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平
永州市中心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学干预用于保证抗茵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128份,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份。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未给予临床药学干预,实验组在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时给予临床药学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干预用于抗茵药物的使用有助于保证用药的合理性,缩短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to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fungal drugs. Methods 128 prescriptions of antibacterials u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with 64 group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when not given clinical pharmacy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ntibiotic therapy in clinical pharmacy drug intervention,the ir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the incidence of time and cost of antibiotics antibacterial statistic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and compared the relevant data.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time of taking antibiotic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st of antibacterial drug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in the use of anti bacterial drugs helps to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drugs,shorten the course of antibiotic treatment,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antibacterials;rational use of drugs
抗菌药物指的是由真菌、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逐渐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的一类物质。就目前而言,在临床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最为广泛,而且在患者的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也最高[1]。相关的研究报道称,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后,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医生或患者过于依赖抗菌药物,造成了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出现,致使许多副作用逐渐产生[2-3]。因此,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目前药物应用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探讨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本研究选取我院的抗菌药物处方,采用药学干预进行用药,取得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128份,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份。实验组中,男32例,女32例1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2.5士3.8)岁;其中内科处方14份,外科处方17份,妇产科处方l2份,儿科处方l0份,其他科室11份。对照组中,男35例,女29例1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4.2土2.6)岁,其中内科处方15份,外科处方15份,妇产科处方l3份,儿科处方11份,其他科室19份。两组处方在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科别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未给予临床药学干预,由主治医师确定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实验组在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时给予临床药学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健康宣教活动。定期对临床科室开展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讲座等活动,由我院药剂科骨干药师组织,讲座的主要内容为: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危害、最新抗菌药物使用的知识等,逐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知。②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以《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参考,结合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药师介入,严格进行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核,一旦发现不合理用药,立刻记录发生日期、科室、医师姓名,并通过信息系统联系开方医师,询问诊断情况,指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等,在临床医师和药师的沟通下调整抗菌药物处方,确保用药的合理性。③对药师、临床医师进行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交流、学术研讨等方式,提高药师和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知识的认知。尤其是临床医师,由于抗菌药物并不属于专科用药,且种类繁多,知识更新快,故多数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知识认知不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临床医师掌握足够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同时针对临床医师在开方中出现过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深入宣传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考核,持续不断提高药师、临床医师的认知。④定期检查。定期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规章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根据检查结果写出总结报告,反馈给医师、药师,同时将反馈结果与科室的管理目标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实验组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药物之一,但随着用药的增加,不合理用药现象不断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报道也越来越多,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等因素相关[4]。因此,针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采取针对性的药学干预非常重要。药学干预是医院改进医疗质量和药品监管的重要内容,其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实现药物应用的经济性[5]。药学干预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适宜性,充分分析用药疗程和用药质量,监控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和不良反应等,评估药物的配伍和相互作用,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药学干预用于抗茵药物的使用有助于保证用药的合理性,缩短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雪艳,王爱华,冯欣,等.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0):956—958.
[2]李晟琰,李连茂,杜妍,等.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5):473--475.
[3]王希斌,黄振光,廖光英,等.南宁市某三甲医院药学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J].蛇志,2016,28(1):12—14.
[4]王惠霞,滕月鹏.临床药师参与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2):1139-1142.
[5]林桂荣.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47-1648.
论文作者:陈素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药物论文; 药学论文; 实验组论文; 处方论文; 医师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合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