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惠
(南京市第二医院肾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3)
【摘要】 腹膜透析是肾脏末期病人的替代疗法,长期,繁琐的操作以及使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使病人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对病人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腹膜透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292-02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机体所必需的物质。通过不断的更新腹透液,达到肾脏替代或支持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
腹膜透析适用于急、慢性肾衰竭,高容量负荷,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药物和毒物中毒等疾病,以及肝衰竭的辅助治疗,并可进行经腹腔给药、补充营养等。
(1).慢性肾衰竭: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腹膜透析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可避免反复血管穿刺给儿童带来的疼痛、恐惧心理,腹膜透析对易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影响小,因此易被老年人和儿童接受;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心血管状态不稳定的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血管条件不佳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的可考虑腹膜透析;凝血功能障碍伴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尚存较好的残余肾功能的优先考虑腹膜透析;偏好居家治疗,或需要白天工作、上学者可优先选择腹膜透析;交通不便的农村偏远地区患者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
(2).急性肾衰竭或急性肾损伤:可早期腹膜透析治疗,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预防并发症发生,并为后续的药物及营养治疗创造条件。
(3).中毒性疾病:腹膜透析既能清除毒物,又能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及过多水分。尤其对于有血液透析禁忌症或无条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选择腹膜透析。
禁忌症
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腔感染或肿瘤广泛腹膜转移导致患者腹膜广泛纤维化、粘连;严重的皮肤病、腹壁广泛感染或腹部大面积烧伤无合适部位置入腹膜透析导管;外科难以修复的疝、脐突出、腹裂、膀胱外翻等难以纠正的机械性问题;严重腹膜缺损;患者精神障碍又无合适助手。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指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染、胃肠道炎症、导管相关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1.临床资料
我院约260例腹透病人,腹透医生:3人,专职腹透护士 :2人,腹透营养师:1人,家访:15人,电话随访:100~130人次/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腹膜透析患者心理问题
2.1 依从性差
腹膜透析是居家透析,长期的透析,操作繁琐而单调易产生懈怠、厌烦情绪,从而造成没有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依从性差的患者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文化水平低的患者、经济状况差的患者。
2.2 焦虑心理
患者对腹透知识不够了解,一天几次的腹膜透析影响了生活,社交和工作,再有环境的狭小,不卫生以及年老体弱都会使操作不当引起感染,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焦虑不安。
2.3 抑郁心理
腹透患者很多会选择病退或者调整至工作量更小的工作岗位。由此,与低学历患者相比,学历较高的患者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这种透析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巨大变化和落差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抑郁而在患者出现终末期肾脏病之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尤其是对疾病的预后的了解可能更加深入和全面,终末期肾脏病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以及终末期肾脏病的不可治愈性会给患者带来抑郁情绪[1]。
2.4 依赖心理
有些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随着社交活动的减少,变的清闲、一些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如果子女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流,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从而极其需要别人关心,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因此,患病的老年人可借助身体原因要求子女的照顾,也因此不愿意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将学习任务交给子女,借此增加子女对自己的关心。
3.护理对策
3.1 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属长期治疗方法,患者易产生厌烦和惰性,再加上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依从性差。初期的培训和出院后的随访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以及有效的开导,使他们对不当的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有所了解,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正确行为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我院科室常组织肾友会让患者之间进行交谈,倾诉互相之间学习好的生活方式以及透析心得和疾病治疗和护理信息,还可以互相鼓励,与家属沟通给予患者关心,支持,让家属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并给其创造一个干净的换液环境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在饮食方面,腹膜透析患者需要有较严格的水盐限制,均衡的蛋白摄入。医护人员的督促和家属的配合使患者有个良好的饮食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能够大大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因疾病带来的社会地位的落差,要患者树立正确的观点,面对现实,做好角色转换,重新回归社会,家属亲戚朋友给予相应的帮助,让患者感觉自己还是被需要的。
3.4 告知患者身体是自己的,应端正心态,接受现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生活抱一种现实的积极态度,自己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人在学知识时,孤独寂寞感就没了;并且学了知识,为他人减轻了负担,自己还有成就感。我们还要与家属交流,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回家看看老人,加强与老人的交流。有事了多与老人交流和请教,让老人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2]。
4.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腹膜透析病人来说是相关重要的,腹透是个长期的治疗也是肾脏病人终期的替代疗法,乐观积极的心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大帮助,腹透不止,生命不息。
【参考文献】
[1]王琴,任野平,董捷,陈孟华,赵慧萍,朱彤莹,田娜,王梅,郝传明,王海燕.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国血液净化2014年2月第13卷第2期.
[2]蔡坤,董雅梦,苏红梅.不同心态类型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14 年8月第21卷第23期.
论文作者:俞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腹膜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疾病论文; 老人论文; 腹腔论文; 病人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