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应注意哪些问题?_扩大内需论文

扩大内需应注意哪些问题?_扩大内需论文

扩大内需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应注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在这次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进一步改变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改善人们的住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为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基础设施项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并不突出,难以直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些公益性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不很明显,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收回投资。所以,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努力振兴装备工业。装备工业具有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多等特点。我国装备工业还比较落后,能力虽大,但竞争力不强。主要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一些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主要工业设备市场国外产品占有率超过一半,其中数控机床市场份额的75%、几乎全部移动通讯设备和电视发射设备市场被国外产品占领。但与此同时,半数加工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扩大国内投资带动对设备需求的增加,不能有效拉动国内企业的生产,而是增加进口。要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装备工业。加快设备自主制造的进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二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高技术是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将来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只有12.7%,而美、日等国一般为30%左右。要加强国家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利率、折旧和进出口等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优先使用国产高技术产品。加大财政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快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建立高技术项目中间试验基地。政策性信贷资金应向高技术产业倾斜,扩大高技术产业化的贷款规模。探索和试行高技术产业项目融资,增加高技术企业股票上市规模,逐步建立高技术产业债券发行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我国现有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较大,但由于技术落后,产品性能差,物质消耗高,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整个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我国吨钢综合能耗比日本高出40%;钢材连铸比只有47%,日本达到97%。我国水泥采用先进技术的生产能力仅占6%,水泥熟料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一半。我国化学工业中精细化工的比重只有3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左右。我们要利用现有基础,积极采用高技术成果,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战略任务。在继续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增加投资要与促进消费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启动国内市场

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保证增加的投资取得预期效益,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刺激消费较快增长,活跃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一,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强居民的支付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要实施好再就业工程,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补齐拖欠的职工工资、养老金、医疗费和其他各种应发的欠款。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用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的政策,扩大“以工代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乡镇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变机制,增加农村的需求。

第二,清除消费领域的体制障碍,制定鼓励合理消费的政策。方向是要逐步建立以个人商品化消费为主体的消费制度,大幅度减少福利型、供给型、集团型消费;改革实物型分配制度,实现分配的工资化、货币化,为扩大个人消费创造条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推广信用消费,扩大高价值商品消费信贷规模,增加品种和形式,使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居民通过分期付款提前购买高价值商品。

第三,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有效开拓农村市场。要适应中高收入阶层消费的需要,通过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质量和档次,完善设计,增加款式,刺激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针对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下岗职工和农村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生产价格低廉的大众化、适用性商品,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开发和生产灌溉、田间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质优价廉、方便耐用的农机产品。要大力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进入农村创造条件。

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把城镇住宅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住宅建设可以带动建筑、建材、轻工、电子等几十个行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城镇居民对住宅的潜在需求很大,我们也具备满足这些需求的条件和能力。要积极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方案,并真正组织实施。

第五,深度开发服务消费市场,大力推进旅游、体育、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的产业化。要通过改革,逐步减少体育、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的福利型消费,提高市场化、货币化比重,开拓和培育新的消费领域。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促进社区服务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

(三)要把扩大内需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要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促进内需的扩大和经济增长。

第一,在增加投资、启动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增加出口。外贸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例达到36%,商品和服务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出口,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取胜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附加值和净创汇率较高的商品出口。特别要努力增加成套设备的出口,带动一般商品和劳务出口。

第二,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继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扩大内需政策,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乐足。能否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保持引进外资规模的稳定,事关扩大内需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发挥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继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准重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落实外商投资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设备的免税政策,落实好国内配套资金。要大胆和积极地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正确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通过合资、合作生产,积极引导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要适度筹借和切实用好国外贷款。坚持严格控制规模、保持结构合理的原则,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偿债能力,适度借用国外贷款。

要制定和实施明确的技术引进战略,避免“重复引进、引进再引进”。坚持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加大产业化前景好的高技术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引进技术的结构,不仅重视引进硬件技术,更要切实提高引进软件技术的比重。要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对外招标,引入竞争机制,引进技术,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分包和总包能力。重视引进人才。

第三,正确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趋利避害,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把握主动权。我国的出口结构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扩大出口要立足于优化结构,提高档次,避免和减少单纯依靠降低价格的低水平竞争。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不仅关系到东亚经济包括香港经济的稳定,也是从我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求着眼的。这就要求我们改进外贸的经营管理,努力挖掘内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发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优势,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为了缓解长线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在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增加国内设备和技术出口,平衡双边贸易,减少贸易磨擦,适度增加海外投资,扩大海外组装和就地加工销售,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增长,目前国际收支状况较好,使用外汇储备调剂资源余缺的余地较大。我们要合理地运用外汇储备,以较低成本进口国内短缺的大宗资源性商品,适时引进一批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

(四)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前些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抑制通货膨胀。新的形势下,要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防止由于需求乏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度滑坡,以及由此产生的失业率过快上升。当然,也要继续重视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出现大幅度反弹,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短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供给不足、需求膨胀。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则容易出现总供给相对过剩、总需求相对不足,使经济增长缺乏必要的需求拉动。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继续改善供给管理的同时,把加强需求管理纳入宏观调控的重要议程。要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计划、金融、财政等各项改革,建立健全计划、金融、财政相互配合、灵活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要重视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财政政策具有易操作、见效快的特征,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我们要积极地运用财政政策,有效地扩大投资需求和最终消费需求,促进供给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时适度地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全社会资金投向的引导作用,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

第二,既要防范金融风险,又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是经济活动的中枢,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具有广泛的影响。前些年,针对经济过热、物价大幅度上涨,我们在宏观调控中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确保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必要进行适度微调。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大体保持在2:1的水平,较为适宜。我国这些年的经验也证明,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要求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达到16%-18%。7月末,流通中现金(M0)增长1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10.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5.5%。看来,在保证贷款能够按时回收的前提下,有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量的余地。

第三,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两者都得要。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计划体制改革,提高计划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计划的功能。计划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要尊重市场规律,依靠市场,反映市场,引导市场,调控市场。计划的制定,应该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科学性、可行性。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要相应地加强和改进计划工作,做到合理安排项目,科学配置资金,既加快工作的进程,又要注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标签:;  ;  ;  ;  ;  ;  ;  ;  ;  

扩大内需应注意哪些问题?_扩大内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