研究,丰富相关理论的实践,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企业价值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为我国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的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做出贡献。

袁昭明[10]2006年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个多世纪来,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完成了产业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愈演愈烈,并逐渐取代“绿地投资",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自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企业逐渐开始在国际市场上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国外投资。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许多企业成功的跨国并购案更是引起世人瞩目。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历史不长,目前比较成熟的并购理论是否能诠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尚待论证。因此,本文在总结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探析成熟的跨国并购理论能否解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前提下,进一步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深层次原因。 在明确了并购的动因后,如何正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对并购企业而言是并购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国际理论界有叁种方法可用来评估企业价值,但这些方法应用于并购时,并没有说明针对不同的并购动因,应该选择其中哪一种更合适的。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后,针对每一种并购动因选择一种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再结合考虑跨国并购的特点,构建相应的价值评估模型,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 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目的及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难点。 第二部分,跨国并购动因分析。本部分首先对跨国并购、跨国并购的基本动因理论进行了概述;接着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与现状及特征,并探析了跨国并购动因理论对解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适用性;然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主要动因有叁种,他们为:获得目标企业的自然资源、核心技术和市场品牌;最后,通过叁个具体案例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叁种主要不同动因。 第叁部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比较分析。在本部分,笔者先概述了企业价值和叁种价值评估方法,即,成本法、市场法比较法和收益法。然后对这叁种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价值评估方法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应用。本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时价值评估模型的选择。针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叁种不同动因,在原有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笔者试图通过修正原有模型的相关参数,构建适用于我国企业不同跨国并购动因的价值评估模型。 第五部分,结束语。本部分总结了全文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 财务估价模型的比较分析与现实应用[D]. 赵霞.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2]. 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研究[D]. 孙笑. 吉林大学. 2013

[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 刘龙. 东北大学. 2005

[4]. 基于博弈论的资产评估机理与方法研究[D]. 马小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5]. 财务估价论[D]. 汪平. 天津财经学院. 2000

[6]. 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研究[D]. 刘志杰. 辽宁大学. 2009

[7]. 网络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D]. 郭蕾. 北京邮电大学. 2006

[8]. 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决策系统优化研究[D]. 谭惠芳. 中国地质大学. 2003

[9]. 电力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 刘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10].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 袁昭明. 上海海事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财务估价模型的比较分析与现实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