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三病区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 %,对照组为80.00 %,P<0.05。结论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疏导;精神护理;老年抑郁症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调查显示,我国约有6 %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既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也增加了社会负担。研究发现,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1],基于此,我院采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探讨其对心理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5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5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62~79 岁,平均年龄67.23±11.98 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6.67±2.31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61~78 岁,平均年龄67.86±11.37 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6.41±2.82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常规的入院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生活护理[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即 ① 心理疏导 抑郁症患者由于思维较为缓慢、接受信息的速度和能力有限,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性聆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于缺乏治疗信心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向其讲授成功治疗的案例,或邀请病情好转的病友向患者介绍自己的疾病情况,让患者深切的感受到坚持治疗,自己的病情会得到好转,坚定自己的坚持治疗的信心,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的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同时护理人员也应积极鼓励患者,尤其在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时,更应鼓励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② 精神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尽量在患者配合度较高的时候,通过健康教育小册子、口头宣教、播放视频让患者了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或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护,确保患者远离危险品,避免出现意外危险事件[3],待患者病情缓解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焦虑程度使用SAS 量表进行评价,抑郁程度使用SDS量表进行评价,生活质量使用SF-36 量表进行评价,主要考察患者的社会功能、睡眠质量、自我管理、生理功能,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AS 评分、SDS 评分和SF-36 评分进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从而可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进行精神护理,一方面可纠正患者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一方面也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老年抑郁症患者对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先娥,戴晓燕,陈传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45-146.
[2] 林雪平,曾海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2):2632-2633.
[3] 王丽萍.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252.
论文作者:华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精神论文; 老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