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生心理危机正向干预工作的路径与思路
王军军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心理状况系统调查评估以及问题学生的匿名访谈,结合日常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从高职生心理危机的角度出发,探讨分析其心理危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正向干预路径与思路。
关键词: 高职生;心理危机;正向干预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无法将内心的焦虑最大限度地排出而诱发抑郁症等疾病。引起警惕的是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在校的高职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时代,此时的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殊时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在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之下,他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矛盾与困惑[1]。同时,他们又需要面对学业和就业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多重压力,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时期内对其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高效的正向引导与干预,势必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可挽救的消极影响。轻则造成高职生情感失衡、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重则使其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进而舍弃家庭与生命[2,3]。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高职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有效转化其心理危机的举措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简介:王营,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正向干预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导致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高职生群体中出现心理不健康的人数从20世纪的25%已增至30%[4]。高职生心理危机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不利,对家庭、学校及社会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探究高效的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与思路尤其重要[5]。
二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及方法
笔者使用“心际空间”心理健康评估系统对某高校6个系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其中参与调查2543人,问卷填写完整者为2465人,男生1353人,女生1112人,问卷填写有效率为96.9%。
本次调查采用系统中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影响心理健康程度的10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它(饮食、睡眠)等方面,采用5级评分制,即良好、轻度、中度、偏重、严重五个等级,各因子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当各因子均分小于2,提示在该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当某个因子均分等于或高于3分时,则表明被调查者在该方面存在心理失衡。
(二) 数据分析
通过软件对数据结果分析发现(表1),在影响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10个因子中,每一个因子根据平均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等级。在分值小于2的区间内,代表该因子下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调查中,良好人数最多的是恐怖,最少的是强迫症状;在分值大于3的区间内,代表该方面存在心理失衡,从表中看出,在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症状人数较多,其中强迫症状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11.64%,其余症状人数相对较少,其中躯干化失衡人数最少。
为了更彻底地了解在校高职生强迫症、抑郁、焦虑等心理危机来源,笔者通过系部辅导员、班干部,从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入手,通过匿名访谈法,针对“你认为自己的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其中98名学生。结果如图显示(表2,图1),42.86%的学生认为压力来源于学习困难、挂科等,26.53%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失调而导致的压力,18.37%的学生认为压力来源于家庭离异、变故和父母教育方式, 9.18%为其他。可见,高职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异常和学业等方面。
表 1 某高职院校大一学生 SCL-90测试各因子得分分布表
表2 匿名访谈学生中心理压力来源各因素汇总表
图1 匿名访谈学生中心理压力来源各因素汇总
(三) 成因分析
1.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经过研究,我们决定采用排除部分变压器油采用抽真空负压方式更换铜阀方案。但是真空度达到多少变压器油就不在更换过程中流出,需要经过计算确定。
㉘《首都地方法院检察处为送谷案被害人遗骸鉴定书致军事法庭公函》,载胡菊蓉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24南京审判》,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366页。
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形成了对于食品工业各环节的强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运用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高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如加强传统食品工业的核心技术创新、提升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属性、开展装备的自主研发,并开始成规模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技术、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和分子蒸馏等。
2.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其次是就业压力。对于目前国内招聘的情形来看,确实存在“名校优先、品牌胜于能力”的现象,这对高职生就业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在学校期间表现不突出,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们来说在毕业之前往往会出现嫉妒、忧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
首先是突然改变的学习方式造成的学业压力,高中时期的学生方式多采用的是“灌输式”,大多学生们都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应的任务。但进入大学校门,无论是从学习方式还是从学习节奏上来说,对早已习惯“灌输式”的学生们还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大学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采用“引导式”,需要学生自主的预习、学习。同时大学需要在一学期内学习多门课程,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多,导致其学习压力增大。很多高中时期成绩突出的学生到了大学后因无法适应节奏而导致成绩下滑,造成情绪波动,引发心理危机。
3.缺乏理解与支持
4.抗压能力差
由于校园生活的节奏加快,产生心理危机的同学无处宣泄自己的情绪,此时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和家人都不再自己身边,他们的内心就会出现情绪波动,进而引发一些应激行为。而心理危机的产生,恰恰只要是因个人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应对面对解决问题,因此,社会、学校、家庭的支持对于预防高职生心理危机尤为重要。充满爱心的社会大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都有利于改善过激的情绪波动。减缓学生们的孤独与挫败感,缓解心理危机。
1.开设“课后赛跑”线上专题窗口。针对大一新生无法快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高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精品课程与其他高校的线上课程资源,开设“课后赛跑”专题窗口,各专业指导老师课前将每节课的相关教学资源上传至网上教学平台,学生课下可通过手机端登陆各专业的微信公众平台学习本课程的相关资源,使学业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能够在课后有机会弥补,从而缓解来自学业的压力。
三 思路探讨
根据上述调查中出现的情况,要想有效缓解高职生的强迫症、抑郁等多重复杂的心理危机,就必须追本溯源。笔者从其学习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压力来源入手,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 普及线上线下双线教育模式
校园“95”后的大学生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几代人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竭尽全力为他们屏蔽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这样的成长经历成就了学生们抗压力弱、承受力差的心理素质。他们在脱离父母后的大学生活中,很容易遭受比以往更多的挫折,缺少处理困难的能力,最终形成心理危机。
1.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高职院校应将高职生心理危机处理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同时配备专业、责任心强的心理健康教师。各系部辅导员可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质后作为校内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不定期地对所管系部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沟通。
(二) 建立多渠道的干预监控体系
2.推广心理健康课堂线下互动。学院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应要求相关教师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使其产生共鸣。除此之外,推广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学生自主发展计划为基础,仿照第一课堂形式,对心理健康类活动赋予一定的学分和学时,并依托专门的网络管理平台和手机 “盗梦空间”APP软件,客观记录、评价、审核学生参与相关学习与活动的情况。
与此同时,心理辅导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线上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开设“一对一”专栏,学生可进行匿名咨询;线下开设“移动咨询室”,充分利用各班的空闲教室及会议室,将学生咨询的时间、地点尽量错开,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同时也保护其隐私。
通过图4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全国排名由2014年第176位上升到2018年第98位,充分说明品牌专业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当前社会,网络成为现代高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重要手段,由于网络时代超快、超广传播的特点,使得学生们同时能够接收不同渠道的信息。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非常深的影响。现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外来多元文化时,很容易随波逐流,感染上许多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中丧失自我,从而造成心理危机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危机[6]。
2.家庭、朋友支持作为咨询工作补充形式。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支持应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将其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形式。辅导员可通过微信、QQ等网络形式,不定期的向学生家长传达心理健康相关方面的知识,最大程度的使长辈们掌握简单且专业的心理危机防范知识,一旦孩子出现学业、人际关机等方面的困扰,能够及时的给予帮助,并配合学校专业心理教师将孩子引入正轨,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3.制定有效的心理危机监控机制。新生入学报到后,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建立新生个体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测评显示异样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根据其严重等级进行个体评估,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对国内外高校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进行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应急突发心理问题事件处理预案,选择专业人员建立危机处理团队,能够迅速、高效、稳妥地处理危机事件,构建心理危机监控与处理的长效机制。
(三) 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工作
1.举办“心灵沟通”类话剧表演。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心理健康社团、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组织的带头作用,以系部为单位,根据学生生活中易发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巧妙的解决等环节,编排话剧。旨在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心理危机的处理方式。
2.开展“面对面解锁”类主题班会。发挥各班班长、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定期开展“面对面解锁”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反思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在处事或进行沟通交流中的不当之处,引领学生遇到问题要学会反思自己,学会沟通,解开彼此心灵的枷锁。
他带她出入各种场合,给她展开一个很盛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眼花缭乱。他教会她用西餐,教会她泰然地与那些名流交谈,教会她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配什么样的鞋子。他给她灌输一个淑女该有的品德。李若的朋友们都说她变了,更加光彩夺目,艳光四射,还有她的高跟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昂贵。
3.举办心理健康类专题讲座。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月期间,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如针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讲授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技巧;针对中学生谈恋爱问题,讲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爱情,友情与爱情的关系。
推荐理由:八旬长者士人风范薪火相传,三十余年治学菁华今朝问世。作者受教于陈寅恪弟子刘节、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全书共九卷:《学术史沉思录》《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梁启超评传》《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复杂的校园生活中学会生存。高职院校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正确正向干预、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昊.新媒体平台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2015:4.
[2] 杨冰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学报,2016,(2):72-73.
[3] 宗美惠.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J].时代农机,2016(6):133.
[4] 陈健芷.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面临的新课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1,(8): 50.
[5] 邓冰等.贵州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全科科学 ,2001,(12):35.
[6] 吴亚子.近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J]. 教育评论,2015(7):7
The Path and Ideas of Positive Interven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Psychological Crisis
WANG Jun-jun
(Weihai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 Weihai,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ental status of freshmen in a certain school and anonymous interviews with problem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daily vocational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causes of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On this basis, we further propose effective and positive intervention paths and idea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ositive intervention
本文引用格式: 王军军.浅析高职生心理危机正向干预工作的路径与思路[J]. 教育现代化,2019,6(44):228-230,24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4.082
基金项目: 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课题[J17ZC119];高校学生工作课题项目[LX2018Y138];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思政专项课题[SZ201803]。
作者简介: 王军军,男,研究方向:教育学。
标签:高职生论文; 心理危机论文; 正向干预论文;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