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80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于秀华

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针灸科,264500,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疗治颈椎病伴失眠及相关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符合该病症状的病人随即划分成的观察与对比两个组进行针灸与推拿治疗,然后根据颈痛量表及相关睡眠量表展开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颈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另一组。同样的睡眠指数评分也是如此,包括病人睡觉质量、睡眠效率等综合评分也明显高于另一组。切均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因运用针刺治疗该病症效果明显良好,建议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刺;颈椎病;颈痛;失眠症

颈椎病通常为慢性病和劳损性病变,以中老年人居多。现在工作压力大,颈椎病发病也在逐渐增多,且年轻人患颈椎病也越来越多。作为慢性病,来的满去的也慢,甚至经年难愈,反复出现头颈痛、头晕失眠、心悸胸闷和手麻臂木等,给病人生活造成很多不便。颈椎病带来的疼痛会导致心理精神困扰,比如失眠。现在有关颈椎病与传统中医学的关系研究较少,我们近年来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八纲辩证,集中运用针对穴位针灸治疗颈椎病伴失眠效果明显,以下为对此治疗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接受诊治该病的80人为例,随机划分两组各40人,即观察组与比较组[1]。观察组男17人,女23人,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0.7±3.9)岁。比较组男18人,女22人,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43.1±5.2)岁。每组病人普通资料差异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1.2 诊断标准

对病患症状的标准分别依据: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三版的相关“非器质性失眠”的诊断标准作为失眠临床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2007中华医师学会颁)作为疼痛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通过选择相关穴位如心俞穴、肾腧穴、大椎、腕骨穴、神门穴、百劳穴等双侧穴位,对观察组进行针灸诊治。针灸方法要严格注意如下:病人俯卧,首先对相关穴位进行消毒,采用直刺方法,用针灸针(一次性)三十号0.25mm×40mm针型,刺深10-30mm,刺入穴位后注意适当给以提插捻转等手法,直到有效,每10分钟来一次醒针,计30分钟为限。

针对治疗对照组则运用推拿手法,选取相关穴位如风池穴、拿肩井穴、按天宗穴和风府穴进行按揉,其次对颈项颈肩部位及二侧进行揉按拨,稍等放松后,拔伸颈椎关节五分钟。第三采用捏揉拿法针对颈项肌肉软组织开始手法,同时点按捏颈项部穴位。第四摇动双上肢,采用活络关节的方法20分钟/次。

按照每组治疗两个疗程(五次/疗程、二次/周)共计35天进行。注意提前和治疗后都要做好量表指数采集和相关比照评价。

1.4 观察指标

(1)NPQ颈痛量表;(2)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问卷。

1.5 统计学分析

取得的数据套入SPSS17软件完成分析,并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x2 检验完成计数资料,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对两个组别的诊治和数据收集,发现观察组颈痛量表分数明显高过另一组。同时发现观察组睡眠指数总分包括质量、效率、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等各项明显高过另一组。两类数据差异比较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表一为两组颈痛量表比较,表二为睡眠指数评分比较如下:

表一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PQ比较

3 讨论

3.1 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

颈椎痛在现代社会较为常见,国外研究过去多年资料得到一组数据,通常人群中颈痛发病率仅有0.056‰至2.4‰,病人疼痛超过一年的约在30%至50%之间,剧烈疼痛(造成活动受限)的有大概1.8%至11.6%,女患者高过于男患者。所以,慢性病发病持续周期长,严重程度比例很低。也有研究发现,因工作压力大,或者某一类职业人群不正确姿势,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比如大学教师超一半使用电脑造成头颈前倾,发病率几乎接近一半;长期伏案工作者,像文员、财会、打字员等,职业习惯导致头颈肌肉及组织长期处于屈伸状态,同时对椎间盘的压力带来退行性病变,该职业人群颈椎病明显高发其他人群。

3.2 针灸治疗的临床意义

针灸简单易操作,方法多样且流传已久,临床通常推崇针灸治疗。已有资料表明针刺治疗颈椎病治愈超过90%。比较广泛采用的有穴位注射法、毫针针灸和腹针等。另有腕踝针、针刀组合、火针疗法等,也可多方综合,例如针刺加推拿、针刺配合牵引、艾灸针刺法、针刺穴位注射等,收效更佳。

3.3 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关系探讨

研究发现疼痛与失眠关系大,作为造成失眠与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颈椎疼痛也难逃其咎[2]。从失眠临床表现看,疼痛导致失眠与原发性失眠的表现相当高的一致。而且疼痛越剧烈,造成的睡眠障碍也就也大越深,二者关联度非常高;肩颈疼痛范围大,病人越易于失眠。

3.4 颈椎病颈痛失眠患者中医学分析

通过针刺穴位,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是基于传统中医对心肾的研究。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肾主精藏,阴阳相交平衡利于心肾,可保障睡眠质量。同时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采用针刺穴位打通心肾从而治疗失眠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取神门等穴位,调理脏腑,抵抗外邪,也是对心肾取穴针刺的辩证施治。此外还有心俞穴、肾腧穴、大椎、腕骨穴、百劳穴等,亦是同理,可充分保证身体机能均衡,开通气血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针刺效果明显高于推拿(P<0.05),正是对中医学理论有力支撑。虽有些实际效果尚待深入观察和总结,但从临床看,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的效果的确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杨丽霞, 王曙辉, 彭志华,等. 解结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4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2, 18(11):63-65.

[2]刘润利. 针灸与穴位埋线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7):139-140.

论文作者:于秀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80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于秀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